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面板該醒了:從全屋智能的小池塘遊向跨品牌大連接的大江大河

作者|蔣傑升

簡稱|單蔣讓你們蕩起

最近以來,業界又迎來本年度屬於智能家居面板的發佈高潮,或者是新品首發,或者是升級推新。

到當下為止,對那些宣稱全屋智能或者準全屋智能玩家來說,它們都有了各自的智能面板,而且其智能面板也都被定位成各自的戰略品類。相反地說,至今沒有智能面板的玩家,都不大可能自稱全屋智能或者準全屋智能玩家。

因此,外界大概可以確認的是,智能面板只用了過去兩年時間即完成了其歷史上的第一個使命,也就是驅動了一個不包含絕大多數家電在內的全屋智能方案。

一個極具標誌意味的現象是,這樣或者那樣的全屋智能或者準全屋智能方案,陸續被推到線下體驗門店和地產項目精裝樣板間,並予以實景化呈現。

這意味著,在智能音箱、智慧大屏等IOT入口之外,由牆裝式智能面板串連而成的全屋智能樣式正在得到系統集成商、地產開發商、家居裝修商的初步認可——雖然這樣的全屋智能或者準全屋智能樣式到達C端消費者的數量極為有限。

但,這不意味著智能面板已完成其終極使命;相反,智能面板既然已被推至IOT入口位置,那麼它只能主動或者被動捲入屬於它的下一場戰爭,即跨出智能品牌和智能品類邊界的IOT連接大戰。

歸結一點,全屋智能這個"小池塘"終將容不下智能面板可能有的和應該有的宏大軀體,它遲早要走向屬於它跨品牌大連接的"大江大河"時代。

這倒不是說此前沒有跨品牌連接,而是說它還不是一個玩家的戰略落地,也不是這個行業的集體出動。對幾乎所有準全屋智能玩家來說,無論想或者不想,這場大戰都將硝煙四起,無可避免。玩家們所能做的就是,提前籌備,準備戰鬥。

照明連接進入首選範圍

但凡智能家居廠商,普遍可被劃分兩類玩家:

一類是全屋智能或者準全屋智能玩家,智能產品通常包括智能網關、智能面板、智能搖控器、智能插座、智能門鎖、智能電機、智能攝像頭和門窗、紅外、風雨、光照等智能傳感器系列。其中,智能面板是各自的戰略品類,用以串連一個不包含絕大多數家電在內的準全屋智能樣式。

一類是單品類智能產品玩家,分別是智能電氣、智能安防、智能燈飾、智能電機、智能晾曬玩家以及智能水錶、智能電錶、智能氣表、智能暖表等表系玩家。它們除了手機APP之外,普遍未發展出一個IOT入口產品。因此,它們中的大多數玩家也不傾向於走全屋智能路線,繼續沿著智能單品類路線擴張。

不過,比較特殊的傾向是,傳統上分屬電氣、安防的智能玩家現在也傾向於往準全屋智能方向靠攏。其中,智能電氣玩家因其均以智能面板(燈控、窗控、衣控以及場景聯控)入手。因此,它們即將完成向準全屋智能玩家的轉身。

因此,對全屋智能或者準全屋智能玩家來說,當其智能面板已基本實現對各自的智能產品全連接之時,它必須越過自家產品的邊線而走向跨品牌跨品類連接。

在這裡,不是所有的智能單品類能夠輕易讓你連接,也不是所有的智能單品類非連接不可,但智能燈飾系列和水錶、電錶、氣表、暖表等智能表系對智能面板的場景支撐意義非同小可。這必須是智能面板跨品牌連接的首選範圍。原因在於,至少智能燈飾隨時具備繞過智能面板而加入家庭智能聯網的能力。

因此,如果智能燈飾沒能成為首選連接,智能面板跨品牌連接大概會走錯方向,跨品牌連接這個局也不可能做的足夠大。

家電連接必是爭取對象

之所以說市面上宣稱的全屋智能或者準全屋智能,實際上都是準全屋智能。對那些從智能小家居起步做全屋智能的玩家來說,它們當前所能落地的全屋智能依然不包括絕大多數智能家電;對那些號稱從智能大家電起步做準全屋智能的玩家來說,它們當前所能落地的全屋智能也普遍侷限於全屋互聯網家電。而這恰恰都不是全屋智能方案或者全屋智能樣式。

事實上,另需澄清的是,將中央空調、中央地暖、中央新風、中央淨水系統一併帶入智能智能方案,這在很大程度上不可能演進為大眾意義上的全屋智能。過往由系統集成商所定義的全屋智能也不會是一種主流存在,或者永遠別了。

所以,你沒看錯,對全屋智能或者準全屋智能玩家來說,它的方案几乎無一例外地沒能將生活電器之外的智能家電接入系統。

除了空調之外,未能接入的通常是在溫溼度、空氣質量、沐浴體驗當中既簡化了人機交互也顯示實用價值的智能家電:智能風扇、智能取暖器、智能壁掛爐、智能加溼機、智能抽溼機、智能新風機、智能空氣淨化器、智能熱水器、智能浴霸、智能抽風機&智能排氣扇、花灑傳感器、溫溼度傳感器、空氣質量傳感器。

這個意思是,更有大眾意義的全屋智能,既可以不包括廚電、冰洗等生活電器,也可以不包括中央空調、中央地暖、中央新風、中央淨水系統。

既然環境、沐浴這兩類智能家電對大眾用戶如此重要,而它們當下卻普遍不在全屋智能方案的清單之內,那就得補上。

因此,智能面板專門針對智能家電的跨品牌連接也將提上議事日程,而這一方向幾乎等同於全屋智能玩家的空白地帶。所以,這也必須是爭取的連接方向。

一堆籌碼或者一枚棋子

當智能面板串連起準全屋智能,完成其第一個歷史使命之後,它之所以主動或者被動地捲入下一場跨品牌的連接大戰,原因在於,它既必須接受終端消費者對它的挑剔,也必須接受來自智能音箱、智慧大屏等IOT入口的挑戰。

正因為如此,智能面板的跨品牌連接,首先不會發生在兩個準全屋智能玩家之間。當彼此互為對手且智能品類趨同,這類連接幾乎不會發生。當然,從電氣、安防兩個領域起步的準全屋智能玩家跨品牌連接也完全有可能。

也正因為如此,智能面板的跨品牌連接,首先也不會發生在與主力IOT開放平臺之間。如果全屋智能註定要所有上量,主力IOT開放平臺也不會有太多作為。因此,中短期內智能面板玩家還不會對其過於上心。

因此,本質上來說,智能面板的跨品牌連接,與其說是為了應對另一種全屋智能的競爭,還不如說首先是為了與智能音箱、智慧大屏等IOT入口打一場進行時的大連接大戰——更進一步說是為了贏得IOT多生態融合的主動權。

顯而易見的是,對準全屋智能玩家來說,旗下雖然沒有IOT開發者平臺,彼此號稱開放的雲平臺也並不容易有別的跨界玩家主動求合作。

不過,當智能面板對智能燈飾、智能表類、智能環境家電以及相應智能傳感器的連接數足夠多時,這雖然仍不足以正面抗衡主力IOT平臺玩家,但起碼在日後的IOT多生態融合中取得了一堆籌碼。

相反,如果準全屋智能玩家對即將發生的跨品牌大連接準備不足且熟視無睹。那麼,屆時,這類玩家的智能面板仍將侷限於連接自家的智能硬件。相應地說,這類玩家收穫的將是IOT多生態融合的一枚棋子,甚至是一枚棄子。僅此而已。

提示:我們不生產文字,只是高可信度的搬運工。互動交流請頭條私信或者加本人love9evol

聲明:世界上只有一個風吹物浪和它的原創出品,任何形式的摘編抄襲複製是風吹物浪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凡違者,雖遠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