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阿娇没哭:我不是笑话,我是演员

阿娇是男人的幻想,也是女人的幻想。

她的大眼睛,受伤小兽一样的气质,很能唤起同类的怜爱。

很多时候,你会不知不觉在她身上投射一个受伤的自己,觉得她的无助,她的被损害,都是另一个自己在受苦。

所以她很适合做明星。

在男权世界里畅行,在女性世界里同样是香饽饽,尤其是近些年,大家不仅怜爱她,甚至想保护她。

走过大劫以后,她仍然看似柔弱,但走的路越来越好。

而她的表演,好像也在精进。

最近她参加《演员请就位》,作为知名女星,戏龄10多年,依然与新人一起PK,这非常需要勇气。

毕竟,新演员有输的权利。老演员没有。

新演员也输得起——反正有的是时间,一切都来得及。

老演员不行——被大家用放大镜盯着看。演得好倒罢了,演得烂,多年努力全被否定,一切归零,失败成本过大。

所以他们站上台时,就有一种“落魄子弟江湖老”、“背水一战”的孤注一掷感。

明道就是这样——

他从一线男主的位置上掉下来,如今与新人同台对擂,话放得狠,姿态也悲壮。可惜演得不算好,整个人在后台崩溃大哭。

他说自己这几年很糟糕。

他说还有人告诉他,“你再也演不了男主角了”。

但又有谁听呢!

节目一结束,他的困境仍然会继续。

人们只听得到成功者的笑声,听不到失意者的啜泣。

倘若他还年轻,倒有机会重头再来。

可惜年龄对于演员来说,几乎是致命的。

老了就是老了,乖乖去演别人的妈或爸,或者退居二线,退居幕后,退出娱乐圈......没得商量,哭都没地方哭。

之前郑爽也是这样。

——在《我就是演员》的舞台上,她手足无措地,在台上毫无秩序、毫无逻辑地窜上窜下,瞪眼,咬嘴,落得全网嘲弄。

那场表演之后,不仅没成事儿,反而成了小丑。

之后的两年,郑爽的资源很不好。

戏约,越来越少。

广告,几乎没有。

后来竟想到去做网红来维生。

人至中年,命运越来越不留情面。

尤其是靠脸吃饭的演员,年龄一过,娇都没得撒,退路也没得选,只有硬着头皮上。是骡子是马,都得明明白白遛一遛,号召所有人都来评一评。

之于宣传,很有噱头。

之于演员,很残酷。

所以这样的比拼,之于老演员,不是一次机会,是一次公开审判,不成功,则成仁。

阿娇竟扛过了这样一关。

她饰演阮玲玉,一个被舆论压垮的女明星,与她有着不谋而合的悲怆。

阮玲玉死时,留下遗书,说:人言可畏。

而阿娇,11年里都在抑郁状态中挣扎:我不快乐。

两个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经由表演,成为同一个人。

所以,阿娇在表演时,是有真感情的。

而这种感情,又极为克制。

当她穿上旗袍,梳上爱司头,走在30年代的上海光影里,阮玲玉的眼泪,经由阿娇的眼泪,缓缓流了下来。

一切都对了味儿。

她是那么曼妙,又是那么可怜,还有着欲语还休的无助。

这个角色,活过来了。

记得李安说过,演员本身的灵气,与电影里的灵气,常常是两回事。

“演员自己有灵气不如电影里有灵气,得拍出来才算数。她要吃得下那个妆、那个光,吃得下大伙加在她身上的那个戏,那个‘艺术份儿’。”

阿娇吃下了那个“艺术份儿”。

她台词不多。

但就在那个长镜头里,她的身体,都在表演状态之中。

她的眼瞳每一次流转,都是一种情绪。

其中有一个20-30秒左右的大特写,阿娇非常动人、非常隐忍地,只用眼神,就表达透了阮玲玉的求生而不能,求爱而不得,求全而无望。

欲语还休。满屏苍凉。

你会想到一个词:宿命。

宿命般的绽放。宿命般的死。

然后不由自主地,扑簌簌落泪。

赵薇说:“表演......有一个词不大容易做到,就是哀莫大过于心死,欲哭无泪......她让我内心不断地流泪,但她是克制的。”

是的,表演“放”容易,表演“收”很难。

能“收”的人,才是高级的。

能“收”的演员,才是真正懂戏的。

阿娇今日的掌声,全是苦难换来的。

要知道——

一无所知的人,不会懂得“收”。因为她的生命还没有“放”过。

历尽沧桑的人,才会懂得世事无常,千难万苦,九死一生,回过头来,很多时候什么也说不出,只会化作一声幽幽的长叹。

然后作为演员,她才懂得“收”。

懂得“克制”。

当年张曼玉饰演《花样年华》时,整部电影里,没有一个大表情、大动作。却于不动声色间,演透了两个人半生的挣扎。

因为含蓄,电影成为一代经典。

《霸王别姬》里,张国荣用少一分则缺,多一分则溢的表演,将程蝶衣诠释成了一个无法超越的符号。

高级的,都不是洒狗血的。

它一定准确、低温、隐忍。这样才有余韵。

这一场《阮玲玉》的表演里,阿娇也做到了。

我曾和朋友说,“阿娇那个眼神,看了就很想哭......看完以后,整场依然只剩了那一个眼神,依然想哭......”

这就有了美。

——美不是大开大合。大来大去。大哭大闹。大红大绿。大生大死。大悲大痛。

朱光潜说:美是一种冷静后的回味。

热度过后,感情里掺的水晾干了,表演中糅进的味儿散掉了,还有得嚼,有情,有劲儿,更多风光在后头,就很好。

能做到这份上,表演就是上乘。

近些年,阿娇远离热闹,成为人妻,扎扎实实过自己的日子。

她的话题不多。

和从前相比,冷清得像“被遗忘”。但她一直在表演的路上走。重新站上台时,眼神是不慌的,身形是有章法的。

很令人安心。

其实很多老演员的表演,因为经验太足,很容易两极分化。

要么成戏油子,不着调。

要么着色相,有匠气。

都不是妙事儿。前者令人出戏,后者令人生倦。

所以演技要有,魅力也要有,两者缺一不可。要准确,要深刻,也要动人。

阿娇的可贵,就在于她懂得怎么“演得好”,也懂得如何“演得美”,两者兼具,就成大明星。

大明星不是流量加身。

不是经常上热搜。

不是经常搞各种各样的绯闻,发各种各样的通稿。

而是不论你从焦点消失多久,一旦回来,仍然光芒万丈,风情万种,令人挪不开眼睛。这才是有魅力。这就是女神。

真的,演员不容易。

明道说自己再也做不了男主角了。

张云龙说,太多好演员没戏演了。

段博文说,找他拍戏的越来越少了。

之前姚晨也在演讲时哭诉,中年女演员没有戏找。

都在说明,演艺圈也是江湖。

在这个江湖里,一代新人换旧人,速度比谁都快。而且因为那是名利中央,为了得到资源,大家甚至疯了似的抢资源。

倘若不努力,枉你之前光芒万丈,依然会逐渐边缘化。

所以你用了多少心,内心有多执着,一站上台,一出手,就知道有没有。

有,路越来越广。

没有,市场和观众都会对你关上门。

这也给所有演员提了个醒:若想一直不被淘汰,别玩假把戏,去做真功夫。敬畏舞台,敬畏观众,敬畏“演员”这个词。

就像阿娇说的:“入行18年,戏龄18年......我会尽力。”

希望所有艺人都如此。

而我们,也该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