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建了个中国“最美猪圈”,《纽约时报》也来围观

用爱土地的方式,重新改变生活,与四周的人。

陈卫的田园梦

低矮的青山掩映间,一片开阔平地上,热闹非凡。

一百多头黑猪,或奔跑着撒欢,或在干净齐整的水坑里,游泳、洗澡、瞎扑腾,野劲儿十足。

但哨声如果响起,它们立马就会训练有素的,飞奔回猪圈。

吃饭,或者,听着爵士乐睡觉。

它们喝经过净化处理的水,吃有机的农作物,住中国美院教授亲自设计的房子。堪称“全中国最具幸福感的猪”。

过去六年了,还是让很多人摇头感叹:人生不如猪生。

六年前,为了吃上一口放心猪肉,陈卫决定自己开辟个农场养猪。

他和团队用了一整年的时间,将杭州附近的,每一寸山村土地都走了个遍。

车都翻了好几次,才在临安太阳镇双庙村的,一处幽静山谷里,选定一块土地。

之后他找来了中国美院的,知名教授陈浩如帮忙,建了一座生态环保,又兼具唯美的猪圈。

他还想再开辟一块土地,种植猪饲料和中药材。

为了确保种植的土壤,绝对洁净安全,他和合伙人虫子,挨家挨户上门,说服村民全部进行有机种植。

家畜不吃饲料,作物不施化肥,不打农药,农民都觉得这群城里人疯了。

刚开始的进展并不顺利。

有一天晚上,虫子在协商过程中,在五个村民家连续喝了白酒,最后不小心掉进沟里,缝了九针。

淳朴的村民,被他们的真诚打动,事情渐渐才舒展开来。

在与村民的交流中,陈卫还得知,当地的农民平均年龄在五十五岁。年轻一代人,几乎都抛弃土地进了城。

等十五二十年之后,这批人做不动了,村里将不会再有农民。

陈卫的父母是农大教授,他自小在农田里长大,又做过四年农场管理者,对土地十分熟悉和亲近。

听到这样的消息,心里自然平静不下来。

他觉得自己有关田园的梦想,似乎可以做的更大一些。

他又租下了500亩土地。建了鸡棚鸭舍。

还种上大米、蔬菜,和中药。

全部采用天然有机的方法,饲养和种植。

贵妃鸡吃有机稻米,可以在鸡棚里,随意上下翻飞。

稻米鸭在水田里,钻来钻去,捉小虫小虾吃。

水稻蔬菜不用化肥,不打农药。

以虫治虫,靠食物链生长。

所有的家畜和作物,都由农民拿固定工资认领,或者返租金承包。

不管每年的产量如何,农民的最低收入,一定会得到保证。

这毕竟是件风险很大的事情,也并没有可借鉴的成功案例,如果出现意外,全部身家都要付诸流水。

但陈卫没有丝毫犹豫。

他把这里取名叫“太阳公社”,寄予了它美好期盼。

2014年水稻遭遇瘟疫,收成不好。

为了保证农民的收入,太阳公社出钱补贴。

而这种事情,在探索的路上,可能并不会停止。

“最美猪圈”在国际上多次得奖,甚至还登上了《纽约时报》。这为太阳公社带来大量关注度。

头一年就不断有商人,表示要来投钱,但被陈卫拒绝了。

对他们来说,太阳公社是一个田园梦想,并不是圈钱的工具。

即使前期的资金,是他和一个合伙人,各自卖掉房子所凑。

相对来说,一些农大毕业的学生,选择来此工作。

才是让他真正开心的事情。

他最终的目的,也是想帮助农民,提高土地收入,把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吸引回来。

让他们不用背井离乡,就可以获得收入保证。可以安心的守护土地,用有机的方式培育粮食。

种出好吃的米,好吃的菜;养出健康的鸡,健康的猪。



而许多,已经快失传的老手艺,也能重新闪亮起来。

就像太阳公社里,曾婆的农家豆腐,洪厨的手工腊肠……

同时陈卫也在努力,把城里人引到太阳公社去。

共同给村民办实事:修建路灯,或拓宽道路……让它变得更加舒适宜居。

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城乡交流,更可以给城市的孩子们,一个有田园玩耍,有知了鸣叫,有蝴蝶飞舞的童年。

无论市民还是农民,这一代因高速发展所失去的,希望下一代都能找回来。



(图片来自《太阳公社的田园梦》《临安太阳公社航拍》《一条》视频,太阳公社和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如有商务与广告合作请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