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沈阳的民居:住日本房的有围墙小院 筒子楼里共用厨房


80年代初的沈阳,是中国仅次于上海,与天津并列的工业城市。随着新中国在沈阳的工业建设,人口急剧向这里集中,导致了沈阳住房问题凸显。在沈阳的东部和南部,开始不断兴建规模庞大的公寓来缓解住房问题。


当时的沈阳在不断修建新型公寓楼的同时,在城市内还有着大量了东北沦陷时期日本人修建的房子。这些房子大多保存着原样,主要存在于僻静的街道上,这里的风貌和日据时代几乎没有任何改变。
这些带着围墙和小院的日式房子,内部由几家人合住在一起,房屋里的面榻榻米被去掉,改为了中式床铺。
街道的右侧日以前日本人修建的单身职工宿舍,右边则是用废旧材料搭建起来的杂物间。
七八十年代修建的工人住宅大多为3-6层,房子基本为两室一厅,厕所和厨房则为两三家共用,甚至有些还需要到楼下去上公共厕所。
七十年代末修建的工人住宅
在工人宿舍门口,住户们经常蹲在门口聊天,这里似乎也是当时住户们最佳的娱乐场所。
在沈阳除了新修的工人住宅和日本人留下的房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居住在这样的平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