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海思在中國芯片業界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

5G數字經濟產業圈


海思芯片目前在國內領域絕對算得上是頂尖的產品,比較著名的則要算華為在手機端的麒麟處理器,性能目前雖然與高通和蘋果a系列還有著差距,不過已經是可以躋身旗艦處理器的行列,這一點來說,進步還是非常巨大。



事實上很多人都知道在今天有一個不好的消息就是,華為向麒麟處理器的工作人員發佈了內部信表明了,美國已經將華為列入了實體名單,這意味著今後華為想要從美國來進口,任何芯片都要通過監管。

而華為也表明自己的備胎或者說是b計劃已經非常完善,完全有能力應付目前所要到來的危機!



也就可以看出,其實海思芯片除了在手機端之外,包括家電領域,路由器等等元器件上面都有不同層次的芯片。

首先,性能最強,發展最優秀的當屬於手機端的麒麟處理器,目前來看的話從麒麟950開始,麒麟處理器就已經徹底邁上了頂尖旗艦處理器的行列,到了麒麟980身上,已經是做到功耗比,包括絕對性能非常出色了!



在PC端的處理器有自己的鯤鵬處理器。這個鯤鵬處理器目前是以7納米工藝所研發,對標則是英特爾以及AMD的處理器,主頻的功率可以達到2.6g赫茲,目前,應用在華為的部分泰山服務器上面!

除此之外在路由器領域的華為還有自己的凌霄芯片,論路由器的芯片,其實華為目前發展得已經非常成熟,而在路由器的芯片領域的凌霄芯片對比的則是博通,包括聯發科等的路由器芯片廠商。



與此同時,在基帶層面的巴龍基帶還有在A.I.領域的昇騰芯片,目前都在積極的研發之中。尤其是巴龍基帶,但目前在5g領域裡應該是大有可為。

所以華為在國內芯片領域裡,是首屈一指的大廠。


互聯網的放大鏡


5月17日凌晨,華為海思總裁何庭波發佈《致員工的一封信》,口氣十分強硬,也有一絲絲悲壯。他表示,10年前,為了預防所有美國的先進芯片和技術將不可獲得,華為秘密研發了多種芯片,如今,保密櫃裡的備胎芯片“全部轉正”,是歷史的選擇。確保了公司大部分產品的戰略安全,大部分產品的連續供應。

以下為華為海思總裁何庭波《致員工的一封信》全文:

尊敬的海思全體同事們:

此刻,估計您已得知華為被列入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的實體名單(entity list)。

多年前,還是雲淡風輕的季節,公司做出了極限生存的假設,預計有一天,所有美國的先進芯片和技術將不可獲得,而華為仍將持續為客戶服務。為了這個以為永遠不會發生的假設,數千海思兒女,走上了科技史上最為悲壯的長征,為公司的生存打造“備胎”。數千個日夜中,我們星夜兼程,艱苦前行。華為的產品領域是如此廣闊,所用技術與器件是如此多元,面對數以千計的科技難題,我們無數次失敗過,困惑過,但是從來沒有放棄過。


後來的年頭裡,當我們逐步走出迷茫,看到希望,又難免一絲絲失落和不甘,擔心許多芯片永遠不會被啟用,成為一直壓在保密櫃裡面的備胎。

今天,命運的年輪轉到這個極限而黑暗的時刻,超級大國毫不留情地中斷全球合作的技術與產業體系,做出了最瘋狂的決定,在毫無依據的條件下,把華為公司放入了實體名單。

今天,是歷史的選擇,所有我們曾經打造的備胎,一夜之間全部轉“正”!多年心血,在一夜之間兌現為公司對於客戶持續服務的承諾。是的,這些努力,已經連成一片,挽狂瀾於既倒,確保了公司大部分產品的戰略安全,大部分產品的連續供應!今天,這個至暗的日子,是每一位海思的平凡兒女成為時代英雄的日子!

華為立志,將數字世界帶給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我們仍將如此。今後,為實現這一理想,我們不僅要保持開放創新,更要實現科技自立!今後的路,不會再有另一個十年來打造備胎然後再換胎了,緩衝區已經消失,每一個新產品一出生,將必須同步“科技自立"的方案。

前路更為艱辛,我們將以勇氣、智慧和毅力,在極限施壓下挺直脊樑,奮力前行!滔天巨浪方顯英雄本色,艱難困苦鑄造諾亞方舟。

何庭波

2019年5月17日凌晨

宏民認為,今天看來,華為10年前就開始秘密研發芯片一戰略備案,是多麼具有前瞻性的決斷。任正非早就預斷到了採購美國芯片的潛在風險,但是當時美國的芯片確實先進,只能邊用邊學。

雖然今天華為海思研發的芯片和美國的芯片還有一定的差距,但是隨著大範圍商用,有了10年全球頂尖技術作為起點,準備更充分,應用場景更大,緊迫性還更強,這個芯片的迭代速度將會超過之前所有芯片。

而且,更為關鍵的是:

沒什麼大不了,美洲區的銷售只是華為全球銷售版圖上的很小一塊


趙宏民


很厲害的一家公司。

單就海思本身的戰略佈局,也有它的獨到之處。

在一次採訪中,華為消費者業務首席戰略官邵洋透露了大海思與小海思的概念。

大海思的芯片,由華為自己用,一般不出售或者共享技術。小海思就是給友商研製芯片,專門服務廠家。

現在大海思已經出了很多重磅成果,比如麒麟芯片、巴龍系列基帶芯片、天罡系列基站芯片、鯤鵬系列服務器芯片、達芬奇架構AI芯片等,彙集了華為大多數核心技術。

之前就有信息透露,2019年底,華為芯片自給率將達到65%。

而小海思也有非常大的進步,拉攏了許多生態夥伴,涉及智能醫療、智慧單車、電子支付、智慧鎖、智慧監控等行業,像德州儀器、海康威視、大華股份、宇視科技等,都是海思的客戶,據公開報道,海思芯片佔國內安防監控市場的70%。

目前小海思除了凌霄 Wi-Fi 芯片之外,還包括對外開放的視頻編解碼芯片、華為 Boudica 系列 NB-IoT 芯片等。

之前有一個消息是,今年下半年,華為將發佈麒麟985芯片,即麒麟980和巴龍5000基帶芯片的集成芯片,將是全球首款5G集成芯片。

而IT之家有篇文章介紹,根據臺灣媒體Digitime的報道,半導體封測業者透露,採用7nm加強版製程的華為海思麒麟985,已經在臺積電陸續投產,預計第3季度芯片可準備完畢,第四季度發佈的華為Mate 30系列有望搭載。

歡迎關注“知本圈”, 獲取商機趨勢、產融謀略、創業智慧,賦能在路上的奮鬥者。

知本圈


近日一貫主張圍堵中國民族企業華為的美國政府,變本加厲的將華為公司列入所謂實體名單之中,這意味著從今往後華為將無法從美國獲得任何技術合作的可能,眼見拉攏盟友無法奏效,急火攻心的美國終於廝去了最後的偽裝,以粗暴蠻橫的行政手段企圖直接將中國發展中的高新技術企業扼殺。

令人欣慰的是,面對既倒之狂瀾,華為海思芯片總負責人何庭波當夜發佈公開信,表示華為早在多年前,就已經啟動了被視為後手,以防萬一的自研芯片的研發,這一在保險櫃之中雪藏多年的應急預案正式啟動,中國企業由此將進入科技自立的新徵程。消息一出讓無數為民族企業擔心的網友大呼給力,紛紛留言表示對華為遠見卓識的讚賞和對民族企業由衷的祝福。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發展,我國已經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一路的發展歷程中雖然斬獲了不錯的成績,但同時依賴加工貿易、依賴生產規模、依賴進口產品技術核心的處境讓中國製造這塊招牌多少有些硬不起腰桿,尤其是在以高精尖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方面更是如此,雖然市場龐大成績喜人,但是缺乏核心技術競爭力的現實削弱著中國企業抵禦外部風險的能力。

被稱為民族企業驕傲的華為正是著眼於此,在不被任何人看好的情況下不計效益的,不斷進行自研技術的嘗試與積累,雖然歷經困難飽嘗坎坷,但是他們從未放棄過,儘管也曾有過付出努力付諸東流的憂慮,但對發展大趨勢的高度預警,讓他們在技術自立道路上執著的走了下去,而這一切,都在美國失去理智揮下行政大棒的今天,得到了最好的回報。

正如這份致海思員工的公開信中所說,這份由華為公司設想為極限條件下的生存方案,是人類科技史上最悲壯的長征,無數海思人在數千日夜中,打造出了一條中國企業發展的未來方案,這是屬於華為的勝利,更是中華兒女突破封鎖、無懼強敵的真實寫照。

當代作家林清玄曾經在感謝困難一文中這樣寫道:“我深深地感謝著困難、挫折與痛苦。如果沒有困難,誰又能相信有無邊的宇宙?”我們有理由相信,經過此番考驗的眾多民族企業必將踏上華為探索出的,“科技自立”之路,以更寬廣的格局和更堅定的信心,推動中國這艘巨輪砥礪前行。


迷彩虎軍事


海思在國內芯片企業中排第1,國際上排名至少可以進前20,海思是華為多年來用資金堆積起來的戰略制高點。

01 2019年海思以營收核算,預計可以進入全球15強

根據公開消息,海思於2004年正式成立,主攻消費電子芯片,從半導體產業的類型來看,海思屬於fabless的芯片設計公司,目前是國內該領域的老大。

早在2016年,海思營收就已經可以達到全球20強,達到37億美元之多,2019年第一季度,海思營收營收達到了17.55億美元,同比上漲41%,排名上升至第14位。

其營收比國內第二名要超出幾倍,要知道這是在海思芯片主要供應華為自己使用,且華為大規模採購美國芯片公司產品的情況下創造的營收,含金量非常高。

現在情況華為已經被迫將海思研發的芯片全部轉正,用以滿足國外芯片斷供後的巨量需求,以保障華為大部分產品的順利面世,且目前市場反饋良好,華為產品線未受太大影響,5G合同全球第一,手機銷量也連創新高,所以以營收計算,今年海思幾乎肯定可進入全球前十名。

02 在技術含量高、資金投入大的芯片行業,海思幾乎在所有領域獲得突破

海思和5G一樣,已經成為華為核心競爭力的保障,在未產生營收前,華為每年都要投入幾十億資金支持海思研發,連續十年就是幾百億的巨量資金。

海思共有六大類芯片組解決方案,其中為普通消費者比較熟知的芯片應該是手機麒麟系列,目前製程已經到7nm(全球最先進水平);無線通信方面,5G基帶芯片巴龍5000也已經推出,這兩類芯片是華為5G的基石和核心競爭力。

此外,天罡系統基站吸盤、鯤鵬系統服務器芯片、達芬奇架構AI芯片、凌霄WI-FI芯片,視頻解碼芯片、BOUDICA系統NV-loT芯片等等。

可以說,海思幾乎在所有重要的芯片應用領域都有突破,這是對華為幾十年如一日、海量人力、物力、資金投入最好回報。

另外,麒麟980和巴龍5000集成芯片,是全球首款5G集成芯片,海思的地位可見一斑。

感謝閱讀,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與我交流!


Famay心喜歡生


近年來,中國的科技實力有了飛速的提升,但是我們仍要“居安思危”,中國製造在很多領域中都存在著不足的地方,中國“芯”一直都是行業內的痛點問題,但幸運的是,我們看到了很多國企巨頭在湧入芯片行業,而華為海思芯片似乎在成為國產芯片行業的帶頭人。

歷史悠久

其實任正非還是非常有謀略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華為並不是突然間就出名的,而是它剛剛好卡在時代的節點上,其厚積薄發的力量讓人為之一振。1991年的時候,華為就成立自己的ASIC設計中心,當時創立的時候,員工只有幾十個人,加之資金緊張,這一部門也是面臨著倒閉的風險。

是ASIC部門的成立,也為華為未來的IC設計做下了鋪墊,隨後該部門也相繼研發成功了十萬門級,百萬門級的ASIC,而這也成為華為海思的前身。

設計範圍廣

也許很多人認識華為海思,是從麒麟芯片開始的,但事實上,華為海思並不僅僅侷限在手機芯片這一領域,華為海思還將提供移動通信設備芯片,傳輸網絡設備芯片,甚至是家庭數字設備芯片等,尤其是在安防領域中,華為海思也取得了傲人的成績,據悉,在安防監控領域中,華為海思的市場份額更是達到了90%之多。

與此同時,華為海思還發不過去高端路由器芯片,比如說海思芯片SD58XX就曾應用在路由器產品中。

相信在華為海思的帶領之下,中國芯片之路會越走越好的。


消費測評世界


華為海思就是中國芯片界中敵前潛伏的勇士一樣。若是風平浪靜,你不知道有大量英雄的兒女靜靜的趴在敵人的槍口之下。而一旦槍聲響起,無數勇士將在敵人沒有想的近距離一躍而起,搶佔陣地。

15年前。當時敵人佔據制高點。擁有各種重型武器。那個時候,如果大張旗鼓的去搶佔高地,就會在敵人的優勢火力面前潰不成軍。損失慘重。而如果不聞不問,則會使敵人永遠佔領著科技的高地。居高臨下的俯視我們的發展。

這個時候怎麼辦,只有在敵人不注意的時候,悄悄運動到敵人的前線邊上。克服一切困難。死死的堅守潛伏紀律,等待槍響時刻的到來。

潛伏不是目的,是達成突襲的手段。突襲也不是目標。目標是搶佔高地。

所以說在15年前。海思的成立,就相當於我們在敵人的陣地邊上靜靜的潛伏下來。15年含辛茹苦、15年臥薪嚐膽、15年艱苦奮鬥。終於當戰爭的號角響起之時。當敵人以為可以把我們打趴在地,再踏上一隻腳的時候。他們恐懼的看到視野裡剎那間遍佈了衝鋒的勇士。

現在,衝上山頭的大海思,不但擁有麒麟系列芯片,還有用於通訊其他領域的高質量芯片。而海思總裁何庭波發佈的《致員工的一封信》,也是華為的高瞻遠矚和海思員工的艱苦奮鬥為世人所周知。


下鄉知中


5月17日,華為海思總裁發佈了一篇悲壯但充滿自信的長文,來表明美國商務部和工業安全局將華為列入“實體名單”的態度。大致意思如下:

華為海思從建設之初就想到美國可能會做出這樣的事。把所有的技術和芯片都封閉,不讓華為使用。但是華為還是要繼續發展,畢竟面對全球這麼多的客戶,不可能因為美國的變動而喪失生機。

因此,華為在原先就已經做出了防禦措施。為公司的生存準備了“備胎”。現在沒有了蘋果,這個備胎也即將轉正!言外之意就是為了這一天華為早就做好了準備,沒有美國的技術也能繼續生存下去,而且華為表明以後要保持開放創新,實現科技自立。

這段話發出來,可以說是讓很多消費者都義憤填膺,認為這才是華為應該有的樣子。反觀這個問題華為海思的芯片在中國芯片業是怎麼樣的一個存在。

就從近期發生的事來講,如果美國把其他國內的手機廠商列入“實體名單”。那活下來的能有幾個?我感覺屈指可數。除了華為之外,他們都太依賴於美國的芯片技術。這樣的大環境下,我感覺華為的芯片實力在國內是顯而易見的存在。

目前國際上公認的手機芯片製造行業有三個:高通驍龍、蘋果、海思麒麟。海思用這麼短的時間成為全球前三的位置,你感覺他的實力不突出嗎?而且把美國的技術拋棄後,雖然說有些損失,但不可否認的一點是這也是海思的機遇!


互聯網播客


我不得不苦笑一聲回覆你:是唯一的存在,也是足以和高通,三星同一級別的存在。沒說蘋果,因為蘋果無芯,以前買高通芯,後改英特爾芯,現又打算用回高通了。英特爾芯也不提了,如果好,蘋果絕不願憇著臉認慫又向高通低頭了,英特爾臉也掛不住了,乾脆將芯片部門打包整體賣給蘋果了


中外雜談


從供應商角度回答吧,Hisilicon是中國最重要客戶,可以和韓國三星媲美的存在,老外對Hisilicon的關注與重視遠超過中國其它公司,中國第二名是誰,抱歉,不關心。

我們一堆AE去美國開會,老外就問:are you in charge of Hisilicon?如果說是,立即兩眼發光,問上一大堆。有時我們在討論,再走過來一個老外問: are you talking about Hisilicon?然後再要求講講。有回我們team去美國見經理,一週時間裡六成在討論海思的情況、遇到的問題、我們的產品在那邊的使用情況、issue分析、友商狀況,其它客戶只用了一二成時間……

不要以為老外對海思偏愛,business is business,客戶重要,單子大,從老外個人的角度來說,這群坐在美國、歐洲辦公室的marketing、R&D這邊問到情況,轉身就拿這些數據做文章,爭取自己也能分一杯羹功勞,有時吃相挺難看的,我們有時挺煩這些marketing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