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电影盘点(十二月篇),成熟观众与市场降温的两重天

2019年度12月份,有66部电影在院线上映,共产生票房40.78亿。

年末的最后一个月,延续了前一个月激烈的竞争趋势,尽管上映影片的数量有所下降,但是IP名号和大腕儿的数量绝对有过之而无不及。

而因为农历新年的提前到来,这个档期同样被安排的十分紧凑,毕竟要为随之而来的贺岁档腾出排片量,所以整个月份中院线电影的表现也都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



好莱坞的黑色十二月,强森、皮特统统不灵,《星球大战》依旧不被待见

去年的12月,众多上映影片的票房都不尽如人意。

例如当今全球最炙手可热的动作硬汉,强森主演的《勇敢者游戏2》在期待观影人数超前作近三倍的情况下,少赚了近两亿票房。

这对于一部前作品质优秀的喜剧动作片而言,是十分意外的结果。

一部由笑点和视觉奇观构成的纯娱乐片,相较于前作,《勇敢者游戏2》内容上有着全方位的超越。

在原汁原味保留前作卖点的同时,更丰厚的资本以及数量更多的参演角色,让整部影片呈现加分的状态。



另一边,对于国庆档就与国内观众擦肩而过的老牌帅哥布拉德·皮特,《星际探索》的全面扑街令人不可思议,皮特的粉丝都哪儿去了???

尽管风格上《星际探索》不是一部讨喜的商业影片,可毕竟瑰丽的太空奇观在大银幕上的体验感超然。

或者也许国内市场本就不待见太空类影片,作为系列新篇章终结篇的《星球大战9 天行者崛起》在国内依旧没有出路。

因为不像欧美有着国民级别的粉丝基础,本片牺牲品质来成全粉丝的所谓情怀操作也无人买单。

但是最少片中这么多老演员纷纷登台致敬,对于喜爱星战的影迷而言,还是会有些许安慰吧。



导演不可以不改变,但是也不推荐瞎变

市场的成熟,不仅让引进片越来越不好过,品质不佳的国产片将面临同样的困境。

即使能找到不错的噱头和流量演员,他们也依旧需要经受品质上的考验。

月内几部商业片中,《天火》1.7亿的票房算是不错,可其中至少有个1是靠周杰伦拉票完成的。

对于国产灾难片而言,《天火》从故事脉络和节奏上表现尚可,但特效场景实在过于尴尬。

本来按照影片品质,多少可以给个及格分,可看了一眼职员表,导演和编剧都是外籍人士,那也就没有什么亲情分可言了。



另外一部关注度不错的片子,《特警队》已经让人记不清这是丁晟导演第几次拍硬汉类题材了。

说实话,这部片子好不好看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影片的立项本身,就没有思考过需要拍成一部什么样的电影,而是瞅准了要让满腔精力无处发泄的直男们过过瘾的。

只不过,相较于真正的动作硬汉,满屏幕墨镜腹肌的画面,显然不是直男的心头之好,而且估计也没有多少女性朋友会喜欢这样油腻的画面,两头不讨好,说的应该就是这种片子了吧。



不知道未来何时,丁晟导演会尝试突破自己,不过这一步终归是要走出去的。

君不见,就连小刚炮这样的名导演,经常重复自己也要被业界吐槽,何况丁晟导演的硬汉系列本来就够不上经典的级别。

以小刚导演丰富的执导经验,可蓦然回首,人到老年原来还没拍过纯粹的爱情片。

怕是有些心虚,干脆也没敢把影片带到贺岁档凑热闹。

要说根据自己战友的真人真事改编,冯导的义气是够了。

只不过忽忽悠悠两个小时,全片无起伏无亮点,《只有芸知道》就全当您老为战友圆梦,顺便给自己补上一段经验吧。



《南方车站的聚会》:传统华语片不死,旗帜终有传承人

相比希望凭借商业片冲击世界级电影大奖的名导,其实他们都忘记了越是具有本土特色的影片,才越容易获得国际的认可。

《南方车站的聚会》这部对观众相对不友善的方言电影,直接帮助导演刁亦男拿到了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提名。



我们在电影里见识过意大利黑手党,俄罗斯黑帮,日本山口组等暴力组织,可相对于国内的黑社会势力,基本还是停留在“古惑仔”这个时代。

至于国内黑帮,提起来估计多数人第一印象还是民国年间的上海青帮之流。

18年贾樟柯的《江湖儿女》算是揭开了纯国产黑帮的神秘面纱,《南方车站的聚会》则来了一次更加全面的展示。

其实要说在打黑除恶行动的正风头,这样的片子拍摄难度极高。

又要展示暴力,又不能美化暴力,万幸导演算是交出了不错的答卷。



没有血浆和爆炸,导演用风格化的拍摄方式,丰满了故事也营造了紧张的节奏,颇具象征意义的蒙太奇剪辑,也让影片的呈现效果具备争夺奖项的深度。

而对于这样一部本就是为了评奖去的片子,在电影院里能获得知音人2亿票房的支持,已然算是意料之外的惊喜了。


《误杀》:华语最强翻拍片,主打剧情或成新出路

经历过飞速发展的二十年,华语电影工业的成熟度已经有了极大的改善,而相对于目前的产业而言,则已经来到了瓶颈期。

对外进行文化输出的能力降低,不仅在全球吃不开,就连本土观众喜爱的传统动作片或者仙侠片也走进了死路。

在市场商业化程度越加完善的时代下,文艺片的筹拍也面临着诸多困难。

于是乎,国内影业发展出了两条路子,一头是进行更具文化特色的作品原创尝试,另一头则是挑选国外优质作品进行本地化翻拍。

而考虑到特技和制作水准的差距,通常会被当做翻拍范本的,大多是剧本出色的影片。



以《误杀》这部影片来讲,因为题材所限,故事背景选择安排在国外,避免了一些尴尬局面的发生。

演员几乎清一色由华人演出,加之泰国目前大量的华裔移民背景,故事发展起来倒也没有什么违和感。

从改编的角度讲,本片在处世之道和宗教信仰的层面,加入了明显的东方文化特色。

而为了可以保证审核,在原剧本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收尾的段落,甚至需要为此而改变误杀本身的脉络。



于是我们看到本片完全符合国人思维逻辑的改编,加之影片节奏的优秀呈现,相对于国内很多尝试改编以韩国影片为代表的故事剧本时,有了显著的品质优势。

其实受审核所限,许多在国外大火的题材,本不适合在本土传播,再加上改编功力的不足,很容易出现毁经典的操作。

《误杀》不能说有多么出色,至少它为业界展示了翻拍片的成功操作方式,有幸的话,也许本片将引领行业翻拍的进步。

尽管说起来不好听,可实际上学习优秀的范例,本就也是对自身的提升不是吗?


《被光抓走的人》:创意是好的开始,期待未来有更精彩的作品出现

这部电影被许多网友称作概念四星,制作一星的“非典型性烂片”。

毕竟前有《复联》灭霸打响指消失一半人口的巨大噱头,后有狼人杀一般相互猜忌、真真假假的情感展开。

《被光抓走的人》凭借真爱的人会同时消失的概念,从故事开始之初,就拿下了一个不错的头彩。



只可惜,原本可以将一个故事进行深化呈现的本片,被切割成了四个分段式的故事。

尽管看上去视点更加全面,可不得不说,每一个故事都有一种浅尝辄止的感觉。

说是在讲婚姻吧,实际上似乎还掺杂着亲情和爱情。

毕竟处于不同人生阶段的几位主角,本身面对的情况都各不相同。

过短的段落长度,不仅限制了故事的展开,也限制了演员的表现。



除了黄渤的部分,几位演员硬是靠着优秀的演技交出了合格的答卷外,后面几段都只能算是普通水准。

加之导演董润年,本身也是初次尝试导演的工作,显然并未完成从编剧到导演的完美转型。

于是,本片大概就像是被烂片导演拿来翻拍的经典故事一般,听上去很不错,看起来就有些尴尬糟糕了。


《叶问4》:是宗师传奇的落幕,也可能是时代的落幕

本片上映之初,最大的关注点就不在于影片本身。

甄子丹宣布将不会再出演功夫片的消息,才是最大的热点。

其实要说通过点燃观众的爱国情绪来刷好评的操作,《战狼》身前的《叶问》才是新世纪的真正老师傅。

一路从抗战初期打到癌症晚期,甄子丹也终于决定要给自己的“叶问”生涯画上一个句号。

在《叶问3》获得7.7亿票房却深陷黑幕风波后,系列还是实现了王者归来,以11.82亿的成绩成为了系列的票房之最。



鉴于影片的反响不错,看到贺岁档期内动作片的竞争不大,影片的秘钥被延期到2月19日,算是准备从双旦档期一路打到春节档期。

可万没想到,天不遂人愿。

一场疫情决定了本片的票房提前停止了增长,而因为前所未见的特殊局势。

甄子丹的又一部影片《肥龙过江》,继《囧妈》后选择在网络上线播放。

这两部影片的操作,算是开启了国内影片与流媒体平台合作的新时代。



而电影行业本身尽管看上去风光无限,可实际上在经济大势的影响下,也早在前两年就悄然走入了衰减期。

2019年过去了,叶师傅的银幕生涯草草画上句号,属于中国电影业的未来,也面临着空前的困境。

春天来了,希望一切尘埃落定之后,迎接我们的是盛夏,而不是娱乐行业的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