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下的东大,又成网红啦

多年以后,许多学子仍会回想起,自己走进东大四牌楼校区的上午。

漫步中央大道,思绪纷繁,脚下的路不算长,终点通向雅思托福JLPT的考场。

那时心跳100迈,连抬头都吝啬,便阴差阳错,与整座校园的绝代风华擦肩而过。

殊不知东大不仅是东大学子的归属地,更是南京的代言人。每到秋天,南京人的票圈里,总要收割一波它的美图。

东南大学,网红摄影基地实锤,《致青春》《七月与安生》《建国大业》......随便拎一个作品压阵,咖位也令凡人高攀不起。

解码东大的美学,能写一本摄影修炼手册,零基础教学,连小白都能轻松上手。

大礼堂和喷泉,入南门的一眼惊艳。

坐镇校园的中轴线,是当仁不让的C位。

若赶上雨后,落叶洋洋洒洒,堆砌在喷泉水面,会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雍容华贵。

奈何清理得勤,童鞋们兴致勃勃,直奔而去,没撞见这豪情,却被一汪碧玉晃了神。

果冻般的镜面中,大礼堂调皮入镜,披上了高饱和度的外衣。

大礼堂爷是东大仪式感的王者。

学生与它的故事,从开学典礼的校歌,走到毕业典礼的拨穗,贯穿始末。

中式的八角亭宝塔尖,穹顶浸染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

据说,塔顶最初是鎏铜金色。后来铜氧化了,才成了薄荷绿,喜提意外的点睛之笔。

站在池边的潘西,可尽情cos希腊许愿池的少女。

举着镜头,360度沿着池边踱步,景色也随之变幻。

这完美的镜面对称,连强迫症的处女座都必须可以。

层林尽染,礼堂旁边的研究发展中心,白墙红顶,像极了童话小洋楼。

云朵和梧桐叶,是水中的飞鸟与游鱼。

落叶以水作舟,顺风漂流,于是原本静止的画,也因涟漪有了轻微笑意。

镜面的视觉差化腐朽为神奇。

个别姿势刁钻的叶,像极了扑腾的雀,穿梭林间。

周围的树枝探出长臂,圈养一方的天空,当作对秋季的情书。

凝视水中的国度,呼吸之间,仿佛世界都安静了下来。

下午四点,男生穿着短袖和背心,在体育场挥洒青春热浪。

肉眼可见的男女比例,让南师南外都无语凝噎。

铁网外的梧桐树,被阳光镀上层金色的光晕。

昂起头,天空澄澈,叶片像风车滴溜溜地转,光芒星星点点,温柔了时光。

偶尔竖起耳朵,听见几声啁啾。

眯眼找寻,会发觉枝丫盘根结扎中,褐色的鸟巢。

只一瞬间,猝不及防,触动心底的柔软。

榴园会议厅门前的阶梯,工艺实习工厂的红窗,是所有校园文艺片的标配。

没办法,有日光这纯天然的滤镜,所见之处,都仿佛盖上迷蒙的薄纱,颇为梦幻。

单车的铃声清脆,人影往来,他们的侧颜被涂抹上树荫的痕迹。

旁边同行的,有不少挂着红领巾的小盆友,脸上嘟嘟的婴儿肥,受不了阳光直射的残酷,只能皱眉干眨眼。

追赶傍晚落日的轨迹,是件浪漫的事。

拾起一枚落叶,光影在上面跳跃,冰冷的照片也有了温度。

站在微醺的光晕里,头发丝的精度,都似鬼斧神工。

沿着光线走过的背影,轻松get日影中的同款轮廓,神似《向阳处的她》。

万能的暖色调,有点儿神秘有点儿甜,爱了爱了。

南京的秋天,实属魔幻。

往年好像只是短暂地被它爱了一下,今年却来势凶猛,在冬月稳如磐石,流连忘返。

所以,东大校园的角落,处处可见撞色,这恩爱秀得美出高度,必须给满分。

吴健雄纪念馆门口的水池,是沉默的代言人。

莲叶田田,落英缤纷。一半像夏天,一半像秋天。

分不清季节,依壁雕凿——南京,不愧是你。

如果制作成明信片,大概能卖脱销吧。

绕过礼西路,草坪上绿色还没褪去,已被叶的焦糖色占据领地。

不规则的分布,潇洒随意,是大师独有的阔气。

路边小径,随处可见的灌木丛,却独得秋意宠爱。

看不惯它们一身绿蓑衣,特地托风捎去小王冠。

时尚感浑然天成,原来平凡也有highlight。

来东大打卡,聚焦定格间,总能捕捉到青葱岁月的踪迹。

趁秋意未阑珊,就该端起单反,调动光圈和快门,真情实感追一回光。

不负韶华,方知人间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