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回民街败给了袁家村 粉汤羊血赛过了肉夹馍和凉皮


关于袁家村,上一篇我写了茯茶和民宿,这一篇自然是要聊聊备受万众追捧的袁家村小吃;因为袁家村是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村,在袁家村一年10个亿的收入里,主要来源就是独具特色的关中美食。据说袁家村仅餐饮业的日营业额已超过了200万元,在许多“吃货”心中,袁家村已经替代了西安市内那条曾经世人皆知的回民街。


我就是“吃货”中的一枚,到了西安就嚷嚷着要去回民街踅摸凉皮肉夹馍,西安的朋友却嘲笑我“out”了,“现在谁还去回民街呀,想吃小吃咱去袁家村呀!”,“真的吗?”对袁家村这个网红第一村早有耳闻的我颇为兴奋,才知道袁家村离西安只有50公里,那还犹豫什么,说走就走。
有人说袁家村是“吃货的天堂”、“陕西美食聚集地”真不为过。青砖灰瓦石板路构建的关中古朴民居建筑,各种小吃店铺,鳞次栉比,数不胜数,让人眼花缭乱。
一走进美食街,我看到街头有一家挂着“粉汤羊血”牌匾的店铺人气爆棚,“粉汤羊血是啥东西?”,瞧着热闹,便也挤上前去看个究竟,原来“粉汤羊血”是用粉条和羊血烩在一起的半汤类小吃,对粉条情有独钟的我,自然要来一碗尝尝了。
“你不是陕西人吧?粉条羊血都不知道?”店里的大姐边忙活边叨叨,听她的意思是说“粉汤羊血”是西安美食“三泡”之一,与大名鼎鼎的羊肉泡馍、葫芦头泡馍并驾齐“泡”。
不吃不知道,一吃忘不掉。“粉条羊血”绝对是重口味,千万不要觉得它与南京的鸭血粉丝汤有几分相像,而实际上那味道好像彪悍的关中人唱秦腔花脸吼破天的淋漓尽致,麻辣、咸香直窜脑门,再喝上一口汤,呛得我差点喷了一桌子红点“哇塞!太过瘾啦!”,可旁边的本地人却笑话道:“包叫唤咧!”。

“嫽扎咧!”我或许应该用这句话,一碗通红的“粉汤羊血”下了肚,只觉得嘴角发麻、浑身冒汗,久久回味不尽。
卖肉夹馍的店铺前也是人头攒动。肉夹馍是陕西著名的小吃,是最受各地人欢迎的西安美食,大大小小的肉夹馍店可以说是遍布全国大江南北。
然而“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到了西安一定要尝尝当地的“原味”肉夹馍。“走!今个儿额请你咥顿肉夹馍!”听着西安人豪爽的方言我已经把“减肥”这个词忘到九霄云外了。
有人说肉夹馍的叫法有误,应该叫做馍夹肉;岂不懂,十三朝古都西安,中华之辉煌的重要展示之地,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是延续至今的豪迈之气,肉乃食物中的重中之重,岂有把硬菜放在后面之理?如此命名,那就是一种显摆的自豪。
卖肉夹馍的大姐忙得应接不暇,根本顾不上和我唠嗑,只见她将一块块卤制好的大方肉先切成片,再横切成条、竖切成丁,一会儿就切出是一大盆肉来。
把饼称作馍,本身就带有西安特有的“味”,白色饼面上烙出的焦黄的图案,一面好像铁圈儿虎头,另一面则如菊花心蕊,麦子的原香味和焦香味,扑鼻而来。
咬一口外酥里软的肉夹馍,油而不腻,糜而不烂,入口即化,满嘴留香,那个滋味,人人叫好。我听说肉夹馍已经被列入了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算是众望所归。
西安小吃里还有一样我的最爱,哈哈,你猜得没错,哪个女人不爱凉皮。凉皮虽登不上大雅之堂,也算不上珍味佳肴,但可以说是饭,也可以说是菜。古往今来,无论是市井百姓,还是达官贵人,对陕西凉皮都赞不绝口。
陕西是凉皮的发源地,据说陕西凉皮起源于秦始皇时期,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相传当年百姓将凉皮进献给秦始皇,秦始皇吃后大喜,命每天制作食用。
油泼辣子是凉皮必不可缺的配料。油泼辣子,对于是老陕是根本戒不掉的一道美味佳肴。当地有句俗话叫做“油泼辣子一道菜”,说的就是“关中八大怪”中油泼辣子这一“怪”。
在袁家村里我还吃到了蒸的热凉皮,薄薄的,宽宽的,又柔软,又劲道,特别是里面的辣椒油,奇香无比,连我这个平时几乎不沾辣椒的人,也连声称赞。
三秦大地的小吃,和这块古老的土地一样,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散发着迷人的气息。袁家村就是其中一个令人回味无穷的地方。【作者简介】三姐姐: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专栏作家、旅行家。【版权声明】本图文版权归三姐姐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