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麗莎白一世女王為何終身未嫁?

胡文欽


伊麗莎白一世,有名的“童貞女王”,終身未嫁。


伊麗莎白一世在位四十四年,她治下的英格蘭是當時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也是英國曆史上的黃金時代。她在位時期的英格蘭比較穩定繁榮,作為新教徒的女王能使天主教和新教兼容,緩解了宗教矛盾的英格蘭得以發展經濟。著名的文學家莎士比亞就生活在伊麗莎白一世的時代。

伊麗莎白的父親是著名的亨利八世,都鐸王朝第二任君主,他的一生結了六次婚。第一位妻子是阿拉貢的凱瑟琳,原本是亨利的嫂嫂,在他的哥哥去世後亨利繼承王位並娶了嫂嫂。阿拉貢的凱瑟琳在亨利八世想娶安妮*博林時被廢黜。安妮*博林是亨利八世第二任皇后,也是伊麗莎白一世的生母。安妮*博林在僅僅做了三年皇后之後就被亨利八世斬首,理由是她與自己的弟弟喬治以及喬治的三個朋友通姦。他們的女兒伊麗莎白成了私生女。

想必是父母的婚姻悲劇給了伊麗莎白太大的不良影響讓她對婚姻產生了恐懼感,所以才沒有結婚。她的父親在她母親被砍頭後娶了安妮*博林做皇后時的侍從女官珍*西摩。僅僅一年後珍*西摩病逝,她生了亨利八世唯一的兒子愛德華*都鐸。亨利八世的第四次婚姻僅僅維持了幾個月。第五次婚姻維持三年,王后凱瑟琳*霍華德被絞死。亨利八世的最後一次婚姻總算維持下去,第六位王后凱瑟琳*帕爾雖然保住了命,但是與亨利八世之間經常因為宗教的信仰不同而爭吵,並不幸福美滿。看到父親這樣不堪的婚史以及因婚姻而喪命的母親,恐的伊麗莎白一世已經是絕對不想結婚了。

伊麗莎白一世的弟弟愛德華六世作為父親亨利八世的合法繼承人繼承了王位,但是他十六歲就去世了,沒有結婚也沒有子嗣。愛德華六世去世後,王位由他和伊麗莎白一世同父異母的姐姐瑪麗所奪得,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血腥瑪麗”,稱為“瑪麗一世”,是英格蘭的瑪麗一世,不是那個被伊麗莎白一世殺了的蘇格蘭瑪麗一世。

伊麗莎白一世的這位姐姐瑪麗一世的婚姻身世極其坎坷。她曾經是父親的愛女,甚至得到了威爾士女親王一的稱號,這在當時的英格蘭就是王儲的稱號。瑪麗從兩歲起就不斷被安排政治婚姻,又不斷告吹。然後母親凱瑟琳的被廢黜以及驅逐使父親亨利八世宣佈她是私生女,並被取消了所有稱號。因為不肯承認自己私生女的身份而惹怒了父親亨利八世的瑪麗被父親取消了一切婚事。從此瑪麗沒有了出嫁的可能,而且病體纏身。

直到愛德華去世後在樞密院支持下瑪麗奪得王位。瑪麗一世為了保住王位確實結了婚,但這是實實在在的政治婚姻,並且終生未育。

在這樣的家族背景中,顰繁結婚如兒戲的父親,結婚三年而斷頭的母親,夭折的弟弟,不得不嫁給自己表侄孫腓力二世的姐姐,這些恐怕都讓伊麗莎白一世看透了婚姻,並且也不再指望。因此,她沒有像姐姐瑪麗一世一樣為了得到一個繼承人而結婚。

伊麗莎白一世最後選擇了被她處死的蘇格蘭女王瑪麗一世的兒子詹姆士做繼承人,結束了都鐸王朝,開啟了斯圖亞特王朝。


沅汰


伊麗莎白一世(1533-1603年),25歲繼承王位之前,已經磨練很多年,跟姐姐瑪麗一世有點相像,父親亨利八世糟糕的6次婚姻傷透了姐妹倆的心。

姐姐瑪麗一世,幼年遭遇母親凱瑟琳(西班牙王女)被流放,父親宣佈她為“私生女”,37歲開始腥風血雨的5年統治,贏得“血腥瑪麗”的稱號。瑪麗一世的婚姻很糟糕,她很遷就丈夫腓力二世,但這位西班牙國王一點都不喜歡她。

伊麗莎白一世,3歲不到的時候,母親安妮.博林被砍頭,父親也視她為“私生女”,早年的生活充滿苦悶。但是,她成為女王后,與瑪麗一世、亨利八世的統治不同,治國驚人的開明。

然而,伊麗莎白一世選擇獨身,無可避免地受到家庭的影響,昔日的畫面不會消失,亨利八世為娶新娘砍下自己母親的頭,瑪麗一世為討丈夫歡心的“假懷孕”太心酸。

“只有一個上帝,亦只有一個基督,其他一切事情都是無關輕重之小事。”作為多鐸王朝的最後一任君主,伊麗莎白一世決然嫁給國家,誓要讓新教的英國強大起來。

上世紀的玫瑰戰爭讓英國積貧積弱,老爹開啟的持續30年的宗教紛爭更是讓國家雪上加霜,伊麗莎白一世開始用果敢、積極的方式治國,國內開設醫院、濟貧院增加社會福利,國外佔領殖民地、開拓全球貿易。

伊麗莎白一世火急火燎的富國強兵,對面歐洲大陸上的君主卻惦記著島國嫁妝,想著如何她娶回家。國內的貴族出於王朝延續的考慮,也向女王提出“催婚”要求,否則無子嗣的話,王朝就要改姓了。

伊麗莎白一世可不可以結婚?當一個平凡的女王,結婚當然沒問題,何況向他求婚的人有一大堆。

但是伊麗莎白一世不一樣,她可是“榮光女王”,英國能從“傳統農業國”變“日不落帝國”,黃金時代就是她打造出來的。她之所以選擇不結婚,就是要最大限度地維護英國利益,“童貞女王”稱號因此而來。

假設伊麗莎白一世結婚,要麼嫁給國內的貴族,勢必會引起夫家的崛起,不利於均衡國內的政治勢力;要麼嫁給外國王族子弟,勢必要出一副大嫁妝,更可怕的是把外國勢力引入英國。

那麼,“不結婚”不僅沒有上訴煩惱,還沒有家庭的牽掛,更重要的是多了一副國際關係的籌碼。

實際上,伊麗莎白一世正是採用“婚姻外交”,用聯姻來制衡各國,避免英國陷入戰爭,贏得寶貴的發展時間。

當擊敗西班牙帝國的“無敵艦隊”,英國開始取代西班牙成為新一代的世界霸主,伊麗莎白一世留給世界的驚豔背影遠遠超過一個奢華的王室婚姻。

“我已經嫁人了,我嫁給了英格蘭王國。”伊麗莎白一世手上象徵王權的戒指,讓她的為國守身成為流芳千古的佳話。


子屠龍


伊麗莎白一世,名叫伊麗莎白·都鐸,逝世於1603年,她一生未嫁,因此有了“童貞女王”之稱,即位期間還被稱之為“榮光女王”、“英明女王”。許多朋友也許非常好奇,伊麗莎白一世女王為何終身不嫁呢?

(伊麗莎白一世女王畫像)

伊麗莎白一世女王是都鐸王朝的最後一位君主,當時順位繼承人瑪麗一世逝世,她順利登上王位,於1559年正式加冕成為了英格蘭的女王。

她即位時成功的維持了英格蘭的統一。當時英格蘭能夠成為歐洲最強盛的國家之一,也是她將近50年,所做出的成績。

(伊麗莎白一世女王即位,圖取其意)

她即位期間,把英格蘭文化也推到了一個頂峰,也是這個時期出現了諸如莎士比亞、費朗西斯·培根這樣的著名人物,她的統治時期,在英國曆史上被稱之為“黃金時代”。

伊麗莎白一世受到了許多挫折才能夠順利登上王位,在她的眼裡,國家的利益將遠遠高於一切。在即位期間,鑑於被政治聯姻拉下水,所以她找了許多讓人哭笑不得的藉口來婉拒各國求婚者的熱情,最終導致終身未嫁。


(伊麗莎白一世婉拒各國求婚者的熱情,圖取其意)

可她從來沒有因為這件事而覺得後悔和遺憾。英國首相丘吉爾曾說:“她和臣民的關係史長期調情的關係。”也有人說她將自己嫁給了英國,自此成了英國臣民的“公共情人”,女王彷彿也並不排斥這樣的稱謂。所以可以理解為,女王將自己嫁給了大英帝國,她並不會覺得孤獨。

(參考資料:《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傳》)


史事春秋


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一世25歲登基為王,按照她的美貌和學識,拜倒在她石榴裙下的王公貴族還不有的是。可是實際上這個伊麗莎白女王居然一生未嫁,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棉褲外面套秋褲,其中必有緣故。伊麗莎白女王完全是為了於她的政治目的著想,所以耽擱了自己的婚姻大事,與其說是耽擱了,莫不如說她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利和地位,所以才終身未嫁。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伊麗莎白女王當年登基之後,在當時歐洲各國之間,國際社會是不承認伊麗莎白女王的合法身份的,特別是法蘭西人,在結束西班牙與法蘭西之間戰爭的談判中,竟然公然的刁難伊麗莎白女王,並且還提出來英格蘭王位合法繼承人的問題,很顯然是對伊麗莎白女王的不滿。


伊麗莎白是個聰明人,她非常明白法蘭西人的險惡用心,於是就利用自己的美豔,打起來曾經像他她求婚的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的主意,開始示好西班牙國王力二世,可是就不說結婚的事。就這樣,伊麗莎白女王藉助西班牙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敦促世界西方各國承認了伊麗莎白作為英國女王的合法地位。

身份被確定了之後,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的求婚之事也就此擱淺了。後來在一再請求下,伊麗莎白女王才明確的告訴腓力二世,說他們倆個不能聯姻,因為宗教信仰不一樣。很明顯這是伊麗莎白女王在卸磨殺驢。

後來,伊麗莎白繼續使用美人計,採取慣用的伎倆進行外交活動。你說你不想結婚也就算了,為了達到政治目的,還利用自己的美貌忽悠那些王侯貴胄,使得歐洲大陸那些王侯貴胄競相折腰。


後來有人研究了,伊麗莎白不是不想結婚,也不是不喜歡男人,其實她心中也有一位白馬王子,那就是達德利勳爵,這位高大英俊的男人就是貴族之後諾森伯蘭公爵的公子,當時伊麗莎白對他十分恩愛,也曾經想過與他結婚。並且還高調的加封達德利勳爵為萊斯特伯爵。可是就因為這個達德利勳爵在認識伊麗莎白女王之前是有過妻室的人,而且就在伊麗莎白和達德利勳爵馬上要舉行婚禮的前夕,達德利勳爵的前妻突然離世。這一切變故讓伊麗莎白感覺到了不好的徵兆,更有甚者還傳說達德利勳爵為了伊拉莎白女王成婚,特意指使別人謀殺了前妻。不管此事是真是假,作為女王的伊麗莎白絕不想頂著這樣的非議與達德利結婚。


那樣一定會惹來別人的議論,畢竟是人言可畏,自己還是女王之身,於是這場本該發生的婚禮就這樣被取消了。

再後來,據說法國國王亨利二世的弟弟阿郎松公爵也曾像伊麗莎白女王求過婚,可是不知道什麼原因,這場長達五年的戀愛馬拉松終究因伊麗莎白女王拒絕成婚而宣告結束。

至此,伊麗莎白女王終身未嫁,做了一輩子單身貴族。伊麗莎白女王的故事也充分證明了權利和地位有多重要。


任馳贏天下


伊麗莎白一世在八歲時宣佈:“我永遠不會結婚。”令她的臣民們驚愕的是,偉大的女王信守了她的諾言。她甚至提倡童貞崇拜,這也是她為人津津樂道的原因之一。 四個世紀以來,歷史學家一直在猜測伊麗莎白為何從未結婚。在她那個時代,她保持單身的決定被認為是荒唐和危險的。女王需要丈夫為她做政治決定,組織和領導她的軍事行動。更重要的是,她需要男性繼承人,以避免在她死後,對立的索賠人之間爆發內戰。

向女王求婚的人並不少,有英國的朝臣,也有外國的王子。人們滿懷信心地認為,伊麗莎白最終會嫁給他們中的一個。事實上,儘管她更喜歡單身,她依然讓這些求婚者保持一種永久的期待甚至渴望的狀態(渣女)。這種搪塞是女王有意為之的政策,因為她讓外國王子滿懷希望,有時長達十年之久,在他們可能會在她的國土上發動戰爭的時候,她可以讓他們保持友好。

事實上,她避免結婚是有充分的政治理由的。她姐姐瑪麗一世和西班牙菲利普二世災難性的婚姻給英國政治施加了不受歡迎的外國影響。英國人普遍對女王娶外國丈夫抱有偏見,尤其是信奉天主教的男人。


伊麗莎白不願結婚還有其他更深層次的原因,我認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她害怕失去女王的自主權。在16世紀,君主被認為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而丈夫則被認為是妻子的最高統治者。伊麗莎白知道,結婚生子會削弱她的權力。她對萊斯特伯爵說:“我在這裡只有一個情婦,沒有主人。”萊斯特伯爵是她最愛的人,也是她30多年來最親近的人。

她曾經指出,婚姻對她來說似乎太不穩定了。她親眼目睹了直系親屬的幾次婚姻破裂,包括她自己父母的婚姻。

一些人,基於最薄弱的證據,認為伊麗莎白不結婚是因為害怕或不能進行性行為,但更有可能的是她害怕分娩。她的兩個繼母、祖母和幾個熟人都在產床上去世了。而且,在懷孕期間,她一定會失去對王權的控制。

伊麗莎白的父親亨利八世以叛國罪和通姦罪處死她的母親安妮·博林;她的繼母凱瑟琳·霍華德後來也遭受了同樣的命運。伊麗莎白14歲時,她幾乎被海軍上將托馬斯·西摩(Thomas Seymour)所迷倒,但是西摩也在一年內因叛國罪入獄。有人認為,伊麗莎白在很小的時候就目睹了這些可怕的事情,這可能是她遲遲不結婚的原因。


伊麗莎白必須決定什麼事情更加重要。在那個時候沒有避孕措施這一方面的知識,冒著懷孕的危險將會危及她已經不安全的王位。女人的名聲是至高無上的,尤其是女王,她被封為英國國教的最高統治者。結婚或獨身是她唯一的選擇。伊麗莎白太聰明瞭,決不肯妥協。她做出的選擇是勇敢的,是革命性的,而且從長遠來看,對英國來說是正確的。


羊屎蛋蛋758


伊麗莎白女王一世終生未嫁,號稱“童貞女王”。


伊麗莎白一世號稱,她這一生已經嫁給了自己的臣民和國家,英格蘭。無須再多一個丈夫。


這種情感出於帝王權術和真情實感,都會是真實的。

但是,伊麗莎白一世不結婚,更多是出於安全的需要。


先說兩個背景。西方權力體系中,王位不能完全靠武力。靠武力取得王位的人,起碼得由王室血統。


比如伊麗莎白一世的爺爺亨利七世能夠繼承王位,不僅僅在於他靠武力打敗了理查三世,贏得了玫瑰戰爭,還在於亨利七世本身就有王氏家族蘭開斯特家族的血統。


同時,伊麗莎白一世在位期間,英國新教和天主教之間的宗教和政治鬥爭非常激烈,針對伊麗莎白一世的各種陰謀層出不窮,目的都是為了把她推下王位。


在這樣的背景下,如果有一個非常明確的繼承人,那麼伊麗莎白的處境會更加危險,因為她的敵人隨時都可以挾持她的繼承人,取代她的地位。


伊麗莎白一世的勁敵蘇格蘭瑪麗一世,就有這樣的經歷。蘇格蘭貴族不滿意瑪麗女王的統治,就密謀叛變,把瑪麗女王的兒子年僅一歲的兒子,推上了蘇格蘭國王的寶座,結果瑪麗女王只能流亡國外。


在這樣的情形下,伊麗莎白一世拒絕婚姻,是可以理解的。


伊麗莎白一世的父親亨利八世,荒唐的婚姻經歷,對她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強化了伊麗莎白一世不婚主義的傾向。


熊沾沾


被稱為“童貞女王”、“榮光女王”伊麗莎白女王(伊麗莎白一世)是都鐸王朝的最後一位君主。伊麗莎白於英國的貢獻,再多的言語都無法讚美,初即為就成功維護了王國的統一,她在位的近半個世紀,英格蘭從一個“三流水平”的國家成為了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之一。而就是這麼一個卓越、出色的君主,一手締造了英格蘭“黃金時代”的領袖,卻從沒有結過婚。

伊麗莎白一世的容貌並不醜陋,按道理來講,身居高位的她應該會讓無數歐洲貴族男子趨之若鶩,事實上她也有過很多追求者,但是最終她一生未婚,將一生都獻給了英格蘭,這一切都要從女王的童年講起。

當時的英格蘭,宗教之間的矛盾非常之深,新教和天主教的鬥爭攪得國家天昏地暗。瑪麗一世(伊麗莎白一世的姐姐)極度厭惡其父親亨利八世所站的新教,而相反的是,伊麗莎白受到凱瑟琳(亨利八世最後一個妻子)的影響,是新教的忠實擁躉。瑪麗一世時期的天主教和新教鬥得天昏地暗,直到在她去世後才某種程度上達到了平衡,因而在伊麗莎白一世上臺後,為了避免結婚後丈夫所在教派會打破當時好不容易形成的一種“畸形的平衡”,加劇上層的內亂,選擇了不婚,而是以這樣一種狀態在各國之間遊走,為國家謀取利益,因此很多人戲稱伊麗莎白一世是嫁給了英格蘭。

還有便是和她一直以來的經歷有關係。15歲時,還在少女時代的伊麗莎白一度和英國的貴族湯姆斯·西摩爾有緋聞,他們之間的關係很密切。但是好景不長的是,西摩爾追求伊麗莎白不純的動機,即希望利用伊麗莎白去爭奪王位,而非什麼浪漫的一見鍾情和海誓山盟,被人所曝光,西摩爾在陰謀破產後遭到了殺害,他們之間的這段戀情也就消散得一乾二淨。1568年,西班牙的國王腓力二世向伊麗莎白求婚,但是當時伊麗莎白認為,腓力二世表面上表現得很單純,實則是想借此實現吞併英國的計劃,因而也拒絕了他。在當伊麗莎白45歲時,年僅二十出頭的安如公爵(法蘭西國王亨利二世的四弟)向她求婚,當時伊麗莎白幾乎已經同意了這個婚約,但是在婚禮的前幾天,她以“無須結婚……與全體臣民為伴,將我的生命與貞潔獻給英國”為由再次拒絕了婚約。此後,仍有人陸續拋來邀請,但是都被伊麗莎白一一拒絕了。

並非是伊麗莎白是我們所說的“性冷淡”,是個冰冷的生物,這從她與萊斯特的親密關係中可以看出。她把這種皇室之間的婚姻看得太過通透,她深知這種政治的婚姻其中所包含的真情有幾分,陰謀有幾分,少女時期的西摩爾給她帶來的心靈上的傷害讓她在這方面看的更為清楚。而當時教派的鬥爭給國家帶來的打擊她也看在眼裡,所以在迎來天主教和新教難得的平衡時,她不想她的婚姻去破壞這種來之不易的“寧靜”,她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國家的建設中。因為她的睿智,因為她的“身不由己”,“童貞女王”伊麗莎白在位的40餘年,英格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輝煌。


古來今往


伊麗莎白一世是英國都鐸王朝的最後一任君主,在她近半個世紀的統治中,英國國內經濟實力增強,對外貿易發達,海外勢力擴張,步入了歐洲強國之列。

特別是在1588年,英國擊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之後,確立了海上霸主的地位。伊麗莎白統治的這一時期,英國的文化也得以空前繁榮,文藝復興就主要發生在這一時期。

因此,伊麗莎白統治時期,在英國曆史上被稱為“黃金時代”,她也被譽為一代英主。但是,就是這樣一位締造了英國史無前例輝煌歷史的女王,卻終生未嫁,被稱為“童貞女王”。她甚至公開說過,“在我臨終之時,在一塊大理石上刻下這樣的字句就足夠了,一位女王,終生以處女的身份統治過這一王國”。

(伊麗莎白劇照)

那麼,伊麗莎白一世為何會選擇終身不嫁呢?是她不夠漂亮,不夠優秀嗎?

伊麗莎白能成為女王,其實挺幸運的,因為她不是王位最應該的繼承人。他的父親亨利八世一共娶了6位妻子,排在她前面的,還有同父異母的瑪麗和愛德華。

1547年,愛德華六世即位,6年後去世。其表親簡·格蕾成為王位繼承人。同年7月,瑪麗發動政變,廢黜了繼任的簡·格雷,成為英格蘭的女王。1558年,瑪麗一世離世,25歲的伊麗莎白成為英國的女王,也開啟了她統治英國的時代。

伊麗莎白年輕漂亮,成為女王時正值花樣年華,“她具有成熟婦人的各種風韻,中等身材,體態優美,容貌甚佳,皮膚橄欖色,雙目明亮照人,還有一頭紅棕色的頭髮”。

伊麗莎白不但具有美麗的外表,同時她還才華橫溢。她喜歡跳舞,精通英語、法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等七種語言,能以拉丁語即興辯論。擅長音律,喜歡每天彈上一小時琉特琴。

這樣一個嫵媚動人的女王,追求者自然不在少數。據說,在伊麗莎白45歲以前,為她舉辦的重大求婚活動,就多達20多次。西班牙、法國、神聖羅馬帝國、瑞典、蘇格蘭等國王公貴胄們都曾絡繹不絕地向她求婚。

那麼,伊麗莎白才藝雙絕,追求者眾多,為何還是選擇了獨身呢?

(伊麗莎白劇照)

這是因為,伊麗莎白將自己的婚姻當作了外交手段。

這其中,她的姐夫、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就曾試圖征服她。

在1559年,腓力二世向伊麗莎白表達了聯姻的要求。對於腓力二世的請求,伊麗莎白既沒有拒絕,也沒有立即答應。隨後,伊麗莎白利用腓力二世的求婚時機,和法國展開了有關加萊港口的談判,抓住法國害怕英西兩國聯手的心理,迫使法國在加萊的歸屬問題上,做出了諸多讓步。

同時,法國也曾試圖通過聯姻的方式,在英、西、法三國的角力中贏得主動,獲取更多的利益。

法國國王曾通過中間人告訴伊麗莎白:“如果她願意跟西班牙中斷關係,和法國友好人士結婚,那麼,英法兩國就可以找到有利於兩國君主的權宜之計”。

聰明的伊麗莎白同樣採取了模稜兩可的態度,轉而將這一消息告訴了西班牙,引發了西班牙對法國的強烈不滿,從而為她和英國爭取到了更多的利益。伊麗莎白正是在西班牙的幫助下,才挫敗了教皇意欲開除她的企圖。

1570年,西班牙強大的軍事實力引起了伊麗莎白的警惕,她開始改變了對法國安茹公爵求婚的冷淡態度,嘗試和法國展開了婚姻談判。

雖然談判最終失敗,但在長達一年的馬拉松式的談判過程中,英、法兩國簽訂了《布魯瓦條約》,實現了伊麗莎白謀求均衡法國與西班牙勢力的目的,並在法國為英國建立起防禦西班牙入侵的屏障。這一條約的簽訂,標誌著英國外交的勝利。

由此看來,伊麗莎白的婚姻問題,並不是單純的個人問題,而是英國的政治問題,是英國的外交需要,是伊麗莎白為英國謀求利益的一種外交手段。

(伊麗莎白劇照)

那麼,也許有人會問,伊麗莎白為何不在國內選擇夫婿呢?

因為伊麗莎白心裡明白,嫁給國內的貴族,必然會引起派系之間的衝突和宗教矛盾。面對國內涇渭分明的新舊貴族,伊麗莎白無論選擇哪個貴族,就意味著拋棄其它貴族。強勢的伊麗莎白不希望自己被綁架,她要用自己的強力手腕將所有人籠絡在一起,把英國推向頂峰。

所以,伊麗莎白選擇了獨身,她將自己的婚姻大事當作英國最大的政治籌碼。登基後的20 多年中,她始終吸引著一個個求婚者,甚至到她53 歲還在上演著這種好戲。美國曆史學教授威爾·杜蘭對此曾經說:“伊麗莎白一世在政治上最大的秘密武器就是她一直不嫁。”

伊麗莎白雖然決心終身不嫁,但英國樞密院卻一直催促她儘快結婚,從而為英國生下一個王位繼承人。在她執政期間,英國議員們不止一次要求女王陛下交代自己對婚姻的想法及打算。被逼無奈的伊麗莎白不無嘲諷地反問大臣們:“你們認為我該嫁給誰呢?”搞得大臣們一時啞口無言。

後來,伊麗莎白為了堵住大臣們的嘴,說出了一句讓全體英國人異常感動的話:“我只可能有一個丈夫,那就是英格蘭。”

(參考資料:《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傳》)


張生全精彩歷史


其實要想弄清楚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的不婚之謎,我們不能單單關注女王本身,更要回顧女王統治英國時期的歷史和政治情況。

首先,伊麗莎白一世接手英國時可以說是百廢俱興,危機重重。在其之前的瑪麗女王幾乎用暴政和宗教鎮壓摧毀了整個英國的社會。作為天主教徒,瑪麗女王與西班牙人聯姻;並且為了讓英格蘭成為天主教國家,她一直血腥迫害新教徒。被內耗嚴重的國力還要應對鄰近國家的挑戰和威脅,伊麗莎白一世意識到她必須要消除內憂發展經濟,並且還要與周邊國家保持和睦的關係。但是,在這之前他必須解決一個更為棘手的問題---讓歐洲各國承認女王的王權。很多國家特別是法蘭西王國時常在繼承的合法性上刁難伊麗莎白一世。她利用西班牙的腓力二世的求婚來制約法蘭西人對其的刁難和對英國國土的虎視眈眈;並且利用西班牙強大的海上力量為英國的海運保駕護航。在這樣的棘手情況之下,伊麗莎白決定以自己的婚姻作為交換籌碼,周旋於外國王室和國內大臣之間。這樣也使得英國的社會和國家勢力迅速恢復,並崛起。也正是由於婚姻的籌碼,伊麗莎白與國內外勢力均保持了良好的關係。

(西班牙腓力二世)


其次,伊麗莎白極度渴望權力,也極度渴望成為一個有作為的君主。歐洲皇室的傳統便是在婚後,女王需要將自己的權利交給自己的配偶。而這一點對於立志要成為名垂青史的君主的伊麗莎白來說是不可能的。自從她執掌王權開始,她便表現出強大的野心和帶領英國走出困境的決心;並且伊麗莎白一世不可能將自己的王權通過婚姻讓給他人。在當時的情況下,能與伊麗莎白一世結婚的人必定是歐洲王室其他的君王或者王子;他們是萬萬不會為大英帝國的前途而殫精竭慮,更有可能利用自己的權力最終吞併英國。所以,伊麗莎白一世寧可為了英國而放棄擁有婚姻,也不會將大英帝國拱手相讓於別人。在英國的內臣中,達德利勳爵一直是女王的寵臣,坊間也有傳聞女王對其一見傾心。但是,達德利勳爵早已有了家室。直到後來,其妻子忽然暴斃;但是女王擔心與勳爵結婚可能會招來非議,便放棄了與之結婚的想法。

(查理八世與六任妻子)


此外,在我寫的文章“女王領導下的王室不婚”中也提到,見慣了王室婚姻的不幸,伊麗莎白認為婚姻是愚蠢的。她更是嚴令禁止和阻礙自己身邊的王室成員和侍女踏入婚姻的殿堂,如有秘密結婚者,她更是將其處決或者監禁。這一點可能來源於其父亨利八世三番五次地休妻甚至殺妻子;伊麗莎白的母親便在其年少時被亨利八世下令處決。


歐洲王室的繼承製度與中國封建社會有所不同,中國更在乎是否由自己的嫡系血脈來繼承王位;歐洲王室只在乎下任君主是否有貴族血統。很多歐洲國家的王權並不是由自己的孩子來繼承,而是由議會或者元老院在國家的貴族裡挑選的。所以,伊麗莎白一世很顯然不會因為自己沒有孩子繼承王權而選擇結婚。


最終,伊麗莎白一世成就了英國的黃金時代,綜合國力穩步提高。在他的帶領下,英國擊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開闢每週殖民地,,改良貨幣體系,並且成立了很多例如東印度公司的貿易巨頭;而自己的不婚之謎卻成為了後是對其種種猜測的根源。其實,我更願意相信她的不婚是所處時代的無奈之舉;她懼怕因為其性別的緣故,喪失來之不易的一切。害怕失去權力,失去國家和被丈夫遺棄。我們習慣性把偉大的人的舉動過分明智化,神聖化;卻忘記了在黯淡無光的夜裡,或許也有一雙渴望愛情的眼睛被血絲與淚水填充,直勾勾的看著自己的王冠與王位,發出一聲聲無人聆聽的嘆息。


清湯廢頭


因為她屬於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