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廣總督是多大的官?

首席鏟史官


兩廣總督是明清時期廣東和廣西地區的封疆大吏,兩廣總督最早設立於明朝中期。


在土木堡之變後,明英宗被瓦刺俘虜,一些南方土司勢力趁機起兵作亂,兩廣地區爆發了持續數十年的“瑤亂”。明代宗統治時期,明朝開始設立兩廣總督的職位,明代兩廣總督一般都是由朝廷大員兼任,主要負責統籌兩廣地區的軍事行動。因為明朝時期沒有成型的總督制度,明代兩廣總督的職權一直比較模糊,不同時期總督的官階大小也有所差異。

清朝時期督撫制度逐漸完善,總督的品級和職權規劃也越來越清晰。清朝時期兩廣總督的品級是正二品,高於從二品的廣東巡撫和廣西巡撫。清朝中後期總督通常掛名兵部尚書,如果掛名了兵部尚書,那麼兩廣總督就是從一品的官職。


清朝時期正一品的官職非常少,一般只有在京城任職的人才能夠獲得正一品的官職。對於漢族大臣來說,能夠做到從一品的總督,已經是位極人臣了。

兩廣總督的實權非常大,能夠直接管理兩廣地區的軍政要務,地位高於各省的巡撫。不過清朝統治者為了防止總督一家獨大,沒有授予總督管理巡撫的權利,除非總督兼任巡撫,否則總督和巡撫之間沒有實際的從屬關係。


而且清朝為了加強對南方的控制,在廣東地區設立了廣州將軍,廣州將軍能夠節制廣東省內的八旗綠營兵,官職地位略高於兩廣總督。到了清朝末期的時候,八旗綠營兵戰鬥立衰落,廣州將軍成為了一個有名無實的空銜。

在清朝時期的九個總督裡面,兩廣總督的地位排在中間的位置。歷史上出現過很多有名的兩廣總督,其中以近代的幾個兩廣總督最為著名。


第一個著名的兩廣總督是林則徐,在鴉片戰爭爆發前,林則徐奉道光皇帝的命令,主持了著名的虎門銷煙。鴉片戰爭爆發之後,林則徐曾經做了十個月的兩廣總督。林則徐看清了洋人貪得無厭的真面目,不同意道光皇帝的議和建議,被道光皇帝罷免了官職。

晚清名臣張之洞和李鴻章也都做過兩廣總督,李鴻章被任命為兩廣總督的時候,廣東地區的幫會勢力十分複雜。


李鴻章到達廣州後,殺死了數萬幫會分子,幾乎滅亡了當地的幫會勢力。不過李鴻章實際擔任兩廣總督的時間並不長,在李鴻章上任的同一年,八國聯軍攻陷了北京,李鴻章抱病北上談判,在簽署《辛丑條約》不久會便去世。

清朝歷史上最後一個兩廣總督是張鳴岐,辛亥革命爆發前,張鳴岐在廣州殺死了一百多名起義軍戰士。後來有七十二位烈士的屍骨被收葬在黃花崗,也就是著名的黃花崗72烈士。


辛亥革命爆發後,張鳴岐的立場始終搖擺不定,最後狼狽的逃出了廣州,張鳴岐逃離廣州之後,兩廣總督這一職位從歷史上徹底消失。對比現在的官職,清代兩廣總督大致相當於兩廣地區的省委書記和軍區司令,在清朝時期屬於實權極大地封疆大吏。


歷史總探長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很大的官,今天都沒有類似的崗位。

兩廣總督最早出現在明代的十五世紀,主要是負責管理廣東和廣西兩省的軍政。

兩廣總督不僅僅是從一品或者一品大員,而且地位非常高,是掌握實權的封疆大吏。

清末全國有9大總督,比如東三省總督、 直隸總督、兩江總督、 兩廣總督、閩浙總督、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四川總督、雲貴總督。

兩廣總督往往兼任巡撫,不但掌握行政權,還有軍權。而兩廣地區的廣西比較貧窮,但廣東是非常富裕的,在當年不亞於江浙。

在太平天國戰亂毀掉了江浙以後,廣東就成為一枝獨秀的最富裕身份。

所以,兩廣總督的地位非常崇高,可以說是中國實力最強的總督。

而在上海大發展之前,廣東就是中國最為重要的對外貿易省份。兩廣總督還要頻繁和洋人打交道,這不是一個大臣能夠勝任的。

同時,自古以來,廣西匪盜橫行,太平軍就是從廣西起家。而廣東民風彪悍,宗族勢力強大,時常械鬥。另外,廣東山區匪盜也不少,沿海還有數萬海盜,都是很難對付的。

在庚子事變時,李鴻章擔任兩廣總督,這是一個重任,也只有老李才能幹得了。


薩沙


兩廣總督的正式官銜為“總督兩廣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兼巡撫事”,總管廣東和廣西兩省的軍民政務。

總督,最早是設置與明朝正統年間,最初為臨時職務,為明朝政府在西南用兵時,任命兵部尚書王驥總督軍務。此後,也經常出現因為重大事務而特設臨時總督,總督範圍有軍務、糧儲、河道、漕運各個方面。總督成為專職是開始於明朝成化年間。

具體是成化五年(1469年),明憲宗朱見深罷免韓雍的兩廣巡撫職務,但仍其總督兩地,專理軍事,從此總督軍務正式成為專職。而這個正式的兩廣總督最早應該追溯到景泰三年(1452年),只是在此期間總督這一建制尚不穩定,時撤時設。

△兩廣總督

總督真正成為地方大員、封疆大吏是清朝時候開始,在明代總督實質上就是中央派出的欽差大臣,地方的日常事務任由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管理。

兩廣總督最初設置的初衷,因為明朝中期,兩廣地區民族矛盾日益尖銳,甚至發生了瑤民、僮民起義,明朝政府為了有效鎮壓起義,維護地方統治而特設總督,派遣中央官員前往地方督辦處理民族問題。根據《明史·王翱傳》記載,王翱就曾出任兩廣總督;在任上,王翱採取了與以前不同策略,不再是對瑤民、僮民的反抗鬥爭專恃武力鎮壓,而是“將吏服,推誠撫諭,瑤人向化,部內無事。”

△兩廣總督林則徐

清朝時期,總督成為地方最高軍事、行政長官。對於兩廣地區,清朝政府也是設置了總督進行管轄,不過最初不是名為“兩廣總督”。首先是順治元年設置廣東總督,同時兼轄廣西;至順治18年,廣東總督專轄廣東;至康熙4年,改設為廣東廣西總督;至雍正元年,再次調整為廣東總督,專轄廣東;至雍正2年,再次調整為廣東廣西總督;至雍正6年,又為廣東總督;至雍正12年,改名為兩廣總督,此後終清一朝再無變更;不過光緒31年,兩廣總督兼廣東巡撫。

兩廣總督終清一朝,權利極大,在地方大員之中排名靠前,一般為正二品。此後,乾隆十四年例授都察院右都御史,乾隆四十八年例授兵部尚書。在清朝9位地方封疆大吏之中,廣東總督位居第四,僅此於東三省總督、直隸總督、兩江總督,其後為閩浙總督、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四川總督、雲貴總督。

出任兩廣總督的都是歷史上有名人物,其中我們比較熟悉的就有:虎門銷煙,官至一品的林則徐;淮軍創始人,洋務運動的主要倡導者之一的李鴻章;同時署禮部尚書、兩江總督兼通商事務大臣,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洋務派代表人物,晚晴四大名臣之一的張之洞等。

△兩廣總督張之洞


安定郡小書生


“總督”一職,始於明代;明正統六年(1441年),大明討伐雲南麓川地方土司思氏,以武將蔣貴為平蠻將軍,李安、劉聚為副將,統管東南諸道十五萬大軍出征,而由文臣兵部尚書兼大理寺卿王驥總督軍務,負責統管出征諸將。這也是“總督”一職,第一次出現在官員職銜中。

而第一個得以總督為名的王驥,日後因功被封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上柱國、靖遠伯,由文臣轉勳臣。王驥也是明代因軍功封爵的三位文官之一(另兩位是威寧伯王越、新建伯王守仁)。

此後,明代正統末至景泰年間(1440-1457年),各地開始逐漸派出總督,管理專務或者軍務。但這些總督都是臨時設置,因某事而設立,事畢後即撤銷,算是“臨時辦事人員”。

明景泰三年(1452年),兩廣地區“潯、梧瑤亂,……特遣一大臣督軍務,乃以命(王)翱。兩廣有總督自翱始。”-----《明史》卷一七七《王翱傳》 。這是兩廣地區第一次設立總督。但是職位時設時撤,尚不穩定。

成化元年(1465年), 為平亂,明廷再派韓雍出任兩廣總督,提督兩廣軍務,這以後,總督才成為定製。

後來,逐步設立的總督有:

總督陝西三邊軍務,簡稱“三邊總督”---弘治十年(1497年)設。

總督四川、陝西、河南﹑湖廣等處軍務(這個不好簡稱),同樣設於弘治十年。

總督宣大、山西等處軍務兼理糧餉,簡稱“宣大總督”----正德八年(1510)設。

總督薊遼、保定等處軍務兼理糧餉,簡稱“薊遼總督”---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設。

總督浙江、福建、江南兼制江西軍務,簡稱“浙直總督”----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設,等等。

而總督常以“尚書、侍郎、都御史”等職兼任,其身份為中央派往地方的大員,來明確統轄權。

明嘉靖以後,各總督(包括巡撫),開始普遍節制地方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揮使司、提刑按察使司等地方行政軍事系統。

有明一代,總督一職始終是朝廷派出的大員、欽差大臣,地方三司之名義上仍是獨立機構,雖然實際上統屬於總督(巡撫),但是名義上與總督還是朝臣與地方官的關係,日常事務,仍由三司管理。

到了清代,總督一職被明確為地方最高長官,統管一省或數數省。清初國內尚處於戰亂中,所以總督設置較繁瑣混亂,員額及轄區並不固定。

直到乾隆三年(1738年),合併福建、浙江兩總督為閩浙總督,才在全國形成了:直隸、兩江、湖廣、四川、陝甘、雲貴、兩廣、閩浙八大總督,併成為定製。

另有:漕運、南河、東河等三位專務總督(南河總督裁撤於咸豐八年,事務併入漕運總督。東河總督裁撤於光緒二十八年,事務併入河南、山東二巡撫),及建立於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的東三省總督。所以清代,一共是十二位總督(清初所設立臨時總督不算)。

而兩廣總督,即是十二大總督中的一員。

總督在清代,被稱為“封疆大吏”,地位確立,職責清晰:“釐治軍民,綜制文武,察舉官吏,修飭封疆”。所有軍務總督的轄區、品秩、屬員編制都十分明確。

總督統管一方,是清中央朝廷統治全國的牢固基石所在,清朝廷所實行的一系列政策,均需下達予各地總督,然後推行於下。朝廷分權於總督,但是實際收到了集權於中央的實效。

所以清世宗雍正帝曾說:“自古帝王疆理天下,必有嶽牧之臣,以分猷佐治,而後四方寧諡,共臻上理,此封疆大臣,以總督為最重。”----《清世宗實錄》卷三。兩廣總督,即是天下最重要的封疆大吏之一。

清制:總督品秩正二品,但是總督例加兵部尚書、右都御史銜,而兵部尚書、左都御史,官銜都為從一品。

另外,總督很大概率加三師銜(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皆為從一品。其中有功勳卓著、或辦理特別重要事務者者,額外授大學士銜(如晚清左宗棠,以東閣大學士銜任陝甘總督,負責售收復新疆);大學士是按清制,正一品。所以兩廣總督,基本上是從一品的級別。

還有更加高位的,總督具有伯爵以上爵位者,超品(清制:伯爵以上,即為超品),如孫士毅、福康安、曾國荃、李鴻章等為兩廣總督是,於原有職位上,更加超品待遇(孫士毅一等謀勇公、福康安一等嘉勇忠銳公、曾國荃一等威毅伯、李鴻章一等肅毅伯),所以,這些兩廣總督,都是超品。

按照以上說明,則大致可以推斷,明清兩廣總督官位大致相當於漢時交州牧、唐時嶺南節度使,宋廣南東西路經略安撫使、元江西行省平章政事。是明清數一數二的頂級官員。

兩廣總督,在當時,級別一般是中央六部級別,重要者為國家九卿級別(副國級),比之如今的廣東廣西省級主要領導還要高上一級,基本是“廣東省長兼廣西省長兼廣東廣西軍區司令”的位置。

也只有建國初期的“中南軍政委員會主席兼中南軍區司令員”可以相比。


伯虎42


兩廣地區設置總督始於明代(1452年)左右,到1465年才成定製。總督剛開始相當於中央臨時委派下來管理一個或多個區域軍政事物的高級官員,類似現在的省長級別。

由於兩廣(廣東、廣西)離皇權中心較遠,民眾時常動亂,朝廷極其重視,兩廣總督應該屬於特殊區域的“特派員”,手中掌控的權力也是臨時性的,如地方軍政管轄,遇到突然情況,申報也得向兵部尚書請示。

到了清朝把總督劃到封疆大吏的位置(相當於現在的省委書記加軍區司令員級別),其任免權由皇帝拍板。

在順治元年時,只設置了廣東總督,兼轄廣西。後多次對廣西特設,取消,再置。直到雍正十三年,才正式命名兩廣總督。

從兩廣總督這一特殊職位確立後,按清朝官品等級應該屬於正二品官階(跟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內務府總管一個level)。

掌權則是地方軍政,轄區內文武官員,司法教育,民政物政等等。一旦兩廣總督這一加銜同時兼任了大學士職位,或者都察院左右御史,官品可上升至從一品。

再來看看我們比較熟悉的人名,是什麼級別的人擔任過“兩廣總督”:

福康安(皇親),鄧廷楨,林則徐,琦善(皇親),耆英(皇親),徐廣縉,葉名琛……

張之洞,曾國荃,李鴻章。

特別說說李鴻章,1900年,77歲的李鴻章被派往廣州,任職兩廣總督。最主要的目的是剿匪,剷除反清秘密會社,為此,李鴻章做了一翻部署:搞團練,保甲,派兵清鄉。還特設了一個機構:輯捕總局,這一招學的是曾國藩。

然而他比曾更狠,本來清朝對於死刑的判決比較慎重,必須申報刑部,最後由中央定奪。李鴻章為了快速解決盜匪問題,申請就地解決大權,不用經過必要的審判程序。

從1900年1月到任,到7月離廣北上,李鴻章半年之內,就地處決“匪徒”多達五六萬人,月均過萬。

就此一事,可觀之這位兩廣總督的權力除了職位歷來的權限,幾乎僭越了司法大權。







三步一叩首


兩廣總督是一個非常大的官。

歷代王朝為了坐穩江山,都要絞盡腦汁鞏固自己的統治,在統治過程中總結了不少經驗;而總督制就是明古代皇帝總結的統治經驗之一。


一般來說,全國各地都有各級官員統治著,都能保證平時相安無事。可一旦有了突發事件,涉及到跨區域聯合,地方官就有點搞不定了,畢竟一個地方的官員只能調動一個地方的資源。

因此當出現戰爭,暴亂和自然災害的時候,朝廷就設立了總督一職。

一開始的總督,相當於我們現在的臨時指揮部首長,權力很大,周圍地區的所有資源歸它調動,地方官員聽他指揮,重大行動讓他協調。但這個任命是臨時性的,完成使命後這個指揮部就撤銷了,總督也要回京。


可是到了王朝末期,太平年月越來越少,地方的判亂卻越來越多。因此很多省份需要總督常駐,到了明朝末年,總督也就逐漸從一個臨時設置的特派員變成了常駐地方的封疆大吏。

“兩廣總督”是大家口語上簡稱,在官方的文件中,兩廣總督的正式正式職務是——“總督兩廣等地提督軍務、糧餉兼巡撫事"。

在滿清所有的封疆大吏中,兩廣總督位置舉足輕重,跟湖廣、直隸、閩浙、四川、新疆、陝甘、雲貴和兩江總督並列為滿清九大總督。而在這九大總督中。其中尤以兩廣總督的擔子最重。


因為廣東是清朝對外開放的前沿,接觸西洋的文化和觀念多,思想最解放,民風最開放,朝廷的影響力最小。

而廣西地處邊疆,天高皇帝遠,又是蠻夷之地,民風彪悍,百姓受教育程度低,地形又險要無比,更是屬於極其不穩定地區,堪稱火藥桶。洪秀全的太平天國起義就是在那裡點燃的,結果燒遍大半個中國,差點把咸豐燒下臺,因此對於廣西,朝廷也是非常重視的。

所以說,能在兩廣總督這個高位的,都不是一般人。既要能跟洋人打交道,也要能鎮得住廣西不叛亂。


清朝當過兩廣總督的,個個都不一般戰士。禁菸英雄林則徐、抗英名將鄧廷楨、鴉片戰爭的主要角色琦善、廣東禁菸運動的背鍋者耆英,大清的裱糊匠李鴻章、袁世凱的忠實走狗張鳴岐、洋務運動的領袖張之洞、鎮壓太平天國的劊子手曾國荃,都當過兩廣總督,在滿清政治風雲中書寫下了濃墨重彩的篇章。

清末臨危受命的兩廣總督,有不少是以欽差大臣的身份而兼職兩廣總督的,可見其地位有多麼重要。

正因為兩廣總督的位置如此重要,他在清政府中是正二品,且總督的管轄權非同小可。

總體來說,廣東全省和廣西全境都在總督的絕對領導之下,而且當時的海南島也在總督管轄範圍內,因為在清朝的時候,海南還屬於廣西省的行政區劃內。


在這麼大的區域內,大小官員任免、地方政治事務,水利河道、鹽政田賦、以及軍隊建設和事指揮權,都是總督一元化負責。因此也可以說,總督是兩廣地區的土皇帝。

這些地區的社會穩定,在經濟繁榮、軍紀民生全都跟總督息息相關、緊密相連,沒有一定治理能力,沒有相當的領導藝術挑不起這份重擔的。

滿清政府是反動政府,給滿效命的兩廣總督當然是站在統治者立場辦事的,雖然兩廣總督中不乏名臣良將,但也有一些貪官仗著天高皇帝遠,幹一些貪贓枉法的事情,比如買官賣官、中飽私囊、巧取豪奪、橫徵暴斂等等。

這個權重一時,在歷史上極其重要的官位,最後卻以一種很不光彩的樣子退出了歷史舞臺,因為一個人,那就是末代兩廣總督張鳴岐。

作為清朝的最後一個兩廣總督,張鳴岐的總督官職卻不是靠真才實學,而是花錢從組織部長、“二和珅” 奕劻那裡買來的,而且這個張鳴岐在辛亥革命後積極參與鎮壓起義,在袁世凱稱帝的時候,充當袁世凱的幫兇。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這個鎮壓革命的劊子手又和大漢奸白堅武一起投靠日本人,賣國求榮。1945年3月,日本法西斯快要滅亡的時候,張鳴岐又跟大漢奸殷汝耕聚集在一起為日本人祈禱。1945年9月15日,張鳴岐這個全身壞透的末代兩廣總督在全國人民的口誅筆伐中死去,被掃進歷史垃圾堆。


小約翰


在清朝,兩廣總督是非常大的官。

兩廣總督兼管廣東、廣西兩省軍政、民政、財政和司法,還兼任都察院右都御史,授兵部尚書銜,官品為從一品。

從這個意義上看,說兩廣總督是割據一方的諸侯王,雖不準確,但也絕不為過。



而且到清末為止,全國一共只有九個這樣的總督,除兩廣總督之外,還有直隸總督、兩江總督、閩浙總督、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四川總督、雲貴總督和東三省總督。

你說兩廣總督官大不大?

而且,兩廣總督轄下的廣東省,長期是清代中國經濟最發達的省份之一,廣東省的首府廣州也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的對外開放城市。而廣州十三行自乾隆年間成為清朝唯一對外通商口岸,每年都為清政府輸送大量外匯。在上海成為通商口岸之前,廣州是當之無愧的中國對外開放第一都。所以,兩廣總督在當時不僅是封疆大吏,更是肥差美差。



如果說在清朝,兩廣總督能自立為王,那麼兩廣這片區域放在世界範圍內,都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大國和強國。

但也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勝任兩廣總督。因為兩廣地區雖然經濟發達,但廣東廣西兩省省情極為複雜。廣西地處偏僻,有大量土匪存在,剿匪頗費心力。而廣東作為對外開放的窗口,洋人湧進廣州,處理與洋人的關係很困難。而且廣東海盜橫行,內陸區域又廣泛存在宗族械鬥和土客矛盾,還有各種黑勢力橫行,社會問題頻發,管理難度極大。



所以,能夠勝任兩廣總督的人,必得是皇帝的心腹和股肱,深受皇帝信任,還有足夠的能力去應對可能發生的問題。比如晚清時期,李鴻章就曾擔任過兩廣總督,在任期間以鐵腕肅清了兩廣地區的土匪,還妥善處置了東南互保事件。而且當時他還兼著大學士的頭銜,可謂是正一品的封疆大吏,在清朝這樣的例子不多。


達摩說


兩廣總督是地方大員,雖然品級不是最高,但權力確是位極人臣。總管兩廣地區的財政、行政、軍事大權,到目前為止也只有解放初期的華南軍政委員會主席能與之相提並論。

兩廣總督中最出名的便是清末重臣李鴻章,庚子事變中,他與張之洞等地方督撫組成東南互保,保全了東南的半壁江山,也標誌著清朝中央對地方已經失去了控制。

但兩廣總督並不是清朝才設立的。兩廣總督最早設立於明景泰年間,目的是為了鎮壓少數民族的起義。

到了清朝,總督制度正式確立,其轄區範圍,官位的品級以及地方編制的屬性都已確定下來。而且總督的任免權牢牢把握在皇帝的手中,這也是清朝皇權高度強化的一種體現。

太平天國覆滅以後,長江沿江經濟帶乃至江浙地區被戰火摧殘地滿目瘡痍,赤地千里。兩廣地區自然而然地成為了清朝救命的錢袋子。兩廣總督的地位也由此急劇上升,成為了清末舉足輕重的地方大員。

以上的分享以及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是我個人的意見和建議,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也希望大家能喜歡我的分享,如果大家還有更好的解答,望與我分享,共同討論這個話題。

我是洛水華夢浪拍去,既是廣州中醫藥大學的藥劑學碩士,也是一名愛好歷史的小女子一枚,期望和大家一同交流關於歷史的問題。

最後,祝大家天天開心,工作順利,萬事如意。


洛水華夢浪拍去


兩廣總督絕對是一個特別大的官員。總督制度是在明清時期十分盛行的一種制度。清朝時期全國總共分為九大總督分管各地方!兩廣總督就是其中之一。

這九大總督分別是兩江總督、湖廣總督、兩廣總督、閩浙總督、東三省總督、直隸總督、四川總督、陝甘總督、雲貴總督!除此之外,清朝時期山東地區儘管是叫山東巡撫,但是地位也不亞於總督。



這十個人便構成了清朝時期地方官員中的最高品級。也是清朝時期主政一方的封疆大吏。這其中包括軍政大權和地方政務。比起來省長和省軍區總司令都要大許多。而作為主政兩廣地區的總督則是地方官員中十分重要的一名官員。畢竟清朝時期的廣東地區作為我國唯一數不多的對外通商口岸,經濟富庶且商賈雲集,可以說是僅次於兩江總督的地方!


能夠擔任兩廣總督的官員一般品級都為正一品或者從一品。這一品級即使在在京官員中也已經達到了巔峰。比如說曾經擔任過兩廣總督的名人有大家熟知的禁菸英雄林則徐,晚清四大名臣中的張之洞和李鴻章。

比如說林則徐剛剛就任兩廣總督之後,便著手禁止鴉片交易的工作。並且將廣東地區十分猖獗的鴉片貿易和外國鴉片商直接打壓下去。並且組織了虎門銷煙這一震驚世界的壯舉。由此可見身為兩廣總督的林則徐擁有著十分巨大的權力。



而我們知道張之洞和李鴻章在兩廣總督任上興辦洋務,任用洋務派官員和派遣留學生去西方學習先進技術。而這些人的努力和洋務運動的興起對晚清政府腐朽的社會帶來一股清流和一絲希望。後來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之時,時任兩廣總督的李鴻章更是聯合其他地方總督提出了東南互保,實際上就是堅決不服從清政府統治者的聖旨。與清廷統治者直接形成了分庭抗禮的局面。


從這些人在當時的影響力和所作所為便可以感受得到兩廣總督擁有多大的自主權和行政權力。這些人在當時都是標準的主政一方的封疆大吏。


珞珈山的貓


在大清王朝統治時期,兩廣總督是一個足以讓人仰視的存在。不過,你見了他還真的不敢仰視,你需要低頭俯視,眼睛盯著腳尖,畢恭畢敬。否則的話,你的麻煩就大嘍!因為它是清政府在全國設置的九大總督之一,全權處理廣東和廣西兩個省份的軍政要務,尤其側重軍事。也就是說,兩廣總督是廣東和廣西兩個省份的黨政軍一把手。天大地大,皇帝最大,而兩廣總督就是實際上的老二,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貨真價實的正二品封疆大吏!晚清時期,江浙皖遭到了太平軍的折騰,經濟上一蹶不振,所以,廣東省就成了清政府的錢袋子,因此,兩廣總督的含金量變得越來越高。晚清最有名的兩廣總督分別是林則徐,李鴻章,曾國荃和張之洞等四位大員。

一,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著名的兩廣總督__林則徐。

林則徐走馬上任兩廣總督之時,正是喪心病狂的英國東印度公司向中國大肆傾銷鴉片的時期。這位總督大人看到鴉片煙已經把大清王朝弄得國庫空虛,民生凋敝,官吏腐敗,軍紀鬆弛。如果長此以往,國將不國。所以,他向道光皇帝奏陳:鴉片流毒於天下,則為害甚巨,法當從嚴。若猶洩瀉任之,則數十年後,中原幾無可以禦敵之兵,亦無可以充餉之銀。

於是,道光帝批准了林則徐的禁菸申請,這才有了後來林則徐的震驚世界的虎門銷煙的壯舉!

滅火隊長的曾國荃,調任兩廣總督的理由是防範法國的入侵。

光緒八年,因為法國殖民者侵入我國廣西邊境,為了整兵備戰,清政府把曾國荃從山西巡撫調任兩廣總督。然而,這個兩廣總督似乎有點邪門,曾國荃幹了沒幾個月,卻被御史李肇錫彈劾其濫保貪官汙吏王安定。其實,王安定其時在山西和曾國荃一起治理旱災頗有成效,深受曾國荃的器重。只不過他屬於曾國荃的湘軍系統,朝廷不過是殺雞給猴看,對曾國荃提個醒:你丫老實點,不要以為你們兄弟倆剿滅了太平天國就目中無人,不服管教!今天是王安定,說不定明天就是你曾國荃了!終於,7月21日,曾國荃被清政府革職留任,曾國荃的兩廣總督的椅子還沒捂熱呢,就這樣稀裡糊塗地做了一個替死鬼!

既然說起了曾國荃,為了方便友友們閱讀,我不妨多扯幾句。曾國荃是曾國藩的親弟弟,在家中排行第九,所以被稱為曾老九,或者被尊稱為九帥。曾國藩在江西湖口對陣太平軍時大敗,曾國荃在湖南招募了三千名湖南子弟兵去解救哥哥曾國藩。從此以後,曾國荃的部下就成了曾國藩的嫡系,他率領湘軍衝鋒陷陣,東擋西殺,終於攻陷了太平天國的都城天京,為清王朝立下了不世之功!

當然了,李鴻章和張之洞也是晚清時期的名人,是慈禧太后身邊的紅人。張之洞的官聲不錯,李鴻章就不說了,我有點反胃。

綜上所述,兩廣總督確實是一個大官。用現在的話來說,他不僅是廣東和廣西兩省的省委書記,還身兼兩省的軍分區司令員,是一個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人物,妥妥貼貼的實力派,所以,他一定是朝廷的股肱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