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變遷中的鎮江農貿市場,勾起你哪些回憶?

2009年起商務部開始大力推廣標準化菜市場。標準化菜市場對場內環境、消防設備、場內佈局、衛生質量、市場管理、誠信經營等有了更細化的要求。在蔬菜質量方面,開始引入快速檢測設備,對入市蔬果的農藥殘留含量進行監測。一個又一個標準化菜市場的建設,讓曾經的農貿市場開始逐漸消失在市民們的視線中。

不過,

當我們打開那時的老照片,

濃濃的回憶還是撲面而來。

“計劃經濟時代,居民買菜都要憑票到國營菜店和副食店,那時候有糧票、肉票、雞蛋票、副食品票。改革開放後,農貿自由市場就被恢復了。市場裡農民們可以把自己家的新鮮的農產品帶來賣,老百姓可以自由挑選和議價,深受當時市民的歡迎。京口閘農貿自由市場就是鎮江的第一家,1981年《鎮江日報》復刊招考記者編輯,最後一場考試就是到中華路農貿市場採訪,然後寫一篇稿子。”我市資深新聞攝影人陳大經回憶道,“當時被採訪的市民都對農貿自由市場表示了極大的歡迎。”

京口閘農貿自由市場在

當時是極受歡迎的

“什麼都有,還新鮮,比國營菜場裡的品種多,質量也好。”市民諸惠虹當時就住在京口閘附近,她對京口閘農貿自由市場的印象可謂非常深刻,“我在這兒住了三十多年呢”。

諸惠虹的印象中,

京口閘農貿市場最初是自發形成的,

就在京口閘上

主要是賣一些農民自家田裡種的菜,

也有魚和一些雜糧,但量都不多。

“糧食都是用袋子裝著放在板車上,

比如黃豆啊,花生啊,糯米什麼的,

大家買的量也不大,三五斤吧。

魚都是放在草蓆上,那時候也不講究,

好多都死了,少部分活的就弄點水養在盆裡。”

偶爾也有農民將自家養的雞帶來賣,

“也就只把只,往路邊一站,賣完了就沒了”。

後來農貿市場越來越興旺,

來賣東西的越來越多,

就出現了專門的販子,

“我記得那時候有人專門到蘇北去販鵝來賣,

一個三輪摩托上裝著幾十只鵝,

生意還挺好的。”

這時候京口閘就不夠了,

自發的農貿市場延展到了沿著運河邊的馬路上,

賣的東西也不僅僅是農副產品了。

“我記得開始有販子鋪張鋼絲床,

在床上賣一些日用小百貨。

後來,

在這裡做生意的越來越多,

政府就在道路兩邊搭了棚子,

小販們就分門別類在棚子下面做生意。”

在諸惠虹的印象中,

京口閘農貿自由市場是熱鬧的喧囂的,

從早到晚。

“後來,政府就在中華路小學的北面建了一個大大的棚子裡面的農副產品分門別類劃定區域,蔬菜、魚肉、蛋禽,鎮江別的地方有的這裡都有,這裡有的很多鎮江別的地方還沒有。外面就成了水果批發、日用小百貨零售和小吃一條街。那時候鎮江很多市民寧願多跑點路也要到這裡來買東西。”諸惠虹邊說邊計算著,“這裡興旺了十幾二十年,後來市裡面才在其他地方建了一些小的農貿自由市場。”

農貿自由市場的出現

讓市民有了更多選擇的渠道,

受到了市民的歡迎。

而農貿市場的小販們也見證了

市民菜籃子的日益豐盛。

市民楊先生在農貿市場做了十多年魚販,他的感觸很深。“最初大家買魚都不講究死的活的,能吃到魚就算是改善伙食。上世紀80年代初,很多人家就是買後來我們當貓魚賣的小雜魚,回家熬湯喝。後來市民就講究了,魚要買活的,鯽魚是用來熬湯的,鯿魚才是紅燒的,青魚和草魚是做魚片或者魚圓的……開始大家都覺得帶魚和鯧鯿魚貴,買的人很少,我們也不太敢進貨,一天進個幾條,後來買帶魚和鯧鯿的越來越多,來遲了就沒有了……為了讓魚活的時間長一些,我還買了加氧棒……最初生意還有波動,比如星期天和節假日買魚多一些,平時少一些,後來基本就沒什麼差異了。”

楊先生2000年後便不再做魚販,小有積蓄的他開了家水果超市。“其實都一樣,賣水果也是開始都賣普通水果,後來品種越來越多,高檔水果也有不少人來買。反正日子越過越好了唄。”說這話時,楊先生正在給一個顧客稱水果,“你看,進口車釐子也有人來買。”

清晨7點50分

記者在朱方路農批市場的零售攤點,看到了正在和賣黃瓜的菜販拉家常的李國琳。幾隻無紡布袋子裡分別裝著蔬菜、水果,還有一條已經代為加工好的黑魚。“我喜歡在農貿市場裡買菜,熱鬧,碰上熟人還可以聊一聊,超市裡沒有這種感覺。”自從大型超市在鎮江遍地開花,越來越多的市民選擇去超市買菜,但李國琳還是喜歡逛菜場。

其實

李國琳留戀的是在菜市場買了那麼多年菜的感覺。自1982年結婚,作為家庭主婦的李國琳,已經跑了30多年菜市場。她說,菜市場的每一點變化她都記得。

“我剛結婚時農貿自由市場上的公平秤是桿秤,有一次我用公平秤稱剛買的雞,那個雞一個勁折騰,我忙了半天也沒稱出來。

好在,後來公平秤就變成電子秤了。我現在買牛肉這些貴的肉菜,還是習慣出菜場時在公平秤上過一過。”

“剛開始有農貿市場時,我們買菜把壞掉的菜幫摘掉,農民會不高興,現在他們自己就清掉了,不然賣相不好沒人買。”

“以前個個家庭主婦都要會宰魚殺雞,我剛結婚那會不敢殺雞,老公就用布把雞頭包起來,我閉上眼睛去剁。宰魚也是的,好幾次把魚膽弄破了,魚苦得不能吃。現在多方便,賣魚的自動給你把魚殺了。賣肉的會順手替你切個肉絲什麼的,賣雞的也有代加工。”

新華社資料圖

“最重要的是,現在買菜都能微信支付啦。我前幾天去買菜,沒有零錢,就拿了一百的給賣菜的找錢,結果人家說,太麻煩了,你微信付款吧……”

“現在農貿市場也比以前乾淨了,品種也多,你看,海鮮也買得到。反正,只要農貿市場有得賣,我還是喜歡在這裡買。出門幾步路就到了,多方便。”

圖:陳大經 、胡四榮、今日鎮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