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芊芊17岁进北大,28岁成博士生导师,当选“未来女科学家”

她17岁考入北大,26岁获得博士学位,28岁成为北大成为微纳电子学系的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更为难得的是,她所主要研究地领域是国家急需要的技术——

后摩尔时代超低功耗微纳电子器件及其在逻辑电路、神经形态计算等领域的应用,该领域属于基础学科领域,其一旦有所突破,就会推动相关产业的进步,几乎能够开创一个新时代。

而这位厉害的女科学家,就是才华与美貌融于一身的黄芊芊。

谈及很多专业名词,可能大众很难明白这位女科学到底在研究什么领域?但是谈及中兴通讯,乃至华为被制裁,大家会立刻想到一个让人兴奋又有些沮丧的两个字“芯片”。中国在“芯片”上被他国掐了脖子,吃了很多亏,而这些亏不能白吃,可是研发芯片却需要很多技术支持,需要很多的科学家去攻克关键技术,尤其是在很多基础学科上。然而,在基础学科呼声越来越高的今天,能够在基础学科上用心专注做事的人,其实并不多,但是黄芊芊是这为数不多之一。

随着智能时代的来临,集成电路的相关技术地位会日益凸显,而在物联网发展的今天,集成电路发展的相关技术也遇到了瓶颈,尤其是物联网、可穿戴设备、生物医疗和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需要更加低功耗,极低静态功耗的芯片

,然而,要突破这些技术问题,就需要从基础器件层面着手。

2019年10月,黄芊芊因其在超低功耗微纳电子器件基础研究领域的重要贡献,获得了IEEE Electron Devices Society Early Career Award(IEEE电子器件学会青年成就奖),今年获得如此殊荣的仅有3人,而黄芊芊就是其中之一,她也是该奖项设立以来第2位来自中国科研单位的获奖者。

然而,她的成功并非偶然,黄芊芊大三的时候就开始着手这方面的研究,直到现在依然聚焦在这个方向展开相关研究,其专注的程度可见不一般。

科学家对于搞科研就需要专注,而科学家能够潜心地做基础科学研究,并能持续在前沿创新,这对于国家的相关产业发展以及国际科技竞争力的提升却意义重大。

正是因为黄芊芊十年如一日的专注研究,才取得了很多瞩目的成绩:2016年,年仅27岁的黄芊芊便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资助,还曾获中国电子学会优秀博士论文、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等数十项奖励与荣誉;28岁又入选中国未来女科学家计划,当年全国仅有4人入选;29岁年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30岁当选中国电子学会青年女科学家俱乐部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并且登上2019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榜单。

黄芊芊能够得到这么多荣誉,更加验证了其研究的价值,而她与自己的团队目前正继续在“新型超低功耗微纳电子器件”方面研究,一旦有所突破,将会对我国芯片产业带来极大的利好,据说,目前已经研制出世界上首个基于12英寸CMOS生产线上的互补隧穿器件集成技术,随着进一步研究,其成果将会更加优秀,一旦成果转化,中国“芯片”崛起指日可待。

女科学黄芊芊巾帼不让须眉,这样的科学家值得国民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