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經典同行
我沒有讀過那麼多書,比如矛盾文學獎的獲獎作品,我讀過的不到十分之一,讀不讀一本書,我的取捨標準倆條:第一,對這個作家的偏愛程度,比如像劉震雲,他的大部分作品我都讀過,再比如王安憶,賈平凹,莫言,也是這一類。第二就是茅獎名單公佈後,會看一些新聞報道,尤其是相關的書評,然後找感興趣的來讀。比如李準,霍達,陳忠實,劉斯奮,宗璞這些。
下面,我就我讀過的選出5本和大家分享下,說說我為什麼喜歡。
1:劉震雲《一句頂一萬句》
劉震雲這個人,有一種河南人特有的那種幽默感,他自己說河南人的特點是什麼呢?就是有話不直說,要繞著彎說,但是繞彎不能瞎繞,還得讓你要聽的懂。比如他舉了一個例子,好比傍晚老張去老王家串門,正趕上老王家吃飯,老王問老張:吃了嗎?別的地方的老張怎麼說我不知道。但是河南的老張會這樣說:中午的飯吃了。
所以表現在劉震雲的小說上,就是話密而且繞,我感覺在寫《一句頂一萬句》的時候,劉震雲經常沉浸在這種感覺裡,並且感受很享受,但是也經常會在一個有趣的細節上走的太遠,用力太過,而影響全書整體的結構。
但是,要承認,這樣的語言是有作者鮮明的個人特色的,就是作者的可識別度極高。除了語言外,這本小說哪裡好?
我個人理解,《一句頂一萬句》這本書是講“交流”的困難,人與人到底能不能真正的互相瞭解,而成為知音,人和人交往通過語言,但是交往過程中,比如你和別人說話,第一他可能根本不關心你說什麼,你說什麼,他都只按自己的思路想,然後按他的邏輯把他認為的你聊上一通,這個不能交流,第二,有人用心聽你說,但是他總是會“誤讀”你的話,而且這種誤讀不是故意的“曲解”,這就比較難了,就是他“不懂你”,想懂,態度很真誠,但是懂不了,能力很有限。這怎麼辦呢?
我覺得寫《一句頂一萬句》的劉震雲是有野心的,他的目的不僅僅是寫一個故事,他覺得他看到了人類的一個秘密,就是交流的困難,導致人心無處安放,這個困難能被破解嗎?你可以去看他的書,和書裡的主人公一起尋找答案。
另外,就算你不想想這麼深,只想當一個故事讀,那也不錯,因為之前說了,這裡面有多中國人,人情世故的觀察,很多幽默的段落中你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
2:陳忠實《白鹿原》
陳忠實是陝西籍的作家,我對他不是很熟悉,他的作品我也只讀過這一本。
應該說這也是一部有“野心”的作品,我感覺這部書前半部分寫的從容,越到後面氣就有些短,這也是很多長篇小說的通病。
《白鹿原》是一本寫“變化”的書,封建的,傳統的文化,隨著社會的發展所形成的巨大沖擊,逐漸在破壞之中,消亡之中。人也好,家族也好,乃至一鄉一縣,都抵擋不住潮流。抵抗潮流的人是悲壯的,被結局是悲劇性的。我自己的感覺是陳忠實對於這種變化的心情是矛盾的,對於“仁義”的白鹿原是留戀的。
當然,作為一個故事來看,作者用了很多中國傳統小說的手法,把很多事情處理的很傳奇,比如白嘉軒的幾個老婆,那塊有鹿的地,還有被人津津樂道的“棗”。這些都增加了故事的可讀性。
3:王安憶《長恨歌》
王安憶是上海作家,和之前倆位作家不同,她的語言比較具有現代性。受中國傳統的影響比之前倆位要小的多。加之王安憶特有的女性視角,所以她的小說給我帶來的閱讀感受既不是幽默,也不是輝宏,而是“精緻”
作者通過上海的弄堂,飛翔在天空中的鴿子,一個精緻的女人---王琦瑤共同營造起來的上海意象,展現了上海這座城市的獨有魅力, 在細膩, 精緻中為我們詮釋時代的變遷。
一座城市,一個人,為我們展現人與城市的關聯。
瞭解上海,上海文化,上海人,上海女人,這部小說是一個很好的切人點。
至於故事,我就不在這裡介紹了。
4:李準《黃河東流去》
李準,在寫《黃河東流去》之前,就已經很有名,算是個老作家,他之前寫過一本《李雙雙小傳》,拍成了電影。
李準的《黃河東流去》寫的是抗日戰爭時期黃泛區人民的生活,塑造了一大批面對苦難的生活,無辜的死亡但是仍然保持有高尚的情操,淳樸的友誼,堅貞的愛情的一群人的故事。
作者的手法是現實主義的,但是在他描寫人的時候,很注意刻畫人性的複雜性,比如裡面有一個地主,他卻刻意的展現“如農民一樣”的品質,而在農民的身上,也不避諱他們的缺點和弱點。
作者的語言很好,熟練的運用民間的俗語口語,民歌,同時又能看出作者對古典文學語言的運用,比如這樣的句子:“委婉淒涼的嗩吶,像大漠落雨,空山夜月”也有這樣的句子:“藍五哥,你放心,我要是日後變心,你殺了我,你宰了我,我姓宋,我叫宋雪梅,咱倆跑出去吧,跟著你,就是要飯我也願意。”
5:莫言《蛙》
莫言就不用說了吧?莫言是山東高密人,阿城說:莫言的故事講的好,這個話可是在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很早之前說的。
我個人的感覺是,莫言早期的作品比他後期的作品要好。
而且作為小說讀,我覺得《生死疲勞》比《蛙》要好看
作為一個問答,我寫的夠多的了,因為每一個作家,如果要介紹清楚,都是一篇大文章,我這個回答希望能激起你閱讀的興趣,如果你讀了之後,哪怕只是想去讀其中的任何一本,那麼我這個回答就沒有白寫。
是不是這個理?
吳公子燎
1981年,根據茅盾先生遺願,由中國作家協會主辦設立了茅盾文學獎,由巴金先生擔任評委會主任。
茅盾文學獎由最初的每三年評選一次,改為現在的每四年評選一次,參評作品需為長篇小說,字數在13萬以上的作品。
這四十餘部獲獎作品中,我比較偏愛的五部分別是《穆斯林的葬禮》《生命冊》《白鹿原》《平凡的世界》《長恨歌》。
先來說說《長恨歌》,王安憶的作品以細膩見長。《長恨歌》中王琦瑤是一位上海弄堂裡走出來的女中學生,機緣巧合之下被選上“上海小姐”,自此,王琦瑤的命動發生了轉變,她成了某位男士的附屬品,每日靜候男士的到來。但是,男士遇難,王琦瑤失去了倚仗,再次回到弄堂。但是,這時的王琦瑤早已不是當初那個純真的弄堂女孩,她無法阻止內心深處對愛情的渴望,與幾個男人都有了情感糾纏。
王安憶筆下的王琦瑤從妙齡少女到暮色垂年,她的一生一直在與不同的男人周旋。這個典型的上海小姐,在自己漫長的人生道路上,始終心存著一份渴望。她不願屈從於現實,即使心中佈滿傷痕,也要堅定地走自己想走的路。
順帶說一句,其實,比起《長恨歌》我本人更喜歡的是王安憶的《天香》。
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和陳忠實的《白鹿原》在這裡不必贅述,曾回答過關於這兩部作品的一個悟空問答“同獲茅盾文學獎,為何會有人覺得《平凡的世界》不如《白鹿原》?”
再來說說李佩甫的《生命冊》。這本書前不久剛剛讀過,李佩甫的作品讀過幾部,很喜歡他的寫作手法,尤其喜歡關於農村題材的幾部作品。
《生命冊》講述的孤兒吳志鵬從農村走入城市的故事。主人公稱自己是一個“揹負土地行走的人”,吳志鵬時常說起的一句話是“背後有人”。吳志鵬是喝無樑村鄉親們的百家奶、吃百家飯長大的孤兒,鄉親們又推薦並供養他上了大學,畢業後成了省財貿學院的初展才華的青年教師。當他以為自己終於可以成了一個“城市人”之時,鄉親們卻一個接著一個地出現在他的眼前。在鄉親們眼中,在城市落下腳的吳志鵬是無所不能的,他們將生活中發生一切“困難”託付給吳志鵬,期許地望著吳志鵬,渴盼著“困難”的完滿解決。
在頻繁的“情感綁架”之下,吳志鵬成了一個逃離者,他避開一切可能被鄉親找到的地方,終於成了一個“自由人”。
故事在城市和鄉村兩條線中穿梭,固守在農村的老姑夫等人與在城市間穿梭的吳志鵬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在這樣的衝突之間,每個人物都更加地生動有活力。另外,作者筆下那些生活在鄉村的各色人物都獨具特色,每一個人物都可以看作是一篇單獨的小傳。他們每一位都寫在吳志鵬的“生命冊”上,與這些人物間無法剪斷的“情緣”促使吳志鵬終於又走回了無梁村。
最後,是霍達的《穆斯林的葬禮》。
這部作品,我第一次讀的時候不到二十歲,現在還記得讀到新月離世時自己傷心難過的樣子。時隔多年再讀,雖然依舊為新月姑娘悲痛,但是已經能夠理解作者的深意,能夠體會生活中不完滿的遺憾。
霍達在《後記》中寫道:我在落筆之前設想過各種技巧,寫起來卻又都忘了。好像我的作品早已經離開我而存在,我的任務只是把它“發掘”出來,而無須再補上一塊或者敲掉一塊。
或者,正是因為這份渾然一體的融入,讓我們不自覺地深陷作品之中。對玉痴韓子奇的少年老成敬佩不已,為梁君壁能夠接受不是親生女兒新月在自己身邊長大而感嘆,對執著理想的楚老師心生愛慕,為青春美好的新月惋惜……
茅盾文學獎每一部作品都是非常優秀的,每個人對作品的喜好也都是不同的。所以這個排序也是非常主觀的,非常個人的。
附:茅盾文學獎歷屆獲獎作品:
第一屆茅盾文學獎獲獎篇目(1977—1981)
周克芹《許茂和他的女兒們》
魏巍《東方》
莫應豐《將軍吟》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
古華《芙蓉鎮》
李國文《冬天裡的春天》
第二屆茅盾文學獎獲獎篇目(1982—1984)
李準《黃河東流去》
張潔《沉重的翅膀》
劉心武《鐘鼓樓》
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獲獎篇目(1985—1988)
路遙《平凡的世界》
凌力《少年天子》
孫力、餘小惠《都市風流》
劉白羽《第二個太陽》
霍達《穆斯林的葬禮》
榮譽獎
蕭克《浴血羅霄》
徐興業《金甌缺》
第四屆茅盾文學獎獲獎篇目(1989—1994)
王火《戰爭和人》(一、二、三)
陳忠實《白鹿原》(修訂本)
劉斯奮《白門柳》(一、二)
劉玉民《騷動之秋》
第五屆茅盾文學獎獲獎篇目(1995—1998)
張平《抉擇》
阿來《塵埃落定》
王安憶《長恨歌》
王旭烽《茶人三部曲》(一、二)
第六屆茅盾文學獎獲獎篇目(1999—2002)
熊召政《張居正》
張潔《無字》
徐貴祥《歷史的天空》
柳建偉《英雄時代》
宗璞《東藏記》
第七屆茅盾文學獎獲獎篇目(2003—2006)
賈平凹《秦腔》
遲子建《額爾古納河右岸》
周大新《湖光山色》
麥家《暗算》
第八屆茅盾文學獎獲獎篇目(2007—2010)
張煒《你在高原》
劉醒龍《天行者》
莫言《蛙》
畢飛宇《推拿》
劉震雲《一句頂一萬句》
第九屆茅盾文學獎獲獎篇目(2011—2014)
格非《江南三部曲》
王蒙《這邊風景》
李佩甫《生命冊》
金宇澄《繁花》
蘇童《黃雀記》
樂悅閱讀
從1982年開始至今,已有43位文學家獲得過茅盾文學獎,這其中有張潔在第二屆憑《沉重的翅膀》和第六屆憑《無字》獲得了兩次茅盾文學獎,真的要膜拜。
這其中如果要選五部我喜歡的,我會選第一:路遙《平凡的世界》,這部小說全景式的描寫了中國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城鄉社會生活,深刻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發展中經歷的艱難曲折。第一屆周克芹的《許茂和他的女兒們》風格和《平凡的世界》有點相似。
第二,陳忠實《白鹿原》,這本書文學氣息濃厚,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社會發展的史詩鉅製。
第三,古華的《芙蓉鎮》,這部著作改編的同名電影開創了中國電影的一個新時代,也讓劉曉慶,姜文從此進入了大眾的視野。
第四,遲子建的《額爾古納河右岸》,這本書以精妙的語言寫活了鄂溫克族的百年蒼桑鉅變,講述了弱小民族頑強的抗爭和優美的愛情。
第五是徐貴祥《歷史的天空》,我是先看了電視才知道這本書,此書既磅礴大氣,又有詩情畫意,涵蓋了從紅軍時期到“文革”後進入新時代約半個世紀中國的歷史變遷。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最愛的作品,也許我喜歡的並不合你的意,不妨大家一起交流一下,而且,獲茅盾文學獎的很多著作我都還沒仔細看過,也希望可以聽聽你有什麼好的建議。
在老去的老胡
比較優秀的有:古華的《芙蓉鎮》,張潔的《沉重的翅膀》(修訂本),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霍達的《穆斯林的葬禮》,陳忠實的《白鹿原》(修訂本),王安憶的《長恨歌》,熊召政的《張居正》,賈平凹的《秦腔》,莫言的《蛙》,畢飛宇的《推拿》等。
歷屆獲獎名單:
第一屆茅盾文學獎獲獎篇目(1977-1981)
周克芹,《許茂和他的女兒們》,百花文藝出版社《你在高原》(張煒)
魏巍,《東方》,人民文學出版社
莫應豐,《將軍吟》,人民文學出版社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中國青年出版社
古華,《芙蓉鎮》,人民文學出版社
李國文,《冬天裡的春天》,人民文學出版社
第二屆茅盾文學獎獲獎篇目(1982-1984)
李準,《黃河東流去》,北京出版社
張潔,《沉重的翅膀》(修訂本),人民文學出版社
劉心武,《鐘鼓樓》,人民文學出版社
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獲獎篇目(1985-1988)
路遙,《平凡的世界》,中國文聯出版公司平凡的世界
凌力,《少年天子》,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孫力、餘小惠,《都市風流》,浙江文藝出版社
劉白羽,《第二個太陽》,人民文學出版社
霍達,《穆斯林的葬禮》,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榮譽獎
蕭克,《浴血羅霄》,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徐興業,《金甌缺》,海峽文藝出版社
第四屆茅盾文學獎獲獎篇目(1989-1994)
王火,《戰爭和人》(一、二、三),人民文學出版社
陳忠實,《白鹿原》(修訂本),人民文學出版社
劉斯奮,《白門柳》(一、二),中國青年出版社
劉玉民,《騷動之秋》,人民文學出版社
第五屆茅盾文學獎獲獎篇目(1995-1998)
張平,《抉擇》
阿來,《塵埃落定》
王安憶,《長恨歌》
王旭烽,《茶人三部曲》(一、二)
第六屆茅盾文學獎獲獎篇目(1999-2002)
熊召政,《張居正》,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秦腔
張潔,《無字》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
徐貴祥,《歷史的天空》,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柳建偉,《英雄時代》,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宗璞,《東藏記》,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第七屆茅盾文學獎獲獎篇目(2003-2006)
賈平凹,《秦腔》,《收穫》雜誌、作家出版社
遲子建,《額爾古納河右岸》,《收穫》雜誌、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周大新,《湖光山色》,《中國作家》雜誌、作家出版社
麥家,《暗算》,《鐘山》雜誌(發表篇名為《暗器》)、世界知識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第八屆茅盾文學獎獲獎篇目(2007-2010)
張煒,《你在高原》
劉醒龍,《天行者》
莫言,《蛙》
畢飛宇,《推拿》
劉震雲,《一句頂一萬句》
第九屆評選:
第九屆茅盾文學獎評獎辦公室2015年5月在中國作家網公示了252部參評作品,劉醒龍《蟠虺》、姜燕鳴《漢口之春》、劉詩偉《拯救》、林白《北去來辭》、曹軍慶《魔氣》和《武漢晚報》原副總編輯王石《隆重紀念一個無用的人》等6部湖北作家作品入圍。
本屆252部參評作品均為誕生於2011年至2014年期間的長篇小說,參評數量比2011年第八屆茅獎多出72部,將從中選出10部提名作品,最終獲獎作品不超過5部,將是“茅獎”有史以來競爭最激烈的一屆。
2015年8月16日,第九屆茅盾文學獎揭曉,格非《江南三部曲》、王蒙《這邊風景》、李佩甫《生命冊》、金宇澄《繁花》及蘇童《黃雀記》5部作品(按得票數排序)最終獲得本屆茅盾文學獎。
周易建築環境策劃
從1977年至2019年8月,茅盾文學獎一共評選了十屆,這十屆的獲獎作品良莠不齊,如果要從歷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中選出五部經典小說,我個人的看法是:
陳忠實的《白鹿原》、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古華的《芙蓉鎮》、霍達的《穆斯林的葬禮》、阿來的《塵埃落定》。
一、理由
1. 之所以把陳忠實先生的《白鹿原》排在第一位,理由很簡單,因為這部小說是一部史詩性的鉅作,深邃的思想和深厚的文化內涵足以讓它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樹立起一座豐碑。
2.其餘四部小說在我看來,無論在小說所寫的內容還是在小說的敘述形式上,都有著超出其他很多作品的地方,是屬於那種在時間的長河裡越來越顯出高貴品質的小說,而不是像某些獲獎作品那樣,很快就會被人遺忘。
二、第一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1977-1981)和第十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
1.第一屆
周克芹:《許茂和他的女兒們》、 張煒:《你在高原》、 魏巍:《東方》、莫應豐:《將軍吟》、 姚雪垠:《李自成》、古華:《芙蓉鎮》、李國文:《冬天裡的春天》
2.第十屆
梁曉聲:《人世間》、徐懷中的《牽風記》、徐則臣 的《北上》、陳彥的《主角》、李洱的《應物兄》
三、題外話
有的小說因為各種原因沒有成為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但在我看來,遠比很多茅獎作品要傑出,比如餘華的《活著》。
至善如水
如果只列五部,本人觀點,應該是以下五部:
一是姚雪垠的《李自成》;
二是陳忠實的《白鹿原》;
三是王安憶的《長恨歌》;
四是宗璞的《野葫蘆引》(《南渡記》《東藏記》《西征記》《北歸記》);
五是劉震雲的《一句頂一萬句》。
[贊][贊][贊][祈禱][祈禱][祈禱][玫瑰][玫瑰][玫瑰]
豫川876
我心中的順序是
陳忠實的《白鹿原》
阿來的《塵埃落定》
霍達的《穆斯林的葬禮》
古華的《芙蓉鎮》
賈平凹的《秦腔》
西北風中的滄桑
我會首選路遙的《平凡的世界》
陳忠實的《白鹿原》
李準的《黃河東流去》
王安憶的《長恨歌》
賈平凹的《秦腔》
白馬侃詩詞
我是按照文學的震撼力,價值感,普世觀這三點來評判與選擇排列的:
《白鹿原》
《穆斯林的葬禮》
《你在高原》
《芙蓉鎮》
《騷動之秋》
user3513741117489
天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