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Google Express到Google Shopping,改头换面还是涅槃重生?

Google和Facebook,一直被称为美国线上营销的双寡头,共同瓜分了近6成左右的市场份额。然而近年来,随着人们购物习惯和消费理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顾客开始在垂直领域网站搜索相关的产品或服务,以期获得更具体更专业的产品内容,而不是在信息的汪洋里大海捞针。

其中,亚马逊作为电商行业的领头羊,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网上购物的始发站,44%的美国线上顾客选择亚马逊作为他们搜寻产品的起点。为了保住自己的流量边疆,谷歌在线上零售阻击亚马逊实乃势在必行之举。

(图片来源:Google Shopping)

早在2013年,谷歌便推出了Google Express,与线下知名零售商,如百思买、好市多、塔吉特等联手,由零售商负责供货,为顾客提供免费的当天或隔天送达服务。虽然Google Express的表现平平,但是谷歌并没有放弃在电商领域的探索,而是另辟蹊径,在谷歌图片搜索中添加“可购物广告”功能,使图片内容和广告融为一体,通过视觉化瀑布流式的广告形态推动产品销售。同时,谷歌还宣布将上线YouTube的购物功能,围绕文字、图片搜索和视频营销构建全方位的电商购物体验。

Google Express出师不利,但是这并没有浇灭谷歌的平台梦。今年初,谷歌再度推出购物平台Google Shopping,采用佣金制,允许用户在Google Shopping页面上直接支付购买第三方卖家的产品。2月,Google Shopping宣布平台将对所有卖家开放,允许商家在自然搜索结果中列出产品;7月,Google Shopping开启了在中国的招商工作。

与亚马逊自营自建电商生态不同,Google Shopping为消费者提供的是一个可以搜索多家商店产品的平台,在相当于多家零售商的联合店面Google Express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由此可见,谷歌在线上零售的布局,既没有构建供应链,也无需库存、物流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主要基于谷歌搜索的流量优势,提供平台,将卖家、供应商、物流服务联系起来。与亚马逊的电商王国相比,这一低风险的布局策略因为缺少对供应链和物流的有效控制,可能会使平台在交易的过程中陷入被动的局面。

近日,谷歌再度强调Google Express将在几周内关闭,并将其功能合并到改进版的Google Shopping中。谷歌表示,关闭Google Express品牌是为了更好地布局电商业务,这一计划还包括为品牌和在线卖家提供新的广告选项及其服务平台,如谷歌搜索、Google Shopping、谷歌图片和YouTube上的通用购物车。

合并Google Express后的谷歌平台进行了设计上的更新,并使用了谷歌的Material Theme主题库。移动应用方面,旧版左侧的导航栏由底部的简化工具栏取代,搜索栏仍保留在应用程序的顶部,以便于项目搜索。搜索结果和产品页面相较于旧版的Shopping更加的完善,每个产品的listing仍然包含所有可用零售商的列表,如果用户只想查看谷歌直营的商品,可以通过选中Buy with Google复选框实现。

经过改善的Google Shopping首页设计精美,并提供个性化的产品推荐。相邻的“浏览”选项提供了精选的“类别”供用户参考,允许用户访问他们经常购买的快速订单项目并管理他们以前的订单。

(图片来源:Google Shopping)

与其他在线零售商不同,谷歌的业务可以说遍及整个网络的各个角落,从音乐到电影,从搜索到购物,随处可见谷歌的身影。Google Shopping便旨在利用这种相互联系的优势来提供具有凝聚力和竞争性的在线购物体验。根据谷歌的说法,全新的Google Shopping将为“购物者提供一种全新的,身临其境的方式来发现和比较来自数千家商店的数百万种产品。”谷歌希望通过将Google Shopping与YouTube和谷歌图片等服务联系起来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

Google Shopping广告的快速增长也显示出了这个平台的发展潜力。与谷歌付费搜索广告和文字广告相比,广告客户在Google Shopping广告上的支出增长速度更快,基于图像的Google Shopping广告的转化率比文字广告高出30%。移动设备则是Google Shopping的重要推动力,它在搜索和购物中的点击及转化中占很大比例,约为60-70%。

(数据来源:Digitalcommerce360)

此外,Google Shopping的来华招商也显示出谷歌对国际卖家跨境销售的重视,跨境销售很快就会成为Google Shopping的主要推动力。最具吸引力的国际市场是那些特定产品的供应有限或对海外独特产品的需求未得到满足的市场。许多在线零售商可能会发现他们的产品在以前从未纳入考虑范围的地区其实有着广泛的市场空间。例如,意大利的本地产品缺乏活力,由于国内品牌往往难以跟上当地消费者需求的步伐,因此许多产品必须从国外进口,如外国品牌的服饰或汽车配件等。

谷歌还要求卖家为当地买家提供本土语言服务和完全本地化的买家体验。在跨境电子商务中,当英语不是消费者的母语时,英语通常不是首选语言。根据欧洲委员会民意调查机构Eurobarometer的研究,42%的受访者表示从未购买过痛过外语描述或销售的产品,56.2%的消费者表示,以自己的母语获取信息比价格更重要。此外,根据Common Sense Advisory的数据,购买者会将其网页浏览时间的72%以上花费在本地语言网站上。

除了语言,消费者更喜欢使用本地货币查看价格而不是使用货币换算器。根据Penton Research的数据,如果定价仅以美元列出,则有33%的人可能会放弃购买,而超过90%的人更愿意以当地货币购物。

总而言之,与其他电商平台相比,Google Shopping的优势便在于它不仅仅是Google Shopping,它的背后站着一整个谷歌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