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团入局小鹏汽车,“小小"能得大吗?

“小鹏汽车C轮融资不仅吸引了新的战略投资者,比如小米集团”,何小鹏说道,“并且也得到了小鹏汽车许多现有股东的大力支持,这是对我们关于智能汽车赛道长期战略、执行能力以及审慎务实商业模式的再次认可”。

何小鹏本人也继A、B两轮后再次以个人投资人身份加持本轮。

对此,「看懂经济」邀请几名看懂经济评论作家对此文进行了深度解读。(评论内容精选自看懂App的解读)

王鹏

人民大学智能社会研究中心研究员,看懂App评论作家

小米入局小鹏汽车一事从某种程度来说战略布局形式意义大于实质意义,更多地表明了小米生态链的延伸。小米自己的终端设备其实可以与汽车进行集成。未来电动汽车,或高技术含量的电动汽车,就会是与电子设备终端的一个集合体。

小米可以把所有的设备与汽车进行有机融合,从这个角度来说,小米投资小鹏汽车可以布局自己的产业链,相互扶持。另外,从公司战略特质上来说,小米的特点一是国货,二是高性价比。

而小鹏汽车与传统意义上的几家不太一样,他不去做所谓的高端车,而是踏踏实实的做中端车。虽然说现在销量不是很多,电池并不是很好,但是比较符合小米的企业特征,讲求性价比,接地气,薄利多销,这符合小米的企业风格,从这个角度来说,通过直接入股,相互扶持是很合适的。

未来若小鹏汽车里面搭载小米的设备,自动与小米生态链进行融合。从这个角度来说,其实也是一个强强联合的过程,小而精的强强联合,这也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对于未来究竟如何发展我们拭目以待。

桂浩明

申银万国首席市场专家,看懂App评论作家

虽然当下新能源汽车的颓势已经很明显,但造车心势力仍然在继续投入,而一些投资机构(如小米)对此也是兴致勃勃。

其实,这何尝不是一场豪赌,如果以后的事实证明新能源汽车现在遇到的只是小曲折,后面还有大发展,而且那些传统汽车公司都没有把握大发展的机会,那么造车新势力也许能够成功。

否则,结局就很难说了。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国内品牌的新能源车,即便加上智能概念,都不赚钱。而国产化的特斯拉已经投产,这种背景下继续豪赌,胜算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