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舊信封有收藏價值?

千里草原夜色美


我來回答一下這位朋友的關於舊信封的收藏價值問題。

在集郵界有一句非常流行的經典語“集郵不集封到頭一場空”,就是對信封收藏即實寄封收藏的價值最深刻的詮釋。

所以,對於集郵愛好者來說,廣義地講,所有經過從寫信、貼郵票、銷戳、寄遞到收信人手中完成了整個過程,而成為一枚真正意義上的舊信封就被稱之為實寄封,所有的實寄封都具有收藏價值。所以凡資深郵人特別是參加國際、國內各大中型郵展的郵人,都深深地知道一枚在郵集中恰如其份的實寄封有如畫龍點睛、增添異彩的作用。
現在我們也說清了,所謂舊信封就是指經過實寄的信封(含片),也說清了所有的實寄封(片)都有收藏價值,它的價值就體現在你所收藏的和所組的郵集中是否需要,這點就是關健。郵票信封品相好、字跡清晰、雙戳完好這是條件。 比如這枚實寄的“JP22號中銀錯片”,郵友在組建中國郵政史郵集時就絕對少不了它。從它就可以看出一段發行史,它是如何錯的,原定發行日期未到被提前出售,少量流傳在外,又是如何以新的22號片補上的,以至造成一號兩片的結局。所以 實寄封(片)是會說話的,它們的真正價值就在於此。

如果從經濟價值來看舊信封(即實寄封),當然是按照收藏界流行的“老精稀”的原則啊,越老的、越精的、越稀有的,肯定是更有收藏價值更值錢,特別是一些早期郵票,往往一枚寄寄封的價格要高於一枚新郵票的價格,有時能買到一枚新票卻買不到一枚實寄封,這就是被資深郵人證明了的事實。


它如果有實寄封,可以在新票價格幾百萬的基礎上至少要翻番。

當然對於國內的郵友來說,根據自己所集的郵票,也根據自己所作的專題或主題郵集選擇需要的實寄封(片),比如我國早中期郵票的實寄封、文革時期實寄封等。

我的一位老郵友就曾經為缺少一枚合適的實寄封,又因為郵展參會在即,經四方打聽郵友介紹,花了高出數倍於新郵票的價格購進一枚實寄封,才得以順利完成了這一任務,為此朋友還感概萬千。

所以,筆者認為舊信封(實寄封)都是有收藏價值的,關健在你是否需要。它的價值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高於郵票的,它在眾多的郵票中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也可以起到粘合劑的作用,更可以起到增光添彩的作用,非常有收藏價值,能在郵集中發揮作用價值就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