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之国:乌拉圭

乌拉圭东岸共和国(西班牙语:República Oriental del Uruguay;英语:The Oriental Republic of Uruguay),简称

乌拉圭。位于南美洲的东南部,乌拉圭河与拉普拉塔河的东岸,北邻巴西,西接阿根廷,东南濒大西洋。

乌拉圭原为印第安人居住地。1680年后一直被西班牙和葡萄牙争夺。1778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816年被葡萄牙占领。1821年并入巴西。

1825年8月25日脱离巴西帝国独立。1973年成立军政府,1984年还政于民。

乌拉圭居民约90%是白人,其余有8%的印欧混血种人。多信奉天主教。官方语言是西班牙语。首都为蒙得维的亚。境内大部分地势平坦,农牧业发达。现为南美洲国家联盟成员国。

乌拉圭属温带气候,以优美自然风光和安定社会环境,获誉为“南美瑞士”;又因其形似宝石而又盛产紫晶石,获誉为“钻石之国”。

乌拉圭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低,人均生活水平、政府清廉度、政治稳定度也位于南美洲前茅,是一个中等发达水平的国家。

自然环境

区域位置

乌拉圭位于南美洲东南部,乌拉圭河与拉普拉塔河的东岸。全境面积176200平方公里。濒临南大西洋,与阿根廷和巴西接壤。

位于南美洲东南部,拉普拉塔河东岸,北同巴西接壤,西与阿根廷交界,东南濒临大西洋。海岸线长约600公里。

地形地貌

乌拉圭位于南美洲东南部,乌拉圭河与拉普拉塔河的东岸。北邻巴西,西界阿根廷,东南濒大西洋。海岸线长660公里。地势平坦,丘陵和草原相间,平均海拔116米。

气候特征

乌拉圭属温带气候,1~3月为夏季,气温17℃~28℃,7~9月为冬季,气温6℃~14℃。年降水量由南至北从950毫米递增到1250毫米。

自然资源

乌拉圭盛产大理石、紫水晶石、玛瑙、乳白石等。已探明有铁、锰等矿藏。位于乌中部的33人省(treinta y tres)拥有丰富的磁铁矿,初步估计铁矿石藏量不少于5亿吨。与33人省相邻的“佛罗里达”(Florida)省和杜拉斯诺(Durazno)省也发现有铁矿,但藏量可能低于5亿吨。林业和渔业资源丰富,盛产黄玉、鱿鱼和鳕鱼。

乌拉圭的林业发展始于二十世纪60年代初,80年代,乌的人工造林面积只有1.4万公顷,90年代初乌开始实行大规模的植树造林。至2003年,乌全国天然林总面积扩大到74万公顷。

首都

首都蒙得维的亚(Montevideo),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位于国土南部,面积530平方公里,人口133.84万(2012年,乌拉圭国家统计局),年平均气温16℃。蒙市是主要的工业、金融、交通和港口集散地,集中了全国60%的人口和80%的工业产值。周围有屠宰冷藏联合企业、皮革厂等传统企业和石油化工、化学、橡胶和电机等现代企业,同时还有园艺、奶制品加工业、蔬菜栽植、畜牧业、养殖业。沿海地区生产各类谷物和油料作物,种植甜菜、甘蔗和柑桔,有肉类加工和奶品畜牧业,工业主要有制糖、屠宰冷藏、纺织、皮革和柑桔加工等。畜牧业地区主要分布于人口稀少的内地,当地居民主要经营肉类制品和皮革加工等,为国内市场和出口提供大部分活畜和羊毛。

人口民族

人口

乌拉圭全国总人口339万(2013年,乌拉圭21世纪委员会数据),其中131.91万人居住在蒙得维的亚和周边地区,

其他人口密集城市分布在乌拉圭河沿的派桑杜和萨尔托,以及首都附近的石头城。

世界上14岁儿童和老年人比是14:1,而乌拉圭是2:1,照此下去,到2050年,乌拉圭将遇到更为严重的人口老年化问题。截止2004年底,乌拉圭总人口为3240676人。其中1-14岁占29.93%,15-64岁劳动力人口占62.71%,余为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13.36%。

乌拉圭人口迅速老年化是由于出生率下降和大量移民造成的。1996年出生率为16/1000,2004年降至15/1000;1997-2005年间,对外移民10.8万人,与此同时外国来乌移民仅为1.25万人, 这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了一半。

民族

乌拉圭为移民国家,白人占90.8%,大多为意大利、西班牙、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移民的后裔。印欧混血种人占5%,黑人占4%。

经济

乌拉圭经济主要是以出口农业为主,早在二十世纪初欧洲爆发战事时,乌拉圭便大量出口农产品到欧洲等各地,令乌拉圭一度成为南美洲富裕的国家。现时乌拉圭经济虽然不能与二十纪初相比,乌拉圭仍然是靠出口农业带动。

2000年南美洲爆发经济危机,巴西和阿根廷率先为重灾区,乌拉圭因为有一半出口是输向巴西和阿根廷,结果也受到牵连,不但出口大跌,失业率还达到双位数字。乌拉圭乃南美洲区中另一个经济萧条的国家,但2004年起,乌拉圭经济开始随着巴西、阿根廷复苏,在经济危机下,乌经济仍然增长,和旁边的阿根廷、巴拉圭、巴西形成鲜明对比。2011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5,469美元,在南美洲独占鳖头。另外,和一般拉美国家不同的是,乌拉圭基尼系数在拉丁美洲较小(0.446)。

在拉美处于中等发展水平。经济规模较小,产业结构单一,依赖出口,能源依赖进口。农牧业较发达,主要生产并出口肉类、羊毛、水产品、皮革和稻米等。工业以农牧产品加工业为主。服务业占国民经济比重较高,以金融、旅游、物流、交通业为主。

实行自由市场经济政策,积极参与地区经济一体化。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乌政府积极应对,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穆希卡政府执政以来,注意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延续性,重视宏观调控,控制财政支出,加强金融监管,优化债务结构,着力加强服务业,打造物流中心。当前乌经济总体运行平稳,联合国拉美经济委员会预测2013年乌经济增长率将达到3.8%。

文化

语言

乌拉圭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英语、法语是当地外语教学的传统内容,在商务交往中普遍使用英语。

宗教

乌拉圭是一个宗教信仰自由的国家,信奉天主教的约占全国总人口的62.9%,信奉犹太教的占1.7%,无教派人士约占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

交通

公路

截止2014年乌拉圭公路总长8781公里,其中水泥路328公里,沥青路7514公里,沙砾路939公里。2011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为160.45万辆,生产汽车1.39万辆,销售5.5万辆。

铁路

截止2014年乌拉圭铁路总里程2993公里,除11公里复轨铁路外,其余均为窄轨铁路。2011年全国铁路客运量59.4万人次,货运量1106.04万吨。

水运

内河航运为重要运输手段,航线总长1250公里。海运不发达。蒙得维的亚港是乌拉圭最大的港口,此外还有科洛尼亚、派桑杜、埃斯特角、萨尔托等港口。2011年蒙得维的亚港进港船只5087条,集装箱吞吐量750.2万吨,货物吞吐量1129.8万吨,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287.49万吨,客运量278.04万人次。

空运

乌拉圭有两家主要的航空公司。普卢纳(Pluna)公司负责国际航线,与阿根廷、巴西、智利、巴拉圭、玻利维亚、西班牙等国通航。2012年7月,该公司由于严重的资金问题宣布无限期停运,乌议会随即通过破产清算草案并宣布其破产。塔穆(Tamu)公司负责国内航线。首都的卡拉斯科国际机场是国内最大机场,派桑杜、里韦拉、萨尔托、梅洛、阿蒂加斯、埃斯特角及杜拉斯诺等地均有机场。2011年全国航空客运量221.71万人次,货运量3.11万吨。

社会

教育

乌拉圭教育事业发达。实行9年制免费义务教育,公立大学和专科学校免收学费。2007年,15岁以上人口文盲率为2.1%, 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占总人口的9.7%。2007年乌教育经费预算为9.51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67%,占中央政府公共支出的15.07%。位于首都的共和国大学是全国唯一的公立综合性大学,有22个院系。另有世界著名的奥特大学、

蒙得维的亚大学、天主教大学、乌拉圭大学、企业家大学等5所私立大学。

医疗

乌拉圭医疗水平较高,每千人拥有医生人数在发展中国家处于领先i。

乌拉圭是拉美唯一没有霍乱的国家并已具备肝肺器官移植能力。乌拉圭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主要是心血管疾病(36%)和恶性肿瘤。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1年乌拉圭全国医疗总支出占GDP的8.6%,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人均医疗健康支出1294美元。

体育

足球

足球是国内第一大体育运动,足球在乌拉圭的普及程度相当高,几乎人人都能在场上踢两脚。乌拉圭是传统的南美三强之一,曾于1930年和1950年两度获得世界杯赛的冠军,同时还获得了两次奥运会足球冠军(1924、1928)。在2011年7月结束的阿根廷美洲杯上,

乌拉圭第15次夺取美洲杯冠军,超越了阿根廷(14次)、巴西(7次)。

乌拉圭足球曾威震世界,取得过辉煌的成绩。1924年和1928年乌拉圭连续获得巴黎奥运会和阿姆斯特丹奥运会足球金牌。

在国际足坛的威望使乌拉圭成功获得1930年首届世界杯足球赛的主办权。乌拉圭不负众望,在自家门口夺得第一个世界杯冠军。在1950年世界杯决赛中,乌拉圭队遭遇主场作战的巴西队。在里约热内卢马拉卡纳体育场,在近20万名观众的众目睽睽之下,乌拉圭队临危不惧,在下半场第34分钟时,球星埃德加多一脚劲射攻入了制胜的一球,帮助乌拉圭队再次获得世界杯冠军。

奥运

乌拉圭首次参加奥运会是1924年,当年即获得1枚金牌(男足),1928年再次摘得男足金牌。此后随着参赛国家的增多,乌拉圭想要取得奖牌都很困难。截至2008年北京奥运会,乌拉圭在奥运会上共获得2金2银6铜。

乌拉圭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凭借维南茨在自行车项目上夺得的唯一一枚银牌改写了自1964年以来乌拉圭奥运奖牌榜空白的历史。

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乌拉圭代表团无获而归。出征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乌拉圭选手包括2000年悉尼奥运会自行车计分赛银牌获得者米·维南茨、田径“明日之星”安·席尔瓦等。乌拉圭派出了12名选手将分别参加田径、自行车、游泳、赛艇、射击和帆船6个大项的比赛。

民生

乌拉圭国内城镇化率较高。据乌拉圭21世纪委员会统计资料显示,乌拉圭2013年人均GDP为16,421美元。2011年,全国城镇人口308.67万,占总人口95%;农村人口16.48万,占总人口5%。人口比例总体平衡。全国女性人口169.03万,男性人口156.12万。社会福利较高。政府对失业、退休、残疾、妇孺、工伤、疾病等均提供福利补贴,并实行满30年工龄退休制。政府开支的相当一部分用于文教卫生领域。2012年基尼指数为0.379,10%最富有人群与10%最贫困人群收入相差11.8倍,贫困差距为2.2倍。贫困人口41.9万人,贫困率12.4%,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赤贫人口1.7万人,赤贫率0.5%,与2011年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