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有很多人在榨油,不用錢,但榨出來的菜籽渣和花生渣不給你,他們拿來幹什麼?

湘妹妞妞媽


在我們膠東農村,花生是主要的油料作物。




近幾年也有的油坊推廣過這樣的做法,榨油不收加工費,榨出來的花生餅不給你,油坊留下來抵加工費。但老百姓並不買帳,因為加工費才幾個錢啊,花生餅的價格卻是實實在在,這其中的差價,用腳趾頭也能算出來啊。

而且花生餅在農村用處很多,是家畜家禽最好的精飼料,也可漚製成肥料,用來養花喂菜,都是極好的。如果覺得市場價格還可以,也可以直接賣掉。

花生餅在農村老百姓習慣於稱呼“麻散幹”或“麻散餅”,在生產隊的年代,只要隊裡的油坊開始榨油,油坊裡的活可是個肥差,人人搶著去幹。生產隊的東西是不能隨便帶回家的,但混個肚子圓還是可以的。只要自己吃飽了,就等於是給家裡的老婆孩子省出了一份口糧,何況隊裡還給記工分呢。

村裡的小孩子們也喜歡圍著油坊轉,一來是爐火熊熊、人來人往的氛圍,原本淘氣的小傢伙們喜歡往人多的地方鑽,可以蹭溫度。二來是翻炒花生米的香味實在太誘人了,口水流一地啊。

在大集體的年代,農戶家裡根本沒有花生米,生產隊的花生留出儲備糧後,其餘的都在油坊打油。只有在春天種花生的前夕,隊裡會拿出花生種分到各家各戶剝皮,這也是過稱有斤兩記錄的,回家剝完後交回隊裡必須過秤,如果少了是要扣工分的,所以家裡的大人看的牢牢的,唯恐孩子偷吃了,交不夠任務,生產隊長大喇叭一廣播,這人可丟到老家了。

油坊一開張,炒制花生米的香味在全村飄啊飄,小傢伙們鑽進油坊裡轉來轉去,小嘴甜的很,叔叔大爺的叫著,眼裡總是瞅著鍋裡翻炒的花生米,就是不肯離開,大人難道不知些這些小傢伙的心思嗎,瞅著隊長不注意抓一把花生米給他們塞到口袋裡,有了好吃的可是兩碼事了,這小腿可是飛快的不見蹤影,出去無人的地方分著吃去了。

那時候搾完油後的麻散是高貴東西,哪捨得用來餵豬,家家戶戶分的一星半點,人吃了都不夠。冬天熬一大鍋地瓜粥的時候,才捨得放一小塊麻散,甜甜的地瓜粥配上花生的清香,暖暖的喝到胃裡,從裡到外的舒爽。

現在的農村,花生摘果是不收錢的,但是摘果後的花生秸稈是直接歸人家所有,粉碎成草面,作為青飼料出售,是要有利潤可賺的。對於這一項,老百姓是舉雙手贊成的。

花生秸稈在過去的農村有兩個用處:一是垛起來用油紙封頂,準備冬季下雪的時候,家裡燒火做飯的時候用得到。二是粉碎後是家裡餵豬的主要青飼料。

現在我們這裡是紅富士蘋果主產區,每年的蘋果修剪下來的樹枝,農戶家裡都燒不了。而農戶以前家裡圈養的肥豬,現在己經極少有農戶飼餵了,都是養殖場規模化養殖,統一餵養的精飼料,所以花生秸稈失去了原有作用,抵作加工費被回收是極其樂意的。

摘果後的脫粒,附近有幾家大型花生加工廠,曬乾的花生果可以直接送去脫粒,花生果皮人家留下,花生仁可以直接按當時市場價格賣給加工廠,如果覺得價格不合適,也可以在加工廠代存,等市場價格高到自己滿意時再來結帳,當然是按照結算那天最高的市場價格。

而如果市場價格根本沒漲,反而在回落,這也不要緊,可以按照你代存那天的最高價格結算,人家有專門的人員,給你把帳記得清清楚楚。這樣的商家服務,老百姓真是豎大拇指。

而對於商家來說,人家經營的是大買賣,有貨源才會有錢賺,如果附近十里八村的老百姓都慕名而來,真是財源滾滾來啊,這服務能不跟上嗎。自然能吸引貨源的招數都用上,畢竟是幾家加工廠在同分這碗羹。甚至於有幾家花生種植大戶,花生摘果後晾曬,一個電話通知,加工廠直接上門拉走,種植戶等著數錢就行了。


我是家在南鄉,期待您的點贊、關注和轉發。


家在南鄉


農村有很多人在榨油,不用錢,但榨出來的菜籽渣和花生渣不給你,他們拿來幹什麼?我老家隔壁鄰居堂叔是在鄉下開榨油坊的,一到暑假,我就泡在他家玩,整天義務幫他榨油,長此以往,幹了四五個暑假。夏天榨油非常辛苦的,因此作為長年在學校裡搞教學,是有另一番滋味,我樂意選擇,對我是一種磨練和挑戰。因此,榨油的什麼秘密我全都知道。


目前,農村狀態與20年前,大不一樣了。過去農戶種的油菜籽和花生數量多,一家幾百斤,上千斤的來料榨油,餅渣農戶是要拿走有非常多的用途的,來料榨油是要給加工費的。因此出油率非常高,農戶就高興,榨油生意就紅火。若是出油率低,就沒有生意可做。現在,農村裡只有老人和婦女在家種地,因此每戶只種一點點,最多一兩百斤,榨油全部自食。榨油後的一點點餅渣也就派不上用途了。因此,現在農村榨油,使用餅渣作為抵代加工費,來料榨油,所以也就不收加工費了。


一般每百斤油菜籽在正常情況下,能榨30~33斤菜油,67~69斤餅渣;花生出油率高,每百斤花生能榨40~42斤花生油,58~60斤餅渣。現在,既然榨油不收加工費,只留下餅渣就行。因此,農戶來料一律不稱重量,榨油坊秤都不放,一來料就開始榨油。榨完油,農戶自取榨出的油灌進壺裡拿走,留下餅渣,就算這筆生意宣告結束了。

這些餅渣已經榨不出油來。我家二叔告訴我,農戶是榨油人的上帝,一定要保證出油率,否則是不道德的行為,對經後的生意不利。不要象黑心的榨油坊,每百斤餅渣能榨二次油,能再次榨出6~10斤油,那是沒有良心的商人行為。這些餅渣有養殖戶、化肥廠、水產養殖和農戶等等需要,主要是作飼料使用,聽說品質比成品糧食的飼料作用還要好,其次是作有機肥。一般菜籽餅出售1.5元/斤,花生餅2元/斤,每百斤菜籽榨油後賣餅渣100.5~103.5元,若是收加工費只要50元/每百斤,要多賺50.5~53.5元;花生餅2元/斤,每百斤花生榨油後的餅渣能賣116~120元,若是收加工費也是50元/百斤,能多賺66~70元。所以,榨油不收加工費,留下油餅是收加工費的兩倍多,是非常賺錢的。因此,農村現在榨油一般喜歡不收加工費留下餅渣。



【以上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大家在留言區處留下你寶貴的意見,並積極參與評論,特邀請大家關注三農達人旭日東昇付先,一起探討三農問題!】

鄂東三農


壓榨油不用錢,只要把菜籽渣和花生渣留給油坊就成,第一眼看到題目時,我腦子裡馬上閃出一個念頭:壓榨油這是又漲加工費了嗎?


現在壓榨別的油我不懂,比如菜籽油,葵花籽油,但如果現在壓榨花生油的話,那些應該是去年的花生果吧?

今天不討論花生是舊果還是新果,只分析菜籽渣和花生渣被油坊留下來幹什麼,這玩意兒可是好東西啊,農民們壓榨油時很少有捨得用它來抵加工費的。

我們小時候,油和肉短缺的年代,家中僅有的半塊花生餅是母親用來給孩子們添加營養的唯一物品,半塊花生渣餅大概有五六斤的樣子,母親會在蒸玉米麵餅子的時候從堅硬的花生餅上面砸下一塊比拳頭稍微大一點的餅塊,用水泡開和在玉米麵裡,這樣蒸出來的餅子營養比只是玉米麵大一些,母親說吃了花生渣能長大個子。


後來生活條件好了,土地承包後,家裡種的所有農作物都不少,花生油敞開了吃,再也不需要花生渣來補充養分了,那麼花生渣此時的用途是什麼呢?當年我們家中豬圈裡總是要餵養一頭肥豬,豬需要的營養成分主要是靠花生渣,還有玉米麵和麥麩子。

除了豬,家裡的母雞也是要給它們添加營養的,花生渣是母親認為最好的餵養家禽家畜營養供給物品,母親會把花生渣用水泡出來,沒次給豬或者雞餵食時挖上一瓢或者一勺,有了花生渣的添加,豬和雞吃的特別歡實。而豬的成長非常的令人滿意,到年底總能餵養出一頭大肥豬,雞更是下蛋不少。

再後來農村生活條件更好了,餵豬餵雞因為不夠衛生,被農民們拒絕餵養,花生渣沒有用處了嗎?不是的,村裡還有很多農民會在壓榨花生油時把花生渣要回來,花生渣不僅僅是動物吃了有營養長的好,植物用了更是有一定的效果。

用發酵好了的花生渣給農作物施肥,會讓農作物得到更好的養分,甚至長出來的果實或者蔬菜口感變得甘甜好吃,只不過花生渣並不多,因此是捨不得給糧食施肥,農民們會把它們用在種蔬菜或者自己吃的水果樹上。



為什麼開頭我會說用花生渣或者菜籽渣抵壓榨油加工費會是加工費用漲價了呢,因為一百斤花生米壓榨的殘渣如果賣錢的話,會比一百斤花生壓榨油加工費高最少二十塊錢。

而油坊抵下來的花生渣,油坊可以賣給飼料加工廠,大批量賣的話價格會比收購農民的貴一兩毛錢,去年油坊還是用花生渣抵完加工費以後,用和小販下鄉收購花生渣的價格把農民手中剩下的花生渣收購,這和收小麥玉米一樣目的,從中賺取差價。

油坊如今更願意用壓榨剩下的花生渣和菜籽渣來抵加工費用,一倒手就會有額外收入,開門做生意,當然希望錢多多啦。無利不起早對吧。


悠然見東山


榨油不要錢,其實是榨油坊又賺了你的錢。在我們這小縣城,土地平整,春節以後種下油菜籽,到了3月底4月初,田裡的油菜花金燦燦的,鋪滿了田野,美麗極了,正因為美,油菜花好看,我還寫下一篇散文《油菜花》還獲了獎。我們這裡種植油菜多,種植花生的少,到了6月份以後,就有人去榨油坊榨油了。



1、一次榨油的經歷。

因為自己榨出的油,好吃又放心,做出的菜美味,所以買了幾貸油菜籽到榨油坊去榨,去了以後,榨油坊的人打開機器,給油菜籽上秤,然後開始榨油,榨油時,油菜籽如果潮溼,榨油的人把火燒著,把油菜籽倒在鍋裡進行攪拌,待幹了些,就可以榨油了,榨完油,把油上秤稱下,讓你知道出油率多少,然後秤油餅,秤完後他自己定個適價格,價格不會太高,要求把油餅賣給他,除去搾油的錢外,適當補你點錢了事。



2、他們把油餅又拿去賣。

其實每個榨油坊都會固定的人來收購油餅,而且收購的價格會購買你油餅時的價格是高了很多,從中賺取差價,他購買你的油餅時價格才8毛左右一公斤,但他賣出去的油餅價格在1.5元至2元左右,所以他又狠狠的賺了一筆。


3、油餅還可以去的釣魚打窩。

如果喜歡釣魚的人,可以留下油餅去釣魚打窩,效果相當好,一次去釣武昌魚,不上鉤,去秤了半口袋油餅倒下去,釣到6個小盆子大的羅非魚。

總結

在去榨油時,建議油菜籽餅或者花生油餅,自己賣或自己處理好,你不要或者賣給榨油坊主,他都會又賺到一筆錢。



以文溫暖三農


農村小作坊幫村民加工菜籽油、花生油,然後以花生渣、菜籽渣抵扣加工費的習慣,由來已久,在我小時候村裡就是這麼幹的,當時不瞭解其中的內涵,現在再去看,發現這個買賣非常暴利。

(1)加工菜籽油、花生油,以菜籽渣、花生渣抵扣加工費的利益點在哪?

2017年時,我們村加大了菜籽油的種植,種植菜籽、花生等經濟作物補貼高,所以村裡一時間遍地菜籽和花生,然後村裡的小油坊,專門幫人加工油料的也逐漸多起來,我爸爸瞭解了一下行情後也想去買一臺大型榨油機幫人加工食用油,後來放棄了,現在每每想起來都後悔莫及。

而以菜籽、花生渣抵扣加工費的利益點在哪呢?

當時爸爸想開加工油坊時,我專門做過一些功課,詳細瞭解了一下這裡面的利潤爆發點在哪裡。當時我們村給人加工菜籽油、花生油的加工費用是以原材料重量來收費,加工一斤食用油收費5-6毛錢不等,也可以以菜籽渣或花生渣抵扣加工費。

2017年我們村食用油生產廠加工食用油的費用是300-500元/噸不等,要比小作坊加工的便宜很多,但對數量有要求,所以村民更喜歡在小作坊加工食用油,儘管小作坊出油率比不上大型油廠,但好在方便、便捷,收費也能接受。更難得的是,當時還可以以油渣來抵扣加工費,所以很多人都願意選擇不要花生渣、菜籽渣。

但是當時有門路的,是可以將菜籽渣、花生渣售賣出去的,收購價還挺可觀,基本上菜籽渣便宜一點3000元/噸上下,花生渣是4000元/噸上下,這個油渣的收購價格可是要高出年加工費好幾倍呢。所以,商家願意說服村民用油渣來抵扣加工費,村民往往也高興接受。

(2)菜籽渣和花生渣,有什麼用處?

1、打牙祭。

小時候家裡窮,能吃到香香的東西就會很開心,過去榨油技術也沒現在出油率那麼高,所以小時候最喜歡每天早上上學去,在書包裡裝一塊花生渣餅子,特別硬,一小塊花生渣餅子能啃食小半天,也算是打牙祭、解饞的良品。但是菜籽渣卻不適合啃食,雖然更香但不好吃,還含有過多有害物質,不適合小孩子當零食吃。

不過現在壓榨油技術提升了,油菜籽、花生的出油率也高了,出油後往往菜籽渣和花生渣都壓縮的很乾很薄,香味不足,苦味有餘,所以現在的小孩子對花生渣餅斷然沒興趣。

2、做魚餌。

小時候村子裡常常在家陪大人們一起做魚餌,做好了在河裡撒開一張大網,然後網上放入做好的魚餌,等待魚上鉤,一天後收網,往往收貨頗豐。

不過花生渣和菜籽渣都不太溶於水,要打成粉,混著泥土摻水做成餅子,然後做好後一起丟入漁網中,這樣打成粉的油渣不容易被水泡散,還容易吸引魚兒來吃,也就很容易釣到魚了。

3、做肥料。

這個我是知道的,過去我們自己會把榨油剩下的渣子和糞便、秸稈、泥土丟在一起發酵,得到天然的有機肥,對莊稼的生長特別有利。不過這裡的花生渣、菜籽渣可不敢直接不經過發酵、淡肥等過程直接撒到莊稼裡,會直接將苗“燒死”的,肥勁兒太大了。

後來人們施肥的選擇多了,就很少有人再費勁搞有機肥,商家恰恰看好農村這一點變化,紛紛來到村子裡聯絡花生渣、菜籽渣多的人收購,以數千元一噸的價格收購回去,然後做成花肥售賣,要知道花肥售賣的利潤可是遠超過收購油渣費用很多很多倍的,這麼大的利潤,商家自然高興。

4、清洗金屬器物。

這個是我聽說的,自己沒有操作過。說的是金銀等貴金屬飾品髒了之後,用花生渣、菜籽渣清洗,可以達到光亮如新的效果,並且還為金銀飾品渡上了一層保護層,讓金銀不再容易鏽。

5、還有一種茶油果出油後剩下的果渣可以當清潔劑、除汙劑、滅菌劑使用,天然無害,堪稱佳品。

雖然我不知道花生渣、菜籽渣是否有同樣的功效,但覺得新鮮,也把這種果渣拿來科普一下,洗頭效果倍好。

綜上,我們可以知道農村小油坊加工菜籽油、花生油後,不收費卻留下花生渣、菜籽渣等抵扣,其實就是看好菜籽渣和花生渣更高的利用價值,從中獲利。這種行為也沒什麼好說的,村民嫌麻煩就用油渣抵扣加工費就是了,反正自己留著數量不多,也賣不出去;不願意就付加工費,取走油渣,這都是無可厚非的。


李阿冰


最近農村有很多人在榨油,不用錢,榨出來的菜籽渣和花生渣不給你,他們拿來幹什麼?

鄉鑑為您答疑解惑。在我的家鄉種的油料作物主要菜籽,雖然也有種花生,但都是自己吃而不拿去榨油。前不久,我的父親特意打電話問我,今年要不要菜籽油,如果要的話就得趁榨油作坊老闆下村集中拉運的時候放到他車上,不然之後要想再榨就得自己運送了,量小人家不給免費拉運。


以前,我們這邊榨油既是自己運送菜籽,又要給榨油費用,不過榨油產生油渣卻是自己的,最近幾年行業競爭壓力增大,很多作坊都是免費榨油、免費運輸,只是有油渣必須留給老闆。

過去榨油技術較差,小作坊的出油量一般,產生的油渣量比較大,現在出油量大幅增加了,油渣量也減少了很多,作坊老闆卻免費給農民榨油,這樣不會虧本嗎?他要油渣幹什麼用?


肯定是不會虧本的,因為沒有人會做虧本買賣,至於油渣到底能為作坊老闆帶來多大的利益,這是他自己的商業秘密,是不會輕易告訴別人的。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作坊為了獲取更大利益,會在增加油渣量上做手腳。不讓農戶榨油前將菜籽炒熟,而是直接用生菜籽進機器榨油。其實,熟菜籽比生菜籽的出油量要高,生菜籽產生的油渣量要多些。


過去農民常用油渣餵豬、養魚,栽秧的時候還用作肥料。而榨油作坊卻把油渣作為盈利模式,通過把油渣出售給肥料、飼料等生產廠家來賺錢的。

如果作坊動手腳,可以讓100斤菜籽產生70-80斤油渣,我們這邊2018年菜籽油渣收購價在5-6元/斤。作坊每次起榨量一般10噸左右,這是為什麼作坊老闆進村免費拉送的原因,既可控制榨油成本,又能集中產生更多油渣。以最低毛利潤算來,10噸菜籽大概能產生14000斤油渣,毛利潤在7萬元左右,利潤還是很可觀的。


鄉鑑


農村有很多人在榨油,不用錢,但榨出來的菜籽渣和花生渣不給你,他們拿來幹什麼?

我老家是山東的,俺們山東大花生是山東比較有名的糧食作物,基本每家每年都會種植一塊地的花生,一部分留著吃另一部分就會留著去榨油,榨油也不是為了賣錢而是為了自家吃,因為現在超市賣的多數都是調和油,是各種油的混合物,而且都是機器榨的油,吃起來同古法榨的油完全沒法比,所以農民都是用自己的花生去榨油。

而榨油的油坊一般會給農民兩個選擇,農民可以給錢然後不管是油還是最後的花生渣農民都可以帶走,再就是農民可以不給錢,但是最後農民只能把油帶走,花生渣需要留下來,也就是說花生渣就頂了農民榨油的工錢,那被油坊留下來的花生渣都幹什麼了呢?據筆者瞭解會有幾個用途:

1、二次榨油

若是農民選擇不給錢留下花生渣的話,油坊在榨油的時候會特意減輕榨油的力度,這樣出油率會稍微有所下降,一般農民也不會太關注自己花生的出油率高低,畢竟一般農民自己榨油用的都是不太飽滿的花生本身出油率也不高,若是油坊從中做點 手腳一般也看不出來,這樣油坊就可以進行二次榨油,又可以獲得一定量的花生油增加油坊的收入。

2、加工成小零食

還有的花生渣會被加工成小零食,雖然花生渣中的油都被榨乾了,但是花生的香味花生渣還保留著,可以在花生渣中加入一定量的甜味劑進行二次加工之後就是帶有花生香味的又香又甜的小零食了。小時候最喜歡的也是這種零食,若是家裡不給買自己可以拿著榨油後的花生渣吃,一樣有香味。

3、作為畜禽飼料使用

最後就是被加工成了飼料了,雖然現在飼料中植物蛋白最大量是豆粕,但是有些散養戶會在飼料中加入花生渣和菜籽榨,相對來說這兩種油渣的營養價值比豆粕還要高一些,但是因為價格也偏高所以規模化豬場多不會採用,主要還是被農村散養戶使用了。

4、用來釣魚和養花

除了以上三種常見的作用,因為花生渣的味道比較香,所以可以用來在釣魚的時候打窩使用。再就是可以用花生渣養花及其它植物,這樣就不需要用化肥了,更加環保和健康。

花生渣雖然是榨油之後的附屬產品,但是其用處還是挺多的,而且在一些地方的價格還比較貴。農民朋友你家榨油之後的花生渣和菜籽渣都用來幹什麼了?歡迎留言分享。


果然悠


說出來你們不相信,這個油渣我家用來做餌料。魚塘小河裡的小魚小蝦特別喜歡這個味道,常常滿載而歸。做法也簡單,把油渣搗碎加上釀酒剩下的酒糟渣,捏成一個個球狀,放進魚蝦籠,聞著味魚蝦就進了籠子裡。另外,我老公還拿來釣魚,不過要加點拉絲粉,不然容易化。

此外,這油渣還可以與農家肥混合發酵做肥料。等到來年播種蔬菜的時候,放點蔬菜長的賊好。小時候嘛,我瞧見大人們把油渣和幹稻草紮成一個個矮小圓柱體,但不知道是幹啥的。



阿狸的小爪有劇毒


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在農村生活的自己家要吃的油,都是用自己家種的菜籽、花生榨的。

農村有的地方人是不吃菜籽渣和花生渣的,這些東西都是餵豬、雞、鴨的。他們每年自己家裡都會養豬,到過年的時候殺一頭豬,用肥肉炸出的油,能吃上一陣子,炒菜的時候放一點,炸出的油渣既能做菜,也能讓小孩子當零食吃。

那時候農村吃的也沒有什麼有營養的東西,而榨油剩下的菜籽渣和花生渣都是有營養的。這些東西都是給孩子們增加營養的,那時候去榨油都是付加工費,把菜籽渣、花生渣拿回來的。


現在農村的年輕人都出去打工,或大學畢業在城裡工作了,所以村裡只剩下些老年人了,種的菜籽、花生也少了,油榨得也不多。

現在油坊老闆就提出要菜籽渣、花生渣的付加工費,不要菜籽渣、花生渣的不收加工費。

因為現在農村生活條件好了,不會再用菜籽渣和花生渣增加營養了。這些東西可以做飼料,做肥料,油坊老闆把這些東西賣的話,賺的錢比加工費多得多。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館


農村的榨油坊總是帶給我們80後太多的回憶,記得小時候鄰居家就有一個榨油坊,左鄰右舍都會把自家的菜籽和花生等油料作物拿去榨油,那時我們親切的稱老闆為“王油頭”,而且那時家裡並不富裕,經常會拿著我們山東特產“煎餅”去抹上點油盤裡的殘油卷著吃特別香,而時至今日,鄰居已經是村裡老字號油坊了,因為城裡人都抱怨成品油不香,都來買老王的花生油和菜籽油,生意好了12年就給兒子在城裡都買上了30萬的樓房。那麼看來榨油坊確實很賺錢,但有一些榨油坊卻免費給農民榨油,只需要榨完的油渣,這樣也賺錢嗎?



目前的榨油房有幾種賺錢的方式呢?

據瞭解,榨油坊目前有三種賺錢方式,分別是:第一種靠大量收購油料作物賣油賺錢;第二種靠給別人加工油料作物賺取加工費,其他一概不要;第三種免費幫榨油,只要榨完的油渣。

那麼,像第三種榨油剩下的油渣餅有什麼用呢?

像我們去榨油的農民多半利用剩餘的油渣餵養家畜、種地做肥料都是很不錯的作用。而榨油坊不同,他們多半獲取了油渣會賣給飼料廠、養殖場、以及來取的農民,而且價格一般高於市場價,所以油渣對榨油坊老闆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那麼三種收入方式都賺錢嗎?俗話說:“商人都是無奸不商,不賺錢的買賣沒人會做”。首先,我們舉例都是100斤的花生米為例。

第一種自買自賣。100斤花生米每斤5元,成本就是500元;按照出油率48%來算有48斤花生油,這樣花生油14元/斤,賣掉能賺672元;花生餅1.4元/斤,這樣去掉損耗的能有48斤花生餅,賺67.2元;這樣100斤花生榨油利潤有672元油+67.2元餅-500原料-30元電和人工,純利潤210元。

第二種賺加工費的。就我們這一般加工費就是0.8元/斤,去掉30元電費和人工,100斤花生純利50元。雖然少但是免去了買賣作物的時間功夫,以及榨油油品不好賣的風險。

第三種免費榨油,賺油炸餅。前面算過,100斤花生出48斤油渣餅,每斤1.4元有67.2元,去掉30元電費和人工,純利37.2元。顯然這是收入最低的,但同樣沒有風險承擔。

綜上來看確實賺取加工費和賺取油渣餅的利潤要低,但是確實沒有風險,可以說只賺不賠。


而為此瞭解到第三種方式中有貓膩現象存在,有以下兩種情況,大家要多長個心眼。

貓膩一、偷樑換柱或瞞天過海。這種在農村有大量收購免費榨油的情況,多半制定一個免費榨油的規則,即滿3000斤才免費榨油,這種多半村民不會一直盯著,畢竟一個小時能榨400斤,這需要7.5個小時,而榨油坊老闆便以輕炒或生炒花生及菜籽,就進行榨油,這未炒透的榨油量普遍少20%~30%左右,如此剩下的油渣最少會多重20%左右,也就是瞞天過海賺油渣。

貓膩二、巧舌如簧歪曲道理。有些榨油坊老闆口才好,會想盡辦法稱油料作物炒大了會影響出油的品質,甚至糊味,這種便光明正大的清炒,同樣因為清炒出油率低,便導致出渣率高,所以算是巧舌如簧賺油渣餅。


所以,很多農村免費榨油坊我們農民去榨油可要多留心,不要被矇蔽了雙眼,不要少這20%的油損失可不小,這能炒多少菜呢,牢記“天上是不會掉餡餅”。

以上為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想了解更多三農信息,請關注“瞳影簡生”!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