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烁,求求你放过你儿子吧


因为带娃方式,杨烁被骂上热搜了。


最近,《爸爸去哪儿》第六季改名《一起出发吧》,在芒果TV国际台播出。


本是个温馨的亲子节目,结果节目一播出就充满了争议和不适感。


而其中引起争议较大的人物,便是杨烁。


他对儿子杨雨辰的“打压式教育”,连嘲带讽、打压人格、一系列操作令人窒息。


网友看完节目后,纷纷吐槽:

杨烁,求求你放过你儿子!


杨烁也太凶了……而且芒果台还努力给他圆场了。


看到微博上杨烁和他儿子的片段看哭了,令人窒息!



在视频里,杨烁对儿子杨雨辰的要求十分严格!


严格没有什么错,毕竟玉不琢不成器。


但他实在是太太太凶了,而且还冷嘲热讽,让人汗毛直竖。


刚下车的时候,只因两人下车方向不一样,就怒斥,要求儿子按照他的路线再走一遍。



因为是高原,又是下坡,杨雨辰走的有些吃力。


杨烁不满他走的慢,衣服没挽好。


孩子一声不吭按他的要求走回来,他又发火了。


杨雨辰走路姿势有些内八,加上被吓得走路都不自信,不敢迈开腿。


杨烁怒火中烧,让孩子重新爬回上坡,再走一次。


其实日常有很多教孩子正确走路的机会,但在高原实在没有必要。



最让人窒息的是,村长让孩子选房子,杨雨辰开心的选了自己的幸运数字5号房。


杨烁脸又垮了,因为他想要1号房,而且5号房很远。


在找房子的途中,导演提醒他可以适当抱他一下,毕竟是在高原会缺氧。


但他拒绝了,双手插兜说,自己选的房子自己承担责任。


不仅如此,他还一路冷嘲热讽:


“你不说5是你的幸运数字吗,太棒了!”



明明孩子喘的厉害,他还威胁孩子:


如果先让我跨进门槛,就从头再走一遍。




孩子好不容易到了5号房,他开始质问孩子:


下次选几号?


孩子只能胆怯的说选1号,结果他说下次选1号更远。



看到这,所有人都一头雾水。


房子选择是随机的,其实他儿子从头到尾就没做错什么。


但对于父亲的要求,杨雨辰只能无条件服从。


看到他唯唯诺诺什么都不敢讲,连哭都不敢哭的样子,大家心疼哭了。


很多网友不解,他怎么对孩子像仇人一样, 都不能好好说话,从头到尾没一句鼓励:

他干嘛总是为了没所谓的事情训孩子,下车从车前走从车后走有区别吗?


孩子为什么非要在他进门前进门啊?我都不懂他为什么跟孩子发脾气。


连陈小春都认为,他真的凶的太过了。


但似乎,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面对大家的质疑,他给出了解释:


自己的孩子也心疼,但这种教育方式不会改,最多改变一些态度。



毋庸置疑,作为父亲的杨烁,不可能不爱自己的孩子。


一些片段中,也可以看到对孩子的关心,比如给孩子打洗脚水会问烫不烫。


他严格的出发点也只有一个,就是为孩子好。


棍棒底下出孝子,和很多中国式父母一样,他认为只有从小严格要求孩子,以后才能长大成人。



但他并不明白,自己的方式孩子能不能接受,自身有没有问题。


陈小春也是虎爸,脾气不好,Jasper犯错的时候也会黑着脸,让人瑟瑟发抖。


但和杨烁不同的是,他每次发火都有合情合理的原因。


生气也会和孩子沟通,还会先问儿子Why,时刻照顾孩子的情绪,及时鼓励。


还记得一期,Jasper按着喇叭让他不要生气。


他明明很生气,很焦躁,但还是认真地听了,不仅反馈了句OK,过后也道歉了。



但杨烁呢,孩子只要稍微不按他的想法来,不满意就会爆发,然后各种打压、嘲讽和挖苦。


好像这个儿子不是自己的儿子,而是自己训练的兵,完全要服从于他。


殊不知,这种没有分寸感的粗暴教育,只会一直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事实证明,虽然都是严父,但他俩的教育效果完全不一样。


Jasper是快乐的,但杨雨辰在节目里却很少笑,变得小心翼翼又谨慎,生怕自己做错了什么事情让父亲生气。



在杨烁身上,可以看见典型打压式教育家长的影子。


他们不把孩子当成主体尊重,而是喜欢全盘否定一切,不断的去打压指责这样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认为打你、骂你,都是为了你好,然后采用什么方式,孩子能不能接受都不重要。


无独有偶,宋丹丹也是崇尚打压式教育的父母。


在一期节目里,她用了整整三分钟吐槽自己的儿子巴图:

儿子不会做饭,她说自己生了一个废物;


儿子为她生火煮鸡蛋,她嫌弃他笨手笨脚,扬灰弄脏她的脸;


所有人都在夸巴图自告奋勇去搭鸡窝,她只有一句我儿子不可能做的好。


在宋丹丹看来,这种挫折教育是为了激励孩子,怕他骄傲。


但她不知道,这种教育方式,很可能变成一把利剑,深深的扎在孩子的心中。



几米在漫画中说过:

“小孩宁愿被仙人掌刺伤,也不愿听见大人对他的冷嘲热讽。至少伤痕是看的见的,而责骂带来的伤口则是无形的。”


在孩子心里,父母的伤害,很多时候远比我们想象的更深。



也许终其一生,也不能释怀。



都说,什么样的家庭,成就什么样的孩子。


在虎爸虎妈这种教育方式下培养的孩子,可能会很出色、很优秀。


但很少有人关心他们辛不辛苦,开不开心。


周冬雨从小就在严苛中长大,母亲对她的要求很高,教育起来有时候还会动手。



因为学习成绩不好,母亲不让她玩手机,不让她臭美,还剪烂过她偷买过的裙子,课余给她报了各种补习班。


无奈她不是学习的那块料,有时母亲会不留情面地数落她:

“还睡觉呢,就你考那点分,出力气人都嫌你没劲儿,你长那么瘦能干什么?苦力活又干不了,学习又不好。”


不仅如此,还经常说她长得不好看。

因为一直被嘲最丑谋女郎,母亲也否认她。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都极度自卑,用长长的厚刘海将自己的小眼睛遮起来。


即使现在她已经成为金马影后,也经常下意识自我检讨,是不是自己哪里又做错了。



有教育专家说:

很多父母习惯用打击的方式来刺激孩子,但是其实激将法可能对成年人有一些作用,对于儿童,激将法往往会产生坏的效果。


父母对孩子的否定打击,是一种看不见的伤害。


在这种精神打击式教育下,很多孩子从小就养成了察言观色的习惯。


做一件事之前都会考虑自己做得对不对,会不会让父母不高兴。


久而久之,这种讨好型人格让人过度敏感或过度自卑,失去自己。


尽管自己已经做得更好,也觉得自己不对,不够完美,不配成功。



甚至,那些年遭受过的棍棒、漠视和否定,会给他们的个性打下深刻的烙印。


长期生活在打压之下,如何不痛苦的成长?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些似曾相识的经历:

@虾米

我就像杨烁的儿子一样惶恐又无助,怎么做都会被父亲嘲笑和指责,这种事情太多太多了,他让我一生都活在不安中。


@海蓝

我妈经常呼自己巴掌,甚至用枯树枝捆成一把打我到出血,现在听到她的脚步声都有阴影……


@猫的树

我舅就是脾气不好老是吼我弟,很可怕,每次一吼吓得我弟缩脖子,然后下意识的快速眨眼睛,以至于现在二十多岁了,这个毛病改不了,动不动就快速眨眼睛,很内向畏畏缩缩的。


没有父母不对孩子寄予厚望,但他们忘记了,孩子也有记忆,也会受到伤害。


如果小时候没有感受过那种爱,长大后也很难释放出那种爱的力量。



至今,杨烁也没从原生家庭的影响中逃离出来。


那些年父亲对自己的打骂,他历历在目,也在无意识地重复原生家庭的相处模式。


爱孩子,不是想爱就爱,也是门技术活。



《P.E.T父母效能训练》中说:

“父母拥有权威不是问题,使用权威才是问题。”

现在很多父母,自己没有稳定的情绪和三观,却滥用权威,用打击和控制的方式,逼迫孩子顺从。


他们总是告诉我们这里错了,那里不对,一顿打骂就当是解决了问题。


却很少有耐心,引导我们怎样去解决问题和更好地进步,更没有同理心去鼓励和认同。


这一点,傅园慧爸爸却做的很好。



很多人喜欢傅园慧大大咧咧的性格,就算是世锦赛失利,面对质疑、嘲讽,她也很乐观。


因为每次人生低谷时,她的父亲总会挺身而出,鼓励她,支持她。


犯错失误,不是一味指责;值得夸奖时,也绝不吝啬自己的夸奖。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尊,有自我,有独立的想法。


虽然不够完美,但他们往往能够透过父母完成自我认知。


越肯定,他们越自信,越打击,他们越自卑。



教育中,严厉固然重要,但也要有个度。


不要一味为了追求严格,而忘却了父母该给孩子的温情和鼓励。


教育本来就是循环渐进的过程,做父母的应该去接纳孩子的一切。


应该耐心的去听孩子在说什么,去等一等,看看孩子内心的想法。


别总对孩子说“你不好”,也要常常鼓励他“孩子,你是独一无二的,你很棒!”


因为你的肯定,是孩子成长中最有力量的光芒。


做父母,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