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壺,就該是這樣

一批壺幾經易主,或被隨葬、或被實用,或被收藏,在經過歲月的洗禮之後,終於留在博物館裡。

老壺,該是什麼樣?

1.元末明初-粗砂執壺





2.明-紫砂提樑壺

(南京嘉靖十二年墓出土)






3.明-嵌蓋大圓提壺





4.明-筒形壺





5.明-缺蓋大壺

(高17釐米)


6.明-桶形提樑大壺

-鎮江博物館藏


7.明-缺蓋大圓壺

-鎮江博物館藏


8.明-供春樹癭壺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9.明-供春款六瓣圓囊紫砂壺

(“大明正德八年供春”款,中國香港茶具館藏)


10.明-時鵬款水仙花六瓣方壺

-香港茶具文物館藏



11.明-時大彬仿供春龍帶壺

(“大彬仿供春式”款)-香港茶具文物館藏


12.明-時大彬款蓮瓣僧帽壺

-香港茶具文物館藏




13.明-時大彬制特大高執壺

(高27釐米,銘文:江上清風,山中明月)-故宮博物院藏


14.明-李仲芳款壺


有豎刻楷書“荊溪李仲芳”名款,陰隸書“天啟丁卯年”銘文,壺蓋內豎排陰刻楷書“鴻記”名款。國家一級文物。



15.明-徐友泉仿古盉形三足壺




16.明-徐友泉制仿古壺

(“萬曆丙辰秋七月,友泉”款)-香港茶具文物館藏


17.明-陳仲美 橫雲壺


18.明-陳仲美一束竹柴圓壺


19.明-陳用卿 包袱壺


20.明-陳用卿制紫砂壺


21.明-李茂林菊花八瓣壺


22.明-李茂林款菊花八瓣壺

-香港茶具文物館藏


23.明-惠孟臣-秋水壺


24.明-惠孟臣制六方小壺


25.明-供春款六瓣圓囊紫砂壺

(“大明正德八年供春”款,中國香港茶具館藏)


26.明-供春樹癭壺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27.明-時鵬款水仙花六瓣方壺

-香港茶具文物館藏


28.明-李茂林菊花八瓣壺


29.明-李茂林款菊花八瓣壺

-香港茶具文物館藏


30.明-李茂林款僧帽壺



31.明-歐正春《金錢圓壺》

(龔樂天藏)


32.明-徐友泉制橄欖式壺


33.明-徐友泉-三足爐鼎壺


34.明-徐友泉制三羊小水盂


35. 明-徐友泉仿古盉形三足壺


36.明-陳仲美-束竹柴圓壺


37.明-徐友泉制仿古壺

(“萬曆丙辰秋七月,友泉”款)-香港茶具文物館藏


38.明-邵蓋制壺


39.明-時大彬制扁壺


40.明-時大彬制半瓜水盂

銘文:“辛亥夏五制於正己堂,為可先老先生,少山時大彬。”


41.明-時大彬款紫砂六方壺




42.明-時大彬款玉蘭花六瓣壺

(“萬曆丁酉春時大彬制”款)-香港茶具文物館藏




43.明-時大彬制十六瓣瓜菱壺





44.明-時大彬如意紋蓋三足壺


無錫甘露鄉出土,該壺是紫砂壺藝術發展至成熟期的壺藝典範。 把稍下刻款“大彬”(楷書)。江蘇省錫山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藏品。



45. 明-時大彬制特大高執壺

(高27釐米,銘文:獎賞清風,山中明月)-故宮博物院藏





46.明-時大彬制鵝蛋壺





47.明-時大彬制提樑壺

-南京博物院藏


48.明-時大彬款紫砂六方壺


(萬曆四十四年墓出土)-底刻楷書款:大彬。揚州博物館藏品。此壺泥色紅如胭脂。從形制上考證,手法屬大彬中晚期的風格,是時大彬遊婁東後改制小壺時所作,它是有確切紀年可考的大彬壺之一。其製作技法,捨棄了木模的成型手段,用裁片鑲接而成,且開始選用紫砂細泥,這是紫砂工藝歷史演進中一個轉折期的明顯標誌。



49.明-時大彬制方壺


50.明-時大彬款開光方壺

(“時大彬制於三友居”款)-香港茶具文物館藏




不用紫砂,不知茶滋味,不看老壺,不知何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