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奇諾防線本是軍事界的奇蹟,為啥卻成為了戰爭笑話?

L-鵬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馬奇諾防線是德法邊境防禦的重要環節。

當時德國想要出兵,無非是三個突破點,第一是北部荷蘭、比利時等低地國家,第二是東北部法德邊境,第三是法國同瑞士、意大利邊境。

這裡面第三點的威脅很小,因為瑞士是中立國,不可能允許德國大軍入境。意大利雖然是軸心國,但不會隨便允許德國入境。如果意大利自己進攻,菜鳥軍隊沿著山區攻打法國,勝利可能性極低。



至於第一個威脅也是較小。

比利時荷蘭是低地國家,這裡地形複雜,易守難攻。一戰期間,德軍就是在這裡碰的頭破血流。同時,比利時、荷蘭軍隊也是有一定實力的。只要英法聯軍及時增援,在低地國家抵抗德軍一段時間,問題不大。



現在,德軍最大的威脅就是第二點,東北部。這裡是大平原地形,在沒有裝甲兵的時代都可以快速突進,更別說二戰。

所以,修建堅固工事抵抗德軍,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事實上,馬奇諾防線主要由混凝土堡壘、障礙及相應武裝所組成,自1929年起開始建造,1940年才基本建成,造價50億法郎(當年法軍每年軍費才幾億法郎)。防線主體有數百公里。


法國人做過評估,認為德軍從正面突破馬奇諾防線是很困難的。馬奇諾防線可以抵抗德軍至少二到三週。

期間,法軍就足以集結主力,完成整個防禦部署。

德軍無法迅速突破,也就陷入持久戰,英法就贏了。

其實,一戰期間德軍就是因為突破法德邊境期間,遭遇了很多永久性要塞工事,大大阻擋了推進時間,才導致施裡芬計劃失敗。


事實上,德國人也恐懼馬奇諾防線,製造了很多超級大炮,比如著名的古斯塔夫巨炮,口徑800毫米,可以擊穿1米厚的鋼板或2.5米厚的鋼筋混凝土牆。

然而,再好的被動防禦也是無用的,世界上就沒有攻不破的要塞。

馬奇諾防線的主要問題在於,為了這條防線耗費太大,大大影響了法軍野戰部隊的建設。

其實,現在看來,如果將錢用在組建大量法國裝甲部隊,充實空軍,再修建一些廉價的縱深野戰工事,未必起不到馬奇諾的效果。

當年庫爾斯克會戰,蘇軍就是這麼獲勝的。

更重要的是,馬奇諾防線是死的,一旦被德軍從阿登山區繞過,就是一堆廢物。

相反,如果充實法軍野戰部隊,這些部隊都可以機動,還是可以高速移動以補救的。


薩沙


馬奇諾防線原本的設定是非常好的,但是實際卻事與願違,這並非法國人的過錯。正是馬奇諾防線的存在,才能逼出來曼施坦因的鐮刀計劃,創造軍事史上另一個奇蹟。正是鐮刀計劃的對比,馬奇諾防線才被當成一個大笑話。

本來,馬奇諾防線修到比利時邊境,法國南側到比利時的防禦是非常牢固的,德軍無法正面攻克。而鐮刀計劃的突破口,阿登山脈,法國人也進行考察過,德國的結論是,德軍無法逾越阿登山脈。如果德國入侵,法國人只要派兵進去比利時,同德國人決戰,只要在比利時擋住德軍,就萬事大吉了,法國可以高枕無憂。

法國人這個設想可以說是比較完美的,馬奇諾防線無法攻克,阿登山區無法穿越,法國正面就剩下一個比利時了,盟軍如果在比利時和德軍決戰,勝算是非常大的。


但是問題就出在比利時這一邊了,本來吧比利時聲稱自己永久中立,結果一戰結束後,比利時沒少和法國一起制裁德國。等到希特勒重整軍備之後,比利時立馬宣佈自己永久中立,希望通過這個避免德國報復自己。而戰爭之前,法國想派軍隊進入比利時,幫助比利時加固防禦,比利時拒絕了。比利時想的是,讓希特勒尊重自己永久中立,別打自己,這個時候他選擇不站隊,德國法國全惹不起,他想讓德國正面進攻馬奇諾防線。

▲希特勒:我怎麼可能放過一個傷害過我的人呢?

然而,原本完整的法比聯合防線是非常完整的,比利時這麼一來,就剩下了馬奇諾防線半條。英法主力集結在法國北部,準備隨時支援。可以說法國比利時沒有一個裝了好心眼,法國想在比利時擊敗德軍,那損失大的是比利時,比利時想要的是,誰也別得罪,讓德國法國正面對抗,然後兩敗俱傷。

比利時拒絕了法軍入境,德國B集團軍北上進攻荷蘭比利時,這會兒集結在法國北部的英法盟軍主力跨過法國比利時邊境前往增援,這正好中了套。而德國C集團軍進攻馬奇諾防線。法國主力被南北扯開了,德國A集團軍穿過了阿登山區,那裡只有五個師的兵力去防禦,根本無法對抗德軍裝甲部隊。

就這樣,兩側撕開口子,德國主力直插中心。

後來發生啥了,大家都知道,英法軍隊在敦刻爾克跑了,馬奇諾防線被東西夾攻很快被攻克了。法國戰敗,基本就是個必然。德軍出色發揮是一方面,盟軍內部各懷鬼胎是一方面。


軍武文齋


在弗蒙特要塞,最讓人驚歎的是法國人修造的全鋼製的地面堡壘,每個直徑在1.5米到2米之間,全部用厚達數釐米的鋼板製成。這樣的鋼製堡壘分佈在要塞方圓數十米的區域或直接佈置在要塞塞頂,宛如一個個釘在馬其諾防線裡的楔子。除了這些鋼製堡壘,要塞其他的軍用設施也都被堅固的甲冑包裹著:設置在地面15米以上的觀察哨是用帶孔的鋼板製成的;大炮一半被嵌在地下工事裡,只留有炮筒的部分露在外面;彈藥庫放置在底下隧道里,厚厚的鐵門把守在入口處……這可能是要塞留給人們印象最深的一點,當年躲在裡面的弗洛裡安·皮頓肯定從來就沒擔心這樣的防線會被德國人攻破,而如今他的墓地就靜靜地躺在這裡,從這裡站起來並繼續向前挺進的卻是德國人。

  1940年5月10日,法國還依然是凡爾賽和約的勝利者,可一個星期之後,它已經成了一個被打敗的束手無策的國家。這種巨大的轉變僅僅源於德軍在戰術上採取的一次小小的機動:繞過馬其諾防線,選擇從色當山區突破,直插到法國人的背後。

  5月10日清晨,在從色當到伊爾松80公里的戰線上,德軍大批裝甲部隊包括2000輛坦克和數千輛軍車同時向法國境內突入。德軍只是受到了法國騎兵的輕微抵抗,因為法國人從來就不認為德軍的坦克部隊能夠通過這裡地勢險峻的山區,因此根本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佈防。

  11日,德軍的裝甲部隊全線突破了盟軍的防線,隆美爾指揮的第七裝甲師當日下午推進到馬斯河,古德里安指揮的3個裝甲師也在第二天抵達馬斯河北岸並攻下軍事重鎮色當……此時,在德軍通往巴黎的道路上,已經再也沒有像樣的抵抗工事和力量,而馬其諾防線就像一條被敲碎了七寸的巨蟒一樣,癱軟在法德邊境上變得一文不值。

  僅僅一個月後,法國巴黎失陷


幽默風趣小教師


防線主體有數百公里,主要位於法國東部的蒂永維爾境內。戰前位於法國東部所設的防禦工事,由鋼筋混凝土建造而成,十分堅固。由於造價昂貴,所以僅防禦法德邊境,至於荷蘭則由英法聯軍作後援。

馬奇諾防線可以防禦多類攻擊,包括空對地轟炸、大口徑火炮轟擊等,其內部擁有各式火炮、壕溝、堡壘、廚房、發電站、醫院、工廠等各類軍事及生活設施,較大的工事中還鋪設有有軌電車的軌道。

德軍後來沒有進攻防線正面防區,他們繞道至法國北部。英法的軍官已經預料到這個情況,他們計劃從比利時那裡樹立一道新的防線,和馬奇諾防線相連,然而由於法比邊界的阿登高地地形崎嶇,不適合德國作戰部隊通過,因此法軍在當地的防禦薄弱,沒有多加防備。而德軍卻計劃讓主力自此地突破,他們於1940年5月誘使英法聯軍支援荷蘭,再行偷襲阿登高地,穿越馬士河後聯合荷蘭德軍將聯軍圍困在敦克爾克。敦刻爾克的大撤退最後導致盟軍在南方暫時無力抵抗德軍的侵略,馬奇諾防線也失去了其原本的作用,只能獨立抵禦德軍的主動進攻。


歷史在記錄


翻開歷史我們會發現,一戰之後擔心德國人報復的法國,為了防禦德國自1920年開始由法國戰爭部長安德烈-馬奇諾主導開始在法德邊境構築強大的防禦工事,以抵禦將來可能發生的德國入侵。

從1920年到1936年,法國用了17年的時間,投入了大量財富建設了一條從阿爾卑斯山脈到阿登森林的嚴密防線。整個防線由142個炮兵堡壘、352個地下掩體和5000多個碉堡公共組成,可以說得上是當時世界上最為強大的要塞防禦體系。

但很可惜,這條看似牢不可破的防線在後來的二戰中,被德國人的閃擊戰證明了它就是一個笑話。

原來就如前面所說,法國修的馬奇諾防線只修到了阿登森林,並沒有修到大陸的盡頭,它其實只完成了一半,這給了德國裝甲兵團可以完美的繞過馬奇諾防線的機會,而為什麼法國沒有把馬奇諾修完呢?

原因就在於法國當時的盟國比利時,認為法國如果在法比邊境也修防線是對比利時的敵意,所以堅決反對法國在法比邊境也修築防禦工事,礙於盟友情面又受限工程投入的資金確實太大的考慮,法國最終選擇了只修半個馬奇諾防線。

由於馬奇諾防線大量消耗了法軍的軍事預算,使得法國的軍事發展速度在二戰前明顯低於德國,當德國人開始大量裝備坦克的時候,法國人則大多還在馬奇諾防線後面挖壕溝。

所以當德國從阿登森林突破英法聯軍防線之後,德國裝甲部隊如入無人之境,龐大的馬奇諾防線只能悲哀的看著自己的國家被德國繞道攻破,失去了物資給養的馬奇諾防線最後在德國人的包圍下,沒有開出一槍一炮就宣告了它的使命結束。這也使馬奇諾防線成為了戰爭史上最無用擺設的笑話。

一個國家不能永遠想著依靠防禦工事來保護自己的安全,只有不斷強化自身的軍事實力,才能真正的讓人敬畏,不敢覬覦!

我是【今古言堂】,喜歡我的回答,可以關注我!


今古言堂


法蘭西民族自從拿破崙之後就再也沒有出過一個軍事天才,話有些毒但也說明了一個事實。法國自拿破崙王朝潰滅之後處於一種較為動盪的社會狀態之下,普法戰爭的慘敗曾給法國人上了一堂保守遷腐捱打的軍事理論課,迂腐的法國將軍認為步兵在德軍機槍和大炮的打擊下跑步前進都是對軍人榮耀的一種侮辱,應該在隊列鼓的伴奏下操著正步走向敵軍,數以十萬計的士兵成了德國機槍大炮嘴裡的菜,血淋淋教訓使法國人剛剛從一戰夢中睡醒,當時的歐洲軍事以發展到快速機動穿插的裝甲兵理論時代。“馬奇諾防線”的形成是法國軍事領導層保守僵化派的代表作。

“馬奇諾防線”的位置自隆吉永至貝爾福,全長約390公里。用鋼筋混凝土澆築而成,厚度3.2米,地堡裡設有指揮中心、發電站、供水系統、食堂、工廠、醫院、食品倉庫、軌道運兵車、士兵休息室。每一公里有五個機槍火炮射擊堡壘,每門火炮有一口深井和抽水機給炮散熱降溫,能抗擊420毫米大炮轟擊,防坦克壕溝等,堪稱豪華堅不可摧、銅牆鐵壁防線,地堡的彈藥食品、藥品儲備能堅守三年五載沒問題,在德國進攻波蘭時,三十萬英法聯軍龜縮在地堡裡看風景靜觀其變。

整個法軍統帥部信心滿滿,“馬奇諾防線”成了法軍的精神支柱,國家的守護神,按法國說法是一處很好的戰略緩衝區,至少可以為法國爭取八天時間來組織防禦力量。然而這一結論是按步兵行進速度得出的,可德國是裝甲兵摩托化的速度比法國將軍的腦子快多了。

當時的德軍統帥部在擬定作戰計劃時看到側翼法國和比利時阿登山區防禦弱點,沒有鋼筋混凝土在前面,只有高山和森林少量的防禦部隊,西特勒和德軍參謀長曼施坦因制定了穿過阿登山區繞過“馬奇諾防線”的“鐮刀”作戰計劃,馬奇諾防線的正面,希特勒表面上仍然按“黃色計劃”來部署兵力,虛張聲勢迷惑英法,同時還發布了很多虛假情報。1940年5月10日,德國250萬裝備精銳的坦克摩托化部隊突然繞過馬奇諾防線,經過盧森堡和比利時南部的阿登森林,古德里安上演一場裝甲兵快速機動穿插推進法國腹地好戲,也是古德里安裝甲兵理論最精彩的演出。英法還以為又是假情報,沒有做出及時反應。德軍很快穿插推進到了英法聯軍的背後,兩個星期時間英法聯軍潰不成軍,法國宣佈投降。隨即上演了號稱史上最大規模的撤退——敦克爾克大撤退。如果不是德軍統帥部的戰略誤判,英法聯軍早己死無葬身之地。孫子曰: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終而復始,日月是也。德軍正是利用揚長避短為我所用,出奇制勝軍事思想的踐行者,反觀英法聯軍龜縮在馬奇諾防線裡任由德軍切斷補給線,成了甕中之鱉毫無還手之力,人是活的,物是死的,天下沒有攻不破的堡壘,耗資50億法郎打造的馬奇諾防線成了一堆廢鐵,也成了世界戰爭史上的笑柄,廢棄的“馬奇諾防線”成了法國人臉紅的文物古蹟,供世人參觀笑話。


Wildemess


馬奇諾防線本身的意圖挺好的啊~ 把南邊全部鎖起來,逼德軍只能繞比利時借道。順道把比利時與荷蘭拖下水,還方便英軍直接跨海峽過來幫忙。

所以說,法國人當時投入巨資修建這個防線從戰略意圖來說是正確的。否則與德國接壤的法國完全不清楚德軍到底會從哪個地方打進來,這就會導致法軍將在漫長的國境線都佈置重兵,這盤算下來都還不如修永固防線划算了。


當然,咱們也知道後來法國一個多月就被德國人一棒子抽死了。但這個鍋丟給馬奇諾防線是不對的,要丟也丟給腦子了長滿面包的法國人啊。

他們腦子當時還活在一戰那種塹壕對峙,大炮互懟的場景裡。也無視了阿登森林是可以被裝甲集群直接一波突破的。所以說法國人的笑柄應該是戰術思路的陳舊和戰鬥意志的缺失。


瘋狗的輕武


熟悉二戰的軍事愛好者都知道馬奇諾防線的故事,但是馬奇諾防線是個笑話嗎?哪有這麼簡單,背後的意圖深著呢!!!

為什麼自古以來,戰爭中一直講究軍隊速度的重要性,所謂“唯快不破”。

這件事普通簡單的理解就是,一個鐵皮箱有兩個門,法國人只在其中一個門上上了鎖,結果德國人輕鬆推開另一個門,打進來了。

大家都知道亡羊補牢,那得是哪兒破補哪兒。你法國為了防範德國,不在一戰中德國曾經發動進攻的北邊修防線,跑到東邊、南邊大興土木。這不是瞎耽誤功夫麼?


所以,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法國其實預料到後來發生的情況,是故意這樣乾的。那為啥呢?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德國也是從馬奇諾防線的北邊繞過,從荷蘭比利時那個方向進攻的法國。

但是結果呢?結果是一頭撞在法軍的防線上,雙方進行了連續4年的陣地戰、塹壕戰。最後以德國輸掉一戰告終。

所以,法國之所以花大價錢修馬其諾防線,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為了逼迫德國軍隊繞過馬其諾防線,再重演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候的劇本,再讓他從荷蘭比利時方向進攻。

法國人這麼想,一戰的時候,我沒準備好,都可以打敗德國。二戰,英法聯軍在德國進軍的道路上,準備好了330萬大軍,只要德國按照這個劇本演,法國人是有信心讓德國敗得比一戰更難看的。對啊,一個劇本,咋能演出兩種情節呢?

當然,法國人沒有想到,德國這次居然從阿登森林裡鑽出來了,劇本雖然是老劇本,但是德國人改了關鍵情節,法國人猜到了開頭,沒猜到結尾。


但是今天我們回頭看馬其諾防線。其實也能看出法國當時的防守思路:不是想要修建一個堅不可摧的堡壘然後在家裡高枕無憂,而是設計一個對敵人不利的劇本,讓敵人按照自己設計的步調行動,一步步引導敵人走向失敗。

所以,馬奇諾防線雖然被繞過了,好像沒有起作用,但馬奇諾防線本身的目的其實是實現了的。它不是個擺設。

最後什麼是有效的行動?其實不是直接達成目的才叫有效。而是有方向地調整了他人對你的預期,管理了他人的行為,讓他們在你設計的框架中行動。這就是有效的行動。


Ghoul內幕


馬奇諾防線沒啥可笑的,可笑的是法國。

馬奇諾的目的就是堵住法德邊境讓德國人繞路從比利時進軍,一來讓德國破壞比利時的中立,二來英法聯軍直接向低地國家集結就完事了,主攻方向清晰明瞭。

以上,馬奇諾都做到了,沒啥問題啊。

問題是英法聯軍在敵主攻方向都明確的狀況下還能讓德軍鑽了空子,這才是最逗的。


皇家騎士16


孫子兵法有云,上兵劃謀。人心散了就無堅可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