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外资美妆品牌大阅兵,释放了哪些信号?

科技化、定制化、多元化。

文|羊羊羊

11月5-10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如期举行。本届进博会展馆面积达36万平方米,吸引了来自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800多家企业、约50万专业采购商参展。比首届规模更大、范围更广、热度更高,成为2019年末最受瞩目和期待的国际性盛会之一。

其中,在美妆板块,欧莱雅、宝洁、联合利华、爱茉莉太平洋、花王等国际化妆品巨头“二进”进博会,与去年相比投入更大、更重视、更成熟。而去年未参展的LVMH、雅诗兰黛、资生堂等今年则在进博会“首秀”,纷纷晒出自家新品牌、新产品、新技术。

那么,这一场堪称外资美妆品牌的“大阅兵”,释放了哪些信号?给行业带来哪些启示?

多“全球首发”“中国首展”,尖端科技频现

本届进博会,几乎成了跨国美妆企业们新品牌“中国首秀”、新产品发布的舞台。

爱茉莉太平洋携11大品牌、近400件展品参展,品牌和展品数量均比去年翻番,其中集团旗下的高端护肤品牌芙莉美娜(primera)将进博会作为中国市场线下首秀平台。联合利华则一口气带来30多个品牌,其中约三分之一的品牌是“中国首秀”,包括韩国科倍丽K-BRIGHT、荷兰婴幼儿护理品牌Zwitsal、日本TUNEMAKERS和RAFRA。欧莱雅三个展馆面积约1000平方米,参展的1000多款产品中有三分之一是中国首发,包括“逆色”(NYX ProfessionalMakeup)和“URBAN DECAY”。

▍联合利华旗下日本TUNEMAKERS品牌产品

雅诗兰黛则带来两个即将进入中国市场的香氛品牌“By KILIAN”和“Editions de Parfums Frédéric Malle”;花王旗下中高端品牌est首次亮相进博会。还有LVMH旗下丝芙兰首次参展,预备将NUDA BEAUTY、REN等13个热门国际美妆品牌共88个左右SKU的产品通过跨境电商的方式引入中国。各类新品更是枚不胜举,在进博会推新已成常态。

▍丝芙兰展出的NUDA BEAUTY产品

除此之外,本届进博会上,各大跨国美妆头部企业从展出方式、智能体验到产品创新,各个层面所呈现的尖端科技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比如宝洁旗下SK-II,在其展位设置了能通过眼球追踪镜选择产品的屏幕,独特设计的脸部测肤仪器,以及能对话、根据沟通结果帮助抓取匹配产品的机器手臂“Yumi”。在欧莱雅展馆中央,直径约8米、高约3米的环形LED显示屏构成了巨大的“告白指环”,观众还可通过互动装置,将名字或昵称投影到“告白指环”上。此外,全球首款不含电池的便携式肌肤环境探测仪理肤泉“小探针”也首次通过进博会在中国大陆亮相。丝芙兰和赫妍(HERA)则发布了能帮助消费者更精准地定位面部肤色色号,选择底妆产品的服务仪器。

▍SK-II展位的智能体验设备

在众多科技创新中,“私人定制化”无疑是今年进博会的最大亮点。爱茉莉太平洋在首届进博会带来的3D打印面膜推动了全球定制化美妆的进程。本届进博会,爱茉莉太平洋旗下艾诺碧(IOPE)发布了第二代3D定制面膜技术,升级的3D打印技术比第一代的打印速度提升4~5倍,将更有利于未来与线下零售门店的服务接轨。资生堂个性化护肤品牌“Optune”也通过进博会“国内首秀”,每月支付1万日元(650元人民币)租赁仪器,可根据每天不同心情、皮肤状态、温湿度等环境差异,搭配定制专属护肤品。欧莱雅旗下修丽可推出高端定制功效性精华产品,卡诗定制化头皮头发护理方案也首次亮相。

▍从上至下分别为艾诺碧第二代3D定制面膜打印机、资生堂“Optune”、卡诗定制化头皮头发护理展示

另外还有“人工皮肤”技术亮相,花王独创的极细纤维Fine Fiber技术在进博会揭开神秘面纱,据悉该技术目前已运用于est和SENSAI两大品牌产品中,相关产品将于2019和2020年相继进入中国。宝洁Opte精准护肤系统的量产机在进博会全球首秀,这款美容仪通过每秒钟200次拍照精准定位斑点位置并评估斑点大小、颜色深浅后,将美容液精准喷在皮肤上,宣称能够遮瑕、淡斑、提升皮肤光泽度,犹如PS。

跨国企业看进博会:中国创新,世界灵感

事实上,自11月5日第二届进博会开幕,参展的各大跨国美妆集团企业负责人、高管层纷纷在开幕式或者现场表达了自己对进博会的看法。

欧莱雅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安巩:现在的中国还是“世界的未来实验室”。对于欧莱雅而言,中国市场不仅是产品和配方创新的全球标杆,也正在成为欧莱雅美妆科技战略转型的重要引擎。我们有一个创新理念叫做“中国创新,世界灵感”,越来越多来自中国的创新已扬帆出发,为世界美妆行业的发展带来灵感。

宝洁大中华区总裁、董事长马睿思:我们对中国市场上的其他创新成果十分感兴趣。中国在过去三十年间保持着惊人的发展速度,中国现在已成为世界创新的中心,我们想(在进博会上)看到他人的创新成果,同时展示我们专门为中国研发的创新成果。

资生堂中国区总裁藤原宪太郎:对外资企业而言,市场开放给我们企业在中国进一步发展壮大创造了极大的机遇,并且对消费者而言,有更多高品质的产品会进到中国市场,发展为一种双赢的关系,进而促成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进博会在很大意义上是中国向外发声非常好的平台,对我们而言亦是非常重要的平台。

强生中国区主席宋为群:新形势下,开放、合作、创新、共赢,这些经济发展的关键词,也是强生未来在华发展的新机遇。从整体业务量来看,中国已经成为强生全球业务版图中的重点布局市场。

佳丽宝化妆品社长村上由泰:进博会对我们非常重要,两次参展让我们深切的体会到这点。我们所说的拓展全球市场,其实就是中国市场。

联合利华北亚区副总裁曾锡文:中国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市场,是不可放弃的、必须争夺的市场。进博会对联合利华是“两个桥梁”作用,一是进博会帮助我们把全球市场跟中国市场进行衔接,二是连接我们的产品和中国消费者的桥梁。联合利华在全球有400多个品牌,但进入中国的只有30多个,希望通过进博会更多品牌可以进入中国市场。

据悉,目前资生堂已作为今年第一批企业,成功签约第三届进博会。另外佳丽宝也透露将积极参与下一届进博会。

国内美妆看进博会:竞争就是最好的进步

外资企业看进博会,看到的是中国市场的开放、包容与共赢。作为一个要求所有产品必须是进口的博览会,在看似是进口美妆唱独角戏的背后,实则对国内企业也是释放信号和学习的窗口。据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副局长、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成海介绍,目前注册报名的企业中,境内民营企业占比达67%,明显高于去年,体现了“让更多中小企业在家门口就有收获”的初衷。

今天“逛展6小时,走路两万步”后,环亚集团营销副总裁程英奇向青眼分享了他此次“了解进口品,学习进口品,借鉴进口品”的收获。在他看来,整个进博会的美妆板块呈现出3大现象:欧美品牌更加注重科技研发和智能体验相结合,注重跟消费者的沟通;日本品牌特别注重对人、对皮肤科学的研究,注重产品的机理、功效、品质;韩国品牌则分为两个极端,以爱茉莉太平洋为代表的规模化的企业,更讲究天然、有机纯净的概念,而这次美博会上涌入的韩国中小型企业/品牌,则更喜欢看“外表”,玩概念。

在趋势上,程英奇认为,洗护品类还是以无硅油、无添加为主;补水、保湿、美白成了护肤基本功,而以抗衰老、抗初老、抗皱为主的抗“老”趋势凸显;针对美容的辅助性仪器增多,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产品的功效性。另外,这次逛展让他印象深刻的是,欧美企业在对产品的描述上非常值得中国企业学习。他表示,对比来看,欧美企业经过了充分的消费者沟通和市场调研,能一句话勾起消费者的购买欲,而国内企业的slogan和描述过于侧重广告公司的创意。

一位不愿具名的美妆行业资深人士告诉青眼,这次进博会体现了科技感、紧迫感、层次感、功效感和空间感。他进一步解释,更多进口品参展也从侧面印证在中国化妆品市场面前他们的“紧迫”,其中已成规模的企业偏向于展示品牌文化,而中小型企业则更多展示产品。而许多在中国还未打开市场的品牌,从设计、概念上都还需要更多的打磨才能在中国更好的落地。

而除了美妆行业人士,本届进博会现场,来自IT行业、医药行业、便利店连锁行业的多位逛展人士也都在接受青眼的采访中,纷纷向进口美妆抛出“橄榄枝”,认为中国美妆市场潜力无限,包含许多待挖掘的商机。

相信面对蜂拥而至的进口美妆,部分国内品牌也会感受到无形的压力。对此,程英奇认为“进博会是很好的学习窗口,能够让我们认清别人也认清自己,找到自己的位置才是最重要的”。而在上述业内人士看来,在进博会上,中国可以读懂世界美,世界需要了解中国美。于国产品牌而言,是很好的互相学习的机会,于行业,竞争就是最好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