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成為專家型教師的6個跡象

作者丨田志剛 摘自《卓越密碼:如何成為專家》

引言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老師。

好的老師甚至會對一個人產生終身的影響,這個影響不僅是學業上的,還包括對世界的態度、價值觀、理想、目標、性格。而不好的老師對學生的影響也是長期性的。

所以教師這個崗位是如此重要,尤其是中小學的教師,他們不僅決定了我們孩子們的未來,甚至會決定一個民族的未來。

1.價值和意義

作為一名教師,不管你是不是喜歡這個職業,但起碼要認可這份工作的價值和意義。如果你認為你的崗位有價值和意義,在你沒有選擇離開這個崗位的時候,你就有責任研究和思考如何將它做的更好,最好能夠做到優秀甚至卓越。

能成為專家型教師的,無外乎兩種人,一種是發自內心的喜歡這個工作,另一個是即便不是自己最喜歡的但既然做了就願意將這個工作做到最好的人。

如果一個老師很討厭自己的工作,他的學生一定能夠看出來,這樣的人也不可能產生追求和上進的動力,專家型教師也就談不上了。

2.更大的格局

當前我們的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陷入了“軍備競賽”的狀態,即便有素質教育的想法,但結果是大部分學校和老師都以分數為導向,這種“競賽”將老師和學生都拖入其中。這種狀況短時間內也很難改變,老師也是受害者。

但專家型教師在這樣的環境中,除了能教出高分的孩子,還能夠超越分數看到更多的東西。他們重視分數但理解分數並不能夠代表一切,不同孩子的智力優勢不同,有的孩子適合這種環境而有的孩子卻在其他方面擅長。

有了這種認知他們就會不僅喜歡和尊敬學習好的孩子,還尊重學習一般的孩子,看到每個人身上的閃光點。

專家型教師理解當前所處的世界和社會,不陷入學校的範圍而跟社會脫節,能站在歷史維度(時間軸)和社會維度(空間軸)上看待教育和自己的專業,避免許多教師眼光狹窄的問題,贏得學生和家長的尊重。

3.情境知識和套路

專家型教師本身是學習上的高手,他自己擅長學習並樂於學習。他深刻把握知識的本質特徵,理解知識的轉移理論。

對於中小學教師,所傳遞的是人類已經成熟的知識內容,所以專家型教師的創新不在於創造出新的知識去傳授,而是在於傳授成熟知識方式方法上的優勢。

對於成熟的知識該如何利用的知識叫情境知識,許多不會做題的孩子具體的知識可能是掌握的,只不過是在面臨一個具體問題時沒有想到需要用這個知識點,這背後就是情境知識的欠缺。

題海戰術和刷題是掌握情境知識的一種方式,但卻不是高效的方式。

而好的老師是自己能夠(或者教會學生)總結提煉練習、考試中常見的情境,基於這些情境總結成相應的套路(具體可參見《卓越密碼:如何成為專家》裡面套路思維的章節),這樣就會降低學生在解題時判斷情境的時間,也能幫助他們獲得更高的分數。

4.對學生正確的假設

大部分老師對於自己講授所涉及的知識內容都滾瓜爛熟,但對於第一次學習這些內容的學生而言,這些卻屬於“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知識。

許多時候老師講課學生聽不懂的背後,是老師認為學生已經掌握了C,所以他就從D、E、F講起,但學生的真實情況是連A、B也不知道,這樣就會聽不懂。

多年以後,當過學生的人在回憶的時候都會提到,當年老師在分析問題時經常說的“顯而易見,這個就應該選B”,很多人根本沒搞清楚這個顯而易見背後的東西,為什麼顯而易見,這其實就是對學生假設的錯誤。

專家型教師對學生的水平能夠

正確的假設,他知道學習好的、一般的或者不太好的學生已經掌握的內容是那些,他不會以自己知道的就認為學生知道,然後採取恰當的對策。而那些不好的老師就是完全以自己的認知來揣測學生,他可能本身的學業水平並不低,但卻不是一個好老師。

對於學生水平的正確假設,需要教師有意識的去觀察、分析和思考,並非一次可以搞定,但這是必須要做的最有價值的工作之一。這裡面除了學生水平的假設,還包括對於學生學習方式、方法的理解。

5.分類和概念能力

應試教育的不好的地方是直接告訴學生知識,然後讓他們通過做題目掌握知識的應用,但是並不清楚知識是怎麼產生的。

而在社會生產中,除了需要利用他人的知識之外,有價值的人還要能夠產生知識,造成的結果是應試教育出來的孩子這方面的能力極度欠缺。

專家型教師除了擅長於教授知識,還會有意識的訓練學生的知識生產能力。

一方面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概括、分類、概念等方式理解成熟知識是如何來的,另一方面是讓學生能夠將知識點關聯成知識面直到知識體系,經由這樣的過程提升學生的抽象思考能力。

這裡面涉及到各種思考方法,其中最基礎的分類、概念思維能力是教師應該熟練掌握的,實證研究也證明分類、概念能力強的學生學習成績一定是好的。

將複雜的事情通過分類變簡單,能夠將看似不關聯的事情通過分類發現共性,這些可以幫助快速學習和解決問題。概念是對事物和規律的的抽象理解與表達,如果能將紛繁複雜的現象、多樣化的內容表達抽象成概念表明你對事物更深刻的認識,學生如果能夠用幾個概念將所學內容統領起來,也是對知識深入掌握的標誌。

6.三個支柱兩個核心

要成為專家型教師,需要真正認可這份工作(目標),需要能夠持續的去努力。大部分教師也希望自己優秀甚至卓越,但如何保持持續的熱情去追求卓越,則是很多人做不到的(動力問題),因為這個過程並不容易。

教師需要持續的學習,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和知識體系,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善於利用互聯網(學習)。要滿懷熱情的去分析學生的需求,能夠對不同類型的學生進行多維度的分類,並設計出相應的對策(實踐),在這個過程中持續總結提煉,進而提升。需要持續的錘鍊自己的思維能力,建立理性、建設性和成長性的思維模式,提升思維技能(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