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探峪」白石峪的三個知識點

脆梨蕩枝頭


渭南日報全媒體 記者 孫小龍 /文 張伯平/圖

傳說,站在長安城的南門向南看,能看到那個叫作白石峪的穀道裡放出一道白光,很是奇異。但是我們必須明白的是,這世界上沒有奇異,只有無知,下面細細來說。

首先要弄清的是這“長安城的南門”在哪裡。如今的西安城,有一圈城牆,鐘樓市中心向南走個幾百米就是南門,但這不是隋唐時的長安城南門。據考古資料,隋唐走向盛世時期,興建了皇城(約今城牆裡面圈的地界)宮城(皇城北鄰同等面積),東北向還建了鼎鼎大名的“大明宮”,煞是氣派。皇城南城牆正中的門——朱雀門——是當時的“正南門”。朱雀門正常步速端端地向南走上一個鐘頭,才是“長安城的南門”———明德門。

華夏民族講究正氣,城牆上的門一旦沾上“正”字,就宏偉起來。朱雀也罷,明德也罷,因為“正”,都有五個門洞,中間那個洞,是給皇帝走的。有看官也許會問,如今的西安朱雀門為什麼只有四個門洞啊?請記住,如今的朱雀門並不在隋唐時期的朱雀門原位上,向西偏了50多米,若要原位置建成五個門洞,那牆裡牆外“拆遷”的工程量就海了去了,只能這麼湊合著。這是第一個知識點。

讓我們一起再端端地向南走一個鐘頭,來到隋唐長安城正南門——明德門。近來有消息說這裡要規劃建設一個文化藝術創意小鎮,重現盛世風景,聽著就想笑。你想,從這個門裡躥來躥去,周圍高樓像春筍一樣直戳戳地密密麻麻,慈祥或者不慈祥地俯瞰著你,揪心不揪心?建好的城門樓子像不像玩具?究竟像不像,你看看鐘樓就知道了。如果再有閒錢和工夫,你還可以到滕王閣、鸛雀樓等等知名古建看一看,和現代建築“並列”在一起,真是卡通得不得了。這是第二個知識點。

好了,讓我們站在明德門樓上(虛擬的,可以盡情想象)四望,把周遭的“林立的棍棍”都忽略掉,你可以扮演皇帝“迎送使節”“舉行國禮”“南郊郊祀”,再誦讀幾句“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是不是能達到至善的境界?

忽然間,也許你就看到了那道白光。如果是在冬天,白得更耀眼,這是因為,當太陽在南迴歸線活動時,斜照在白石峪的白石頭上,正好遠遠地遠遠地斜射入你的眼睛。夏天草木茂盛,白石頭反光少,就很少能看到白光了。所以說,看見白光,是因為空氣乾淨,時機恰當,視角合適,而不是什麼靈異出現。為了和別人交流時不冒白氣,請記住這第三個知識點。

再往南端端地正常步速走上兩個半時辰,豁口大開的冒著白氣的那個峪道,就是白石峪。裡面有水,還有鳥。

請進。

松柏相擁


白石峪概況

白石峪,古時稱白石谷,位於西安市長安區灤鎮,毗鄰西安秦嶺野生動物園。此峪因盛產白石而得名,所產白石質地潔白,紋理清晰,色澤純淨,細膩堅固。

白石峪尚未開發,仍保持著原生態風貌,植被覆蓋率高,各種灌木縱橫交錯。峪道縱深約十里,愈深愈高,坡度很大,不易攀登,高處分岔———一邊達灃峪,一邊通子午峪。
  峪中有一寺廟,名為嚴福寺,創建於唐代,系大畫家閻立本奉旨所建,原是皇家的避暑地,後改為寺廟。當地人則習慣稱之為“延福寺”,又因寺廟對面的山體形如一尊彌勒大佛,所以也曾一度稱為“大佛寺”。千餘年來,嚴福寺歷經滄桑,興而廢,廢而興,所留遺物屈指可數,如今在落實宗教政策後殿宇重重。


  嚴福寺腳下有一山泉,泉眼形似燈盞,故稱之為“燈盞泉”。泉水綿延不斷,品質極佳,有人專門帶著容器在此取水。

溪流纏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