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1美元的工资,却要吃5美元的小面,是什么支撑柬埔寨人高消费

坐在满街跑的嘟嘟车后座,在金边的大街小巷中穿梭,我们讨论著为何路上有这么多名车──宾士与BMW 在这不稀奇,甚至每十台车中,就有3台是LEXUS 。

从BKK 区一路延伸至机场的俄罗斯大道,在夹杂着废气、尘土、车阵与喇吧声中钻来钻去的机车族,则大多是骑着新颖机车的年轻人:他们打扮时髦,经常在文青咖啡店前停下,随手点杯5 美元的拿铁,便与朋友谈天、滑着智慧型手机,或是埋头于看起来相当高级的笔电⋯⋯。

这真的是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景象:金边近年的薪资行情,与柬埔寨其他外省比已经相对高出许多:坐办公室的非企划职职员(OP)月薪约250 美元、资深的OP 则约350 美元、小主管约500 美元、资深主管则有1000 美元⋯⋯。

但这样的薪资条件,对年轻人来说,一杯5美元的拿铁就去掉一半的日薪、一台当地要价2000美元起跳的全新机车,更得不吃不喝8个月才买得起!── 为什么许多金边年轻人,不论是否「有背景」,都这么敢花钱?

在今日的金边市,物价随外资不断涌入水涨船高。一碗5 美元起跳的面、可坐下吃饭的冷气餐厅,对外派台干来说,已经算是这里「相对平价」的午餐了──但必须坦白说,虽是台北的物价,却多半没有台北的品质。

更难理解的是,这样台北物价水准的生活,如何以金边的薪资来支撑?──这个现象让我们开始跟当地人与柬籍同事聊天寻找答案,归纳出了下列几个原因:


一、薪资低、物价高,再怎么认真存也存不了多少钱:

对于大部分在金边工作的当地人来说, 250 到350 美元的月薪,扣除生活的基本必要支出,月均可支配所得只剩下130 到200 美元。

能在外商金融业工作的柬籍同事,已经是柬埔寨社会里相对优秀的一群人,但对他们来说,一口流利的英文、却还是难以翻身,觉得再怎么存、也存不了什么能做大事的钱──那不如就拿来追求较好的生活品质吧!

在这样的思维下,同侪间比的不是谁存的钱多、谁投资绩效比较好,而是谁的车子(机车)与手机比较潮。

二、红色高棉时期,留下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

至于40 岁左右、年纪稍长的一辈,在年幼时经历了1975 年那段为期四年的红色高棉时期,政府对人民的血腥迫害与屠杀,更造成了逾四分之一的人民死亡。

有着这段童年的中生代柬埔寨人民,对于目前称不上完全民主的洪森政权,对未来的展望仍有所保留。换言之,长期的储蓄规划似乎对他们来说,并不是这么地必要。面对当前政局,不少柬埔寨庶民们似乎还没有信心可以摆脱阴影、安居乐业,并为长远的未来好好打算。而是习惯以「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方式过生活。

三、过去平均寿命不长,对「养老金」相对没有概念:

在中国的我们,从年轻开始工作时,就持续缴交劳退基金。更有许多人会透过理财或储蓄,来为自己准备额外的「养老金」。

但柬埔寨同事告诉我们,大约10年前,柬埔寨人民的平均寿命约仅60岁。许多偏乡地区人民更因经济状况差,一天薪资只有一美元、偏乡医疗品质非常低落、人们没有卫生保健的观念⋯⋯等原因,往往40多岁就过世了。

在这样背景下成长的现代人,可能尚未意识到,根据2019 年最新的统计显示,柬埔寨人的平均寿命已达70 岁。另外,到当地诊所看医生才知道, 2018 年起柬埔寨已实施健康保险制度,雇主与劳工必须各自缴纳(劳工)薪资的1.3 % 作为保费,劳工大多数的小病都可以免费看诊,大病最高也能得到一万美元的健保赔偿。

经济环境的成长、医疗品质的提升、健保制度的实施、平均寿命的拉长⋯⋯,这些几乎都发生在过去10 几年间。柬埔寨人民可能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应如何调整金钱观念与安排人生规划。

四、热钱涌入下,扭曲变形的消费型态

上述所有原因,其实恐怕都比不上大环境的影响:物价就是这么高,不然要怎么办?

大量外资进驻柬埔寨,促使金边餐饮价格,相对中南半岛的其他国家,有着「扭曲的高价位」;许多民生用品由于都从邻近的泰国与越南进口,价格也往往比台北还高。

但当然,尝试到路边的小摊吃饭,价格不到金边「平价餐厅」的一半,却有约2~3 碗饭量的一大盘白饭、与(超咸的)肉类主餐端上桌,再送你一杯柬式冰茶。就能发现,薪资低于200 美元的人、或是决心想存钱的人,在这里还是有他的金边生存之道。

我们这些外国居民,就持续当个当地消费型态的观察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