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投靠哥哥被趕到街頭,後靠領帶起家,先後為國家捐款累計11億

他是金利來品牌的創始人,父親早逝,從小與母親相依為命,後下海經商,從一個小小的領帶做起,成功後回報家鄉與社會,20多年累計捐款11億港元,他就是曾憲梓。

曾憲梓小的時候冬天連鞋都穿不上。4歲時,因為已在泰國做生意的父親不幸去世,曾憲梓便開始了每天稀飯都吃不到的苦成長。1945年,年僅16歲的哥哥跟著叔父一家去了泰國。為了分擔母親的重擔,不到12歲的小憲梓只有開始放牛砍柴、下地耕田。不久後,而小憲梓在幫助下,繼續他的讀書生涯。由於品學兼優,曾憲梓一入學就被選為班主席。他在同學們的嘲諷中誇下一個海口:將來要給學校捐一座更漂亮、更高級的大樓。

1961年,曾憲梓從中山大學生物系畢業,被分配到廣州農業科學院生物化學研究所工作。不久,因哥哥與叔叔爭奪財產,曾憲梓依依不捨地告別了生他養他的一方熱土,他決定拜叔父和哥哥為師,跟他們學習從商的本事,再靠自己的努力打好基礎。

最初曾憲梓就這樣不停地來往於香港和泰國之間,做一些小買賣。再之後,他借住於已在泰國小有成就的哥哥家裡,幫其經營領帶作坊,但不久就被當時可謂相當不懂事的哥哥、嫂嫂容不下。被嫂嫂驅逐的曾憲梓和妻子黃麗群既無奈,也想不通:為什麼這麼努力,小心翼翼地做人,這人生還是越走越窄。第二天,曾憲梓到貧民區找了一處房子,向哥哥提出還是希望回到廠裡工作,但哥哥拒絕了。

1968年春節前,賣掉所有財產——一隻普通手錶和一部普通相機,找客家鄉親借了一臺縫紉機,開始了自己的創業:做領帶到唐人街賣。原計劃找好房子後再家人團聚,但房子還沒著落,已不想在泰國多留一日的母親和妻兒就跟隨到了香港。愁眉不展之際,叔父輾轉匯來一萬港元,解了燃眉之急。

春節還沒過,曾憲梓就已找到一個60平米,既可住、又可做工的房子,辦起了一個名叫金獅領帶公司的小作坊。他是廠長,他只有兩個工人:母親和妻子。然而他們三個都共同擁有勤勞的品質和靈巧的雙手。那期間,曾憲梓的汗水灑遍香港每個角落,包括馬路上的地攤小販,也要找機會套近乎,問問是否能幫忙代銷。那期間,曾憲梓六口之家每天的菜錢只有1港元。輪到他買菜,更節省:“買8角錢,覺得不能一下子將這1元錢全部用完。”

由於花色、款式對頭,曾憲梓拿出的這批產品受歡迎。很快,曾憲梓製作的領帶便在香港小有名氣了。及至1970年,竟然已在香港十分走俏。也就在這年,他正式註冊成立了“金利來(遠東)有限公司”。第二年,他在九龍買了一塊地皮,建起了一個初具規模的領帶生產廠。

曾憲梓是一個有遠大志向的人。他心中的目標是要創世界名牌。機會就來了。一個做推銷的朋友,邀他一同去澳門玩,要介紹當時著名的百貨公司——永安、先施百貨公司男裝部的幾個部長給他認識。旅行中,曾憲梓想出了新名字:“金利來”,也打開了香港主流市場的門。之後,金利來,火起來。1992年6月,金利來在香港上市。此後,金利來迅速火遍神州大地,“金利來,男人的世界”,成為一代人共同的記憶。

1978年,曾憲梓回到家鄉兌現他在東山中學的諾言,雖然資金並不寬裕,他依然毫不猶豫給母校東山中學,捐贈了大量教育設備設施,以及嶄新的教學樓,還送給當地政府兩部汽車。鄉親們依然極其落後與貧窮的景象,深深刺痛了曾憲梓的心。回到香港後,他給自己立下一個規定,無論多發達,都要堅持省吃儉用,節約出每一分錢,每年為家鄉解決一些難題。500萬、1000萬、3000萬、5000萬……一筆一筆地被他捐到家鄉,捐到內地。

20多年來,曾憲梓已累計捐款逾11億港元,而且數字還在增加。他說:“只要生意不破產,只要曾憲梓還活著,我對祖國的回報,就一天也不終斷。”與之對應的是,他每天的生活開支不超過30元(後來物價上漲,改成50元)的摳門和節儉。而曾憲梓也不再是企業家的代名詞,而是一面愛國愛港的旗幟。2019年9月20日,曾憲梓因病在廣東梅州去世,享年8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