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后一次掌声,我想送给黄渤

作为演员,黄渤一直有口皆碑。

不但演技精湛,而且选片精准独到,常常能避开雷区、选中佳片,获得口碑与商业上的双丰收。

自去年导演《一出好戏》之后,黄渤2019年主演了三部电影——《疯狂的外星人》、《我和我的祖国》、《被光抓走的人》。

但质量却一如既往,保持了较高水准。

尤其最后一部,更是超水平发挥,贡献出了年度最佳表演之一。

被光抓走的人

上映日期:2019年12月13日

《被光抓走的人》是导演董润年执导的长片处女作。

仔细说来,这部电影跟黄渤之间,还有着一段颇深的渊源——

是黄渤发起的扶持新生导演计划“HB+U”中上映的首部电影。

导演董润年

2006年,《疯狂的石头》作为票房黑马横空出世,一举捧红了黄渤。

《疯狂的石头》剧照

新人导演宁浩,在刘德华发起的亚洲新星导计划的助力下,顺利完成了这部作品。

从影10年之后,走进大众视野、获得大众认可的黄渤回首过往经历,决定通过“HB+U”这项计划,助力新导演,回馈电影界

旨在为有电影梦的优秀青年导演提供优质平台和资源,身体力行为打造优秀的类型片提供支持与帮助。

而导演董润年,便是其中的受益人之一。

《被光抓走的人》的故事,开始于一个脑洞设定:一道神秘的白光出现,带走了城市里的一部分人。

有人总结后发现,说被带走的那部分人都是真心相爱的,而被留下的人,则都是没有爱情的。

用这道白光,完成了一次简单粗暴的爱情审判

看着特别荒诞,其实非常真实。

而留下的那部分,便是没通过审判的人。

全片始于脑洞,但最后却落脚于现实,讲述了那些“被光剩下的人”的生活状态。

用四段彼此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情感故事,揭露出当代人所面临的情感困惑

他们之中,有四十不惑的中年夫妻,有“七年之痒”的问题夫妻,也有父母阻挠的准夫妻,以及懵懂醒觉的同性虐恋。

四段故事当中,尤以黄渤和谭卓这一段,最为张弛有度。

两人在片中饰演一对结婚十七八年的中年夫妇。

武文学(黄渤 饰)是一位初中语文老师,人到中年的他,近来正为评高级职称而发愁。

妻子张燕(谭卓 饰),为此没少帮武文学出谋划策。

电影一开始,就是两人之间的一场床戏。身为老夫老妻的他们,早已没了当初的激情,例行房事就宛如家庭便饭一般,不需亲吻,也不用脱衣,看起来乏味无比,毫无浪漫可言。

仅用这一场戏,便奠定了两人日常的感情基调。

白光发生之后,武文学的生活,先后遭受了两重疑惑。

第一重是,白光带走了相爱的人,那么被剩下了就一定是不相爱的吗?

对于这个问题,武文学刚开始一直持否定态度。

这种否定,并非出自他对张燕的爱情,而是出自他自尊上硬挺的体面。

然而,他这所谓的体面,却一次又一次崩坏,被现实击的粉碎。

母亲和女儿都看出了两人生活中的貌合神离,一面纳闷他们是谁不爱谁了,一面质问“你们为什么不离婚”。

面对这些声音,武文学不置可否,只一味的去维护婚姻表象上的虚假和谐。

但后来,随着质疑声愈演愈烈,武文学终于被现实所击垮,慢慢走向了焦虑、猜忌、试探的另一面。

与此同时,第二重疑问,也顺势开始浮出水面——

被剩下的我们,是什么时候开始不相爱的?

片中最精彩的戏码,是一场饭局戏。

当晚,武文学和张燕一起,去参加一场同学会。

出门前,武文学交代给了张燕一张ps照片和一张假火车票,以探望亲戚不在重庆,没有被光照到为由,躲避“两人不相爱了”的闲话。

好面子的武文学,执拗的要证明自己的爱情。

可是,偏偏越是执拗,越是求而不得。

以至于最终,让自己陷入了无比艰难的尴尬境地。

饭局上,黄渤以影帝级演技,精准捕捉到了中年男人的微妙处境。

将中年人的虚伪、自私、油滑与恶俗,尽皆呈现出来。

用情绪上的一波三折,完美演绎了中年男人的复杂心境:

从刚开始好面子的心虚掩饰,到后来沦为笑柄时的尴尬窘迫,再到最后的强颜欢笑、羞愧难当。

每个微表情,都似乎在诉说“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

与武文学的“丑态”相得益彰的,是身旁张燕的不动声色。

虽然一言不发,但每个话题,其实都精准的落在了张燕身上。

于是,面对饭桌上的尴尬,她最终忍无可忍,沉默离场。

张燕走前,武文学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表情,微微张口,想挽留妻子,可碍于面子,话到了嘴边,却又硬生生的给咽了下去。

此处无声胜有声的,道尽了中年人的无奈。

将各种无声的情绪,融入了细微的日常。

如果将这场饭局戏,比作是武文学生活中的低谷的话,那么片中的另一场“出轨戏”,则无疑是武文学生活中难得的高光时刻。

被小韩老师(焦俊艳 饰)表白后,武文学来到宾馆,开了一间钟点房,打算尝试一下肉体上的放纵。

在宾馆等待小韩老师的间隙,他坐立难安,内心经历了复杂的挣扎和恐慌。

先是试图逃离,然后半推半就,最后犹豫再三,还是拒绝了。

把中年男人在诱惑面前的反复试探,诠释的丝丝入扣。

怪不得有网友评论说:“简直感觉在偷窥我爹的性生活”。

通过表演,黄渤带出了角色身上的日常与普通。

告诉我们,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武文学。

有人说,浅显的表演靠“炸裂”,高级的表演靠“克制”

而黄渤的表演,便深谙“克制”之道。

电影里,他有一场雨夜哭戏,令人印象深刻。

当时,武文学停车靠在路边躲雨,看上去无比正常。

可是走近一看,我们却能发现,他眼神里其实是有变化的。

眼眶通红,眼角闪着泪光。

张嘴大口呼吸,想要止住情绪的闸口,将马上要流下的眼泪,轻挑眼角给硬生生收了回去。

仅仅几个动作,便轻而易举的,将中年男人的隐忍与苦涩,写进了表情。

看黄渤演哭戏,对观众而言,其实是一种享受。

因为他实在太善于,去把握角色和观众的泪点了。

早前,看《亲爱的》和《心花怒放》时,我就曾对此深有体会。

《亲爱的》里,他扮演失子父亲田文军,在寻子路上一步步走向失控。

楼梯上,一场田文军崩溃痛哭的戏码,被很多人奉为是黄渤的“封神”时刻。

从刚开始的止步恸哭到后来的嚎啕大哭,情绪一点点渗透,充满了层次。

同样精彩的哭戏,还出现在《心花路放》里。

片尾,耿浩在机场接到康小雨电话,表面镇定自若,其实内心早已泛滥成灾。

挂掉电话之后,耿浩的情绪立马走向崩溃,让人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悲伤。

无论是情绪的调动,还是表演的流畅,都堪称教科书级别。

《被光抓走的人》结尾,有一个长达10分钟的固定镜头。

镜头正对着武文学家的厨房,充满了烟火气息。

厨房里,武文学和张燕一起,为晚饭忙碌着。

由白光引起的波澜,就此尘埃落定,归于平淡。

将千言万语,凝练在一个温暖的抚慰当中。

无论是最后的做饭,还是开头的做爱,都不过是饮食男女身上最庸常不过的社会横切。

通过对这些细节上的深度剖析,黄渤精准塑造出了武文学这样一个完成度极高的电影人物。

不管是眼神、动作,还是神态、语气,都被他以充满呼吸感的表演,渐次传递了出来。

看似不动声色,其实却力道十足,让角色在平凡中拥有了不平凡的魅力。

举手投足之间,皆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