如果手持個股虧損超過30%,應該“越跌越買”還是“及時賣出”?

那麼,一個股票虧30%,需要補倉拉低成本嗎?

如果買了一隻股票虧了30%,需要漲多少才能回本呢?答案可不是30%,而是42.8%。比如說你用10元買一隻股票,跌了30%,股價跌到7元了,如果這時股價重新漲30%,只到9.1元,你還是虧9%,股價需要漲42.8%你才能解套。因為基數的變化,套得越深,解套的難度越大,如果被套了50%,那麼需要漲100%才能解套,更別提賺錢了。

因而一隻股票虧了30%這後,要想盡快解套,確實需要加倉才行,但是這裡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如果股票跌了30%後加倉後繼續下跌,那麼不但不能解套,還會虧得更多。要不要加倉,首先還是要先判斷趨勢,回顧一下2015年時的很多股票,到現在跌幅都在90%以上了。

先做一個假設,原價是100元,你買了1000股,那就是10萬元,當它跌到30%到70元的時候,你補倉1000股追加了7萬元,這時候你一共投入了17萬元,一共持有2000股,現在跌了90%,股價跌到10元,你的兩千股現在一定是2萬元,也就是說你在下跌了30%之後加倍補倉拿到現在,一共虧掉88.3%。那麼你說需不需要補倉?

所以說,這其實是一個開放的問題,沒有標準答案。

倉位管理是交易系統的生命線

如同華爾街精英們都重視自己的身材管理一樣,投資者必須注重自己的倉位管理,良好的倉位管理更是體現一個人平衡貪婪恐懼等人性弱點的魅力所在。

倘若你的持倉頭寸過重,一下子遭遇黑天鶴,你會死的非常非常難看。倘若你的持倉頭寸過輕,在一波結構性的拉昇行情裡,你也會因為錯失很多潛在的利潤而懊喪不已。

所以,頭寸的多還是少,這個中間的平衡和取捨非常的奧妙也非常的艱難。而良好的倉位管理,可以讓我們的資金曲線很平滑的增長,減少回撒比例。

倉位管理有以下幾個根本性原則:

第一、行情不是賺錢的全部,倉位管理比行情更重要。

第二、切忌主觀行為,想清楚之後根據哪種方法做就要執行,忌諱隨意變動。

第三、切忌擺地攤, 100 萬以下的賬戶,極端情況不能買股超過十個。

第四、謹記中短線的持股時間,短線一週之內 ,中線1-2個月,長線6個月以上;管理好各自的倉位之後,市值不可隨意變動。

第五、認真計算自己的盈虧比,記住賬戶資金市值比例不可以其實靠的不是勝率而是你成功的股上面的盈利多少。不大虧+偶爾小虧+偶有大贏+小勝多於小虧=長期穩定增長。

第六、多審視多總結,瞭解到薄弱點,及時改進。

倉位管理最簡單的傻瓜方法,就是三分法則,把資金分成三份使用。

1、第一個1/3資金的使用

在大勢低迷時,也就是說熊市末期,以短線操作為主快進快出、高拋低吸。操作一些明顯有莊超跌個股(襲擊受傷莊股),這類股票往往在大勢見底後演繹成牛股。買入股票後,大勢明朗可中線持有,否則短線獲利了結。

2、第二個1/3資金的使用

當第一份資金在獲利狀態下,且已無風險可言時第二份方可使用。此時趨勢應明顯向上,且剛剛脫離底部區域。此時應選擇明顯底部放量,明顯主力通吃套牢盤個股和高控盤莊股操作,中線持有。這次所持有股票應以獲利為主,與莊共舞。密切監控主力底部籌碼,如主力有明顯減倉跡象可獲利了結。切記不可戀戰,也就是主力走我也走,我與主力手拉手。

3、第三個1/3資金的使用

只有當前兩份資金在獲利狀態下,且大勢明顯向好時這份資金才可投入戰鬥。

倉位三分法則,操作從理論上講其風險最大值為1/3,而利潤最大值為無窮。我們操作股票的依據使用統計學原理,是用歷史數據的成功概率來判斷未來,那末即便歷史上是100%成功的,當你操作時也難免會失敗,雖然是1%的失誤,但對你來講卻可能是100%的失敗。而三份法則的科學性就在於將風險控制在最小,讓利潤充分增長。

1248倉位管理法

1248倉位管理法,顧名思義,它其實就是一種分批買入法,這個管理方法的關鍵點就是越買數量必須是越大。假設,如果你看好中路股份的話,那麼在你沒有把握的時候,可以先輕倉買入1000股,當你確定比較有把握的時候,在買入2000股,有絕對把握的時候在買入4000股,在絕對把握的話,就可以買入8000股,所以這個方法的關鍵點就是每一次買入都儘量加倍的買入。所以這也是這個名稱的由來。相應的圖形如下。

投資者在什麼時候運用1248資金買入法呢?總結出了兩種情況,具體如下:

1、 資金熟悉的好股票回調的時候。當看好一隻基本面很好的股票時,你不像追高,而是想要逢低買入的話,你就可以在一個相對低點買入100股或者1000股,等這隻股票回調時跌幅每達到一個臺階時,加倍買入一次。

例如沒跌幅達到5%的時候,就加倍買入一次,這樣就可以逐漸的攤低成本還可以買在一個相對低點。本人曾將持有的長線股蘭花科創就一隻用這種方法買入。這裡的相對低點標準,就是:股價跌幅達到70%以上,市盈率10倍以下,市淨率3倍以下,上市公司的業績不但不能預減還要預增。

2、短線操作趨勢還不明的時候。當你看好一隻個股,但是還需要觀察以下,就線買入計劃買入量的十分之一,等到股票走勢符合你原來的預想時,就可以把其餘的分幾批買入,或者乾脆把剩餘的一次性買入。

90%散戶都輸給了倉位管理,下面財經界王者繼續給大家整理常見的三種倉位管理法:

一、【漏斗型倉位管理法】

初始進場資金量比較小,倉位比較輕,如果行情下跌,後市逐步加倉,進而攤薄成本,加倉比例越來越大。這種方法,倉位控制呈下方小、上方大的一種形態,很像一個漏斗,所以,可以稱為漏斗形的倉位管理方法。常見的倉位比例有2:3:5或者1:2:3:4。

優點:初始風險比較小,在不爆倉的情況下,漏斗越高,盈利越可觀。

缺點:這種方法建立在後市走勢和判斷一致的前提下,如果方向判斷錯誤,或者方向的走勢不能超過總成本價位,將陷於無法獲利出局的局面。在這種倉位管理方式下,越是反向波動,持倉量就越大,承擔的風險會越高,當反向波動幅度達到一定程度時,必然導致全倉持有,而此時,只要方向再向相反方向波動很小的幅度,就會導致爆倉。

二、【矩形倉位管理法】

初始進場的資金量,佔總資金的固定比例,如果行情下跌,以後逐步加倉,降低成本,加倉都遵循這個固定比例,形態像一個矩形,可以稱為矩形倉位管理方法。常見的倉位比例有1/3、1/4、1/5。

優點:每次只增加一定比例的倉位,持倉成本逐步抬高,對風險進行平均分攤,平均化管理。在持倉可以控制,後市方向和判斷一致的情況下,會獲得豐厚的收益。

缺點:初始階段,平均成本抬高較快,容易很快陷入被動局面,價格不能越過盈虧平衡點,處於被套局面。同漏斗形方法一樣,越是反向變動,持倉量就越大,當達到一定程度,必然全倉持有,而價格只要向反方向變動少許,就會導致爆倉。

三、【金字塔形倉位管理法】

初始進場的資金量比較大,後市如果行情按相反方向運行,則不再加倉,如果方向一致,逐步加倉,加倉比例越來越小。倉位控制呈下方大,上方小的形態,像一個金字塔,所以叫金字塔形的倉位管理方法。常見的倉位比例有5:3:2或者4:3:2:1。

優點:按照報酬率進行倉位控制,勝率越高動用的倉位就越高。利用趨勢的持續性來增加倉位。在趨勢中,會獲得很高的收益,風險率較低。

缺點:在震盪市中,較難獲得收益。初始倉位較重,對於第一次入場的要求比較高。

對三種倉位管理方法比較:

1、漏斗形倉位管理法和矩形倉位管理方法,是在第一次入場之後,行情按相反方向運行,但仍確信後期走勢會按照自己的判斷運行,進行倉位管理。金字塔形倉位管理方法是在進場後,若行情按相反方向運行,則不進行加倉操作,如果到達止損,則進行止損。前兩種方法屬於逆市操作方法,後者則是順勢操作方法。

2、漏斗形倉位管理法和矩形倉位管理方法,正確的前提是,後市行情按照預判的走勢進行,而且倉位越來越重,在沒有爆倉的情況下,可以獲得盈利,對於投資者來說,風險更大。金字塔形倉位管理方法,至多是損失第一次入場資金的一定虧損比例,而不是全部資金的風險,所以,金字塔形倉位管理方法承擔的風險更小。

由於篇幅有限,想查看本文高清原圖和公式代碼,可關注公眾號財經界王者(yslc866)留言,更多後市操作及股票技術分析方法等你來學習,乾貨源源不斷!

聲明:以上文章僅供參考,不構成操作建議。如自行操作,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