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書法家代表人物之——查士標,行筆俊逸豪放、神韻深邃

查士標(1615--1698),字二瞻,一號梅壑散人,懶老。安徽休寧人,明末秀才,清初著名畫家,書法家和詩人。他是明諸生,入清便不應舉,專心書畫。家藏甚富,鼎彝及宋、元真跡皆有,遂精鑑賞,他的山水畫,筆墨疏簡,風神嫩散,氣韻荒寒,晚年畫風突變。是明末清初新安派“海陽四家”(江韜、查士標、孫逸、汪之瑞)之一。他的書法以行書、草書見長,書出米、董,上追顏真卿,頗得精要。時稱米、董再生,名重天下。行筆俊逸豪放、神韻深邃。

查士標行草《詩冊》

查士標《溪居》,行書,詩作者裴度。


【釋文】門徑俯清溪,茅簷古木齊。紅塵飄不到,時有水禽啼。查士標。

查士標墨跡欣賞

昔張庚《國朝畫徵錄》稱漸江、查士標、孫逸、汪之瑞為“海陽四家”,此說遂沿傳至今。海陽本指休寧縣城,而漸江則徽州郡城歙縣人。可能後人亦發覺張庚以漸江為休寧籍之誤,遂又有“新安四家”一說。“新安自漸師以雲林法見長,人皆趨之,不失之結,即失之疏,是亦一派也。”(張庚)故從來新安畫人皆為漸江之偏稗牙將。近人謝稚柳更承舊說雲:“世稱新安,實以漸江為主……當時如祝昌、姚宋、江注及戴思望,俱不能出漸江藩籬,即查士標一生縱橫筆墨,亦始終徘徊於漸江之門庭。”(《鑑餘雜稿》)唯黃賓虹撰《漸江大師事蹟佚聞》能獨別於前說而提出“昔王阮亭稱:新安畫家,崇尚倪黃,以僧漸江開其先路。餘謂不然。”遂舉明末諸家,又稱:“當其同時,有汪乘槎(之瑞),近蹤大痴;查二瞻(士標),晚學沙彌;孫疎林(逸),多仿宋元;與漸師稱新安四家。”但對舊本“四家”卻無爭議,然其視野頓開,指出新安畫派之形成實鄭千里、李周生、程孟陽、李長蘅已初具審美取向,至清初漸江等輩而光大,山水畫史自此一振。


然“新安四家”之說畢竟流傳已久,從某種意義來看也侷限了對新安畫史、畫學的研究。蓋“四家”當各有所求,而非“步漸江後塵”,若此,實為“一家四口”而已。曩撰《戴本孝評傳》時,曾於此展開議論,又援引朱季海先生《新安四家新議》之說:於“海陽四家”外另立“新安四家”,於“海陽四家”中取弘仁、查士標,益以程邃、戴本孝。“以年程(1605 年生)、江(1610 年生)、查(1615 年生)、戴(1621 年生)其序也,其生遞後,相差五年,唯戴後查六年,略可雁行”。“其於畫學……四家津逮略同,而各有所得,見聞廣狹不齊,斯其所造,亦鹹自成面目,則其所以為新安四家而非一家者,正以其人其畫,自有真境,所以為真人真畫,將與新安萬山終古,爭光藝苑者也。以為新安四家,誰曰不宜?”漸江師雲林冷峻荒寒;程、戴雖皆擅渴筆焦墨,戴師黃鶴山樵,空靈雅逸,程則以蒼茫古秀之金石意趣別具一格;四家中,唯查士標善用淡墨,由香光而追二米。其《種書堂遺稿》有詩云:

雪浪銀堆勢可呼,米家真意在模糊。

房山仙去方壺老,千古誰傳水墨圖。

查士標畢生傾心水墨,故其嚮往二米、高房山、方方壺的水墨真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