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簡歷

大家好

我叫桐城

人們都說我是個大美

這是我的最新簡歷

請多多關照

◆ ◆ ◆

我叫桐城

這是我的基本信息

姓名:桐城

別稱:文都

人口:76萬(2014年)

語言:江淮官話、贛語

民族:漢族

車牌:皖H

郵編:231400

電話區號:0556

這是我的證件照



這是我的素顏照



這是我的夜景照


這是我的家庭狀況

父母:安徽省

子女:桐城經濟開發區(國家級)、

龍眠街道、龍騰街道、文昌街道

新渡鎮、雙港鎮、青草鎮、範崗鎮、鱘魚鎮、金神鎮

嬉子湖鎮、孔城鎮、呂亭鎮、大關鎮、黃甲鎮、唐灣鎮

住房面積:1472平方公里

家庭住址:安徽省中部偏西南,西依大別山,南濱長江

家庭收入:227.1億元(2015年)


這是我的學歷


桐城師範高等專科學校位於在桐城市區,創辦於1904年秋(清光緒三十年),該校是一所全日制公辦普通高等學校,皖西南地區唯一一所培養小學教育、學前教育師資的公辦高等學校。


桐城中學簡稱桐中,安徽省示範高中,坐落於安徽省桐城市,由晚清文學家、教育家吳汝綸先生於1902年創辦。桐城中學經歷了晚清、民國和新中國三個不同的時代。

這是我的榮譽

1985年4月 桐城縣被評為安徽省鄉鎮企業先進縣。

1989年8月22日 安徽省政府公佈桐城為“歷史文化名城”。

1992年 桐城縣城獲安徽省“衛生縣城”稱號。

1992年 桐城縣被評為“全國保險先進縣”。

1992年12月 桐城被授予“安徽省基礎教育先進縣”、《安徽科技實驗示範縣》稱號。

1994年3月 桐城縣被安徽省政府授予“八五期間血防先進單位”稱號。

1994年3月24日 安慶市委、市政府授予桐城縣1993年度“發展鄉鎮企業先進縣”稱號。

1995年3月25日 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授予桐城縣“發展鄉鎮企業先進縣”稱號。

1995年12月19日 桐城縣被國家技術監督局列為中國50個消滅無標準生產試點縣。

1996年2月28日 桐城縣再次躍居全省鄉鎮企業四強。

1996年3月 安徽省政府授予桐城縣“全省開發性農業先進單位”稱號。

1996年12月28日 桐城縣獲“全國消滅無標生產縣”稱號。

1997年4月 桐城市被中央宣傳部確定為全國文明村鎮示範點。

1998年 國家教育部授予桐城“全國‘兩基’工作先進縣(市)”稱號。

1998年7月22日 桐城被國家科協列為全國首批科普示範市(縣)。

1998年10月 國家體育總局授予桐城第六批“全國體育先進縣(市)”稱號。

1999年12月 安徽省委、省政府、省軍區聯合命名桐城市“擁軍優屬模範城”。全國雙擁工作領導小組和國家民政部授予本市“全國愛心獻功臣行動先進市”稱號。

2001年6月11日 國家教育部、財政部、計委授予桐城“全國‘兩基’工作先進地區”稱號。 2001年8月 桐城獲中國科協授予的“全國科普示範市”稱號。

2003年年底 桐城市被授予“全國地籍管理百強縣”稱號。

2003年12月 桐城市再次獲科技部授予的“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稱號。

2004年5月14日 桐城市被列為省財政直管市(縣)。

2004年11月10日 桐城市被國家科技部評為第二批全國科技進步示範市(縣、區)。

2006年 桐城市被省委、省政府列為全省12個開展擴大經濟社會管理權限試點市(縣)之一。

2007年 桐城市順利通過科技部2005-2006年度全國科技進步市(縣)考核,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稱號。

2007年12月3日 2007年國際徽商精英(無錫)年會評選桐城為“徽商最具投資潛力城市”。

2008年2月 桐城市獲得“全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先進市(區)”稱號。

2008年3月7日 桐城市榮獲“安徽省政務公開示範點”稱號。

2008年5月5日 桐城市獲“安徽省首屆文明縣城”稱號。

2008年11月28日 桐城市被中國包裝協聯合會授予“中國包裝印刷產業基地”稱號。

2009年2月2日 桐城市榮獲安慶市“發展工業先進縣(市)區”獎。

2009年5月19日 桐城市被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中國天文學會確定為“2009年日全食指定觀測地”,並獲頒牌匾和證書。

2009年11月 桐城市被評為全國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示範縣。

2009年11月18日 桐城市被省教育廳批准為安徽省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試驗區。

2009年12月 桐城市被評為“溫商最具投資潛力地區”。

2009年12月24日 桐城市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安徽省“平安縣(市)”。

2010年10月26日 桐城市被授予“中國最具投資價值文化旅遊名城”稱號。

2010年12月 桐城市榮獲“中國包裝行業先進地方協會”獎。

2011年 桐城市成為“中國包裝優秀產業基地”、“中國輸送機名城”;被評為“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市”、 “安徽省平安縣(市)”、“安徽省綠化模範市”、 蟬聯安徽省第一、第二屆文明縣城; 再次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稱號、連續六屆榮獲省級“雙擁模範城”稱號;入選中國最具投資潛力示範縣200強。

2012年 桐城市成為“中國羽絨家紡名城”。

2013年5月 桐城市被全國綠化委員會評為“全國綠化模範市”。

2013年桐城市榮獲2013年“全省雙擁模範城(縣)”稱號

這是我的成長經歷

夏商時期,桐城屬揚州之域。周置桐國,因適宜種植油桐而得名。

夏,屬揚州之域。

商,屬揚州之域。

周,置桐國,為楚附庸;敬王十二年(前508)夏,桐叛楚,屬吳;越滅吳後,屬越;顯王三十六年(前333)楚滅越,桐國再度附楚。

秦,為舒縣,隸九江郡。

西漢,初為樅陽縣,隸廬江郡;文帝十六年(前164)改稱舒縣。

東漢,屬舒和龍舒侯國,先隸廬江郡,後隸揚州刺史部。

晉,屬舒縣,先隸廬江郡,後隸揚州道,又隸晉熙郡。

南北朝,宋初為舒縣,隸廬江郡;後為陰安縣、呂亭左縣,隸晉熙郡。齊,屬晉熙郡陰安縣,廬江郡舒縣、呂亭左縣(建元二年割晉熙屬)。梁、陳,為樅陽郡樅陽縣。

隋,初為樅陽縣,屬熙州;開皇十八年(598)改為同安縣,隸同安郡。

唐,初仍為同安縣,屬同安郡;至德二年(757)因忌安祿山叛唐,去郡縣名稱中的“安”字,改同安郡為盛唐郡(後復為同安郡)、同安縣為桐城縣,此為桐城縣名之始,沿用至今。

宋,北宋初年屬舒州同安郡,政和五年(1115)屬淮南西路德慶軍;南宋紹興十七年(1147)屬安慶軍,慶元元年(1195)屬安慶府。

元,至元十四年(1277)屬江淮行省安慶路,至元二十一年屬江浙行省安慶路,至元二十三年屬河南江北行省安慶路。

明,初屬寧江府,洪武六年(1373)屬安慶府,直隸南京。

清,初屬江南省安慶府,康熙六年(1667)屬安徽省安慶府。

民國元年(1912)直隸安徽省,民國3年屬安徽省安慶道,民國17年直屬安徽省,民國21年,屬安徽省第一行政督察區。

1949年屬皖北行署安慶行政區,1952年改屬安徽省安慶行政區,1968年始隸安徽省安慶地區。

1996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桐城撤縣設市。

這是我的拿手好菜

山粉圓子燒肉


桐城小炒


雞湯泡炒米


豐糕


蒿子粑


桐城水碗


孔城米餃


朝笏


這是我家裡的名人

古代

范增 被項羽尊稱為亞父

曹松 唐代著名詩人

李公麟 北宋著名畫家

何如寵 明朝宰相

方以智 明朝著名哲學家、科學家

左光斗 明朝東林黨著名人物

張廷玉 清朝宰相方觀承 清朝直隸總督

汪志伊 清朝湖廣總督

龍汝言 清朝嘉慶十九年(1814年)狀元

錢澄之 清朝著名詩人

戴名世 清朝著名文學家 桐城派奠基人

方苞 清朝著名文學家 “桐城派”創始人,“桐城三祖“之一。

姚鼐 清朝著名文學家 “桐城派集大成者”有“中國古文第一人”、“中國古文的高峰”之稱

姚瑩 清朝著名史學家

方東樹 清朝著名漢學家

馬其昶 桐城派後期代表作家

張祖翼 清朝著名篆刻家

吳樾 清末著名革命志士

.......

現當代

施從雲 民國上將

方治 國民黨政要

方令孺 新月派著名作家

方瑋德 新月派著名作家

嚴鳳英 著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

孫德和 中國科學院院士

吳杭生 中國科學院院士

吳奇 中國科學院院士

寧津生 中國工程院院士

徐南平 中國工程院院士

吳曼青 中國工程院院士

程和平 中國科學院院士

吳立新 中國科學院院士

方復全 中國科學院院士

彭壽 中國工程院院士

劉棣懷 圍棋名家

……

我就是桐城,大家都說我很美,

如果你們都愛我,

那就請將這份簡歷傳遞出去吧~

桐城人才網桐城新聞網桐城報道銅陵新聞頭條安慶市人民政府

猜你愛看


正在加載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