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鉛筆“留住”了北京消失的老胡同,這些素描作品價值意義非凡



對於老北京人來說:“衚衕”是一代人不可磨滅的記憶。衚衕有太多老一輩人割捨不斷的感情。由於時代的進步,衚衕也漸漸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之中。然而,況晗——一個外鄉人,卻用鉛筆為大家留住了這些“消失”的衚衕。



況晗:來自江西宜豐,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石化出版社美術編輯。1989畢業分配至北京,初住在衚衕裡,對衚衕產生了情感,於是跑遍了北京的大街小巷,收集了近三千幅的衚衕資料。從日常生活的景物中發現詩意和美的韻致,用水彩和鉛筆來描繪衚衕。在1995年中國藝術博覽會上,他的《北京胡同系列》受到藝術鑑賞家和收藏家的注意。他選用寬線條鉛筆特有的筆觸來表現歷史的遺存,從他筆下的門樓、房舍、街景等日常景物中你會發現平凡生活的詩意、濃得化不開的人情味,還會體會到濃厚的歷史文化感。




在當今中外畫壇,以鉛筆素描作為學習繪畫及寫生的基本手段已屬於每個畫家的必修課題了。其中有許多蜚聲國際的實力派畫家,其鉛筆素描作品亦具有極高的水準和價值,可以獨立地成為完美的作品並被人們珍藏及傳世。比如韓國藝術家sungjun Jang,意大利米蘭的藝術家

Emanuele Dascanio(埃馬努埃萊);德國版畫家,雕塑家凱綏·珂勒惠支;瑞典畫家、蝕刻師和雕塑家佐恩;達芬奇;米開朗基羅 ;德國畫家、版畫家丟勒;19世紀的法國最為傑出的以表現農民題材而著稱的現實主義畫家米勒;法國畫家,古典主義畫派最後的代表人物和學院派繪畫大師安格爾;世界著名素描大師、德國19世紀最偉大的畫家門採爾。這些都是用鉛筆高手,素描大師,他們的作品無不在影響著一代代年輕的藝術家,們。






況晗老師的鉛筆畫,往往喜以扁平的筆觸,力透紙背的力度,富於韻律的節奏,虛實相應的變化,構成明快而層次豐富的畫面。他的作品一方面有著嚴謹的造型和細節的深入刻劃,但同時用筆卻相當概括及精煉,沒有多餘及瑣碎的筆觸。令人欣賞其作品時如在朗讀一首充滿韻律和節奏感的詩,並感受到那種痛快和淋漓盡致。

況晗老師的鉛筆畫作品欣賞:

































END!更多關於世界藝術家的作品分享,傳遞,都在這裡。做藝術的培養和傳承。美術生速寫,素描,色彩教程前面文章都有,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也可以往前面翻翻看看,精彩不要錯過。

本文圖片來源於互聯網,僅作欣賞學習,靜止商業用途。如有侵權,請告知刪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