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火星人”

週一 · 知古通今 | 週二 · 牧夫專欄

週三 · 太空探索 |週四 · 觀測指南

週五 · 深空探測 |週六 · 茶餘星話 | 週日 · 視頻天象

翻譯:賀柏翔

校對:牧夫天文校對組

編排:賀柏翔

後臺:庫特莉亞芙卡 李子琦

科幻鉅製《火星救援》講述了:一名宇航員被困在火星,努力求生,直到地球派出一支救援小隊把他帶回地球的故事。即使你沒看過這部電影,你也可以想象一下火星,這是一顆紅色行星,它在外側軌道上,距離我們還是很遙遠的。你甚至可以設想一下在另一個星球生活或者工作的時候,地球上的後勤保障是如何運作的?

《火星救援》是近年來為數不多的票房評分雙豐收的科幻電影,電影中還有中美兩國合作參與救援的有趣橋段。

Credit:電影《火星救援》

雖然現在並沒有人類生活在火星,但是我們有火星車!美國曾先後發射過四輛火星車,本文的筆者是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的工程師,她有幸和其中三輛一起工作過。而這些火星車是我們人類派往火星的機器使者,也是我們的眼睛和耳朵。我們可以通過這些火星車來了解其他星球的環境情況。因此,他們好比是是地球宇航員的先遣兵。

美國先後發射的四輛火星車分別名為:寄居者、機遇號,勇氣號和好奇號,圖為火星探測器全家福。

credit:網絡

火星上的時間不同於我們地球。地球自轉一週的時間是24個小時;而火星自轉一週需要24小時40分鐘。也就是,火星的一天比地球長40分鐘。

下圖這群在地球上操縱火星車的人完全是按照火星時間上班的!筆者所參與的工作就是把指令發送給火星車,讓它知道明天需要做些什麼——是要行駛、採集岩土樣本、或是其它的事情。當然,在它睡覺的時候(它晚上確實需要睡覺,好奇號是核動力供能,需要給電池補充電力,而且要抵禦火星夜晚的嚴寒)。這樣,工程師就好比在火星值夜班。

火星上的一天,大致相當於地球上的24時40分鐘

Credit:NASA

作者和她的同事們是火星車的監護人

credit:Nagin Cox

筆者團隊需要在火星時間下午五點上班。在地球上,為了匹配火星時間筆者每天需要晚四十分鐘開始工作,就像每天都在倒時差,一直持續不斷的倒時差!所以筆者擁有兩隻手表(如圖),一隻記錄地球時間,另一隻記錄火星時間(通過調整它的機械砝碼來讓它走的相對慢一些)。

筆者的兩隻手表,上邊的顯示地球時間,下邊的顯示火星時間

credit:Nagin Cox

筆者是2004年得到這隻火星手錶的。當機遇號和勇氣號探測器都到位後,大家並沒有想到,我們需要一隻顯示火星時間的表。實際上,工程師太容易把時間搞混了。所以大家需要些東西在你手腕上,不斷提醒你:現在地球時間幾點?火星時間幾點?

而且,不僅僅是火星的時間讓我們感到混亂,我們還要在談話中區別它。我們通常用 “sol”代表的火星的一天,對應24小時40分鐘。而當我們談論一些在地球上發生的事情,我們會說“today”;換成火星的話,我們就說“tosol”。同理:“yesterday”就變成了“yestersol”。我們開始想:“對了,我們乾脆發明一種語言吧。”剛開始真的特別混亂。筆者記得有人走過來說:“我明天要做這個任務。”筆者就問:“明天,地球的明天還是火星的明天?”

我們開始想一些專有術語,否則這樣談話太累了。於是,“明天”變成了“nextsol”或是“solorrow”,畢竟人們用詞各有所好。在這個項目工作幾年後,筆者發現運行火星車的人說“tosol”,處理陸地工作的,不接接觸火星車的人會說“tosoul”,甚至都能從工作人員的火星口音推測出他們的工作。

作者團隊在工作過程中創造的一些專有名詞

Credit:Nagin Cox

有時,連地球的陽光也會讓我們困惑。試想,你要來上班,現在正是火星的午夜,但是窗外的陽光很燦爛!你能從這張控制室的照片(如圖)看出,所有的百葉窗全都落了下來,所以就沒有陽光來干擾我們。在關鍵時刻,百葉窗甚至會持續落下來一週。直到我們不再用火星時間,它們才會被拉起來。

為了創造和火星時間同步的工作環境,NASA的工作人員會在工作時拉下厚厚的窗簾和百葉窗

Credit:Nagin Cox

火星時間還影響到我們的家庭成員。每次筆者的丈夫都會說:“好吧,我們準備過火星時間嘍。”於是他會在窗戶上貼上錫紙,換上暗的窗簾和百葉窗,他只能陪著筆者一起生活在這種黑暗的環境下。雖然他漸漸習慣了這樣的生活,但是當他在工作的時候,會發給筆者一些可憐兮兮的郵件:“我能回家了嗎?”,“你醒了嗎?”,“現在火星時間幾點?”然後筆者覺得他也需要一隻火星時間的手錶。當然,到了2016年,已經有手機軟件可以代替手錶了。這對家庭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記得我們的探測器8月份就要著陸,而我們的孩子9月份才會開學,所以我們就過了一個月火星時間,我們的作息每天都會推遲40分鐘。全家都隨著這個時間表過了1個月火星時間,現在想來還真是一個大挑戰,比如午夜在打保齡球,或是去沙灘。而且我們都發現了一件事情,你可以在凌晨四點去洛杉磯的任何地方——大街上空空蕩蕩,一輛車也沒有。所以我們下班之後,並不想去打擾家人,餓的時候,往往就去附近找一些吃的。我們會說:“等等,長灘有一家通宵營業的熟食店,而且我們到那裡只需要10分鐘!”然後我們就開車過去,暢通無阻,當我們到那家餐館時,老闆會說:你們是什麼人?為什麼凌晨四點來我的餐廳?然後他們慢慢知道有一群火星人,在午夜的洛杉磯遊蕩,地球的午夜!

科比凌晨四點半洛杉磯的故事廣為人知

Credit:網絡

我們確實開始管自己叫火星人。我們之中按火星時間工作的喜歡稱自己為火星人,其他的人是地球同胞。這是因為當你每天都在改變你自己的時區,你就會開始覺得和其他人疏遠了。準確的說你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所以筆者有這個胸牌(如下圖),“在火星生存的時間:0-90天”,我們帶這個胸牌是為了表明我們依據火星時間工作,從而儘可能方便地與火星車同步。

徽章封面圖為好奇號降落火星的場景

credit:Nagin Cox

但我們從不在火星時間下工作超過3-4個月,最終我們的作息時間都會調整為地球上的正常時間,因為這對你的身體和家庭來說都是個負擔。事實上,有睡眠專家一直拿我們做實驗觀察的對象。因為人類很難有機會去試圖延長自己的一天。我們實驗組有30個人,他們會在我們身上做一些缺覺的實驗。這種情況最終被證明會對身體造成一些損害,這段經歷讓團隊的所有人同舟共濟。

這個火星車的任務是我們邁向宇宙的第一步。我們正在學習如何生活在另外一個星球上,我們正在改變原有的觀點,逐漸適應多星球生活。儘管我們還沒有把人類送到火星上,但是我們總有一天會做到,筆者由衷希望在未來幾十年內實現。最後,當你下次覺得自己時間不夠用的話,記住,這只是你在地球時的觀點!

『天文溼刻』 牧夫出品

月亮與土星(右上角)

credit:Peter Patonai

謝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