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为什么难拍

关于科幻片,整个工业化水平首先是一道障碍,这个障碍,不是短时间能弥补的,中国电影工业本来就是不成熟,摇摇欲坠,受制于一些内容管控,创作本身不自由,导致写实题材的很难赚钱,但是科幻实际上是中国电影未来真正的突破口,因为最后中国拯救世界就对了。


在科幻题材方面,不是中国和美国有差距,其他国家跟美国也有很大的差距,有差距就承认差距,之后尽快弥补么,经济差距咱不也弥补很多了么。

但这事也有个很大的问题,一流小说一般改编成电影一般都成了二流,一流大师一般也不爱拍一流小说,拍好了,人家说是故事好,应该的,拍不好,又砸了招牌。

1.脱水人

三体文明中有一种需要脱水的人。在生存环境恶劣的“乱纪元”,他们会进入一种脱水休眠模式;进入更为温暖的“恒纪元”,再把这些人浸泡,令他们进入复苏阶段。脱水状态的人其实就像是“纸片人”,因为保存不当他们很容易被老鼠啃噬,如此到了复苏的时候便很容易缺胳膊断腿——这样的场面想想也是醉了,要拍出来更是需要扎实的特效。不过,相比后面那些,这已经是最低级的模式了。

2、四维空间

想象一下,生活在三维空间中的一张二维平面画中的扁片人,不管这幅画多么丰富多彩,其中的二维人都只能看到周围世界的侧面,即:在他们眼中,周围的人和事物都是一些长短不一的线段而已。那么,我们这些生活在三维世界中的人,到了四维空间会是怎样的感受呢?我们会看到任何封闭性物体的内部,而且不是通过“透过”,而是所有的视觉信息都并列平行在一起。这一段很多人看小说的时候都觉得不够脑浆,要拍出来……就只能逼死导演了。

3、黑暗森林法则


这是《三体》中宇宙社会学: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我们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发现了别的生命,所有人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这个法则曾经粉碎多少人的三观,写成论文真真是极好的,要拍出来就……请问除了大段台词,有别的更好的表现方式吗?

4、“对面”的世界


“透过云隙,程心并没有看到蓝天,她看到的天空仍是大地。空中的大地上是与周围相似的城市。这就是曹彬刚才说的‘对面’。程心发现远处那升起的地面并不是山坡,而是一直上升与‘对面’连在一起的。她回头看,发现相反的方向地面也在远方上升,也是一直升到‘对面’——这个世界是在一个大圆筒中……”感觉这又是一个类似《盗梦空间》的经典场景,所以诺兰你要不要考虑下,来帮忙拍一拍《三体》?

5、“水滴”


“水滴的速度已经超过了第三宇宙速度的十倍,它沿途猛烈撞击着碎片,被撞击的碎片再次熔化并高速飞溅,与其他碎片产生了次级撞击,在水滴后面形成了灿烂的尾迹。尾迹最初像一颗怒发冲冠的彗星,但很快拉长,变成一条上万公里长的银光巨龙……被龙头穿透的一艘艘战舰,在龙体中部爆炸开来……三十分钟后,灿烂的巨龙仍在飞翔……这时,金属云团中已没有一艘战舰存在。”《三体》中最可怕的武器“水滴”,别的都不用说了,先告诉我“第三宇宙速度的十倍”是每秒钟多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