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人為何經歷數次滅國而不亡?

滅國之後重新復興,這樣的民族是一個難得的奇蹟。然而,經歷數次滅國之後依舊可以重新崛起,再續國運,這樣的民族讓人驚歎。在歐洲歷史之上,就有著這樣一個民族,他們的國土曾經被瓜分與征服,他們的人民曾被多個國家奴役,但是他們的每一次沒落都沒有走向滅亡,反而在被征服中孕育了新的獨立。這就是波蘭,一個可以被滅國n次,而絕不衰亡的民族。

圖/華沙夜景

01.抗擊蒙古

自公元10世紀中葉開始,屬於西斯拉夫人的波蘭部落逐漸形成了早期的封建國家。最早的梅什科一世開始,獨立的波蘭國家就成為波德平原東部一隻獨立的政治力量。公元11世紀中葉,波蘭王國進入第一個發展高峰時期,並順利進入了基督教的朋友圈之中。

這個本來被西歐人視為蠻族的斯拉夫國家,自然而然地擁有了絕對的資本,開始將自己曾經的斯拉夫同胞當作野蠻人進行征服。然而,波蘭的第一次高峰在持續了一百年後就宣告瓦解,分裂成大波蘭、小波蘭、西里西亞等眾多公國。

圖/早期波蘭王國

在公元13世紀時,來自蒙古的征服大軍從東歐平原上席捲而來。1241年,3萬蒙古騎兵從結冰的維斯瓦河上席捲而來,先後摧毀了波蘭各地的大小公侯城鎮,將波蘭人逼到了南方奧得河附近。最後,來自西里西亞的亨利二世率領波蘭人進行了最後的抵抗,但最終在蒙古人的輕騎兵面前全軍覆滅,亨利二世本人也當場戰歿。

然而,這次蒙古人對波蘭軍事力量的一鍋端雖然看似將波蘭滅國。但是,正是得益於波蘭這種封建分裂局面,波蘭上層並沒有被裝在一個籃子裡徹底報銷,反而是在戰亂中隱匿或逃出昇天。當蒙古人來去如風的撤退之後,這些貴族又以光復者的身份重新進入了自己曾經的屬地,波蘭還是那個波蘭。

圖/蒙古入侵波蘭

02.三分波蘭之後

從14世紀中期開始,為了抵抗條頓騎士團從北方的入侵,波蘭人與立陶宛人建立了空前絕後的君合國體制。波蘭—立陶宛王國通過兩元制的管理,將兩個民族構成的帝國推向了史無前例的高峰。公元16-17世紀,波蘭—立陶宛北平條頓,東征沙俄,一舉建立了一個從波羅的海延伸到黑海的強大國家(疆域一度達到百萬平方公里級別)。

18世紀,波蘭周圍的普魯士、奧地利與沙皇俄國相繼實現了一定程度上的資本主義軍事經濟改革。曾經強大的波蘭—立陶宛國家由於自身的貴族民主體制(地方分權)而難以實現中央集權下經濟的快速發展,從而逐漸被甩到了各國的身後。此時,擁有肥沃國土的波蘭自然成為了眾人嚴重的肥肉。從1772-1795年,俄、普、奧三國通過戰爭三次瓜分波蘭,最終將波蘭的全部領地全部分割。波蘭人的土地,六分在俄國、兩分在奧地利、兩分在普魯士,卻無一分在波蘭人自己手中。

圖/波蘭被瓜分

然而,波蘭人卻沒有放棄自己的主權。他們很清楚自己的民族屬性,也清楚處在列強環伺之中的生存之道,他們必須在各個帝國之間尋找裂痕與縫隙,爭取自己的獨立。1809,波蘭人支持法國人拿破崙,一度建立獨立的華沙公國。

在漫長的19世紀裡,波蘭人在異族的統治下隱忍不發,包括居里夫人在內的波蘭科學家與思想家依舊不斷為祖國的獨立貢獻著力量。波蘭人在19世紀70年代完成了產業革命,併成立了包括國家民主黨與社會民主當在內的政黨,為民族獨立奠定了基礎。

圖/波蘭紙幣上的居里夫人

當一戰的烽火徹底摧毀了德國、奧匈帝國與沙皇俄國三個瓜分祖國的元兇之時,波蘭人畢蘇斯基利用當時短暫的權力空白迅速號召波蘭人開始復國運動,並最終在蘇、德之間建立了波蘭第二共和國(1918)。

圖/一戰後獨立的波蘭

03.波蘭不亡

1939年底,納粹的閃電戰讓波蘭共和國徹底崩潰,再加上蘇聯人在後心上悶聲一刀,讓成立了20年之久的波蘭再次涼涼。然而,這次波蘭人的滅國並沒有持續太久,隨著蘇聯紅軍的席捲而來,波蘭人以紅色華沙的姓名再次獨立。雖然這一次的獨立有著很大的外部因素,但波蘭人自身的民族力量依舊是國家獨立的重要前提。自此之後,波蘭國家的疆土依然奠定,他的獨立地位再也無人撼動。

不同於熱衷中央集權的近代西歐國家,波蘭國家的模式長期處於地方分權與貴族民主的特殊形勢之下,這種形勢讓國家很難維持大規模長時間的頂峰狀態。然而也正是這種文明形態,讓波蘭人養成了熱愛自由的不羈性格,他們容易被打敗,卻絕不會被滅亡,崇尚自由的波蘭人一直以自己獨特的國家形態為榮。

除此之外,波蘭所處的波德平原東部是西方日耳曼勢力與東方斯拉夫勢力的重要交叉點,直至今日這裡依舊是歐洲中部的戰略平衡點所在。東西雙方的力量都不允許這裡完全被對方控制掌握而威脅到己方安全。因此,一個緩衝獨立政權的存在也是雙方實力博弈下默認的必然產物。

參考文獻:1.波蘭史

2.世界全史百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