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要有儀式感

“現在開始點名,……”,一段段簡短且有力的聲音從天水站點名室傳出來。聲音的主人,名叫王寶霞,是天水站的一名客運值班員。雖然今年是她在崗守護春運的最後一年,但她依然用最高標準要求自己,每天提前二十分鐘到崗,提前準備工作,用她的話講就是,“退休也要有儀式感。”其實,王寶霞眼中的退休儀式感無非就是把自己最後一個春運幹漂亮,光榮地退休。

春節前夕,客流攀升。每天共有88趟普速旅客列車途經天水站。近50歲的客運值班員王寶霞不停地忙碌著。從售票廳到驗證口,從候車室到站臺間,她事無鉅細,組織旅客、溝通協調、應急處置,以確保旅客平安出行。

從王寶霞的手機上可以看到,當班的每一天她都要行走3萬多步,相當於20多公里的路程。平常穿36碼的鞋子,到了下午,雙腳便開始腫脹。為了不耽誤工作,春運期間,她通常會改穿37碼的鞋子。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上班29年來,她將所有的工作要點和重點記在本子上,提醒自己對照完成;面對情緒不好的旅客,她換位思考,耐心解釋,並總結記錄;遇到棘手的事情,她總是向經驗豐富者虛心請教。

當問起退休時最想說的一句話,王寶霞眼中充滿驕傲:“以前條件艱苦,旅客也受罪,現在出行越來越方便快捷舒適,這不僅是客運工作人員的努力,更重要的是,得益於中國鐵路日漸完善的服務體系。”

幾年前,面對湧動的人群,王寶霞還只能拿著擴音喇叭高喊,組織旅客檢票、上下車。自己喊得累,旅客聽著吵。

這幾年,火車站硬件設計升級,配備了智能廣播系統和電子顯示引導屏,有序引導旅客。每個客運員也都手持電臺不離手,通話更方便,並隨著攜帶“小蜜蜂”擴音器,保證隨時傳遞消息。

見證了春運鐵路服務的溫情變化,王寶霞更加珍惜這份工作。她常常手把手地將所學所思教給徒弟,希望他們能夠傳承鐵路人的奮鬥精神。

她的徒弟、天水站客運值班員馬燕說,“我剛做客運員時,如何接發列車、什麼時候檢票放行,都不熟悉,全靠師傅幫我補課。她就像媽媽一樣,言傳身教。”

2020年春運如期而至。王寶霞已記不清有多少個除夕夜,和同事在車站度過。

拿出記事本,她將點評傳達事項、加開臨客、站車交接等重點任務記到本子上,幹完一條就勾完一條。這樣的記事本,她已經寫滿了快三十本。

“在崗一分鐘,幹好六十秒”。王寶霞秉持著原則,繼續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她說,會比之前幹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