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1905年,简介俄国在对马海战中被日军击沉的11艘战列舰


1904年2月—1905年9月,日俄为争夺我国东北和朝鲜进行了一场惨烈的战争。其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日本取得甲午战争的胜利后,其确定的“大陆政策”与俄国推行的“远东政策”相冲突;其二,沙俄为遏制日本在东北和朝鲜的扩张,联合德国和法国干涉还辽,致使日本怀恨在心。图为被日军击沉的沙俄“苏沃洛夫公爵号”战列舰。


和甲午战争一样,日本在日俄战争中也采取了突袭策略。1904年2月8日,日本联合舰队在仁川和旅顺口同时发动对俄舰队的突然袭击。10日,沙俄对日宣战,但8月7日的黄海海战却遭到了日军重创。图为被日军击沉的沙俄“奥斯利雅维号”战列舰。
与此同时,日本陆军也发动了对俄攻击。经过激烈争夺,俄军相继战败于“辽阳战役”、“旅顺战役”。最后一次“奉天战役”,双方动员参战兵力60余万。最后,日军以伤亡7余万人的代价击败沙俄军队取得胜利。图为被日军击沉的沙俄“亚历山大三世号”战列舰。

1905年5月27日,沙俄从欧洲调来的第2、第3太平洋舰队抵达日俄战场。于是,对马海战爆发。此战日军以逸待劳,预先设下埋伏,沙俄舰队再遭大败,38艘军舰仅有寥寥几艘突围逃脱,其舰队司令罗杰斯特基亦被俘虏。图为被日军击沉的沙俄“博罗第诺号”战列舰。
对外战争的失利,引起了沙俄国内对政府的严重不满,其国内相机爆发革命浪潮。而日本由于战争的消耗也近乎精疲力竭,亦欲结束战争。1905年9月5日,在美国的调停下,日俄两国在美国的朴茨茅斯签订了和约。图为被日军击沉的沙俄“伟大的西索伊号”战列舰。
根据条约规定,沙俄承认朝鲜为日本的保护国,把旅顺、大连的租借权和从长春到旅大间的铁路让给日本,并将库页岛割让给日本。此外,日俄两国还以“保护满洲铁路”为由,在附约上规定:他们有权在各自霸占的铁路沿线驻军。图为被日军击沉的沙俄“纳瓦林号”战列舰。

1905年底,日本强迫清朝承认将旅大租借地和南满铁路转让给日本,以及开放辽阳、长春、哈尔滨等16地作为日本通商和居住的地方。与此同时,他们还夺取了安东—奉天的铁路经营权。这还不算,日本为彻底吞并朝鲜,强迫朝鲜承认“保护条约”,并设“通监”对其统治。如此一系列的铺垫,日本俨然成了中国最大的隐患。图为被日军击沉的沙俄“乌沙科夫海军上将号”海岸防御舰。
反观清朝统治者,面对这场在自家国土上进行的战争,它竟宣布保持中立。日俄战争影响深远,此战奠定了日本在东亚扩张的基础,埋下了日美冲突的隐患。图为“波瓦塔尔号”战列舰
后来的事实也的确如此:日美矛盾开始加剧,如1907年日本制定的《帝国国防方针》,美国被列为仅次于俄国的假想敌国,这种情况随着美国在一战中迅速崛起而越加明显,这最终导致了1941年的珍珠港事变。正如列宁所言:近十几年来这两国家的经济发展,积下了无数的易燃物。因此,这两个大国必然会为争夺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霸权而展开激烈的搏斗。图为被日军击沉的沙俄“尼古拉一世号”战列舰。

当然,日俄战争的影响还不止于此,更重要的是它引起日本政坛内部的大调整。日俄战争后,军阀集团控制军机要署。他们为了左右国政,删除了参谋本部条例中的第三条:“总参谋长起草国防计划及有关用兵命令,经天皇批准后交给陆军大臣,参谋本部的任务规定只有一条,参谋本部乃掌管国防及用兵事务之机构。”无疑,这极大地扩大了日本军阀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行动自由。图为被日军击沉的沙俄“谢尼亚温海军上将号”战列舰。
于是,日本军阀开始通过各种途径对本国国民进行军国主义的宣传教育,向其灌输“武士道精神”,让其成为军国主义扩张的炮灰和工具。图为被日军击沉的沙俄“阿普拉克辛海军上将号”战列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