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克伯格的新支付野心:Facebook Pay

美东时间 11 月 12 日,Facebook 宣布推出移动支付应用 Facebook Pay。据 Facebook Pay 官网信息显示,Facebook Pay 目前已在美国地区上线,并先将在一小部分国家地区落地,预计该支付工具可在 Facebook、Messenger、Instagram 和 WhatsApp 上使用 (目前 Facebook Pay 尚未正式接入 Instagram 和 WhatsApp)。

官方将 Facebook Pay 定位为一款无缝的、安全的,基于用户熟悉的应用之上的支付方式。

从官网目前发布产品使用场景和使用方法来看,Facebook Pay 与微信支付和支付宝非常相似。Facebook Pay 是基于法币(美元)交易,需要绑定银行卡使用,之后可以在 Facebook 上购物、捐款以及购买游戏或者票务类产品;可以在 Facebook 聊天应用 Messenger 中进行转账;以及目前仍在规划中的在 Instagram 上进行购物和在 WhatsApp 上进行转账。

图 | Facebook Pay 的注册及使用操作图 (来源:CNET)

基于互联网技术和法币结算体系以及仅打算在一小部分国家地区推广的 Facebook Pay 与 Facebook 此前曾试图推行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简单的、无国界的、为数十亿人服务”的稳定数字货币 Libra 及其钱包 Calibra 相比,产品中没有过多的理想化色彩地宣传和前沿技术的运用,更像是一个朴实而实用的支付工具。

缺少了前沿技术(如区块链)的使用以及对现有货币和监管体系的挑战,Facebook Pay 的问世路上面临的阻力小了许多。反观 Libra,自白皮书发布起便引起了激烈的讨论,以及全球监管的高度注意及戒备。Libra 在美国接受了监管多次的问询与质疑,欧洲央行执行委员会委员诺特·科尔(Benoit Coeure)的“Libra 等稳定币未经过大规模测试,将带来严重的风险”的警告,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甚至直接表示“Libra不会成功”。

以上可以看出,Facebook Pay 的同类品是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在美国国内的竞品包括 Square、Google Pay 和 Apple Pay,都有着基于法币支付,主要在本国运行,用于日常支付和转账的特点。

那么,为什么 Facebook 需要打造移动支付方式?为什么要试图同时兼有数字货币和法币支付工具?下文会分别问题这两个问题。

为什么 Facebook 要做移动支付

从使用功能来看,Facebook Pay 和 Libra 都是移动支付工具。

这个部分可以拆分为 1)移动支付是门好生意吗? 2)Facebook 和移动支付的适合性以及盈利的预期

在互联网领域和商业世界中,评价是否为一门好生意的一个标准是是否能在未来实现长期持续的可观盈利。

客观现实是,在互联网领域的许多巨头和独角兽公司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都是处在亏损的状态,而在亏损中维持着他们的高估值依据是“对未来盈利的预期”,其中预期都是基于产品可以实行规模化和网络效应的假设。

而实现大规模的网络效应中最为重要的因素:用户数。从一个高频且刚需的事物切入——支付,不失为提高用户数量和保证用户数量的可行之策。试想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有谁不消费呢?

因为高频需求产生的用户数和访问量,以及因此产生的用户行为数据,都可以成为 Web 2 时代互联网企业实现变现和冲击更高估值的基础。

再衡量 Facebook 是否适合选择移动支付这条赛道时,可以同类同为社交产品起家的微信。2014 年诞生的微信支付比支付宝晚了近十年,但是之后通过线下消费场景结合(与滴滴和O2O商家合作)以及拿下 2014 年春晚的合作力挽狂澜,目前国内移动支付领域已经形成了微信支付与支付宝的双寡头格局。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微信支付(39.8%)和支付宝(53.8%)合计占总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市场份额的 90%。

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时,在美国移动支付的发展不如中国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软性因素”,比如消费者习惯的影响,首先美国有着强烈的信贷文化且银行体系也比较完善,其次消费者也习惯于去用银行卡或者现金支付,没有足够的激励促使消费者完成从卡片支付到移动支付的转换。这也导致移动支付在美国进展远不如中国。

从用户在产品上的停留时长或使用次数的维度来看,这本质是一个提高用户粘性的问题。以至于在互联网行业流传着“因为用户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本质上所有的产品都是竞争对手,都在做抢夺用户时间这一件事情。”

未知的 Libra VS 被验证的移动互联网支付

Libra 是 一个目标宏大的项目,并试图在全球范围内建立流动的移动数字货币支付解决方案——Libra。过于理想的目标和挑战现有体系的解决思路使得 Libra 是否能落地仍然成谜。

从大局来看,各国央行都提示“警惕” Libra,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此前谈 Libra 时表示“中国应当未雨绸缪”;落实到行动上来,自 2014 开始的加密货币研究开发进程,在 Libra 白皮书诞生的刺激下明显加快。黄奇帆在近日的演讲中表示,中国央行可能在全球率先推出主权数字货币 DCEP。

从技术落地和合规的角度来看,Facebook Pay 也比 Libra 要容易实现得多。

归根结底,还是 Libra 落地的难度太大,而推广已经在全球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中国被证实可行的“微信支付/支付宝”同类品 Facebook Pay 不失为一个保险的、可行的支付方案备选 Plan B。

此外,对于在美国或者本国内的支付或转账,基于互联网技术和法币的支付方案从便利性和安全性的角度都优于数字货币同类品。

推特上知名的加密货币从业者@UDIWERTHEIMER,对此发表评论写道“你能想象,当你可以选择用美元在那些应用上支付时,你还选择用 Libra吗?我想象不了。”

Facebook 在尝试用 Libra 挑战现有监管和国际货币体系的同时,仍然为自己选择了一条更为平坦的移动互联网支付之路。它是否会获得成功,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