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頂尖的炒股高手,都擅長“倒著思考”,我整整讀了十遍,太透徹了

查理·芒格素有巴菲特的“黃金搭檔”,“幕後智囊”和“最後的秘密武器”之稱,在過去的45年裡,他和巴菲特聯手創造了有史以來最優秀的投資紀錄——伯克希爾公司股票賬面價值以年均20.3%的複合收益率創造投資神話,每股股票價格從19美元升至84487美元。過來想,問題會變得更容易“反著想”,適應複雜系統的工作方式是,反過來想,問題會因此變得更容易。比如,如果你想幫助印度,你應該問的不是“我怎樣才能幫助印度”,而是“什麼東西在印度造成了最嚴重的破壞?我應該如何避免?”,找出你不想要的東西,避免它,你就會得到你想要的東西。

查理·芒格採用的這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大多數人在生活中使用的方法截然相反。反向演繹和逆向思維是對這個方法的兩種描述。

舉個例子,保持快樂的一個好方法就是避開那些讓你痛苦的事情。芒格曾經發表過一次演講,講到了約翰尼·卡森的一次演講,芒格說:“卡森說,他不能告訴畢業生如何快樂,但他可以用個人經驗來告訴他們如何變得痛苦。

卡森認為有三種東西會導致痛苦:

1)改變情緒或知覺的藥物;

2)嫉妒;

3)怨恨。

卡森的思路是,反著思考一個問題,通過如何不做 X 來研究如何創造 X。

再舉個芒格反向思維的例子,保持聰明的一個有效方法是別犯傻。別犯傻顯然比做個聰明人聽上去要容易一些,因為你可以根據幾個簡單的原則來避免某些愚蠢的決策。

芒格還提到:“在生活和事業中,很多成功都來自於你避免了某些事情:比如早逝、糟糕的婚姻等。”

要像呼吸一樣自然的投資

金融是非常龐大又摸不到看不見的行業,影響股價波動的因素又數之不清,隨著股市的日益壯大,很多人都想在股市分一杯羹,但是無論想在什麼行業成功,你需要有成功的慾望 ,但是隻要有了慾望 ,你心就會隨著股價的波動而波動,不把錢押在股市,你不可能體驗股價升落所帶來的貪婪、恐懼和希望。往往在這種情況下,更需要冷靜的頭腦和清晰的思維。

股市是無法預測的,只能是根據以往的數據來摸索將來的走向趨勢,想要做好股市的分析,必須得研究其他投資者的心理。大家都知道,股市上的技術分析都是多以前的歷史數據的一種研究,如果刻舟求劍、依葫蘆畫瓢,肯定是要栽跟頭的。股市有這樣一種現象,就是群眾的心理已超過其他因素,變成了左右股價最大的力量,所以必須研究群眾的心理分析。

股神巴菲特一直強調投資者要投資自己熟悉的股票,不要追逐市場熱點。其實,它就是在強調不要人們跟風。每個人雖然都有各式各樣的性格,但是人們在群聚的時候個人意識都會不知不覺的逐漸消失,自己的想象會受到其他人的影響,想象偏於實際,沒有邏輯。在股市中聰明、努力、經驗和運氣都缺一不可。運氣往往偏愛最努力的人,而不是最聰明的人。

只有放鬆心態,保持冷靜的頭腦,把投資看成像我們的呼吸一樣自然,才能成為股市中的贏家,取得理想的成果。

下面具體來談談如何建立合適自己的交易系統

因為我是趨勢交易者,因此我的講述會更偏重技術分析方面。

評估自己,確定交易風格

股票市場是一個寬容度很高的市場,任何人,只要他願意,一定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交易方式。建立交易系統,首先要做的是根據自身條件,選擇交易風格。

選擇投資方向

如果你對圖形敏感,善於推理邏輯,可以考慮趨勢交易;如果你是一位財經達人,能通過市場信息發現別人還沒有發現的機會,你可以選擇價值投資者。

選擇交易方式

如果你是反應敏銳的人,可以考慮選擇短線交易;如果你是大局觀很強的人,則可以考慮長線交易。

小結:作為投資者,要學會界定自己的能力圈,明確自己在投資領域的比較優勢,集中精力於自己可以理解、可以把握的市場機會,這樣前提下構建的交易系統,才會更適合你。

根據現有的理論,架構交易框架。

交易框架要解決的是:買什麼,如何買,怎麼處理

1、買什麼:選擇交易標的

如果是價值投資,你要考慮的是:對自己瞭解的行業進行選股,還是根據市場波動的週期選時,或者根據估值的高低決定買賣。

技術分析的理論有波浪理論,江恩理論,均線理論等,一般運用技術分析選股,大原則是:形態,位置,品種。

2、怎麼買:確定買點

比如逢低買入還是突破追高,比如左側定投還是右側逐步加倉,這些買的方法應該契合我們自身的性格和投資角色。

3、買入後的處理:持有或退出

止損:買入後發現與買入條件不符合時,要及時止損。

止盈:當股票盈利達到預先設定條件時退出持倉。

小結:搭建交易框架,就是根據現有的理論和經驗,制定一套如何選擇投資標的,如何確定買點及買入後如何應對的流程。

檢驗和完善交易系統。

交易框架在剛開始形成的階段都是有短板的,我們要在現實中進行試驗和磨合,讓它逐步契合自己。方法如下:

1、先短線,後長線。

短線交易試錯成本比較低、時間短,容易驗證結果;還能大量重複訓練,適合鍛鍊交易的紀律性。長線選股和交易因為驗證時間長,很難短時間得到正反饋,等到結果是錯誤的時候,白白浪費時間。

2、先模擬,後實盤。

很多新手都喜歡一上來就大資金操作,這和士兵沒經過訓練,就上戰場一樣,很容易“出師未捷身先死”。建議先運用學到的知識和交易模型進行模擬交易,等到有一定盤感和成功率後,再實盤交易。

3、先勝率,後頻率。

練習的頻率不要太高,應該追求出手的成功率,優秀的獵手,總是潛伏在獵物常出沒的地方,等待獵物的出現,伺機而動,以求一擊即中。

4、逐步在實踐中摸索,提高成功概率

在練習和實戰中,要不斷修正各種條件,盤前作計劃,盤後寫總結,總結經驗,逐步提高成功率。我們的交易框架要能夠大概率賺錢,也是就是能夠大賺小賠或者多賺少賠,只有這樣的交易系統才是成功的。

小結:通過刻意、重複的訓練,形成自己固定的交易風格,內化為自己的本能,是高手們能夠穩定獲利的原因。

最後,一個好的交易系統,還需要配合好的思維和心態,做到知行合一

一個好的交易系統的評判,在於它的完整性和客觀性,能否保證了交易系統結果的可重複性。

另外,好的系統同時也要有好的執行力,這樣才能”截斷虧損,讓利潤奔跑“。職業交易員都有穩定的心態、開放性的頭腦和獨立思考的能力,能夠客觀的看待市場。他們做交易有一個共同特點:有耐心和勇氣,他們在等待機會時會很有耐心,而一旦發現機會,就敢於果斷出手,重倉買入。

每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你需要盯住的僅僅是你最拿手、最敏感的機會。我們跟不上市場每一個細小的變化,我們可以採用一個最笨的辦法,把自己簡單化處理,等著當市場適合我的交易模式的時候,或者適合我的機會出現的時候,我再出手,這就是建立交易模型的初衷。

十字金言:輕倉、順勢、止損、持長、擴利

“輕倉、順勢、止損、持長、擴利”這十個字蘊含了豐富內涵,不同階段的投資者會有不同的理解。投資者可以通過對這個總原則的理解程度,來測試出自己對市場的理解程度。不信你可以仔細回想一下,在初入股市時對它的理解,再想想目前對它的理解。不妨可以做些筆記記錄下來,然後每經過一段時間做一次總結,並不斷回過頭來看看自己之前的心得。你會發現自己對這句“十字金言”的領悟在不斷加深,你的投資水平也會隨之提高。看似簡單的一句話,確實是千人千解。再次強調這句“十字金言”,它可能伴隨你的投資生涯。

一、輕倉“輕倉”有兩層含義,一是操作的倉位要適當,二是要採用分批買賣策略。

“輕倉”原則涉及的是資金管理的內容,很多投資者沒有倉位的概念,一出手就是滿倉或是重倉,感覺像要靠單次交易發財一樣,這顯然不是合理的資金管理方法。“輕倉”原則首先要使投資者有倉位的概念,倉位控制是控制風險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我們不能保證每次都大贏,但能保證每次少輸。

相對於利潤,風險是第一位的。“股神”巴菲特曾提到過投資有三條原則:“第一,保住本金;第二,保住本金;第三,謹記第一條和第二條。”這句話雖然被經常提到,但還是要再強調一遍。投資者如果兩隻眼都只看到利潤,而忽視了風險,那麼投資的效果不會很理想。我們既要看到利潤,同時也要看到風險,甚至看風險要重於看利潤。這是在股市中長久生存要遵循的原則之一。

在操作中,投資者最常犯的錯誤是,有了控制持倉的觀念,但隨著行情的發展很快就淡忘了,容易被盤中的刺激和誘惑衝昏頭腦,一來二去就容易滿倉。我們說,當有一定浮盈的時候可以加倉,甚至最後一直加到滿倉為止,但應該避免在一個價格區間進行重倉操作,因為在勝負不定、多空不明的市場環境下,盲目地重倉會讓資金暴露在風險之下,行情一旦不按預期的方向發展就會陷入被動。所以要記住,在市場證明你正確之前,千萬不要輕舉妄動。

有人提出散戶資金小沒有必要分批買入,這種說法是不恰當的。散戶雖然資金小,但不管是擁有大規模資金的機構還是小規模資金的散戶,所有投資者的資金都是一個100%,我們不是要討論虧多虧少的問題,不是說散戶即使滿倉進出虧掉的也少,這樣在絕對數額上比較顯然不合適。因為不管資金多少,盈虧比例是一樣的,操作方法對於有計劃的投資來說是相通的。不管是大資金還是小資金,虧掉了50%都需要再賺100%才能回本。

擁有大資金的機構採取分批建倉策略,一方面是為了不讓別人發現,另一方面是因為大資金本身就不方便在市場上進出。小資金的散戶則沒有這方面的問題,但不管資金規模如何,在操作策略上應該是一樣的。小資金分批建倉同樣能起到控制風險的作用,在有盈利時再加倉也不遲。有必要著重強調一點,根據凱利公式和平均出手成功率,每次出手的倉位控制在35%~50%較為合適。

二、順勢“順勢”,顧名思義,是要順著趨勢的方向操作,在上漲趨勢開始的位置買入,在趨勢結束的位置賣出。通過前面對技術分析的理論基礎介紹,我們已經知道市場是沿著趨勢方向行進的,也就是說股價波動呈現一種趨勢性。投資者可以打開行情圖來看一下股票行情或是反映多數股票運行情況的指數行情,如上證指數,如圖1-1所示。

圖1-1上證指數大級別趨勢圖

圖1-1中以60日均線和120日均線的聚散交叉為依據,可以很輕鬆地把2006年到2010年的主要行情圖表劃分成了三個明顯的趨勢波段。在這三個波段中,價格像波浪一樣並且符合波浪的波動特性(後浪過前浪頂點,直到後浪沒有能量過前浪頂點並轉向為止)行進。我們可以抽象到圖1-2中,可以更明顯地看出價格波動的趨勢性特點,這也是我們進行波段操作的依據。

圖1-2上證指數大級別趨勢抽象圖

通過圖1-1和圖1-2能夠看出,市場在一個確定的週期(日線)內,並不是沒有規律可循的,它在多數時間呈現出一種趨勢性。趨勢性在這裡是指,股票價格(指數)沿著一個方向移動的慣性。這說明什麼呢?我們投資的目的是要通過做股票的波段差價來獲取利潤,那麼在趨勢的起始位置買入,在趨勢的終止位置賣出,這樣就會賺得差價,這便是波段操作的原理。

我們經常聽說的“高拋低吸”這個詞,這其實是一個股評用語,它在沒有定義時是模糊的,哪裡是“高”哪裡是“低”呢?高低是相對的,而且時間框架也沒有確定。比如2008年大熊市時,上證指數從頂點6,124點一路下跌,跌到3,000點時跌去了一半,即50%的跌幅,3,000點位置算不算低了呢?當然算!但並不是我們講的趨勢的低點,這個低點還不是趨勢的底,所以“高拋低吸”這一說法只能算是“偽真理”,它需要有一個明確的背景條件,否則怎麼說都可能是對的,因為只要買入後,不管過幾天也好,過幾周,甚至幾年也好,只要漲過了買入價,這裡都是低點,但這不是合理的解釋方法。

繼續說從上證6,124點跌下來,到3,000點是相對低點,但這波下跌趨勢並沒有停止,直到2008年10月底跌到了最低點1,664點,這時距離前面看上去是低點的3,000點位置幾乎又跌去了一半!如圖1-3所示。這也是我們曾經說過的不應攤平虧損的原理所在,我們的操作應該是按波段趨勢來的,而不是按想當然的“高”與“低”操作。

抓黑馬的波段操作方法,是建立在合理的波段趨勢基礎之上的方法。每一波趨勢對應一次波段操作,要做到清晰明確,這在後面章節的具體操作方法中會得到詳細體現。那麼如何算一波趨勢呢?這就需要明確一個操作週期的概念。

長線操作週期內包含若干個中線操作週期,而中線操作週期內又包含若干個短線操作週期。所以說,不同的投資者,在諮詢操作建議時,要先明確操作週期。比如用10日移動平均線可以作為中短線投資依據,而用60日移動平均線可以作為長線投資依據。

不同的操作週期對應不同的趨勢級別,一波大牛市可以包含幾個次級別的牛市與熊市的轉換,這個問題,在本章的道氏理論中會有專門的介紹。

因此說,在一定的週期內,有一定級別的趨勢,這個趨勢具有沿著某個方向行進的慣性。投資者明確了操作週期,那麼在這個週期內的每波趨勢波段都對應著一次波段操作。而黑馬股的趨勢性更強,波段持續的空間更大,時間更長,更易於操作。

圖1-3客觀波段趨勢

“順勢”是符合市場波動自然法則的操作原則。真正地領悟到“勢”的含義對於每位投資者都很重要。《孫子兵法》上說“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意思是說,善於指揮作戰的人,所依仗的態勢,就像從千仞高山上滾下的圓石,用力極其微小,但衝擊力極大,形成勢不可擋之勢,這就是勢!投資者包括投資機構都很難製造“勢”,我們能做的只能是識別“勢”,利用“勢”,做趨勢的朋友。

市場機會判斷方法,投資者可以對市場和個股的機會準確判斷,並根據自己所掌握的方法對機會進行選擇,從而使自己的買賣有根有據,明明白白,並準確把握買賣的時機!

1.市場循環過程中的機會分類

(1)做底過程的機會:股價經過下跌後,技術要素在低位,出現見底止跌後震盪築底的過程。

屬於短線機會,運行中上漲和下跌空間較小、時間較長,以反覆震盪為主。風險較小,控制風險的方法是破位止損。適用於套利投機者,價值投資者中線買入要能經得起震盪甚至誘空的風險。

(2)上漲過程的機會:股價突破下降趨勢和底部形態,形成上升趨勢至上升趨勢破壞的過程。

屬於中線機會,運行中上漲空間最大、時間較長,以大漲小跌為主。中期無風險,短期有調整風險,風險控制是補倉。適用於趨勢投機和趨勢投資者。

(3)做頭過程的機會:是指股價經過大幅上漲後,技術要素在高位,出現見頂後的震盪做頭過程。

屬於短線機會,運行中上漲和下跌空間較小,時間較長,以反覆震盪為主,多呈現複合型態。風險較大,風險控制是破位止損。適應範圍:套利投機者,趨勢操作者在這個過程中以減倉和平倉為主。

(4)下跌反彈過程的機會:下跌反彈過程是指股價破位下跌後,由於短線超跌後出現的下跌途中的短期上漲過程。

屬於短線機會,運行中上漲空間比較小,時間最短。風險最大,風險控制是破位止損。適應範圍:套利投機者,趨勢操作者不要隨意買入,以空倉觀望為主。

2.不同性質行情的機會分類

不同性質的行情,上漲的空間和時間以及運行方式是不同的,所以機會的性質和使用的方法也是不同的。

(1)大多頭行情的機會:是指在周線上形成一個循環,從周線上能夠看到做底、上漲、中途整理、做頭、下跌的過程,它包含有兩個以上的中級行情。國內大盤出現這種機會不是每年都有的。

屬於長線機會,上漲空間最大、運行時間最長,約一年以上。

運行方式是:長期大跌後,做底過程複雜,以複合形態底部為主。上漲方式多樣,中途有兩次以上的階段性整理或形態整理,做頭以複合形態頭部為主,並且頭部大多都有誘多過程。

風險上,做底後長線無風險;有中線整理風險,風險控制是補倉。適應範圍:趨勢投機者、趨勢投資者和價值投資者。

(2)中級行情的機會:中級行情是指在日線上形成一個循環,它在日線上形成一個做底、上漲、中途整理、做頭、下跌的過程,其中包含兩個以上的次級行情。從日線上看,能明顯找到5浪上漲和3浪下跌,在我國大盤中每年至少有一次中線機會。

機會上屬於中線機會。

空間上,上漲空間較大,有30%~50%上漲的機會。

時間上,運行時間較長,約3個月以上。

方式上,中期下跌後做底簡單,以單一底部形態為主,上漲過程的運行方式多樣,大漲小跌為主,中途有兩次形態整理,做頭以單一形態頭部為主,頭部也有誘多過程。

風險上,中線無風險,短線有整理風險。風險控制是補倉。適應範圍:趨勢投機者和趨勢投資者。

(3)次級行情的機會:所謂次級行情,是指在60分鐘圖上形成一個循環,它在60分鐘圖上形成一個做底、上漲、中途整理、做頭、下跌的過程。從60分鐘上看,能明顯找到5浪上漲和3浪下跌,次級行情中包含兩個以上的技術行情。

機會上屬於短線反彈機會。空間上,上漲空間較小,一般上漲幅度在30%以下。時間上,運行時間較短,一般為1~5周。

方式上,階段性超跌後做底簡單,以單一形態底部為主,上漲過程以震盪上漲為主,中途有K線整理,做頭以簡單的形態頭部和K線頭部為主,不會有效突破實質性壓力位。

風險上,短線有K線整理風險,中期風險大。風險控制是破位止損。

適應範圍:套利投機者。

(4)技術性行情的機會:所謂技術性行情,是指在15分鐘圖上形成一個循環,它在15分鐘圖上形成一個做底、上漲、中途整理、做頭、下跌的過程。從15分鐘圖上看,能明顯找到5浪上漲或3浪下跌。

機會上屬於短線反抽機會,是一種最小的機會。

空間上,上漲空間最小,一般上漲幅度在15%以下。

時間上,運行時間最短,一般3~5天。

方式上,技術性超跌後做底簡單,無明顯的底部形態,上漲過程運行方式簡單,短期直線上漲一步到位,中途有K線整理,無明顯的整理形態,做頭以簡單的K線頭部為主,上漲不會有效突破下降趨勢,更形不成上升趨勢。

風險上,屬於短線無風險,有K線整理風險,但中線仍有下跌風險,屬於中期下跌過程中的反抽行為。風險控制是破位止損。適應範圍:套利投機者,趨勢操作者不可參與。

當新投資者被套在高山上時,逃出頂部的人也要小心,不要在下跌過程隨意搶反彈,高手也可能死在半山腰。

短線操作靠等待,長線佈局靠忍耐。

指數和個股的操作哪一個比較好?我想多頭格局和盤整格局裡面可能個股操作會比較吃香,因為我們有特別的尋找穩定獲利的選股方式,可以選擇股票操作

有些股票是買了就上,有些是要慢慢佈局等待發動,想要買到買了就上的股票,要等待回檔的好時機,要買到長線安穩的股票,就要買了然後忍耐。有些股票長期處於低檔,這些股票遲早要發動的。

能賺能守,才是贏家。大多數的投資人,只會做多,因此當股市上漲時,多數都能賺錢。可是賺錢也要守得住,才能成為贏家。獲利唯艱,守成不易啊! 當一個多空輪迴,很多人會在下跌中吐出大部份獲利,甚至反勝為敗的不在少數。如果只是入寶山卻空手而回,或入寶山只得銅鐵的,還算幸運;悲哀的是那些沒有 基本功夫,沒有多空方向感的人,在逢低攤平,逢回加碼的錯誤操作策略之下,只要碰上一次急殺,就黯然斷頭出場,連東山再起的本錢都沒有。 因此,股市的贏家,並不是出現在股市上漲之時有多少獲利,真正決勝負的是在股票下跌之中,股市十餘年,我見過太多次“漲兩千點沒幾個賺錢郎、跌五百點個個 住套房”的多空輪迴殘酷事實。因此,誰能夠避開下跌,實現獲利,留住大部份的資金才是贏家。甚至在下跌中,能看準趨勢,敢反手做空,在下跌中也獲利的,終 將是個中高手,最後的大贏家。

大盤也好,個股也罷,常常超漲超跌,超漲時,固然可以獲得高額的利潤,但股價一旦反轉,沒有適時的避開,也會讓人剝掉好幾層皮,好幾年翻不了身。

股票到了高檔,不知道要跑,到最後肯定是白忙一場,紙上富貴而已。做股票,賣點比買點重要。會買是徒弟,會賣才是師父。當危險出現的時候,一定要賣。不管對 錯,先收回資金再說。停損也好,停利更棒,反正留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手中握有資金,就有主動權,就有反敗為勝的機會。 要確保利潤,或抽回老本,最關鍵的做法就是要知道危險。當大盤由多頭轉為盤整,就可漸漸出場,不貪最後高擋,留一些給別人賺,同時也把風險留給別人,最慢 也要在由盤整轉成空頭走勢之時,全部退出。

每次下跌,都是財富重分配的機會。而要掌握此機會,唯有能閃過大跌段的高手,才有可能保留實力,才能在低檔時,有能力大買,才能成為最後的大贏家。

金融市場中,大多數人賺賺虧虧,但是最終始終無法實現穩定盈利,為什麼?

市場中大部分交易者因為技術的不達標導致虧損,但是也有一部分交易者技術已經過關,但是在心態上卻始終無法過關,你所欠缺的其實只是一次頓悟。

一旦過了技術關,其實交易最大的敵人將不再是市場,而是你自身,你的本心、觀念以及行為方式;有人始終不瞭解失敗並非來自於市場,在市場中自己敗給了自己。人最大的敵人來自於其內心。金融市場不同於社會生活的其他方面,當人們從事其他社會職業時,人性的弱點很多時候可以用某種方法掩飾起來,但在金融市場上,每個人都必然把自己的人性弱點充分地表現出來。

這也是為何即便市場中很多有技術的人,甚至是技術很好的交易者依舊多次犯著同樣錯誤。而技術好的交易者大多表現地較為貪婪,而往往貪婪所表現的便是重倉交易、頻繁交易,期望一夜暴富;因為他們非常相信自己的技術,並且不希望錯過這麼一次非常好的機會,將自己精力和財力都賭在了一次交易上,當然我們也知道,這情況下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交易中的人性弱點,這是人與生俱來的本性,想要完全克服很困難。在恐懼、貪婪、憤怒、猶豫、慾望之中你唯一能控制的是你自己的心。由此可見,在市場中保持理性和清醒是何等的難能可貴。做交易必須要把人性弱點控制在一個適度的範圍內,堅持獨立、理性的思考。(這也是為何交易會如此孤獨)

交易是一門技藝,技術、心態、財力是交易的核心要素。任何一門技藝的磨練都需要時間、精力以及財力,交易也是如此。交易賺賺虧虧,很多人感覺自己的交易總是欠缺什麼,其實大多數技術過關的交易者欠缺的不再是判斷趨勢、判斷支撐阻力、資金管理等等技術上的東西,而是一次頓悟。

股市絕非賭博靠運氣,大家要不斷總結學習,只有深刻的瞭解市場,理解股市的規律,才可以長期生存。如果有朋友對於選擇好股以及買賣點方面把握的不好,關注微信公眾號:股市財燈(NY60098),提升盤感,讓你快速找到適合自己的操作方法,助你更好的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