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賈母賈政不早點成就“金玉良緣”,賈母又“暗中”排擠“寶黛姻緣”呢?

LaoTzu471365


賈母賈政根本就無心成就“金玉良緣”,更談不上早點。

至於賈母“暗中”排擠“寶黛姻緣”,這並非曹雪芹原意。

這樣說的理由有如下三點:

一、賈母心裡對黛玉的偏愛,不言自明。

作為賈母嫡親的外甥女,黛玉初進賈府時,是跟賈母住在一起的。這樣的待遇,整個賈府,也就她最寵愛的寶玉能享受。賈母對黛玉的偏愛,可見一斑。

賈母之所以如此偏愛黛玉,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她的幾個孩子中,最疼愛的就是黛玉的母親賈敏。可是,女兒出嫁之後,母女不能經常見面,現在,女兒又先自己而去,賈母內心的悲傷可想而知。

沒有辦法再愛自己的女兒了,怎麼辦?外甥女來了,很自然地,就把對女兒的愛轉移到了外甥女身上。再加上黛玉容貌清麗,氣質出眾,舉止言談不俗,這些,都讓賈母情不自禁地給了黛玉更多的關愛。

黛玉和寶玉相處久了,有時,黛玉就會在寶玉面前耍小性子,兩人偶爾鬧個矛盾,賈母總是笑稱他們倆是“冤家”。

雖然是玩笑話,但是,賈母的用心是很明顯的。

有人會說,寶釵來了之後,賈母后來不是經常誇寶釵嗎?

是啊,對於識大體、顧大局的寶釵,賈府上上下下的人不都在誇嗎?怎麼單單是賈母誇獎,就有了要金玉結緣的意思了?

二、賈政作為一個很正派的人,更喜歡黛玉的家世,不喜歡薛家的經商背景。

這從他反對侄女迎春的婚事就可見一斑。

有人提親要迎春嫁給孫紹祖。這個孫紹祖年紀不滿三十,家境富裕,還在兵部候缺。看起來兩家挺般配,賈赦見是世交之孫,且人品家當都相稱合,就想答應這門親事。

可是賈政並不同意,原因就是兩家雖是世交,但是當年不過是孫家的祖上祖貪慕賈家的權勢地位,有不能了結之事才拜在門下的。

況且這孫家並非詩禮名族之裔,跟自己的希望結親的家庭背景不符合,就勸諫過賈赦兩次,無奈賈赦不聽,也只得罷了。

對自己侄女的婚姻尚且如此要求,對於兒子的婚姻大事,賈政更是有自己的想法。

黛玉的家境不用說了,父親林如海是探花出身,讀書人無疑了,林家既是公侯世家又是書香清貴門弟,這就符合賈政的要求。就是黛玉本人,也是飽讀詩書的。

劉老老二進賈府,參觀大觀園,在黛玉的房間裡,因見窗下案上設著筆硯,又見書架上壘著滿滿的書,劉姥姥道:“這必定是哪位哥兒的書房了。”賈母笑指黛玉道:“這是我這外孫女兒的屋子。”劉姥姥留神打量了黛玉一番,方笑道:“這哪像個小姐的繡房,竟比那上等的書房還好。”

這個小插曲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黛玉的飽讀詩書。

薛家呢?不僅不是詩禮名族之裔,反而是金陵一霸,是經商的。薛家與賈府本只是姻親,卻因為薛蟠打死了人,不得不暫時借住在賈府,藉助賈府勢力來避風頭。

賈政深惡孫家這樣的人家,連庶侄女都不樂意嫁,怎麼可能再與薛家這樣的人家結兒女親家?

三、寶玉、黛玉年齡都還小,還不著急婚事。

對於寶玉這樣的世家子弟,婚姻大事向來是不用發愁的。再加上賈政一門心思要寶玉好好讀書,好走儒家科舉取士之路,將來光耀門楣。所以,在寶玉身上,其實是承載了賈家繼續興旺發達的希望的。

既然是富貴人家的子弟不愁婚,那就先按賈政為寶玉設計的路線走著,至於其它的事,不著急,慢慢來。

總結一下,無論從賈母、賈政對黛玉的情感,還是從寶玉、黛玉的年齡來說,都不存在他們要早點成就金玉良緣的想法。至於小說後來的發展,重申一下:那不是曹雪芹的原意。


魚悅龍門


題主很聰明,挖好了坑讓人跳,在疑問句中暗伏了肯定,好象真的賈母、賈政支持金玉姻緣,反對木石前盟,那不妨反問一句,你這個判斷的根據是什麼?

黛玉詠菊詩中的“陶令盟"是什麼意思?這個盟就是賈政親自拍板訂下的木石前盟,時間是雍正十一年,黛玉十歲的時候。元春的報情(抱琴)什麼意思?因為元春十五歲便出嫁,二十多年沒有為父母盡孝,只能讓女兒替自已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而報恩的具體表達方式就是二玉的婚姻,黛玉是賈母的親外孫女,而寶釵和賈母沒有任何的血緣關係,賈母又沒有精神錯亂,怎麼會棄黛而選釵呢?

之所以二玉遲遲不結婚,那是在等黛玉的年齡。一般地說,女孩子結婚的年齡最小不能低於十五歲。寶琴就是十五歲出嫁的,因為她是大生日。乾隆四年二月十二日,黛玉剛進入十六虛歲的時侯,賈母親自主持了二玉的訂婚儀式,同時宣佈三月份為二玉辦喜事。所謂“三月香巢己壘成"指的就是新房佈置完畢,只不過由於探春和元春的死亡使婚禮不得不推遲罷了。

不光賈政賈母,就連鳳姐、秦可卿等都是木石前盟的堅定支持者,二寶的包辦婚姻是在賈母黛玉死後、鳳姐被休失權的條件下發生的,那時已是乾隆四年的十月了,同時結婚的還有寶琴、岫煙、平兒,所謂同一天生日指的就是這件事,而“十月梅花嶺上香"則是點明的時間。


gaotzy


賈母是不可能早點成就“金玉良緣”的。這也是多方面的因素和博弈的結果。而賈政是不大管這些事的,很大程度上都是由王夫人做主。至於賈母“暗中”排擠“寶黛姻緣”是不存在的,賈母更傾向於“木石前盟”,反而更多的是排擠“金玉良緣”。

從書中的賈母表現來看,她是比較擁躉“木石前盟”的。從小她就把寶玉和黛玉養在自己身邊,寶黛二人從小就耳鬢廝磨,兩小無猜。從寶玉上學就可以看出,兩人平時都是在一起玩耍的,臨上學了還要跟黛玉告別,讓她等他回來吃飯,再一起制胭脂。

要知道,這一切,都是在賈母的眼皮子底下做的。他們倆的房間僅僅只隔了一堵紗窗牆,所以他們互相去到對方房裡根本都不能用串門來形容,這種親密、親暱的情形一直延續到大觀園的建立,寶玉還是照往常的習慣一樣愛往黛玉的房裡去。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習慣突然有一天被紫鵑的“玩笑話”打破,寶玉才會犯痴症,賈母才會因此流下淚來,非但沒有責罰紫鵑,反說紫鵑是個懂事的孩子,就這樣,你能說賈母排擠“寶黛姻緣”?


賈母對黛玉的疼愛自也是不必多說的,書中有多處描寫,這裡就不做贅述。但是自從薛寶釵一家搬來以後,“金玉良緣”的說法就越傳越盛,王夫人是很明顯的支持自己的外甥女嫁給寶玉的。從她趕走“眉眼兒有點像你林妹妹”的晴雯就可以看出,王夫人一直是不怎麼喜歡黛玉的,更別說林黛玉多病的身體和高傲的性格。

書中在劉姥姥進大觀園的那一回中,大家都到瀟湘館參觀的時候有一個細節,當時黛玉只給賈母一個人讓座斟茶了,王夫人便說不用給她倒了,這時候黛玉才反應過來要去斟茶。這件事要是放在八面玲瓏的寶釵身上,是不可能發生的。

所以,從書中多處的描寫來看,賈母多次對別人給寶玉提親的態度就能說明,她是不贊成“金玉良緣”的。有多時候都是表演給薛姨媽看的,以此來表明自己的態度。

賈母之所以不能早早的給“寶黛姻緣”定親,有幾方面的考慮。首先就是因為寶玉的父母尚在,自己雖然是最高領導,但是肯定還是要尊重寶玉的父母意思的,這一點從迎春誤嫁中山狼就可以看出,賈母雖是極力反對,但是也無可奈何。

何況寶玉的母親王夫人是十分的明顯不贊成寶黛聯姻的,再加上上面還有一個元春也是一個“金玉良緣”的擁躉者,甚至都有指婚的意思了。若不是賈母的態度在一直反對,恐怕“金玉良緣”反而要早早下定了。

也正是因為這兩股勢力的相互制約,按年齡算,以至於寶、黛、釵三人都快接近二十了還沒有定論。直到八十回後賈家被朝廷打擊,賈母去世,“金玉良緣”才沒有了阻力,寶玉才和寶釵成了婚,才直接導致了林黛玉的香消玉殞!

而賈政,一直夾在中間,毫無作為,也無法作為!


TK強哥讀書


賈府是封建大家庭,個人婚姻是要為家族服務的。賈寶玉是賈府未來的接班人,他的婚姻對象更多的還是要考慮政治結盟。這點從賈政娶王夫人、賈璉娶王熙鳳都可以看出。從這個角度來看,林黛玉和薛寶釵都不是理想的人選:林黛玉是父母雙亡的孤兒,沒有任何背景;薛寶釵是父親亡後,和母親薛夫人寄居在賈府,哥哥薛蟠又是紈絝子弟,家族實力不斷衰弱。因此,無論是金玉良緣,還是寶黛姻緣,都是少男少女心中美好的願望罷了。對於賈母賈政這些政治老油條來說,用賈寶玉的婚姻,來攀附更大的政治勢力才是最好的選擇。


清源zz



雲鶴166082174


猶豫於林黛玉的柔弱身體與敏感性格,遲遲下不了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