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将为,更多国际伙伴打开局面

本报记者 唐福勇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已有6年之久,对于全球机构来说,“一带一路”倡议蕴藏着更加开放和切实可行的机遇。

这一结论来自一份关于“一带一路”倡议进展的最新报告,该报告由《经济学人》企业网络组织11月21日发布,并由贝克·麦坚时国际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贝克·麦坚时”)提供支持。

该研究报告通过对多个“一带一路”参与者(分别来自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BB集团、基础设施国际组织Inf r aCo等机构)的深度采访以及对项目的深入分析,呈现了“一带一路”倡议未来十年发展情况的全面图景。

报告认为,尽管在许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业务需要具备的项目和风险管理水平更高,同时多边参与情况也更加复杂,但该报告指出,2020年代将为跨国公司提供一系列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得益彰、共同成长的全新机遇。

虽然“一带一路”倡议近年来面临着一些众所周知的挑战,尤其是地缘政治格局的巨大改变,但近期举办的数次大型“一带一路”峰会(包括今年4月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以及9月在香港举办的第四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都在寻求有效的方法,以更加包容、透明、可持续的方式推进未来十年的项目。

报告指出,“一带一路”倡议的途径之一是采用与多边开发银行(MDBs)类似的正式贷款规则,中国也表示愿与相关开发银行在“一带一路”项目上进行更广泛的紧密合作。

另一种革新形式是推出所谓的“数字丝绸之路”,旨在连接互联网基础设施和云计算,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制定通用的技术标准。

对可持续性的重新聚焦则是能够在未来的十年为“一带一路”倡议注入新活力的第三种方式。该报告发现,虽然相关领域的发展仍处于相对初级的阶段,但根据市场参与者的反馈,绿色“一带一路”这一概念已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一带一路”新项目的讨论中。

“任何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即将过时的观念都是非常错误的。事实证明,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参与者都拥有快速学习的能力,并且能够从长远角度务实地考虑如何确保倡议的成功实施。该报告强调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多种发展方式,这些方式不仅可以满足利益相关者群体的更高需求,更有助于恪守‘一带一路’的发展目标和连通世界的愿景。”贝克·麦坚时亚太区主席黄爱爱表示,“对于那些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可能不符合其机构利益的跨国公司来说,我认为,他们应当三思。随着新的市场参与者、融资模式和国家加入该倡议,每周都会涌现出新的工作机会和伙伴关系。”

当然,“一带一路”项目并非没有风险。该报告同样提供了一份清单,列出了确保项目风险得到妥善管理的六大关键考虑因素:对项目进行全面深入的商业案例分析,包括评估项目的商业可行性及其对环境、社会和治理因素的影响;了解项目在整个运行周期内的全部风险状况,并找出系统地管理这些风险的方法;与当地公司、地方政府和监管机构建立强有力的合作伙伴关系;充分了解相关市场的法律和监管专业知识;为项目制定绩效指标、设立阶段性目标,并有计划地跟踪这些指标的进度;制定替代方案和退出机制,未雨绸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