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天地玄黃,什麼叫人生五倫,什麼叫三綱五常?

人生就像白開水


這裡只回答什麼是

天地玄黃,人生五倫及三綱五常,其他的朋友都回答得很好。


“天地玄黃”本出自於《易經》,《易經》裡說“天玄而地黃”,後被《千字文》引用為開篇。


關鍵要懂得【玄】【黃】兩字的本義。


黃,大家都知道是指黃色,《千字文》開篇,天地玄黃,黃字又是什麼意思呢,



教師教的出版的書籍,大多說成是黃色的土地,好象黃字也只有黃色的意思,

如果只有黃色,那麼,黃泉之下,是不是就是黃色泉之下呢?

黃帝,就成黃色的帝王之意?

用黃字造出來的字,如:廣、橫、潢,又如何解釋得通呢?


真是這樣的嗎?


下面我們跟著先賢走,看看黃字的造字來源,


我們的祖先,生活在黃河流域,那是一片黃土地



【橫】=【木】+【黃】,跟地面平行,也有廣闊;廣大的意思

【潢】=【水】+【黃】,地面形成積水池,也有水深廣的意思



【玄】字

玄,倒吊的絲線,特點象彈簧,一圈一圈的,螺旋狀,


本身不是指顏色,顏色只是引伸義,指初生絲的素色,即無色,也可以引伸為黑色。

其中【么】字,初生絲,很細、很弱、無力、易斷,幼兒的幼字,帶有這類意思。


瞭解了字義,再來理解《道德經》中的玄之又玄,可能好理解多了,中華文化哲學思維可以濃縮成“無中生有,一分為二,對立統一”。這也是現代每個中國人無法脫離的哲學思維方式。社會的發展規律就很這絲一樣一層層螺旋向上發展。

《道德經》中的”玄”“玄之又玄”,用大白話來說,與“有無相生、無中生有,有中生無,無中生有…”循環發展思想是一脈相承的。這也是樸實的辯證唯物哲學思想。


綜上【玄、黃】的字義,再來解釋《千字文》中的【天地玄黃】,就好理解了,


【天地玄黃】講的是開天闢地之始,天地不分,分開時,

天是象用絲吊上去的,地黃是土地寬廣無邊。

也可以說【天地玄黃】是每天都在發生的,夜晚天地交合,也分不清天地,每天清晨先賢伏羲起來觀天地,當第一婁陽光露出來,天地才慢慢分開,天像用絲吊上去,越來越高,地面隨著陽光的照射,延伸越來越廣闊。

天玄而地黃,天地分開,格局也非常高。


.

.

【專注說文解字、快速識字、K12全語文、海外漢語,漢字創新思維、漢字國學、解字古詩文】

漢字師認證課程,讓你成為一名合格的漢字老師!

想了解詳情,關注本號,私信留言 “99

想 瞭解《人字學習法》,私信留言:“





漢字谷主


所謂“天地玄黃”、“三綱五常”、“人生五倫”等,聽起來都是一些很深奧的詞彙,事實上,也確實是一些智慧高所留下的經典的傳世名言。下面我來簡單的解釋一下:

1、天地玄黃

“天地玄黃”的下一句是“宇宙洪荒”,也是千字文的第一句。而《千字文》是我國成書最早、流傳最廣的一種啟蒙讀物,是一部很著名的傳統文化。“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天是青黑色的或上黑藍色的,總是一種很暗的顏色,而地則是黃色的,深黃、杏黃等,總之是黃色的;接下來的意思是,宇宙形成於混沌矇昧或是洪水滔天的荒蕪狀態之中;再下來,延伸的意思是:太陽正了又斜,月亮圓了又缺,星辰佈滿在無邊的太空中。這些,說明了大地宇宙的起源,日月星辰的運行。同時也表膽了,人類最先認識地球的狀態及思想觀點。

其實,在這裡“宇”指的是空間,而“宙”則指的是時間,二者合在一起就是時空的概念 ;“玄”的意思是黑色,用在這裡表示高空的深青或深藍色彩;“黃”指的是中華民族發源地黃河流域,因為這裡的土質呈黃色。

其實,要弄明白“天地玄黃”四個字,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知道,“天地玄黃”一句出自於《易經》,只要懂易經,才能真正的明白是“天地玄黃”的真正意思。


在《易經》裡說“天玄地黃”,天玄雖然是指的顏色,上指的是深藍近於黑的顏色。但在意義,也可能是指的是高遠、高深莫測等。眾所周知,我們抬天可見的天的顏色是藍色的,古人怎麼說是黑色的呢,這不是在胡謅謅嗎?

其實,當幾年前,我們的宇航員到了太空中一看,才知道:天空果然是黑漆漆的一片,只有幾顆恆星放射出點點微光,所以古人說的“天玄”才是對的。而我們所看見的藍色,其實是日光照到海洋表面,光線反射上去的顏色。

所以天道高遠,玄之又玄,深不可測,以我們普通人的智慧,是不好理解的。所以,天道高深莫測,也叫”天玄“。

那麼,說起“地黃”,也有一些玄妙的意思:

我國的傳統文化,可以追溯到先秦以前的文化,如上古時期,“夏商周”三代文化。據考查與資料顯示“夏商周”這三個朝代,都是在黃河流域的一代地區進行立國、建都的,那些這些傳統文化,就可以縮小的這個範圍之內,所以我們最早的傳統文化,應該就是“黃河流域”的文化。而眾所周知,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她從崑崙山開始發源,之後彙集於星宿海,過磯石山等地方,途經了九曲十八彎,才從西北高原之上緩緩地流下來,流趟的同時又帶下來大量的黃土,而慢慢形成了衝擊性的華北大平原。那麼,這個流經的一系列過程之中,水的顏色是黃的、土的顏色也是黃的,流經之地所生長的農作物也是黃的,如黍、稷等,所以叫“地黃”。


接下來,再簡單地說一下“人生五倫”與“三綱五常”吧:

2.人生五倫

人生五倫,指的父子、兄弟、夫婦、君臣、朋友,其含義是說:父子有親、長幼有序、夫婦有別、君臣有義、朋友有信。

一、父子有親

所謂“父子有親”,就是父親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慈愛關懷,而子女侍奉父母的時候要孝順而體貼,就是古人常說的“父慈子孝”,才能父子有親。

二、長幼有序

所謂“長幼有序”,長為兄,幼為弟,就是說要兄長愛小弟,小弟敬兄長,從而兄寬弟忍,哥哥要時刻想著弟弟,對弟弟關懷備至;而弟弟從小到大有哥哥的照顧,這份恩情不能忘懷,從而一團和氣,從而長幼有序也。兄弟之間要懂得手足之情,要和睦相處。

三、夫婦有別

所謂“夫婦有別”,是指有別在家庭的責任,也是指夫待妻盡其責任,妻事夫君盡溫和;總之是說,為人丈夫要擔起要養家的責任,而妻子要有責任把家庭裡的一切事務治理好。從而夫唱婦隨,自然夫妻有情也。 

四、君臣有義

所謂“君臣有義”,即“君仁臣忠”。君使臣以禮,臣奉君以忠。君仁,是處處替下屬著想;“臣忠”,忠於上級人,忠於他的本分與職責,叫臣忠。那麼,君則正,臣則忠,自然君臣有義也。所以,君臣關係是道,仁與忠就是德。

五、朋友有信

所謂“朋友有信”,是指朋友之間交往要有信義,講究信用。要不論貧富,一視同仁,以道德來往,自然朋友有信也。

總之來說,如果人遵五倫,便天降吉祥也。


3、三綱五常

所謂,“三綱”,即:“三綱者,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是大學問家朱熹提出來的。即:臣、父子、夫妻存在著天定的、永恆不變的主從關係:君為主、臣為從;父為主,子為從;夫為主,妻為從。


所謂“五常”:“仁、義、禮、智、信”。

一、“父為子綱”,就是父母與子女相處的社會規範。父母是子女的綱領,領路人、上級、指示等的意思。也就是,父母之言,子女不得不聽,或是不得違背等。子女對父母的言行,要絕對服從,不能觸怒父母。並且,孝與悌是人子與兄弟的行為規範。


二、“君為臣綱”

君為主、臣為從;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等的意思。特別要求,臣子要對君盡“忠”,對君主盡心竭力,全心全意。並且,認為只有君待臣以禮,臣待君以忠,才能天下太平安定


三、“夫為妻綱”,夫為主,妻為從。作為丈夫的屬從,一個妻子“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用這種行為規範體現夫妻關係,貶斥女了夫喪改嫁的做法。


三、所謂“五常”

愛之仁,正之義,君之禮,哲思智,情同信;禮是形式,智為思想,信是保證。“仁”,便是“愛人”或“人道”的意思;而“義”,愚昧是承擔合理的責任的意思;而“禮”則是道德約束;“智”,是智慧或指知識;“信”是信任、誠信的意思。


可以說,這一套理論,幾千年來一直影響著國人的思想與觀念。雖然它包含了諸多不合理的地性質,但在一定時期,也起到了維護社會秩序、規範人際關係的作用。


超能博士


什麼叫天地玄黃,天玄地黃的正真意義為何?

“天地玄黃”一句出自於《易經》,只有讀懂易經,才能真正的明白是“天地玄黃”的真正意思。

如果僅僅從字面上看,這兩句話的意思就是:天的顏色是黑的,地的顏色是黃的。

易經是五經之首,講的就是天地之道和陰陽之變的道理,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四書》和諸子百家等等統統都是從易經這個根上發展出來的,所以說《易經》是中華文化的根本。

1、天地

《易經》上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天地宇宙未生之前,是混沌狀態的,有形的物質凝集成星體,就是地;無形的空間擴展開來形成了太空,就是天。《易經》說:輕清者上升為天,陰濁者下降為地。莊子說:“六合之外存而不論”。

2、玄黃

於顏色上,深藍近於黑謂之玄。在意義上,高遠、高深莫測稱為玄。肉眼可見的天的顏色是藍色的,怎麼說是黑色呢?天的藍色,是由於光的衍射現象,實責是黑色的,所以從顏色上說天是玄色的。此外天道高遠,像老子說的,形而上的天道的理體,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地黃也有兩重意思。我們中國的文化特別是傳統文化,炎黃文化中,土的顏色,人的膚色,農作物黍、稷都是黃的,所以說地黃。

另一重的含義,玄色是冷色,黃色是暖色。天道高遠,地道深邃,黃也代表地道的深邃。道教言:“人死了以後歸於黃泉,過了奈何橋就是黃泉道了”。


小馬談古今


三綱五常

三綱五常(綱常)是中國儒家倫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儒教通過三綱五常的教化來維護社會的倫理道德、政治制度。

三綱是人與人之間關係應該遵守的三個行為準則,就是君王與臣子的言行要合乎義理,父母子女之間相親相愛,夫妻之間和順相處。也就是"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也就是我們經常在古裝電視中,聽到的為人要"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五常即仁、義、禮、智、信。

孟子提出“仁、義、禮、智”,董仲舒擴充為“仁、義、禮、智、信”,後稱“五常”。這“五常”貫穿於中華倫理的發展中,成為中國價值體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仁:是最基本的、最高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標準。

義:與仁並用為道德的代表“仁至義盡”。義成為一種人生觀、人生價值觀,如“義不容辭”,“大義滅親”等;義是人生的責任和奉獻,如義賣、義務等,至今仍是中國人崇高道德的表現。

禮:重禮是“禮儀之邦”的重要傳統美德。“明禮”從廣義說,就是講文明;從狹義說,作為待人接物的表現,謂“禮節”、“禮儀”。

智:簡單的說就是道德智慧。

信:是做人的根本,是興業之道、治世之道。即守信用、講信義。

三綱是儒家奴化思想的根源,扭曲了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婦婦"之說。其核心是從於正理或無條件服從於上下關係,三綱立足於關係下的服從,而孔子立足於正理,倡導無論地位都該依正理盡本分。而五常所倡導的"仁、義、禮、智、信",都是正能量。

人生五倫

 人生五倫,指的父子、兄弟、夫婦、君臣、朋友,其含義是說:父子有親、長幼有序、夫婦有別、君臣有義、朋友有信。

  一、父子有親

  所謂“父子有親”,就是父親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慈愛關懷,而子女侍奉父母的時候要孝順而體貼,就是古人常說的“父慈子孝”,才能父子有親。

  二、長幼有序

  所謂“長幼有序”,長為兄,幼為弟,就是說要兄長愛小弟,小弟敬兄長,從而兄寬弟忍,哥哥要時刻想著弟弟,對弟弟關懷備至;而弟弟從小到大有哥哥的照顧,這份恩情不能忘懷,從而一團和氣,從而長幼有序也。兄弟之間要懂得手足之情,要和睦相處。

  三、夫婦有別

  所謂“夫婦有別”,是指有別在家庭的責任,也是指夫待妻盡其責任,妻事夫君盡溫和;總之是說,為人丈夫要擔起要養家的責任,而妻子要有責任把家庭裡的一切事務治理好。從而夫唱婦隨,自然夫妻有情也。

  四、君臣有義

  所謂“君臣有義”,即“君仁臣忠”。君使臣以禮,臣奉君以忠。君仁,是處處替下屬著想;“臣忠”,忠於上級人,忠於他的本分與職責,叫臣忠。那麼,君則正,臣則忠,自然君臣有義也。所以,君臣關係是道,仁與忠就是德。

  五、朋友有信

  所謂“朋友有信”,是指朋友之間交往要有信義,講究信用。要不論貧富,一視同仁,以道德來往,自然朋友有信也。

  總之來說,如果人遵五倫,便天降吉祥也。

天地玄黃

其實,要弄明白“天地玄黃”四個字,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知道,“天地玄黃”一句出自於《易經》,只要懂易經,才能真正的明白是“天地玄黃”的真正意思。


在《易經》裡說“天玄地黃”,天玄雖然是指的顏色,上指的是深藍近於黑的顏色。但在意義,也可能是指的是高遠、高深莫測等。眾所周知,我們抬天可見的天的顏色是藍色的,古人怎麼說是黑色的呢,這不是在胡謅謅嗎?

其實,當我們的宇航員到了太空中一看,才知道:天空果然是黑漆漆的一片,只有幾顆恆星放射出點點微光,所以古人說的“天玄”才是對的。而我們所看見的藍色,其實是日光照到海洋表面,光線反射上去的顏色。

所以天道高遠,玄之又玄,深不可測,以我們普通人的智慧,是不好理解的。所以,天道高深莫測,也叫“天玄”。

那麼,說起“地黃”,也有一些玄妙的意思:

  我國的傳統文化,可以追溯到先秦以前的文化,如上古時期,“夏商周”三代文化。據考查與資料顯示“夏商周”這三個朝代,都是在黃河流域的一代地區進行立國、建都的,那些這些傳統文化,就可以縮小的這個範圍之內,所以我們最早的傳統文化,應該就是“黃河流域”的文化。而眾所周知,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她從崑崙山開始發源,之後彙集於星宿海,過磯石山等地方,途經了九曲十八彎,才從西北高原之上緩緩地流下來,流趟的同時又帶下來大量的黃土,而慢慢形成了衝擊性的華北大平原。

那麼,這個流經的一系列過程之中,水的顏色是黃的、土的顏色也是黃的,流經之地所生長的農作物也是黃的,如黍、稷等,所以叫“地黃”。

作為21世紀的人類,我們對傳統文化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繼承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將其發揚光大。

感謝你的閱讀,我是悟文化,期待你的關注。


悟文化


三個詞不可混為一談,天地玄黃講的是人類對宇宙最初的認識,人生五倫講的是做人的基本道德,三綱五常講的是儒家講的倫理,總的來說,前兩個即使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有一定的錯誤,但也算是傳統文化中的精華,而三綱五常則應算作是糟粕了。


天地玄黃

這是古代啟蒙讀物《千字文》開篇第一句,但這個詞最早的出處應該是《易經》中所講的“天玄而地黃”。

天地:

這句話實際上是對宇宙奧秘的探索,宇宙大爆炸之前,天地還未形成,那種混沌的狀態在中國文化中叫做太極。天地形成後,《易經》中說:

“輕清者上升為天,陰濁者下降為地。”

但是這裡的天不應該簡單理解為我們仰頭就能看到的天空,而是指宇宙。

玄黃:

玄是一種顏色,可以簡單地把玄歸納為黑色,但是如果要仔細分類,玄應該是一種無限接近於黑色的深藍色,每天太陽剛剛落下,天還沒有完全黑下去時那種顏色,大概就是玄色。

黃也是一種顏色,古代人們認為地上的主體都是黃色,如黃土、主要農作物、人的膚色,所以地是黃色的,我們說人死了是上黃泉路,就是這個道理。

天玄與地黃是相對的,《千字文》中為什麼要把“天玄地黃”改成天地玄黃呢?純粹是為了對仗和押韻,因為下一句是“宇宙洪荒”。

人生五倫

人生五倫是指人生在世應該遵守的道德規範,完整版應該是“五倫八德”。這是古人根據“道”的規則,制定出做人的規範,自周朝起就用五倫八德來治理天下。

五倫指:父子、兄弟、夫妻、君臣、朋友。

父子有親:

父子之間要講究父(母)慈子孝,中國古代對孝非常重視,如何才能讓孩子盡孝道呢,父母首先要懂得慈愛,要有智慧才能教育好孩子,讓他們知道如何盡孝。


長幼有序:

兄弟之間長幼有序,這也是規則,兄長照顧弟弟,弟弟敬重兄長,手足之情重於一切,為什麼孔融讓梨的故事會流傳至今受人稱讚,就是因為孔融懂得這個道理。

夫婦有別:

夫妻之間是有別的,不論是男女之別,還是各自在家庭中所負責的事情有別,比如中國古人認為女人的責任是相夫教子,而男人的責任是求取功名,那麼在一個家庭中只有夫妻之間各自做好分內的事情,才能相敬如賓,互敬互愛,構建和諧家庭。

君臣有義:

君臣之間相處也有禮儀,君正臣忠,這其中講的就是君臣之義。君王要處處為臣下著想,而臣子要處處為君主分憂,李世民為什麼能創造貞觀之治,就因為他和魏徵等人的關係相處融洽,君臣有勁往一處使,反之,隋煬帝為什麼會亡國,因為他忽略了君臣之義。

朋友有信:

朋友之間要有信義,說過的話要講信用,朋友犯錯要勸他改正,朋友有困難要及時幫助,不因朋友窮苦而疏遠,不因朋友富有而親近,這是古人的交友規範,以道德約束彼此,而不是榮華富貴、功名利祿。

以上就是人生五倫,八德則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裡就不贅述了。

三綱五常

綱是表率的意思,三綱就是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三綱在古代是作為倫理道德、政治制度來規範的,雖有一定的道理,但也因此造成了很多愚忠愚孝的慘劇,特別是夫妻之間,女人徹底淪為男人的附屬品就由此開頭。

這種思想放在當今社會是純粹的糟粕了,特別有些大男子主義的人,自己屁本事沒有還拽得跟個二五八萬似的,要求女人啥都順從自己,憑什麼?這裡不多說,要不然肯定被噴。

五常則非常正能量了,就是“仁義禮智信”。

中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但不論如何厚重的文化,都有精華與糟粕,我們在學習傳統文化的時候,不能一味崇古,認為傳統的都是好的,也不能一杆子打倒所有傳統文化,一定要用心分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也可自話


“天地玄黃”出自《千字文》,是最初的人們對於天地最為直觀的認知,這句話是為了平仄押韻,化用了《周易》中的“天玄地黃”,意為:“天是深藍色的,地是黃色的”。

眾所周知,我們抬天望見的天的明明是藍色的,古人怎麼說是黑色的呢?其實,幾年前,當我們的宇航員到達太空後,才發現天空果然是黑漆漆的一片,“天玄”是對的,至於古人怎麼發現的,就不得而知了。

地是黃色的,主要是因為在先秦以前,“夏商周”這三個朝代都是在黃河流域的上中游地區進行立國、建都的,我們都知道,黃河發源於崑崙山,彙集於星宿海,在途經九曲十八彎,從西北高原之上緩緩地流時,水的顏色是黃的、土的顏色也是黃的,流經之地所生長的農作物也是黃的,如黍、稷等,所以謂之“地黃”。

“人生五論”指人立於天地間最基本的五種關係,即父子、兄弟、夫婦、君臣、朋友,其內涵是指:父子有親、長幼有序、夫婦有別、君臣有義、朋友有信。

父子有親,也就是所謂的“父慈子孝”,身為父親,教育孩子須慈愛關懷;身為子女,侍奉父母要孝順體貼。

長幼有序,指長為兄,幼為弟;做哥哥的要時刻想著弟弟,長兄如父,對弟弟要關懷備至,做弟弟的也要像敬重父親一樣敬重兄長。兄弟之間,唯有遵循長幼,方可和睦相處。

夫婦有別,指在一個家庭中,夫妻雙方各自都有自己應盡的職責和義務。身為丈夫,就要擔起養家的重任;身為妻子,就要把家裡的一切瑣碎事務處理好。如此,方可夫妻和諧、家庭和睦。 

君臣有義,也就是所謂的“君仁臣忠”。作為君主,要禮賢下士,懂得為下屬著想;身為臣子,則要忠於君主,時刻為君主效力,如此,方可君正臣忠,自然君臣有義。

朋友有信,是指朋友之間要相互信任,誠摯交往。不論貧富貴賤,都要一視同仁,切不可分別對待,失信於朋友。

“三鋼”是朱熹提出來的,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是“仁、義、禮、智、信”。

父為子綱指父母是子女的綱領,上級等,也就是說,父母之言,無論對錯,子女都不得不聽、不得違背;身為子女,就該絕對服從父母。君為臣綱,通俗地講,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身為臣子無論如何都不能違逆君王。夫為妻綱指作為妻子就要對丈夫言聽計從。這作為古代的倫理道德和政治統治制度,或許天經地義,但在當今社會顯然不合時宜了,應當堅決摒棄。

“仁義禮智信”則是儒家文化中倫理的核心因素,人立於天地間,處在各種社會關係中,就該守仁道、有義氣、遵禮數、尚德智、講信用,如此,個人方可得到尊重,社會方可和諧有序。


你好,我是穆戈,遇見你真好!如果喜歡,可以關注我哦,每天會為你推送各類勵志故事和好句分享的,還有精彩問答和各類美文哦!


穆姐姐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是《千字文》第一句。"天地玄黃"出自於《易經》。《易經》裡說"天玄而地黃\

如是道國學易經文化


天地玄黃這句最初來自《千字文》一書中,意思是天的顏色是黑的,地的顏色是黃的。象徵著大地宇宙的起源,日月星辰的運行。說明了人類最先認識地球的狀態,體現了古老民族的智慧。

五倫指的是古代中國的五種人倫關係和言行準則。即古人所謂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五種人倫關係 。用忠、孝、悌、忍、善為“五倫”關係準則。父子有親,夫婦有別,長幼有序,君臣有義,朋友有信。五倫之間的親敬關係。

三綱,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五常:指仁、義、禮、智、信。封建禮教提倡的人與人之間的道德規範。


鄉村老農有話說


天地玄黃:出自於《易經》,“天玄而地黃”。

天圓地方,土木玄黃。日月星辰,宇宙洪荒。

玄是深藍近黑的顏色,天玄象徵著天道的神秘莫測。地黃是因為炎黃文化中,人的膚色、土的顏色、農作物黍、稷都是黃的。

人生五倫:人生五倫,指的父子、兄弟、夫婦、君臣、朋友。

其含義是說:父子有親、長幼有序、夫婦有別、君臣有義、朋友有信。如果人遵五倫,便天降吉祥也。

三綱五常:三綱就是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就是“仁義禮智信”。

三綱在古代是作為倫理道德、政治制度來規範的,這種思想放在當今社會是純粹的糟粕了。五常倒是傳統美德,算是非常正能量的價值觀,值得繼承發揚。


國學文化專欄





首先,悅哥先來直接回答一下題主的問題。“天地玄黃”語出《千字文》,字面意思很簡:天是青色的,地是黃色的。“人生五倫”指的是:父子有親,長幼有序,夫婦有別 君臣有義,朋友有信。“三綱”指的是: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指的是:仁,義,禮 智,信。

上面這些回答,任何一個人都可以輕易的找到,為什麼題主要提出這個問題,悅哥覺得,題主應該還有一層意思沒有說出來,那就是這些東西在現代還有意義嗎?如果有,它們的意義又何在呢?這估計也是很多人的困惑,所以悅哥就順便這就個話題,說說自己的意思。



01.

天地玄黃

很多人理解中的天和地,就是天空和大地,但其實在傳統文化中,天與地指代的是人的生存空間,天地無言,人就是天地的代言人。但人卻總是依自己的理解,對天地進行錯誤的代言。這就是《道德經》中一開始說可道非常道的原因。天地除了顯性的我們可知可覺的天空和大地,還有更重要的隱性喻意,就是自然無為,不害不奪。



02.

人生五倫

父子有親,指的是父慈子孝,代表的是傳統的孝之道;長幼有序,指的是兄友弟恭,代表的是傳統的悌之道;夫婦有別,指的是夫妻之間的敬之道。至於君臣有義,則是指傳統文化中的忠之道。朋友有信,則是朋友之間守信踐謹的信之道。這是人與人之間維持正常關係的基礎,不分古代現代。



03.

三綱五常

三綱歷來受到的批判是最多的,因為它給人一種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的假相。但三綱的核心,其實都落在一個敬字上,無敬不忠臣,無敬不孝子,無敬不賢妻。至於五常,也有很多人以為這是禮教約束,視為封建殘餘。其實這些都是天大的誤會。



所有這些看起來古板的東西,其實最終的目的都在試圖讓我們在處理與他人的關係時,都有一份誠敬之心,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時時觀照自己對人相處時的心境,看看是否順應了天地之道,能否長養自己的浩然之氣。這才是以人為鑑,這也是修行的基礎。這也是悅哥一直說明的,儒家與道家在本質上是一體,儒家的聖賢之學,是以道家的天地之基礎的。

我是悅哥,我的夢想是“3+1”:讀懂《論語》+《金剛經》+《道德經》這3本書,成為1個像張慶祥講師那樣的開悟者和傳統文化傳播者。歡迎【關注】,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