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告别》:少年、写实、质感,这部社会派推理剧有点不一样

作者 / 乔苗儿

一个假设:你即将大学毕业,马上会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前途光明;与青梅竹马的女朋友相恋数年且感情稳定,如果一切顺利,很快能够组建自己的小家庭。就在这时,女朋友遇害身故,因为缺乏证据,案件侦破难度空前,凶手迟迟未落入法网,你会选择怎么做?

等待时间冲刷记忆,抚平伤痕;等待天网恢恢,正义降临让凶犯伏诛,这无疑是大部分人的选择。也有的人,选择一条截然不同的路:凭着仅存的蛛丝马迹,以青春和未来为赌注,查!

后者,是《漫长的告别》当中男主人公连舟的选择。

《漫长的告别》由欢瑞世纪(东阳)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东阳品格传媒有限公司、深圳市酷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出品,导演马志宇执导兼编剧,周峻纬、何晟铭、蒲巴甲、习雪领衔主演。该剧讲述了连舟在女友尹露被害后,正值青春年少的连舟不顾身边所有人的反对,毅然搬到尹露生前最后出现的古城,在煤气站找了一份煤气搬运工的工作,开始挨家挨户大海捞针的调查,试图找到女友被害的真相。这一查,就是十二年。在这个过程中,连舟结识了负责尹露案件的刑警付翔,收获友谊的同时经历成长的阵痛,甚至付出惨烈的代价。作为古城十余年大小事件的亲历者,连舟也无形当中成为法制社会推进的见证者。

正义和光明,不会缺席。

少年孤勇12年追凶路上的爱、成长与正义

新剧观察(ID:xinjuguancha)记者在看完《漫长的告别》陆续发布的几支预告片后,“少年孤勇”四个字就始终在脑海里盘旋。

人是感性动物,一部作品最先打动人的一定是情感。连舟是好男友的绝佳范本,这点毋庸置疑。“为爱追凶”不但为连舟的行为提供了有力动机,更令容易令女性观众产生情感投射,进而自我代入,成为作为悬疑题材的《漫长的告别》吸引女性观众的重要助力。女友尹露被害的时候,连舟同样也是将出校门的大学生,面对无法预知结果的漫漫长路,找出凶手的决心让他可以放弃现有生活,甚至赌上未来,心甘情愿到古城里当个煤气站的工人。

寻找线索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各色各样所谓的“嫌疑人”粉墨登场,古城就像一个社会的缩影,展现了人间百态。连舟在经历了惩治家暴男、捣毁假酒工厂、侦破废弃校园案等一系列事件之后,虽然他的“英雄行为”帮助了很多人,但也给一些人带来了“伤害”。在与古城当中的各路人马打交道的过程中,连舟在成长。正义感这时候成为驱动这个男孩一路往前走的动力。

在此期间,连舟与负责案件侦破的刑警付翔结下了深厚友谊,付翔屡次劝说连舟查案是警察的事情,让他放弃查案,继续自己的生活。但连舟坚持己见,与警方一明一暗追寻着凶手。尹露、葛晴、张苏文三个女孩接连遇害,“堕落少女”的社会议题浮出水面,对于连舟来说,寻找真相的意义,还在于为女友正名。

《漫长的告别》当中涉及的刑事案件,是其作为社会派推理剧与生俱来的基因,因此连舟和付翔在抽丝剥茧寻找案件真相、追击凶手的过程,实际上探讨的是公平正义能否实现、法律权威能否得到捍卫的社会议题。从这一层面来说,《漫长的告别》棋高一着之处在此:即便在故事的开头已经能够明确最后的结局一定是罪犯伏诛、正义昭彰,其过程之奇、险、难还要在剧情的发展之中沉浸感受,由此开掘出的人性善恶对垒也更有滋味。

纪实性粗砺的质感与写实的氛围

社会派推理剧注重纪实性,影像的质感直接决定观众能否信服。《漫长的告别》的故事背景设定在2006年的南方小城,在场景的选择方面也对主创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剧中的主场景,古城的拍摄地是临海台州府城。古刹、寺庙、迂回蜿蜒街巷立即令观众置身于十年前的江南小城,极具生活实感。尤其是作为剧中重要线索的“94路”公交车,几乎是十几年前城镇中主要交通工具的缩影,这种转瞬即逝的细节正是拉近剧集与观众距离的关键。

从影像呈现来看,《漫长的告别》用粗砺的基调打破了“滤镜审美”,纪实向的镜头连人物脸上的伤痕、皱纹甚至斑点都全数固定下来,这也是社会派推理作品影像上的重要标志之一。更值得一提的是,连舟和尹露的回忆片段被处理地清新而梦幻,《漫长的告别》用鲜明的对比展现出现实的冷峻与回忆的温暖。

《漫长的告别》在镜头的运用和调度上非常多变且讲究,大量的手持镜头、主观镜头营造出冷峻肃杀的气息,同时令观众产生窒息的紧张感。“箭在弦上”版预告中,连舟发现陈雪有可能身陷险境,五个连续、不同景别的镜头用蒙太奇的方式呈现,快速奔跑的连舟,逼仄的雨巷,神秘的戴帽子黑衣人,追逐的人群和到来的警车带着巨大的信息量几乎破屏而出,连舟的示警是否有效,陈雪能否成功脱险,悬疑感和紧张感由此产生。

对于社会派推理剧来说,能否做到“接地气”几乎左右着一部作品的成败,《漫长的告别》从镜头、调度等不同维度予以关照,主创团队所做的努力也被当下愈发挑剔的年轻观众看到,不论是弹幕还是评论,“高级”和“质感”俨然已经成为该剧的重要标签。

社会派古城为中心的封闭性实践

对于大部分社会派推理作品来说,全景式展现一座城市的风貌,展现地域风土人情、经济发展情况等是题中应有之意。《漫长的告别》用数个镜头已经勾勒出这座古城的全貌。阴天、多雨、尖顶房极具南方城市的特质。与此同时,连舟在古城的工作被设定在煤气站,也同样符合2006年前后的时代背景。

《漫长的告别》延续的社会派推理作品特质无需赘述,要关注的是该剧在剧作上对社会派推理做出的突破与创新:将封闭空间和社会派推理相结合。事实上,“封闭空间”是本格推理作品中常用的结构人物、设置悬念的技巧,《漫长的告别》也采取了这一剧作技巧,让全剧有了“烧脑感”和新意。

从环境来说,故事从连舟进入古城开始,古城成为了后续事件发生的主要地点,从地理环境来说几乎形成了封闭的空间。惩治家暴男、揭露工厂造假酒等不同的事件作为展现古城生活的不同切入点,避免了平铺直叙,让古城的民风、经济发展情况在情节推进的过程中不断展现。

从人物关系和情节设定上来说,记者猜测,《漫长的告别》可能也是“出场的众人中一定有人是凶手”的结构。尹露还有一个曾经锒铛入狱的哥哥尹哲,这个人物承担着串联起陈年旧案的枢纽作用,尹露兄妹曾经的往事与尹露在古城当中被害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到底是什么原因驱使尹露每周都要到古城中去,形成强有力的内容钩子。古城里的画室老板韩天林到底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同样串联起密闭的关系网,和最后事件的真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结语

回溯近年来的剧集市场,悬疑题材热度持续走高,本格推理与社会派推理作为悬疑类文学作品的重要流派,在影视作品中形成两大类型分支,诞生了如《白夜追凶》等系列优秀的作品,类型的外延不断拓宽,逐渐形成更丰富的内容品类。本格推理重案件的设计,在悬疑和反转中满足观众解密的快感,能够与时代、地域无缝衔接,因此作为影视作品而言,本格推理相对更容易操作,近年来陆续推出的现代、民国为背景,本格推理为核心的悬疑题材剧产量较高侧面证实了这种现象。

社会派推理更关注案件背后隐藏的社会因素,人物的命运,凶手的犯案逻辑、心理,案件的成因,甚至是时代背景的呈现都是社会派推理的剧集作品需要关照的部分,从操作层面来说,考验的不仅是创作者的艺术水准,更是综合素养。所以国产剧中主打社会派推理的作品虽然产量不高,但产出作品整体质量比较过硬。

厘清悬疑题材市场的“前世今生”,再来看《漫长的告别》,审慎之余多了几处期待:少年孤勇为爱追凶的一腔热血如何书写;纪实风格如何用影像呈现;社会派遇上南方古城,地域性实践如何开展。如果《漫长的告别》能兼顾上述三点,社会派推理剧集能再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