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菲勒:儿子,在不知道对方底细的情况下,一般不多说话

如果冒失开口,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洛克菲勒

洛克菲勒一直相信沉默的力量,在他的眼中,有分寸的沉默是实实在在的金钱,轻易开口有可能会损失大笔的财富。

在儿子与摩根谈判的时候,洛克菲勒专门给儿子写信叮嘱说:"约翰,在不知道对方底细的情况下,一般不多说话。"洛克菲勒认为一个人所说的内容、语气以及神态都能表达自己的感情,而且还会传达出某些信息,一旦冒失开口,说不定就会被对手找到破绽,造成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

但是如果"嘴在心里",对自己要说什么,不说什么有分寸,在不清楚对方意图之前,能加以克制,尽量保持沉默。那样可以起到试探对手的作用,这是以静制动,变被动为主动的有效方法。

为了说明管住自己嘴巴的重要性,洛克菲勒给儿子说起大发明家爱迪生的这样一件轶事。

爱迪生发明了自动发报机之后,他想卖掉这项发明以及制造技术,以便用卖掉的钱来建造一个实验室,用来进行新的发明创造。因为不熟悉市场行情,爱迪生不知道这项技术能卖多少钱,于是便与夫人米娜商量。显然,妻子也不清楚这项技术究竟值多少钱。夫妻俩迟迟定不下来,最后,妻子狠了狠心说:"我们要2万美元吧,算算看,建造一个实验室至少需要2万美元。"爱迪生睁大了眼睛,随后笑着说:" 2万美元,这也太多了吧 ? "米娜见爱迪生一副犹豫不决的样子,也有些犹豫:"要不这样吧,到时候,你先别说价钱,先套套商人的口气,让他先开价,然后你再说价。"

当时,爱迪生凭借作为发明家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了。纽约的一位商人,听说这件事情后愿意买爱迪生的自动发报机发明制造技术。在商谈时,这位商人问到价钱,因为爱迪生一直认为要2万美元太高了,不好意思开口,于是只好沉默不语。

这位商人几次追问,爱迪生还是不好意思说出口,正好他的妻子米娜上班没有回来,爱迪生就想,再等会吧,米娜回来就有主意了。

最后商人终于耐不住了,说:"那我先开个价吧,10万美元,怎么样 ? "

10万美元!这简直是出乎意料的高价,爱迪生大喜过望,他强忍着心中的兴奋当场就和商人拍板成交。后来,爱迪生对他妻子开玩笑说,没想到晚说了一会儿就赚了8万美元,这实在是一笔很巨大的财富。

生活中,很多人在和别人交谈的时候总是不愿意保持沉默,不愿意等对方把要说的内容说完。这些人总是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渴望引起别人的注意,希望别人能第一时间了解自己。但是令人意外的是,在这些人侃侃而谈的时候,他们原本具有的魅力与优势正在一点一点地消逝,甚至还会引起我们的反感。所以,很多时候,适时的保持沉默并不是一件坏事。

事实上在我们人生的很多关口,比如面对一个据理力争的争论,面对一个强词夺理的老板,面对一个自我表扬的环境等很多情况,沉默虽然不会创造爱迪生的 几万美元,但它同样对我们有着重大的影响,沉默可以给对方和自己都留余地,沉默甚至可以挽救我们。

因为我们沉默着,所以就能够用一个更加理性的思维来考虑全局、更加理智地做出决策,我们也能够在沉默的时间内给予他人充分诉说的空间,以便能够全面完整地了解到他人的想法,达到顺利沟通的目的。沉默在现实中往往是一种领导与决策的艺术,它往往会过渡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上去,这样,沉默就真正是黄金般的珍贵了。而过分的沉默寡言则是胆怯或者是弱智的表现。

在人际交往中,还讲究"看透不说透"。这也是保持沉默的一种方法。很多事不必弄得太明白,只要大家心知肚明就可以了。俗话说:看透别说透,才是好朋友。事情说得太白,反而会伤和气.或显得太无聊。即使对方不大清楚,

洛克菲勒的长女伊丽莎白担任公司领导的时候,有一次要拟定一份十分重要的合同,就让自己的助手反复修改,最后定稿的时候,伊丽莎白检查了一遍还有上次指出的问题没有改正,她并没有发火,而是走到助手面前笑着说:"先生,您确定这是您最后定稿的合同吗?"助手接过去检查了一遍,马上改正了错误。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既亲切又严肃,使助手内疚而又不会难堪。

谁都会有出错的时候,如果只是一味地泄私愤、横加批评、讲刺话,总是数落对方"你怎么这么笨"、"你怎么总是这样"、"你这样做太不应该了"等,是不太妥当的。

当某人行事真有问题时,在他内心有时会有反省,觉得抱歉、恐慌、不知所措,此时如果你再批评指责他,那么他会因为你的谴责而羞愧难过,有的甚至从此一蹶不振,无法再树立自信。如果换种语气,换个方式,比如"从今以后,你会做得比这次好",或者"我想,下次你一定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了"等诸如此类的话,对方不仅会感激你对他的信任,同时会感受到你的真诚,更重要的是有了改正错误的信心,对方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必定小心谨慎。

另外,要做到不讲刺耳的话,还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假如你心中不高兴,也不可在言语态度上流露出来,特别注意言语间不可含有敌意。避免在批评他人时做出握拳、瞪眼、皱眉、把脸沉下来等发怒的表示,否则,原来不带"刺"的话,也会让被批评者听来觉得面子上过不去或怀疑你是对其心怀不满,这样他就不会继续听你所说的内容了。应尽量用平和或温和的态度去面对你的批评对象,尽量剔除感情成分,学会借助表情、态度、声调,增加批评语的积极效果。

沉默并不是简单的指一味地不说话,而是一种成竹在胸、沉着冷静的姿态,尤其在神态上更是要表现出一种优势在握的感觉,而逼迫对方沉不住气,先亮底牌。如果你神态沮丧,霜打了的茄子一般,那你的沉默已经没有什么力量。

"静者心多妙,超然思不群",沉不住气的人在冷静的人面前最容易失败,因为浮躁的心情已经占据了他们的心灵,他们没有时间来考虑自己的处境和地位,更不会认真地坐下来思索真正的对策。在最常见的讨价还价中,他们总是不等对方发言,就不断地提出价格建议,最后让别人钻了自己的空子。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欢迎您在留言区交流。您的认可和鼓励,是我们精进的最大动力!恳请您把今天的内容转发给您的亲朋好友。不胜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