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科技如何重塑金融行业基础设施?

从年中Facebook宣布推出天秤币以来,人们对区块链技术的讨论就又掀起一轮高潮。

2009 年,比特币的出现使人们对区块链技术产生初步概念。随后,在加密资产市场,以太币、瑞波币、EOS 等各种加密资产不断涌现。

在种类繁多的加密资产中,稳定币在保留了加密货币清结算流程简单、匿名性强等优点的同时,避免了比特币存在的价格相对法币波动过大的问题,正逐渐成为加密资产行业主要的价值尺度和主流支付工具。

Facebook 看到了稳定币巨大的潜力,其将稳定币技术与其庞大用户基础结合而推出的 Libra,对各国的货币主权形成了挑战。

对此,中金公司在2019年10月31日,发布了《区块链与数字货币:科技如何重塑金融基础设施》的行业报告,对Libra可能带来的挑战和机会、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的发展及影响作出了详细分析。

Libra 的挑战和机会

2019年 6 月 17 日,Facebook 发布 Libra,引起各国对其长期威胁国家货币主权的担忧。报告认为 Facebook 发布 Libra 白皮书是科技巨头(Big Techs)进军金融行业的一个里程碑事件。

什么是Libra ?

根据白皮书,Libra 是一种法定资产抵押型稳定币,与“一篮子货币”挂钩,具有“稳定性、低通货膨胀率、全球普遍接受和可互换性”的特性。

与比特币(BTC)、以太币(ETH)等加密货币不同,Libra 是有法定资产抵押支持的稳定币。每当创建新的 Libra 货币时,会有相应价值的一篮子银行存款和短期政府债券等低波动性资产作为储备支持。

据Facebook 于2019年9月21日写给欧盟的内部信显示,Libra 计划以美元 50%、欧元 18%、日元 14%、英镑 11%、新加坡元 7%的比例挂钩五种主要货币。

Libra 也不同于 USDT 等锚定美元的稳定币,它并不与单一货币挂钩,其价值随着储备资产价值的波动而波动。Libra 的储备资产在选择时将会最大限度减少其波动性,并且其会被分散在全球各地的托管机构持有。

因此,报告认为,这充分保证了 Libra 的稳定性和资产安全性,使得其具备了价值尺度、贮藏手段等货币基本职能。Libra 目前面临许多监管难题,短期内对实体经济影响有限,但其长期影响不可低估。

目前主要政府对 Libra 仍持谨慎态度,而国际组织和主要国家则普遍持反对和消极态度。

法国财长勒梅尔、德国财长肖尔茨等各国财长公开表示,Libra 可能有危害国家主权、数据安全隐患等问题,其需要满足“最高标准监管”。

G20认为 Libra 存在被用于洗钱、用户保护方面的隐忧,明确表示在“对严重风险采取恰当处置”前不允许发行。

美国则关注 Libra 是否符合美国国家利益,对此,美国国会针对 Facebook 提出的数字货币 Libra 和数据隐私问题召开听证会。听证会上,Marcus指出虚拟货币是全球重要的发展趋势,由 Facebook 牵头推进更加符合美国国家利益。

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表示,Libra 创造的是跨境自由流动的可兑换数字货币,离不开央行的支持和监管;清华大学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认为, Libra 对现有金融体系、货币体系,乃至未来储备体系会造成很大冲击。

但Libra 作为稳定币的一种兼具加密货币和传统货币的优势,其作为交易媒介具有诸多优势和机会。

降低交易和发行成本。

由于免去了诸多交易中间环节,使得整体支付成本降低;同时,省去了货币制造和流通的成本。

提高安全性。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以及共识机制的设计,使得账本信息很难丢失或被黑客攻击篡改。

提高效率。交易确认即完成结算与清算,且智能合约的引入进一步提高效率。

匿名交易。加密货币的匿名特性,对匿名交易需求者有一定的吸引力。

并且报告认为,Libra为未来全球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机会。

第一,降低支付成本,促进移动支付发展(美国版微信钱包)。Facebook Messenger现有的转账功能,仅能从一方的借记卡,转入另一方的借记卡,且需要 1~3 个工作日,考虑到北美欧洲及部分亚太地区移动支付普及率较低,报告指出如果政策和法律允许,基于 Libra 的移动支付会快速普及。

第二,降低跨境支付成本,提升效率。据埃森哲统计,全球每年通过银行进行的跨境支付规模达 25 万亿-30 万亿美元,全年总交易次数 100 亿-150 亿笔,每笔交易需缴纳费用30-40 美元;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2018 年我国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以人民币计价)收入和支出分别达 230,186亿元、235,986 亿元。

根据麦肯锡 2016 年和万向区块链首席经济学家邹传伟的研究,跨境支付的主要成本来自代理银行账户的流动性成本(34%,这些资金可以用于收益更高的地方)、司库造作(27%)、 外汇操作(15%)和合规(13%)。通过区块链技术,理论上可以大幅压缩90-95%的成本。

第三,成为虚拟资产交易的结算工具。目前,稳定币的交易已成为加密货币市场最活跃的交易。据 CoinMarketCap 数据,近三个月平均日交易量 189.2 亿美元,超过比特币的 169.3 亿美元,是交易量最大的加密货币。

第四,成为新的储值手段(对汇率不稳定国家民众)。近年来,土耳其、阿根廷、印度尼西亚、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遭遇危机,进而引发了更严重的金融风险。

报告认为,对于汇率不稳定国家的民众,Libra 有可能成为良好的储值手段。因为相比美元,挂钩一篮子货币的 Libra 价值稳定性更高;相比黄金,Libra 更方便获取、存储与使用。

中国推进央行数字货币

央行数字货币(CBDC,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过去几年一直是各国央行和国际清算银行(BIS)等国际金融监管当局讨论的一个重要议题。Facebook 计划发布 Libra,引发了其是否会对国家的货币主权造成挑战的讨论。

和传统现金相比,CBDC 更适应无现金社会的发展,打破支付壁垒,并有助于央行加强金融监管,打击经济犯罪。发展央行数字货币可以用较低成本提高银行与金融体系普及率,实现对每单位货币的精准追踪,创新货币政策。

我国央行在 2018 年 3 月的全国货币金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货币金银部门要扎实推进央行数字货币研发。

2019 年 8 月,央行在下半年工作电视会议中再次提出要加快推进我国法定数字货币(DC/EP)研发步伐。报告认为,随着 Libra 在 2019 年 6 月的提出,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和推出节奏加快。

报告认为,未来中国央行数字货币可能的发展路径为部分 M0 替代、双层体系、技术中立。

从运营体系来看,中国央行数字货币采用和人民币相同的运营体系,即“央行-商业银行/其他运营机构-货币使用者”的双层体系。商业银行及其他运营机构向央行缴纳 100%准备金兑换数字货币,再兑换给货币使用者。

从技术路线来看,可能考虑区块链技术,同时加载智能合约。央行数字货币目前暂未预设技术路线,报告认为其可能考虑现在大部分加密资产的区块链技术,采用现在电子支付技术基础上演变的新技术。

我国央行数字货币对社会各行业的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央行数字货币对金融市场及货币政策影响。央行数字货币现阶段注重对 M0 的替代,并坚持中心化的管理模式和双层运营体系,因此其发行与回笼机制与纸币较为相似。

也未改变现有的流通货币的债权债务关系、货币投放体系以及二元账户结构,保持央行中心管理的地位、不影响现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与纸币相类似,数字货币作为央行负债并拥有央行的信用担保、具备无限法偿性。此外,央行数字货币不计息的机制下,不会对银行存款产生挤出效应、不会影响货币创造功能。

因此,报告认为短期 DC/EP 对现行金融市场运行及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较小,中长期若能利用数字货币的可追踪性和可编程性等特质,能够加大政策调控的颗粒度,有望实现货币政策实时传导、货币精准定向投放、逆周期调控等创新功能。

央行数字货币对支付行业影响。为提升央行数字货币的便捷性和服务可得性、增强公众使用意愿、结合移动支付成熟的基础设施,未来进行数字货币代理投放的运营主体除了商业 银行之外,亦可能包括头部第三方支付机构(如支付宝、财付通)和银行卡清算组织 (如银联)。

目前监管的普遍共识是基于央行—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单位账户—个人账户的推广路径,逐步扩大使用范围、最终完全取代实物现金。

早在 2016 年央行和试点商业银行搭建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即运营成功,显示数字货币在数字票据场景应用的落地,未来发展空间更大的领域为小额零售业务场景。

报告预计DC/EP 主要针对纸币现金替代、对电子货币影响较小。获得 DC/EP 运营资质的机构的直接货币化空间可能有限,更多作用体现为场景应用的增加带来的客户活跃度和粘性的增加,带来机构之间进一步的分化。

此外,金融 IT 服务商有望收获银行机构改造升级核心交易系统带来的商业机会。

结语

尽管倍受争议,过去一年美国、英国、新加坡、中国香港等相继明确了加密资产监管政策,带动比特币期货、加密货币基金等新兴加密资产市场发展。从各国的态度来看,Libra带来的不仅仅只有威胁也带来了巨大的机会,各国纷纷制定相关政策,以适应发展需求,谁都不愿在这场货币革命中吃别人剩下的残羹冷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