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亞洲最大 世界第二 中國第一的煤都 最後的機車和他的子民

這裡是阜新,曾經是亞洲最大,世界第二,中國第一的煤都。

他們也曾經有一個最好聽的名字:共和國長子 中國的遼老大

煤炭作為我國的基礎能源和重要的工業原料,有力地支撐著國民經濟的發展,許多城市因煤而興,遼寧阜新就是他們其中的一員。

然而多年對煤炭的過度開發使用,也導致當地生態環境破壞嚴重,資源面臨枯竭。

距離阜新市中心3公里處,就是海州露天煤礦,是曾經亞洲第一露天煤礦,這個巨大的礦坑曾經是阜新人的驕傲。半個多世紀以來,阜新累計生產原煤5.3億噸,用裝載60噸的卡車排列起來,可繞地球4.3周!僅一個海州礦,最多的時候就養活了3萬多工人。

2001年3月30日,佇立在阜新大地上的東梁礦、平安礦、新邱露天煤礦經國務院批准實施全面破產。2002年海洲礦和阜新礦務局所屬其他煤礦因資源枯竭而申請破產。

資料顯示,1996年到2000年,阜新全市GDP年均增幅僅為2.1%,低於全國平均水平6.2個百分點。當地經濟結構單一,全市工業產值中煤電工業佔了76%;到2000年底,阜新每月收入低於最低生活保障線(156元)的城市特困群眾占城市總人口的25.3%。全市下崗失業人員15.6萬人,佔全市職工總數的36.7%,城鎮登記失業率達7%以上,居遼寧省之首。

2001年12月28日,阜新被國務院正式認定為全國第一個資源枯竭型城市。2001年到2016年,是阜新這座城市最困難的十五年。

2011年開始至今,作者多次走近他們,記錄了這座城市的一個側面,並謹以此組照片向為阜新以及同阜新一樣曾經為共和國做出重大貢獻的城市及人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