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视 导

新时期教学主要矛盾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与教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个别现象表现在:

1、计划:欠合理、欠科学、欠操作性的假大空的放炮师;

2、教案:下载课件不优化组合、抄袭别人教案的克隆师;

3、上课:满堂灌、一言堂、独占讲台,滔滔不绝的讲师;

4、作业:走马观花、一笔带过地批改学生作业的骑马师;

5、辅导: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学生乱弹琴的钢琴师;

6、评价:只重视知识技能,不重视过程和育人的精算师。

坚持教学问题导向,直奔解决教学常规工作的问题,我们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工作作风,打赢新时期教学常规工作的蓝天保卫战。

学校的工作好繁多、好复杂,但教学工作始终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常规的教学工作包括:计划、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教研、科研,具体要求:

一、计划

农村很多家庭在除夕团圆之际,都会总结一下今年成绩和问题,规划一下明年方向和任务。同样的道理,开学初,我们学校和老师就要制定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计划、兴趣小组计划、学科计划,学科计划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教材内容的基本分析、教学目标和任务、主要措施和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改革)的设想、教学进度安排、教学设施要求、重大教学活动、教研教改的安排等。开学第一周,教导处要审核教学计划,在相关表格签字盖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到了期末要进行教学总结反馈。

二、备课

为了开好一次会议,领导都会根据会议主题、单位实际、参会人员等情况,写好讲话稿,这相当于老师的一次备课。讲话前,领导还会再熟悉讲话稿,这相当于老师的二次备课,会议开得好不好,领导"备课"很重要。同样的道理,我们老师只有熟悉了课文、熟悉了学生,老师才能驾驭课文、才能因材施教、才能选择适合的方法、才能设计好教学的流程、才能挖掘教育点育人。因此,老师上课前只有认真的备好课,才能构建有效课堂、打造高效课堂。学校要把好"备课"关,对"二次备课"的要求和制度要落地、要落实、要落细、要落小。

三、上课

(一)身处"对骂"后的双方对"事件"印象最深、有观众参与的演唱会效果最好、用卡拉ok形式学唱歌更快一些,这些都是"互动"起作用。因此,课堂不要搞单边主义,应搞双边主义,单边主义容易产生"霸权"主义。课堂要师生之间"互动"、不要老师个人的"响动"。"互动"包括思维、语言、行为等互动。这就是教学的双边活动,这就是《教育学》的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

(二)课本知识披了一件神秘的面纱,要掀开面纱、要剥开画皮,在教学中,就是要采用图片、挂图、模型、多媒体、演示、实验、参观、直观语言等直观形式,这样具体、生动、形象、直接,能使学生更容易更快乐地了解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这就是《教育学》的直观性原则。

(三)在延安时期,毛 泽 东在一次工人座谈会上,针对工人阶级的现状说道,"工"字和"人"字,合起来就成了一个"天"字,因此我们工人要同心同德、团结起来,就比天还大。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就是要举生动的例子、举生活的例子,举身边的例子、举热点的例子、举兴趣的例子、举贴切的例子,这样使学生更直接、更明了、更愉快的接受、理解、掌握知识,这就是教学要生活化,这就是《教育学》的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四)楼梯要一步一步的登、远路要一步一步的行、田要一行一行的犁、饭要一口一口的吃。同样的道理,教学要采取剥洋葱的方法,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一片一片的剥、一层一层的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这就是《教育学》的循序渐进原则。

(五)山民"不同的山唱不同的歌"、医生"对症下药"、农民"因地制宜"、裁缝"量身裁衣"、外交家"入境问俗"。同样的道理,我们老师"因材施教",就是说我们老师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材,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种以学定教、因人而异、因人施策,这就是《教育学》的因材施教原则。

(六)货物进了仓库,是凌乱的、零散的,仓库保管员就必须整理货物,这样到要调取货物时,就顺当了。同样的道理,学生初学课文知识是感性的、碎片的,在上课时,老师就要教学生整理知识方法,这样到要考试时,调取知识就顺当了。教学生整理知识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分类比较、分析综合、推理判断、抽象概括等能力,这就是《教育学》的发展性原则。

(七)考驾的学员学了理论后,在教练的陪伴指导下,大部分时间在公路、场地练习驾驶技能,此事告诉我们:"知识"转化"技能"的唯一途径就是练习。《卖油翁》告诉我们"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学而时习之"告诉我们"学习后就要时常练习"、"温故知新"告诉我们"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学生了解掌握了知识后,就要不断巩固、练习。练习就是考试、考试在于练习。练习不能少做、练习不能多做、练习不能乱做。这就是《教育学》的巩固性原则。

(八)农村俗语"赖孵鸡麻都不愿意孵,凹断她的脚都没用"。同样的道理,"不愤不启"告诉我们:学生没有经过学习,没有经过"分类比较、分析综合、推理判断、抽象概括"等思考,没有"达到想通而通不了"的状态,就不要启迪他;"不悱不发"告诉我们:学生没有经过学习,没有经过"分类比较、分析综合、推理判断、抽象概括"等思考,没有"达到想说而说不了"的状态,就不要启发他。简单地说,学生不思考,就没有必要启发他。换言之:学生要学思结合,这就是《教育学》的启发性原则。

(九)不教规矩的学校,必定是混乱的学校;不教规矩的课堂,必定是混乱的课堂;不教规矩的老师,必定不是好的老师。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的习惯,学生才能做到纪律就能自觉、行为就能自动、学习就能自主。在教学中,要教品行、要教习惯、要教规矩。《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歌词"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我们老师要借课本的知识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这就是《教育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给合的原则。

(十)只有更好的"课",没有最好的"课"。人无完人,金无赤金。人在纠错中成长,人在修正中成熟。老师在教学工作中,敢于承认这是你我的错。改了、纠了就是我们老师成长、成熟、成才量积累的过程。老师在总结反思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这就是《教育学》的教学反思原则。因此,我们老师课后要进行教学反馈。

四、作业

衡水中学大胆地提出:练习就是高考、高考就是练习。"知识"转变为"技能"唯一的办法就是练习、就是作业。学生做课堂练习、课堂作业、课外作业、家庭作业,目的就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我们结合教育的形势提出了:"练习不得不练、练习不能少练、练习不能乱练、习不能多练"。没有练习、没有作业,小孩要有个好成绩必定是一句空话。老师对作业要全批全改,要认真的改、仔细的改,发现学生主要错哪里?为什么错?老师的原因?学生的原因?学生错在分析?综合?分类?比较?推理?判断?抽象?概括?老师通过批改作业,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五、辅导

村背后的"后龙山"有:杉树、松树、红豆杉、柳树、大叶榕、白玉兰......我们肯定不能说,只有杉树才有建房做栋梁之用,松树没有作用,可能松树在特定之下更有价值。同样的道理:村学校学生中有:知识型、体育型、美术型、音乐型、舞蹈型生、动手型的学生.....我们肯定不能说,只有知识型的学生才有出息,舞蹈型的学生没有希望,可能舞蹈型的学生更有出息。因此,我们学校、我们老师要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开设各类的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好、培养学生的特长、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六、评价

年终时,农民会总结一年的劳动及收成、工厂会总结一年的生产及收入、单位会总结一年的成绩及问题,同样的道理,学生的学业水平也需要总结、评估、评价。学校通过考核、考试,了解学生学的情况,这样才能精准诊断、及时反馈、及时纠偏。学生的评价内容包括单项评价、多项评价、综合评价,学生评价对象包括同伴的评价、家长的评价、科任教师评价、班主任评价、学校领导评价等。学生学业评价有单元检查、中段考试、期末考试。建议:第一、摸底监测,给学生总分和学科进行定位定级。第二、经过一段时间学习,精准统计学生的总分进位晋级情况和学科进位情况。第三、根据学生进位积分情况,进行发放教师绩效工作。第四、美术、书法、音乐、体育、信息技术等学科也要考核抽查,也要纳入绩效工作分配。

七、教科研

学校和老师的教研活动、科研课题,要求要接地气、要有人气、要长才气。教师在每周的教研活动前,要提出在课堂教学遇到的:教学困惑、教学困难。每周的教研会时,科组教师:谈看法、谈建议、谈主张、谈措施、谈方法。教研内容、科研课题必须是上课遇到的"问题",通过教研、科研,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实在问题、有价值的问题、有意义的问题。

八、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