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行業的這些創新“地雷”,你踩到了沒有?

創新可以使企業在與眾不同的地方找到生存的空間,創新還可使企業避開過度競爭。農機行業發展到目前這個階段,企業對創新的需要比任何時候都迫切,但創新有風險,不恰當的創新有可能變成“找死”。

筆者認為,農機行業的創新有以下幾個“陷阱”,企業需要繞過而不是掉進坑裡。

1. 唯產品和技術論

絕大多數人想的都是技術上的突破或搞出一件獨一無二的產品出來,事實上創新是基於企業現有基礎上的提高或昇華,並且應該是以企業最擅長或最有可能實現創新的地方入手。創新是為了提高企業的競爭力,是將長板拉長,而不是去彌補短板。

按實際情況看,國內農機企業在技術上是短板,在產品上也是短板,所以要想真正在技術上和產品上創新非常難,但在這兩個方面仍然可以通過快速學習縮短與跨國公司的差距。

日資農機企業,如久保田、洋馬等,其核心競爭力是建立在以精益管理為基礎的系統效率優勢上,可見管理模式、商業模式的創新也是創新,並且會形成極強的競爭優勢。

所以農機企業的創新,是體系化的創新,包括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經營模式創新、制度創新以及觀念創新。

2. 拒絕模仿

世界上所有的新事物都是原有事物的重組或優化,世界上也不會存在全新的東西。

創新也一樣,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從無到有的創新,所有的創新都是對先進者的學習和模仿,所以模仿創新非常有必要而且最經濟可行。在全球範圍內,所有成功的企業都是學習和模仿能力最強的企業。

模仿創新是一種重要的核心能力,並不是每一家企業都具備這種能力。作為發展中國家的農機企業,要從內心深處接受模仿創新,而不是拒絕或擯棄模仿創新。

但模仿只是一種階段性的選擇,這是發展中國家和落後企業不得不走的一條路。在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有了深厚的技術、管理、公共關係等資源的積累之後,就要減少模仿創新,開始自己的原創了。

模仿創新是企業發展中必須要有的成長曆程,但最終要走向自主創新。

3. 只增加不減少

企業可以向前創新,也可以向後創新,有時候最先進的不一定是市場和用戶最喜歡的。

比如植保無人飛機,全球範圍內最先進的是日本雅馬哈公司的油動無人飛機,但是這種飛機價格昂貴、結構複雜、操作難度大,雖然作業效率高,但是脫離了很多用戶的需求和購買能力。

後來國內的極飛和大疆等公司推出了結構簡單、成本低廉的電動多旋翼無人植保飛機,從根本上說並沒有太高的技術含量,但這種機器價格便宜,大多數用戶能消費得起,並且是傻瓜式操作,即使普通農民都可以使用。因此不但快速在國內普及,而且還銷往日本。

因此,有時後向創新不但成本低,成功率高,而且更有生命力。中國式的智慧“退一步海闊天空”在農機行業的創新中也可以作為一種獨特的指導思想。

4. 追求短效益

任正非說,創新更多的是一種承前啟後,很多創新並不是一代人能解決的問題,而是接力賽。

希望創新見利見效是每個企業的共同訴求,但這只是適用於小打小鬧的改良或微創新,真正的顛覆式創新,如果是在技術或產業領域,一定需要長期的研發和積累,絕不是一蹴而就的。

真正的創新是一種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比如“設計一代、預研一代、使用一代”就是一種非常有遠見的產品和技術創新的思想。

5. 超出企業承受能力

超出企業自身能力和資源承受能力的創新就是過度創新,過度創新會使企業的投資不能回收,造成創新不經濟。

國內農機行業目前還是一個靠壟斷價值賺錢的低端競爭行業,但價格戰是不可持續的競爭,所以要不斷創新、快速創新,這是新形勢下農機企業生存的法則,但創新要有“度”。

據業內人士反映,山東有家拖拉機企業,把企業所有的資金、向銀行貸款的上千萬元資金,以及向親戚朋友借的資金,全部投入到動力換擋拖拉機的研發上,結果在中途資金鍊斷裂導致企業破產,老闆跑路。

創新是為了更好地生存,創新是基於企業的資源和能力,需要量力而行,而不是賭博。

6. 研發過快過早

過快過早的創新就是單純追求技術進步、新產品推出速度超越市場需求的一類創新,造成企業新產品和市場需求不同步。

有些企業不給創新成果相對穩定的應用過程,總是在快速地推陳出新,卻脫離了市場的實際需求,導致企業的發展路線走偏。

比如某企業5年前就推出了電動插秧機、電動移栽機,但這些產品明顯是技術脫離市場需求,離普及還遙遙無期。

7. 輕視量變

在企業經營活動中,創新有兩種截然不同而又相互緊密聯繫的基本模式:一種是量變式創新,一種是質變式創新。

近10年,國內農機行業有一些國產品牌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採用的就是量變創新模式,做得比較好的如雷沃阿波斯和沃得農裝。

雷沃阿波斯在小麥聯合收穫機行業具有競爭優勢,其主打產品GE80並不是橫空出世,而是在不斷升級與換代中成長起來,是一種產品快速迭代的量變式創新。

沃得農裝的銳龍4LZ-5.0E全喂入水稻聯合收穫機,連續幾年單一型號銷量超過20000臺,也是在多代機型的基礎上不斷迭代升級,並經過充分的市場驗證之後成為行業的熱門單品。

質變創新有時可遇不可求,但量變創新企業是能掌握的。量變創新到一定程度就會產生變革的積聚,偶然或人為的某些影響,就會引起質變創新。

結束語

創新是手段,不是目的,企業的創新是為經營目標服務的。在創新中要避免創新不足,同時還要繞開創新陷阱。

對於有志做大做強的農機企業,在未來的創新道路上,如何系統規劃創新,有意識地管理創新,避免掉進創新陷阱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