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告訴前同事自己現在哪裡就職,你永遠不知道哪個小人從中作梗

-1-

朋友阿文最近跳槽,入職他所在行業排名前三的公司的【採購管理】崗位。

高興了還沒兩天,就被新公司的人事婉言勸退了。

真是字面意義上的兩天:

週一入職,週三被勸退。一共在這家公司上了兩天班。

這件事,整個的來龍去脈是這樣的:

據說他們做採購的人,行業裡有一個大家都默認的潛規則,就是:

採購都是要拿回扣的。

阿文上一家公司是做小工藝品的,需要採購塑料、紙張、鐵藝零件等商品作為原材料,拿到公司的工廠車間去讓工人們加工成各式工藝品。

阿文此前有一些這方面的人脈,跟那些小廠子的老闆們也都相處得很好,每次都能用相對優惠的價格拿到貨。

而且他有一種討價還價的天賦,經常能讓人家開開心心地用低價給他長期供貨。

平心而論:

就算在中間拿回扣,他為公司談下來的原材料採購價格,也是同行裡最低的。

他公司的老闆,對他吃回扣的事情一清二楚。

但老闆呢,也是做銷售出身的,這一塊的貓膩他比誰都懂,所以對阿文的行為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去年,公司招聘了一名新採購。

那名新採購秉承著“絕對不吃任何人的回扣”的工作方法和道德準則,跟阿文針鋒相對,很想把他擠兌走。

兩個人鬧得厲害,互相爭奪資源,妨礙對方。

但是阿文因為從業更久,所以更有手段一些,攪黃了新採購同事的好幾單項目。

但事已至此,阿文也覺得在這家公司做得很不開心,於是辭職了。

由於他出色的工作能力,很快找到了新工作。

在離職前夕,他跟另外幾名同事吃散夥飯的時候,無意中透露了自己已經敲定的下一家公司的名字。

於是,在他開心入職新公司的第三天,人事姐姐把他單獨叫進會議室:

“我們這邊,瞭解到一個關於你工作方面的新情況。聽說你在以前公司做採購的時候,有吃回扣的行為,這是真的嗎?”

“……你聽誰說的?”

“總之,我們這邊核實過了,的確如此。我們老闆不認同這種工作方式,而且現在你還處於試用期,所以……”

所以你可以回家了。

現在。

這份比上家公司月薪多四千塊的工作,就這麼飛了。

小夥伴們,如果你跳槽換工作,你會告訴前同事你的現狀,和你的新工作單位嗎?

建議你最好不要。

因為,你永遠不知道,職場上的惡意,會從哪個角度朝你襲來。

-2-

之前還聽家裡的一名親戚說過,她有一同事,也遭遇了類似的事情。

同事在原單位,跟上司不和。

上司是空降來的,一群人彆彆扭扭地相處了大半年,同事受不了了,就想辭職。

在外面面試一圈,敲定了新工作,跟人家說好一星期後入職。

她很警惕的,沒跟任何人說,也沒吃散夥飯,以為自己很保密了!

可是,上司卻不知道用什麼手段,把同事的新工作給搞掉了!

新公司打電話過來,很抱歉地說:

“我們這個崗位突然不招了,不好意思啊。”

但是同事馬上去招聘網站一看,人家還好端端地把職位掛在上面,而且還陸陸續續的,不停的有面試者留言呢!

就說明:

這個崗位是一直在招人的。只是,不招她而已。

據說,那個新公司規模非常大,行業龍頭,有上千工人,發展和待遇都非常穩定。

就因為她那個上司從中作梗,這麼好的工作,生生就沒了。

她到現在都不明白:

為什麼她上司既然看不慣她,相處不來,卻還不放她走?還要特意通過自己的人脈,去把她新工作給攪黃?!

不知道。

饒是如此的藏著掖著,都被嫉妒心強的上司,挖出蛛絲馬跡,然後想方設法的構陷你。

或許,有些惡意,根本就沒有原因吧。

-3-

為什麼說,不論跳槽結果如何,都不要告訴前同事自己在哪裡工作呢?

有三大理由,一條比一條更有說服力。

一,永遠不要考驗人性,因為人性經不起考驗。

很多職場的小夥伴可能都有過這種經歷:

平時在公司,一個一個跟你好的呀,勾肩搭背,稱兄道弟;

但是你一旦跳槽去了新公司——尤其是比之前單位更好的去處,對方的HR打電話做背景調查的時候,故意說你壞話的,大有人在!

你們品品:

【得知老同事跳槽去了更好的公司】和【看到閨蜜嫁了一個特別優秀的老公】,那種嫉妒的心情,是不是一樣一樣的?

你必須承認,很多人,就是“恨人有,笑人無”的。

你自己不嫉妒,不代表別人跟你一樣善良。

所以,千萬別高估那些跟你交情不深的同事的做人底線,你輸不起的。

二、老同事即使分開了,也還是競爭對手,所以不要給競爭對手以可乘之機。

若是轉行了倒還好說,如果還在同行業,老東家可能會用各種競業協議來要挾你,噁心你。

有個做產品經理的朋友,跳槽到競爭對手公司,一共做了三款產品。

每次,老東家都發律師函來告他抄襲……

後來,這家待遇很好的新公司,他也待不下去了。

就算老闆說沒關係,但是他覺得給別人帶來了困擾,心裡十分過意不去。

朋友被逼的直接去了另外一個城市,杭州都沒法待了。

三、別人如果堅持追問,就說在哪個行業即可,不要具體到公司名字。

至於地址、區域,那就更不要說,牽扯到商業機密絕對不能說。

一個行業其實說大也不大,尤其是公司的老闆和高管,都是行業的佼佼者,行業金字塔頂端的人。

他們之間很有可能互相認識,或者聽說過名字。

而我們普通員工處於信息不對等的劣勢狀態,這裡面千絲萬縷的關係很可能一頭懵。

指不定那句話說錯了,暴露身份,害了自己,還可能會連累你現在的老闆……

-4-

有小夥伴問:

那如果在原公司還沒離職的時候,同事好奇問我下家在哪,而且一定要給個答案,怎麼回答?

你可以說:

“現在我有好幾個offer,還在糾結選哪個,還沒決定好呢,等決定了我再告訴你。”

一個字:拖。

兩個字:模糊。

反正一拖二模糊的,沒幾天你就離職了,自然就不必回答那些好奇同事的追問啦。

-5-

職場雖然有時候很是波雲詭譎,不可輕易信人,但有兩種情況是可以例外的:

第一種情況——

如果你和你的同事,已經超越同事關係,成為很好的朋友,你確定朋友之間有些話可以說說,分享喜悅和煩惱,那麼這個尺度你自己把握即可;

第二種情況——

你接下來的工作,已經完全轉行、轉入相關但是沒有利益衝突的行業、又或者自己創業了,那麼也可以適當地,把自己的新動向update給自己要好的同事,甚至關係好的老闆。

說不定,他們會成為你新事業的貴人呢。

-6-

結語:

有時候,真覺得那句話是職場的真理:

一場成功的離職,比一場成功的面試還重要。

減少樹敵的同時,多交朋友;將心比心之餘,也別忘了保持警惕——這樣,職場的路才會越走越寬。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