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殺丁原真的是因為赤兔與財寶嗎?

魜溣


顯然不是,呂布雖然政治智商不高,但並不缺少財寶,常年在駐守幷州的他也未必缺少馬匹。


呂布,字奉先,東漢末年名將、漢末群雄之一,出生於五原郡,有“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的稱謂。然而呂布與赤兔馬的聯繫卻源於一件臭名昭著的歷史事件,即呂布誅丁投董。那麼原本隸屬於定遠的呂布,為何在董卓的挑唆之下如此輕易就改換門庭,並因此得了一個“三姓家奴”的惡名?或許在紛繁複雜的歷史記載背後,我們可以推斷出另外一些隱情。

早年間,呂布就因驍勇在幷州服役,並且獲得了幷州刺史丁原的重用,委任其為主簿。《三國志·呂布傳》中對丁原對待呂布的描述是“大見親侍”,藉以形容丁原對呂布的倚重。可是主簿的職務乃是文職,丁原將其授予以武藝聞名於世的呂布,顯然稱不上知人善任。而此時的張遼所擔任的職務乃是從事,比呂布的官職高上一級,這似乎又表明了呂布在丁原麾下並不得志。

到了公元189年,董卓、丁原等8支軍隊相繼奉大將軍何進的詔命進京。為剪除異己,董卓授意時任執金吾的呂布將丁原擊殺,從此拉開了董卓亂政的序幕。那麼董卓究竟採取了怎樣的手段,竟然可以離間關係原本親密的丁原、呂布二人呢?關於這一點,自《三國志》乃至後世史書都解釋得十分模糊,大家似乎默認這源於呂布的個人道德水平問題,卻沒有闡述清楚呂布反叛丁原的直接原因。

早在率軍進京之前,董卓就曾憑藉在西涼平定羌亂的戰功成為赫赫有名的封疆大吏,此番他又是第一個找到漢少帝及陳留王劉協的,可謂勤王有功。為了在眾多軍隊中樹立自己的威望,董卓暗自命令軍隊白日陳旌鼓入城、到了夜裡則遣兵出四城門,如此循環往復,聲勢日漸壯大。

董卓的舉動昭示出他的野心,卻也客觀上穩定了洛陽的局勢。因此包括何進、何苗部下、丁原的幷州軍隊,乃至許多朝廷命官都站在了董卓一邊。因為至少從表面來看,董卓才是匡扶漢室、擁立天子的正義一方。恰在此時丁原被殺,這其中固然有紛繁的利益糾葛,卻也與丁原自身的政治立場脫不了干係。

事實上,丁原在進京前,曾經派遣自己的部下張揚、張遼到何進手下任職,並於何進一同謀劃剿滅宦官勢力,奈何事洩。何進死後,丁原失去最大靠山,袁紹袁術為替何進報仇而入宮誅殺宦官。換言之,不論是丁原還是袁紹、袁術兄弟,其實都是何進的黨羽。原本邀請董卓進京是袁紹力排眾議的結果,只是很快他就察覺到了董卓包藏禍心,於是分道揚鑣了。丁原既然站在袁紹立場,與董卓的矛盾自然也在不斷加劇。

在董卓進京後不久,他就設計兼併了何進弟弟何苗的軍隊,京城反董勢力就只剩下丁原一支了。如此一來,在丁原麾下的呂布、張遼、高順等人看來,董卓反而成為朝廷的代言人,於是誅殺丁原、投靠董卓自然而然的就成為了棄暗投明的義舉。需要指出的是,即便呂布不誅殺丁原,董卓早晚也會想辦法將其剷除。然而也正是呂布的行為,避免了董卓一方與幷州丁原舊將之間的火併。

丁原被殺之後,幷州眾將士不但沒有發生譁變,反而在此後將近10年的歲月裡始終追隨在呂布身後。這一事實不免讓人產生遐想,這幷州軍隊所效忠的究竟是丁原還是呂布。所以董卓的挑唆只是一個誘因,更深層次的原因還在於丁原自身的立場並未獲得麾下將士們的認同。


澹臺史說


呂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縣人(今內蒙古包頭九原區),東漢末年名將,漢末群雄之一。《三國志》雲:“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可見呂布在當時確實是難得一見的人才。

呂布,曾在幷州任職,在幷州刺史丁原手下擔任騎都尉,密謀誅殺宦官的人中,丁原也在其中,所以呂布也隨之來到洛陽。我們這裡要澄清一下,董卓和丁原有矛盾沒問題,但是與《三國演義》不同的是兩人的矛盾並不是因為廢立皇帝,而是因為權力。我們可以看一下漢獻帝的登基時間是189年9月28日,而丁原死亡時間是189年(並不詳細)。這個時候的董卓勢力強悍,動作是很快的,所以不可能商議幾個月才讓劉協登基,所以董卓是丁原死了之後,才敢商議廢立之事。

當時的丁原是執金吾,負責整個京城的防務,而把持朝政的董卓要收歸權力,所以董卓便用重金收歸了呂布,(有沒有用赤兔馬,有點難以考證,因為三國志就一句話:布有良馬赤兔)。讓他殺死丁原。最終的結果是呂布殺了丁原,丁原的部隊的被董卓收歸,最終董卓獲勝。

董卓有了一個大將軍兼義子,呂布有了一個乾爹,還升了官(騎都尉)。這裡面有一個悖論,據說丁原是呂布的第一任乾爹,可是同樣是乾爹,為什麼呂布選了董卓而放棄了丁原呢。

原因之一,董卓沒兒子,當了董卓的義子,就有可能繼承董卓的權力,繼續在朝廷裡獨裁,天老大,我老二。

原因之二,在丁原手下混不出個所以然,感覺沒什麼前途,最生動的例子就是,兩家公司,董家公司有錢有權業務好,而且工資高。而丁原僅僅是維持公司,前景一片迷茫,已經搖搖欲墜了,補給你開不出工資還有可能讓你買股份融資。如果是你,你會怎麼選,正常人肯定會跳槽啊,所以就出現了呂布殺丁原的情況。




陽光下的小青年


呂布是武夫出身,史實上的武藝應該也非常了得,東漢時做官靠察舉推薦,呂布因為武勇過人而當上朝廷官員“以驍武給幷州”,這在東漢較為少見,可見不凡。而他的赤兔馬,來源實不可考,《三國志呂布傳》“布有良馬曰赤兔”,《曹瞞傳》“時人語曰:人中有呂布,馬中有赤兔”。可能在丁原手下時就已經有赤兔馬,畢竟幷州靠近異族,而以呂布的武勇,與那些草原上剽悍人物交上朋友進而得到寶馬也非難事。


呂布以武出名,而丁原對他的使用很奇怪,任命他為主薄,主薄是各級主官屬下掌管文書的佐吏,用非其材,但卻又非常信任他,可能呂布過得並不稱心但盡心盡力“受使不辭難,有警急,追寇虜,輒在其前”。(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待到何進謀誅十常侍,召外兵進京,丁原路近先到,隨後董卓帶幾千人馬也到洛陽,運用日出夜進的疑兵計懾服朝臣,董卓欲把持朝政,兼之人馬也少,就想殺掉丁原既除對手又能取得他的兵馬,顧忌呂布勇武,便收買了他。


董卓用什麼收買呂布無據可查,三國演義說是派出他的老鄉李肅帶重金和赤兔馬,這樣就把呂布打造成演義中定位的角色:重利輕義。而從後來的發展看,呂布的背叛丁原,未心全是為利,以丁原對呂布的使用,武官文職是不妥當的,應該有一定的防範,而呂布一介武夫,史書說他出自寒家,為人粗略,純武夫一個,簡單粗豪類,想事沒那麼深遠,更不用說仁義禮智信之類了,董卓以高官武職引誘,呂布便上鉤了。(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從後來的任命看,呂布當上高官“卓以布為騎都尉,甚愛信之,誓為父子”,騎都尉是漢武帝時設立,秩比二千石,九卿的下屬,接近一方郡守的待遇了。(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那時只要願意,有官就有錢,就有名利,至少呂布是這麼想的,引誘他不須那麼複雜。這是一。第二點,呂布可能認為殺死丁原投靠董卓,是在為國家出力,匡正綱紀,這與他後來殺董卓時的想法一致,面上是為權勢,實際挾雜著為國的心理,至少呂布自己是這麼認為的,從後來他的行動可以看出這一點。

呂布在李傕郭汜帶西涼兵攻長安時接戰失利,逃出關中前往關東,自以為關東群雄必然會大鑼大鼓歡迎他,哪知到哪都不受待見,他朝三暮四殺父求榮的行徑已嚇到關東諸侯,投袁術袁紹俱不得好結局,最後偷襲曹操的老巢兗州,被回過神來的曹操擊敗,走投無路,逃竄到徐州投奔劉備,劉備會做人,熱烈歡迎了他,呂布很感慨,說了一席話,說我殺了董卓東出,關東諸將卻沒有一個接納我,都想要殺了我“布殺卓東出,關東諸將無安布者,皆欲殺布爾”,憤然之色溢於言表,從這裡可以看出呂布一直以為他的反叛是在為國為天下的。


南方鵬


呂布殺丁原跟赤兔馬和財寶沒有太大的關係。要看待這件事,你得了解當時的局勢。

丁原本來是幷州刺史,後來應大將軍何進的應召,來到京城,任執金吾,就是京城的警衛隊長,呂布之前在丁原任幷州刺史時是丁原的主薄,丁原來到京城後,呂布也一起來到京城做為丁原的屬官。

丁原之所以信任呂布,是因為呂布弓馬嫻熟、驍勇尚武,丁原是將呂布看成保鏢一類的人,並不是什麼義子,呂布對丁原更多的就是上下級的關係。丁原在進京前,曾經派遣自已的部下張揚、張遼到何進手下任職。



何進起初與丁原一起謀劃誅殺宦官,結果事情敗露,何進被殺,丁原一下子失去依靠。

何進被殺後,京城發生火拼,袁紹與袁術兄弟兩人率軍衝入宮中殺死所有的宦官,剩下的宦官挾制小皇帝逃出京城。

董卓進京後,迎回皇帝,接著董卓進行了一系列的操作,先是讓自已的弟弟聯合何進的部下一起殺了何進的弟弟,當的時車騎將軍何苗,一下子兼併了何進和何苗的軍隊,成為京城最大的勢力。

董卓掌權,自任司空,準備廢立皇帝,這個時候有很多人反對,丁原就是其中之一,而且這個時候丁原是京城之中唯一不受董卓控制的軍隊,丁原的京城警衛部隊也是相當重要的部隊, 董卓要想完全控制京城,就必須殺丁原。



董卓這個時候官至司空 ,手下又握有大量軍隊的實權,董卓於是引誘呂布殺丁原,應該是胡蘿蔔加大棒的意思,既引誘又威脅,那麼留給呂布的只有兩條路:

一、不聽董卓的,告訴丁原,然後逃離京城;

二、聽董卓,殺了丁原,高官厚爵。

董卓勢大,憑丁原與呂布的勢力顯然無法打敗董卓,董卓又是呂布和丁原的上級,呂布之後的做法就是殺了丁原,其實呂布並沒有多少選擇,他殺了丁原也是出於自已的原因考慮:



1、不殺丁原,自已就得死;

2、董卓是上級,上級命令下級,合情合理;

3、呂布與丁原也是上下級關係,只是呂布是丁原提拔的,要說他們的關係有多好,未必。

至於高官厚爵,董卓肯定是許諾過的,丁原一死,呂布就被封為騎都尉,後來提升為中郎將,封都亭侯。當然在那個亂世時代,道德並不值錢,能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這顯然是呂布所認可的。當然從呂布後來的行為看,其道德也有一定的問題,但在殺丁原時,顯然跟道德關係不大。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我覺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赤兔與財寶,和許諾的官爵,因為呂布蠢,只能看到眼前,無法想到長遠。

呂布原為幷州刺史丁原的部下兼義子,據史記載丁原十分親近呂布,說明丁原對呂布那是真心實意的,而呂布作為自由匹夫之勇的漢子,文化程度較低,必然對忠孝禮智信不是太理解,這就為呂布以後的背叛埋下的伏筆。

丁原在反十常侍的問題上,可以看出丁原是比較正派的,後來在與董卓廢立皇帝的皇帝上產生爭執,董卓欲殺丁原以起到殺雞儆猴的作用,這時呂布的出現,讓董卓沒有敢動手,隨之丁原起兵反董,對於反董的問題上,丁原由於被逼迫反董較,其他的軍閥諸侯均未表態,現在我們看是正義之舉,在當時人看倒不一定,也許被看作是莫逆對抗中央。

也許呂布就是這樣想的,本來好好的在中央,就因為政見不和,就要對抗中央,這樣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呂布,不定能想到這是正義之舉動,恐怕他和很多人一樣認為董卓就是主流,丁原就是叛逆,只是沒有臺階走。這個時候李肅的出現,想到正好解開呂布心裡的矛盾,許諾高官厚祿,又贈送財寶赤兔,又說呂布深得董卓之心。此時呂布何樂而不為,李肅接著說,只需取丁原人頭為禮即可,結果呂布不假思索,就同意,並斬殺了義父丁原,就說明,呂布的心認為董卓就是主流。

古人說良禽擇木而棲,呂布因為智力原因,並沒有認識到誰是擇木,斬殺丁原留下了人格品德上的誤點,後來又因為形式,斬殺了董卓,再後來天下崩分離席,又開始維護中央了,結果被李傕郭汜打的找不到北,又後來在坑收留他的劉備,又坑人賢陳宮,可謂是不忠不義不幸不智。

就因為不忠不義不孝不智所以我認為大部分的原因就是因為個人眼前利益而殺了丁原。


曹小翔xixi


這個問題史書並沒有給出詳細解釋,所謂赤兔馬雲雲,皆是小說家言。《三國志.董卓傳》只說是“卓又使呂布殺執金吾丁原,並其眾”《三國志.呂布傳》記載“董卓入京都,將為亂,欲殺原,並其兵觽。卓以布見信於原,誘布令殺原。布斬原首詣卓,卓以布為騎都尉,甚愛信之,誓為父子。”

范曄的《後漢書》也是語焉不詳,其中「董卓列傳」也只是說“卓又使呂布殺執金吾丁原而並其眾”,「呂布傳」記載更為簡單:“董卓誘布殺原而並其兵”……

史書記載不詳,我們只能按常理作個猜測,呂布跟隨丁原多年,之所以寧願揹負罵名也要殺掉丁原投靠董卓,肯定是董卓給了他丁原不能給的東西作交易,如高官厚祿、如金銀財寶,也許會有寶馬良駒,重要的是呂布是認為跟隨董卓的前程一定會比跟隨丁原好得多,跟著丁原可能一輩子是個邊陲偏將,而投奔董卓一下子就可以混進中央。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歡迎討論。


半夢V半醒


赤兔馬與金銀財寶只不過是董卓的紅包見面禮而已,真正吸引呂布的是轉投門庭之後的發展前景。丁原彼時任幷州刺史,也是一方諸侯大吏,但是跟入主京師並且成功廢掉少帝劉辯,扶正獻帝劉協的董卓比起來還是差了一截。董卓扶獻帝而拜相,一時之間權傾朝野,滿朝文武的升遷任免,身家性命就是董卓一句話的事兒,這樣的一個人來拉攏呂布,呂布很難不動心,再加上為了表達誠意,董卓派呂布舊相識李肅來帶著赤兔馬金銀財帛來說服呂布,呂布一介武夫,原本心中就沒有什麼家國大義,見寶馬良駒,金玉珍寶,再加上當朝權臣的親信循循善誘的一番歪理,董卓在呂布心中已然就是一代明相賢臣,恨不得立刻轉投董卓門下,於是於夜晚入丁原帳中,刺殺了丁原。要注意的是,這件事上,刺殺丁原的應該不止是呂布,其他幷州兵馬中的將領應該也被呂布收買而反叛丁原,否則呂布不可能在刺殺丁原後,還能割下首級,毫髮無損的帶到董卓面前報功。呂布獻上丁原人頭之後果然受到重賞並且被封為騎都尉中郎將,都亭侯,實際官職和地位已經達到或者超過了丁原。


老肖彈Bass


在《三國演義》裡,董卓被丁原殺敗以後,部下虎賁中郎將李肅自告奮勇,說呂布見利忘義,願意去勸說呂布來投降。最後李肅帶了赤兔馬、黃金一千兩、明珠數十顆、玉帶一條,果然收買了呂布,殺死丁原歸降了董卓。

在《三國志》裡,並沒有記載董卓怎麼收買的呂布,只是提到“卓以布見信於原,誘布令殺原”,一個“誘”字簡單帶過,之後呂布被任命為騎都尉,不久又“遷至中郎將,封都亭侯”,所以也可能是用官職來引誘。

無論是《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雖然董卓收買呂布的東西可能不一樣,但是結果顯然都是呂布見利忘義,把對自己“大見親待”的丁原殺死,投奔了董卓。不過董卓也沒有笑到最後,反叛成性的呂布再次被人利誘,又將董卓殺了。


不沉的經遠


更是為了地位,董卓能給他的丁原肯定給不了,主要是能進中央混


不愛言語的李先生


這個問題史書並沒有什麼記載,據推測,呂布應該是為了跟隨董卓後的榮華富貴和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