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小哥哥跟蘇州小姐姐對話,他們還能愉快地玩嗎?

蘇州與我,可能是我作為一個寧波人,繞不過去的緣分。

俗話說,“寧聽蘇州人吵架,不聽寧波人說話”,一些蘇州朋友初次見面,為了顯示對我的友好,往往又會來一段“不能講”的段子。

這個段子由來已久,版本諸多,但流傳最廣的,是這樣子說的:

改革開放初期,寧波一位領導去外面介紹寧波經濟發展的成就,因為普通話不標準,鬧了一堆笑話。

他說寧波的發展,總結起來就是三條:“一是依靠警察,警察,就是改革開放的警察;二是抓住妓女,妓女,就是百年不遇的妓女;第三個不能講,不能講實在不能去。”

與會者一片譁然,後來經過百般解釋大家才明白,這位領導說的是,“寧波的發展一靠政策,政策,就是改革開放的政策;二是抓住機遇,機遇,就是百年不遇的機遇;第三個是北侖港,北侖港是在北侖區。”

吳語區的人聽了,都能會心一笑,大體這個片區的人,發音差不多,真用鄉音外出做報告,也能鬧出點笑話來。

寧波話屬於吳語的“小語種”,主要集中在寧波地區,後來去普陀山,發現當地人口音也與寧波話差不多,想來舟山地區也是“親戚”。

之所以外界傳說“寧聽蘇州人吵架,不聽寧波人說話”,大概是相較於蘇州話的糯、軟,寧波話比較“硬”,就連我們自己也承認講話“石骨鐵硬”。

但這麼硬的寧波話,卻是相當有韻律的。以前有個相聲,就模仿寧波成衣店老闆和夥計“阿發”的對話,完全是音樂符號,相當傳神。

老闆:24,(來發),

來發:57,(幹嘛,寧波話念瑣兮)

老闆:12(拿來)

來發:512(啥拿來)

老闆:712(線拿來)

來發:5712(啥線拿來?)

老闆:35712(棉紗線拿來)

來發:535712(啥棉紗線拿來)

老闆:235712(藍棉紗線拿來)

來發:4141(不拿不拿)

老闆:41713(不拿線拿米)

來發:413413(不拿米不拿米)

老闆:242121(來發懶惰懶惰)

寧波話富有音律,但很多外地人聽了,常常一頭霧水。

有個段子是這樣說的:

一老外聽說寧波梅乾菜好吃,到農村遊玩時,見一位老太太正在曬梅乾菜,通過翻譯問老太太能否賣一點?

老太太說了一句“I'M SORRY”。

老外以為被拒絕了,還很驚奇,對翻譯說,“你們這裡的老太太都會說英語,太厲害了”。

翻譯笑了,對老外說,“老太太剛才說的是梅乾菜還沒幹(寧波話念還沒燥嘞)。”

外面的人聽寧波話像是看天書,有時你不點破,寧波人自己也會“爹頭娘腳”搞不清爽。

有次,我們幾位在江蘇的老鄉聚會,一位老鄉說:“我講幾句家鄉話,你們肯定不知道什麼意思。”

寧波人還有聽不懂寧波話的?於是我們打賭,賭注是哪一方輸了,拿出一萬塊捐給做生意蝕了本的一位老鄉。

大家約定後,這位老鄉讓我們洗耳恭聽,“阿噠吉馬、四嘛川麼,你們說是什麼意思?”

我們想了半天猜不出來,老老實實認捐。最後答案公佈,大家捧腹大笑,原來是“鞋帶系沒,絲襪穿沒。”

因為講方言的緣故,我第一次帶女孩子回老家,也鬧了一出笑話。

那天,女友幫我母親一起做飯,為了顯露自己也是上得廳堂、入得廚房的賢淑女子,女友為我們做了一道麻婆豆腐。

正忙著的時候,我跟母親耍貧,母親說了我一句,“儂缺豆腐啊!”

女友一聽,愣了一會,不解地看著我母親說,“不缺啊,豆腐在這呢!”

我和母親也是一愣,隨後笑得肚疼。

其實,缺豆腐在寧波話裡的意思是“缺根筋、沒有正形”的意思。

不過倒也神奇,我到了蘇州,有次走進弄堂找不到路,情急下問一位年輕姑娘,鬼使神差說的是寧波方言,姑娘居然聽懂了!聽懂了!聽懂了!

於是,我做出了一個愉快的決定,在這座人們能夠聽懂寧波話的城市,停止了流浪的腳步。